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文物古跡介紹

中共前山中心小學臨時支部舊址
  中共前山中心小學臨時支部舊址位于湛江市徐聞縣前山鎮(zhèn)飛雄小學,東經110°26′49″,北緯20°25′20″。1943年2月,根據革命斗爭的需要,打入國民黨徐聞縣政府當教育科員的中共黨員林飛雄,經請示中共徐聞縣特派員莊梅壽和中共雷州地區(qū)特派員陳恩同意,辭去縣教育科員職務,到前山鎮(zhèn)國民中心小學任校長。林飛雄上任后,把學校教務主任和教員全部換為革命者,并全面進行教學改革,積極開展以抗日救亡為中心的各種教學活動。1943年秋,為有利開展黨的工作,林飛雄與王玉顏等秘密組建中共前山中心小學臨時支部,王玉顏擔任支部書記,支部有黨員3人。同年10月,吸收進步學生楊奕生入黨。1944年初,王玉顏調離該校,林飛雄接任臨時支部書記。同年5月,國民黨徐聞縣當局以“異黨活動”為由下令撤銷林飛雄校長職務,并以“驅逐漢……[詳細]
黃居仁故居
  黃居仁(1904—1928),出生在廣東省龍川縣鐵場洋貝村,廣東早期青年運動杰出領導人之一。大革命時期與阮嘯仙、劉爾崧一起,被譽為“東江三杰”。1920年,黃居仁就讀于龍川縣立中學(今龍川一中)。1922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yè)?茖W校。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0黨員,任共青團廣州地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26年先后任共青團廣東區(qū)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0廣東區(qū)委青年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等職。1927年任共青團廣東區(qū)委書記,同年8月任0汕頭市委書記。其間接應-率領的南昌起義軍入汕,參與建立“潮汕七日紅”政權。后任0廣東省委特派員、巡視員等職。同年冬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任0惠陽縣委書記,0廣東省委巡視員。同年秋,聯系、恢復廣州地區(qū)黨團組織工作……[詳細]
郭氏大夫第
  郭氏大樓棉湖郭氏大樓,位于揭西棉湖,為清初富商郭來所建。大樓位于棉湖古鎮(zhèn)翰林府右側,永昌古廟左側,面對高聳的鐵山筆架峰,瀕臨秀美的云湖。湖橋亭榭鑲綴,名勝古跡交輝。與興道書院、翰林府、云園、永昌古廟等,形成一個壯觀的建筑群。郭氏大樓顯得尤為雄偉壯觀,是遠近有名的建筑物,有“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的美譽。此樓建于清雍正十一廿(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樓占地5460平方米(約合9畝),樓寬52米、深105米,有四條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地瓊樓一座,其建筑格局,模仿宮殿形式,里面原有99間房經后代修補增建,總數為100間,即所謂“駟馬拖車”、“百鳳朝陽”的格局。整座大樓以貝灰三合土夯成(據說三合土中和以少量地紅糖),堅固美觀,大院中有小院,院墻砌有長窗,清雅超俗。樓前有廣場和高……[詳細]
284、下沙遺址
下沙遺址
  下沙遺址位于南朗鎮(zhèn)下沙村,發(fā)掘地點背靠山丘,東連海灣,其遺物散布范圍約80平方米。采集文化遺物有:-,戈身磨光,有一穿孔,直援無胡。另有小口折肩方格紋泥印紋陶罐,米字紋陶甕,紋飾有蘷紋,小方格紋字紋。據考究,屬相當于商周戰(zhàn)國時期的文物。石錛,高5厘米,刃寬4.7厘米,厚1.5厘米。長把短身,雙肩,弧刃近平,偏鋒。據考究,屬夏商時期(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文物。陶甕,高46厘米,口徑28厘米。泥質灰陶,胎質硬。侈口,卷沿外翻,廣肩,平底。肩部有四個對稱橋形耳。器表飾“米”字紋,據考究,屬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文物。銅魚鏢,長8.3厘米。圓形銎口,內有殘木屑,前出棱脊,緩收銳鋒,一側有長翼,后鋒長出銎口,銎部與翼有短柱相連;另一側有短翼呈倒刺狀。銅斧,長8.5厘米,刃寬……[詳細]
棣華圍(刁萃豐)
