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清廣州昇平社學舊址位于廣州市石井。坐西向東,寬31.46米、深51.62米,三路三進的硬山頂建筑�,F(xiàn)址為石井鄉(xiāng)舉人李芳等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倡議興建。正門上有兩廣總督祁手書“昇平社學”署“道光壬寅八月”的石額。-戰(zhàn)爭前,社學為“延師儒以教弟子”、“敦教化”、“厚風俗”的“紳耆講睦之所”。-戰(zhàn)爭中,昇平社學成了各鄉(xiāng)社學和愛國民眾反侵略斗爭組織的領導團體。在1842年廣州人民火燒洋館、1844年反租地斗爭、1845年驅逐知府劉潯以及1846—1849年反進城等斗爭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舊址于1959年進行重修,現(xiàn)尚存“眾志成城”、“氣懾鯨鯢”、“義維桑梓”等石匾。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
[詳細] 湛江人民抗法斗爭舊址位于湛江市,包括遂溪人民抗法斗爭上林寺誓師舊址、南柳人民抗法誓師舊址、抗法斗爭麻章營部舊址以及遂溪人民抗法團練總部舊址,它在抗法斗爭中起著重要作用。1898年法國強租廣州灣后,為了擴大其租界范圍,派兵強占海頭汛、麻斜、硇洲,又多次進攻黃略、麻章、平石等處,他們還到處放火燒村,搶劫群眾財物,奸0女,強拉民夫。海頭、南柳附近各村人民,不堪法國侵略者的殘虐,同年6至10月,以南柳為中心,團練自發(fā)奮起自衛(wèi)抗法,先后3次圍攻法軍海頭兵營,并多次與來犯法國侵略軍展開激戰(zhàn),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終于迫使法國侵略者縮小了廣州灣租界的范圍。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遂溪…
[詳細] 廣州“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位于廣州市中心區(qū)越華路小東營5號(現(xiàn)已經(jīng)改為15號),是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人為推翻清朝統(tǒng)治進行決戰(zhàn)的總指揮部。這次起義孫中山先生給予高度評價:“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憤怒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建筑為坐北向南的青磚大屋,原是清朝官員的住宅“朝議第”,四進三開間,單層、兩面坡頂素瓦,大門是嶺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櫳門;院內(nèi)每進之間均以天井、花園相隔,均配屬晚清嶺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在20世紀20年代被同盟會員李章達先生…
[詳細] 赤山約農(nóng)會舊址原是明代龍山鄉(xiāng)“靈雨庵”。在彭湃同志宣傳發(fā)動下,農(nóng)會發(fā)展很快,會員由六人擴大到二十八個村莊五百多人,一九二二年九月,彭湃同志在這里親自主持成立了“赤山約農(nóng)會”。一九五六年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重建赤山約農(nóng)會舊址。廣東省人民委員會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頒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橋-,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樓雙層,面寬三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子訪西式建筑,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墻,總建筑面積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這里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開始宣傳農(nóng)-動,與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書室”居住。1925年3月,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到達海豐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同志、校長蔣介石和革命軍的蘇聯(lián)軍事顧問鮑羅庭及加倫將軍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軍回師廣州,敵軍重陷海豐城,故居被焚毀,遺下墻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撥款修建圍墻加以保護。1962年7月7日…
[詳細] 民國廣州中國共產(chǎn)黨廣東區(qū)委員會舊址位于廣州市文明路194號至200號(原為文明路75至81號)。是一座四間相連的三層樓房,磚木結構,木樓板,坐南向北,四間內(nèi)部有門互通。每間寬4米、深12.8米。1924年中共的機關沒有公開,用“管東渠”(即“廣東區(qū)”的諧音)的化名向-局登記,后來“管東渠”就成了廣東區(qū)委的代號。民族解放協(xié)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籌備處初期也在二樓辦公,門前曾掛這兩個單位的牌子作掩護。廣東區(qū)委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地區(qū)區(qū)委之一。1922年,中共廣東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負責人是譚平山。1924年,10月,周恩來接任區(qū)委委員長的職務。1925年春,由陳延年擔任書記。區(qū)委原管轄廣東、廣西兩省,至…
[詳細] 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位于肇慶市正東路尾,江濱堤內(nèi)的石頭崗上。此地原建有石頭庵,明宣德年間,將庵改建為嵩臺書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樓以及東西兩廊和號舍。崇禎十四年(1641年)改名閱江樓。樓筑于高約8米的山崗上,坐北向南,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約20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積248平方米;樓高2層,分南、北、東、西4座。4座樓通過4座耳樓銜接通連。南北兩樓為歇山頂,屋脊上均有鰲魚寶珠,東西兩樓為券篷頂。院內(nèi)植米蘭、葵樹,設水池、假山,清幽雅靜。南門前置寬闊石階,階下置石獅1對。北樓地下大廳有清康熙時兩廣總督郭世隆所建的康熙御書碑5塊;南樓檐下,懸掛兩廣總督勞崇光所書的“閱江樓”木匾。…
[詳細] 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揭陽學宮)位于揭陽市榕城區(qū)韓祠路口東側,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大規(guī)模重修�,F(xiàn)存建筑組群座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由21座單體建筑構成,是嶺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筑組群,采用高臺基宮殿式的三路五進、左右對稱建筑布局,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風格和鮮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1957年3月20日由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古建筑)保護單位。揭陽學宮又稱“孔廟”、“文