  棣華圍,又稱刁萃豐,位于廣東省興寧市刁坊鎮(zhèn)周興村,于民國三年(1914年)春動工,歷經8載,耗資18萬兩白銀建成,為三堂四橫一枕杠四角圍龍屋,分布面積1030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闊99.4米,進深77.3米,建筑占地面積6183.6平方米。全屋16個廳,274個房間,有“住不盡刁萃豐的屋”的說法。2009年被列為興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興寧十大古民居“之一。2012年10月升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整座屋宇房間較多(樓上樓下均有房間),向來群眾有“住不盡刁萃豐的屋”的說法。尚存“棣華圍記”。棣華圍坐西向東,為1圍3堂4橫2層高的四角圍龍屋,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禾坪1000平方米,池塘400平方米,花頭腦1000多平方米。屋內有16個廳、21個天井、274個房間。三面圍屋及中間……[詳細]
高要學宮
  高要學宮又名文廟,位于原高要縣城肇慶鎮(zhèn)(現為肇慶市端州區(qū))正東路42號,是我省現存較大的一座孔廟,屬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鬃樱穑┦谴呵锬┠甑乃枷爰、教育家,他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歷代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視為鞏固政權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國各府、州、縣普遍建有孔廟,且規(guī)模宏偉,巍峨肅穆。學宮的建筑,一般有兩部份,一是祀奉孔子的圣殿,即大成殿;一是學宮衙署。據載,高要學宮始建于北宋崇寧年初(約公元1102年),為當時郡守毛衍經始,歷張新、林景新兩郡守建成。南宋紹興年間,郡守李麟、鄭起沃繼而擴建。元末曾加以修葺,后毀于兵戰(zhàn)。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知府李從培主持的重新修建,天順年間(1457—1464年)學宮兩被匪賊所據,毀壞嚴重,-遷至城中,到嘉靖十年(1531年)方遷原址,復加擴建……[詳細]
287、沖虛古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沖虛古觀
  沖虛觀位于廣東羅浮山北麓朱明洞南。原址為東晉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虛。虛洪升仙後,晉安帝義熙初(405年),改建為葛洪祠,以示紀念。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年)擴建,易名為“葛仙祠”。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又賜名為“沖虛觀”。以后歷代均有修葺,F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重修,是全國重點道教寺觀之一。總建筑面積4400平方米,平面呈四合院布局,觀內有殿宇五重,分別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主體建筑由平臺、山門、天井、三清殿、葛仙祠、兩廡及膳堂組成。山門、三清殿、兩廡齋堂均為懸山式屋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屋脊、內外博風、墻體均飾以大量的灰雕、陶塑、壁畫,題材包括人物、花、山水、博古、書法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三清寶殿是主殿……[詳細]
東莞東岳廟
  東岳廟,又名東岳行宮,位于象山村象嶺南麓,始建年代不詳,廟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東岳大帝眾神體系。該廟重建于南宋紹熙五年(1194),明正德十五年(1520)劉距重修、擴建,明代、民國及1993年數次重修。全廟依山取勢,步步高升,坐北向南,由前殿、東岳廟明代碑刻門廊、香亭、兩廂、正殿組成,占地約1000平方米。前殿為硬山頂,擱擅式結構;正殿施如意斗拱。全廟由中路正院和東、西道院三個部分組成,正面有大門、香亭、正殿,兩側對翼,有御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間,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qū)的最大的廟宇。整個廟宇氣勢恢弘,建筑精良。茶山東岳廟主殿供奉著東岳大帝,但兩側守護四神卻十分奇特,均著朝服,冠以盔甲,或官帽。2008年東岳廟火燭導致大殿焚毀,從殘存的守護四神圖片中,看上去著裝……[詳細]
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
  姚氏大宗祠(潮陽青年抗日救亡同志會舊址)位于潮陽區(qū)文光街道棉城中山中路,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公元1602年(明萬歷三十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姚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距今已四百余年。祠初衷為紀念宋末民族英雄、潮陽縣令姚鼎及明代潮中“三鳳”:順天府治中、撫州府通判、京闈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舉人姚璦,南京戶部主事、廣西參議、進士姚紹等名臣而建。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南宋丞相文天祥率兵到潮陽討伐降元都統(tǒng)陳懿、潮州知府劉興期間,姚鼎謁見文丞相并被任命為潮陽知縣。時值兵荒馬亂,姚鼎變賣自家田產作為軍餉,并親率縣內兵民支援文天祥抗元戰(zhàn)斗,在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為國捐軀,時年僅48……[詳細]
江頭鄉(xiāng)農會舊址
  四會江頭鄉(xiāng)農會舊址位于現四會市黃田鎮(zhèn)江頭村委會上寨村南端(民國時期,黃田屬廣寧縣管轄,新中國成立后劃歸四會縣)。該建筑建于清代,磚木結構,深兩進。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布局,面積375平方米。左側有廚房等附屬建筑,面積。1993年12月進行了維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會市人民政府在祠門右側嵌設云石陰刻碑文志之,并以舊址建筑外墻邊為起點,正門由門口至曬場空地30米,左側至村道10米,右側和后面各延3米為該舊址保護范圍,再向外各延2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1924年8月21日,陳伯忠在第一屆農-動講習所學習畢業(yè)后,被委任為中央農民部駐廣寧特派員,回廣寧開展農-動。經過陳伯忠的深入宣傳發(fā)動,江頭鄉(xiāng)農民覺醒了,紛紛要求組織農會。報名加入農會的占全鄉(xiāng)農民總數的80%以上。9月12日,江頭鄉(xiāng)農會舉行成立慶……[詳細]
291、張蔭垣故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蔭垣故居
  張蔭垣故居在市蓮花路沙塘坊13號,是佛山僅存的兩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張蔭桓佛山人,字皓巒,號樵野,光緒年間充總理衙門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戶部左侍郎,因支持維新變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誣以通俄而被殺。駢散文詩皆卓然成家。畫亦超軼,佛山家中置“鐵畫樓”,著有《鐵畫樓詩抄》諸集。于清同治、光緒年間大興土木,不惜耗資巨萬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規(guī)模相當體面,整齊美觀,不僅右側有小巷縱貫首尾,而且在左右兩旁還配置二廳、廚房、儲物房以及傭人雜役居室等。主體建筑頭進門房、二進大廳、三進內廳和四五六進住宅從西向東排列,為六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頂配鍋耳式封火山墻,三開間通面寬10米,總面積約610平方米。頭進門房原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風,以示其門第之高貴;其大門為回字門口,以磚墻間成左……[詳細]
292、廣裕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裕祠
  廣裕祠擁有七處歷史文字的印記,這就是它的最珍貴之處。廣裕祠是廣東第一次發(fā)現有確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稱為“非常寶貴的建筑標本”。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跡里都是惟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確的維修記錄刻在脊檁下或者墻體的碑文上。2003年12月1日經修復的廣東省廣州從化市太平鎮(zhèn)錢崗村廣裕祠,獲得了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第一名“杰出項目獎”。這是中國首次獲得該獎項的頭名。廣裕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錢崗村為南宋宰相陸秀夫后裔所建,位于村中的廣裕祠則始建年代不詳,一說是明永樂四年十一月始建(即公元1406年),另有一種說法是建于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廣裕祠始建后歷代均有維修記載。廣裕祠建筑有鮮明的歷史價值。廣裕祠堂建筑共三進,總面寬13.80米,……[詳細]
293、青云書院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云書院
  青云書院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惠福東路389號,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當時廣州府、肇慶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資建造的合族祠,為參與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廣州城參加科舉考試、辦理訴訟、繳納賦稅等事務時提供居所。青云書院原為廣三路,三間三進,現僅存中路建筑,整座建筑坐北向南,青磚墻、硬山頂、灰塑博古脊。占地面積有449平方米,木雕異形梁架仍保存較好。據傳,光緒進士梁士詒年輕時曾在此讀書,他后來被授翰林院編修,曾參與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動,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秘書長、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等職務。進入民國,廣州市政府當局致力于廣州的市政建設,加快了市區(qū)馬路拓寬與建設的步伐,而青云書院就位居馬路開拆范圍之內!扒笸ú磺笾薄,民國七年(1918),廣州市拆城……[詳細]
294、巨峰寺
巨峰寺
  巨峰寺,位于汕頭市濠江區(qū)珠浦東側。殿塔亭閣,錯落有致;梵宇琳宮,金碧輝煌。整座寺宇依山而上,如玉珠承盤,掩隱于禪林綠蔭之中。騷人墨客,探幽至此,無不流連戽返,潑墨揮毫。雪泥鴻爪,珍存于峭壁摩崖,為秀山增色,為名剎添輝。因山寺集宗教、旅游、建筑風格獨特于一體,成為粵東地區(qū)香客、游人常常造訪的勝地。寺坐北向南,分三進,加兩廂,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以上,總投資一千多萬元。寺前辟一闊埕,筑一高大的三山門,系“1996年丙子年,黃光升,黃汝輯,黃汝能,曾秋華,黃岳烈,黃榮嘉誠心喜捐”(見柱背石刻),頂蓋紫色玻璃瓦。山門前兩側,各擺一石獅。門額刻“萬法朝宗”(背刻“回光反照”),與石刻門聯皆出自高僧茗山之妙筆。進入山門又是一大闊埕,兩側作停車場。向前望去,只見中間成軸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較小的……[詳細]
貴廬(張發(fā)奎故居)
  貴廬,就是張發(fā)奎故居(包含貴廬、竹溪橋、向華泉),位于韶關市始興縣隘子鎮(zhèn)風度村村民委員會張屋自然村。舊居坐西北向東南,建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面闊19.437米、進深19.66米、二層高9.276米。門楣“貴廬”,磚瓦木構筑。由廳堂、住房、廚房、飯廳、花園等組成,中西結合頗具特色。貴廬是張發(fā)奎的故居,他在這里生活了15年。張發(fā)奎祖輩務農,父名居之,字竹溪,充縣衙小吏。張發(fā)奎8歲入私塾,光緒三十三年就讀縣立高等小學堂。清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夏,張發(fā)奎與同學李君外出游泳,李不慎溺死,張發(fā)奎懼牽連出走廣州,先當學徒習染織,后從軍當兵。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并加入同盟會。他聰敏好學,于民國2年在3000名同學中以《吳起將兵與士卒同甘苦論》一文名列前茅,升入武昌第三陸軍……[詳細]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
  高州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高州城西觀山西側,建于1959年10月。為紀念革命民主時期,在高州地區(qū)內,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而光榮獻軀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紀念性建筑。陵園總進深90.5米,面闊25.4米,共分陵門、陵碑、陵墓三個區(qū)。陵門區(qū)有三拱牌坊一座,總寬9.4米。牌坊上方的牌額上,制作有“烈士陵園”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臺階45級,與陵碑區(qū)相連。陵碑區(qū)呈圓形,直徑25.4米,其中心處建有六角形紀念碑一座。紀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組成。座總高0.68米,四級臺階組合。碑亭圍繞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為碑身,在碑身周圍鑲嵌石碑六塊。在石碑上記載有高州革命烈士斗爭概況。在亭角邊分別立有圓柱6條支撐亭蓋。碑身從亭中央伸出。高達7米,呈六角形,正面塑有仿毛澤東手跡“為國犧牲,永垂……[詳細]
297、云蓋寺
云蓋寺
  南澳島上,寺廟可不少。就明朝陳天資《東里志》等史書記載而言,最早佛門就是創(chuàng)自宋朝的云蓋寺(原稱三寶寺,明重修時易名)。它已于1992年8月15日由縣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自1985年起歷經16載,由住持釋通教尼師艱苦備嘗,募資重建擴大,于2001年10月5日落成開光。明萬歷二年(1574)陳天資《東里志·疆域志》載曰:“云蓋寺在南澳之東南,宋時所建,石上有‘紫云華蓋’四字”。明朝時,因云蓋寺遐邇聞名,故也成為寺下數村地域總稱,后才簡稱為“云澳”至今。古剎不知幾經浮沉,明季海盜交匯,寺遂蕩然,后重建。相傳最盛時有梯式而上堂宇9座,因僧不道受剿,拆存后座觀音院(即今址)。十年“文革”中的1966年冬,“革命造反派”上山闖寺剿毀文物,連香案也扛走,并驅逐尼師,令古剎一片凄涼。4斤重的鉎質僧……[詳細]
陳氏宗祠(南祠堂)——東莞新四區(qū)聯鄉(xiāng)辦事處遺址
  陳氏宗祠(南祠堂)——東莞新四區(qū)聯鄉(xiāng)辦事處成立遺址位于南城街道袁屋邊社區(qū)阜東路旁,GPS坐標:北緯22°59′35.3″,東經113°42′49.4″,海拔高程28米。袁屋邊陳氏宗祠(南祠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間,重建于清光緒年間,2004年重修。三間三進合院式布局,面寬15.3米,進深35.5米。磚木結構,抬梁與穿斗式混合木作梁架。硬山頂,轆筒灰瓦屋面,灰塑龍舟脊。頭門置塾臺。陳氏宗祠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700多平方米。袁屋邊鄉(xiāng)位于莞(城)太(平)公路篁村路段的丘陵地區(qū)。1942年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第三大隊為了鞏固和擴展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派出-隊到袁屋邊活動,發(fā)動和組織群眾成立了農會組織——崗嶺會,隨后又成立民兵隊和鄉(xiāng)民主政府,袁屋邊成為抗日游擊隊的一塊抗日根據地。1944……[詳細]
大崗山窯址(唐代龍窯遺址)
  大崗山窯址(唐代龍窯遺址)位于交通便利、環(huán)境幽雅的游覽景點“西江畫廊”靈龜公園內(荷城街道沿江路283號)。區(qū)內每一趟公交車都可到達靈龜公園站。窯址逢周一閉館,其余時間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聯系電話:0757—88883320。窯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當時《南方日報》曾以題為“廣東發(fā)現的古窯址,高明縣算最先”進行報道。1986年,在省博物館的指導下開挖清理了1號窯,窯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壞,窯頂塌落,殘存的窯長9.55米,前寬2.64米,后寬2.8米,倚山傾斜25°。窯床上可見經高溫形成的一個個圓窩,窩內殘存當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窯床外20米外的土層下,廢棄堆積近千件陶碗、碟、盤、缸、四耳罐、六耳罐、釜、三足器、耳杯、硯等。陶器以……[詳細]
300、梅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梅庵
  梅庵,在肇慶市西2公里梅庵崗,北枕北嶺山,面對滔滔西江水,是嶺南少有的千年古剎.梅庵始建于宋至道二年(996年).據載,唐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回新興時路過肇慶曾在此山崗插梅為記.后來智遠和尚為紀念先師,便在惠能插梅處建庵,取名梅庵,以示不忘.梅庵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四周筑有圍墻保護.主體建筑由山門、大雄寶殿、六祖殿、前后天井、前后兩廊組成;附屬建筑有庵前平臺、六祖井、兩側的眾緣堂、荃香室、常光亭、六云亭、碑廊和梅園等.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梅庵曾改為夏公祠,佛像全部被棄置于庵后露天處.明萬歷元年(1573年)后,一些寺僧曾對梅庵先后作過7次較大的重修和擴建,對佛像進行過2次裝金.1995年,梅庵經全面維修與擴建后,面貌為之煥然一新:山門前,幾株新載的印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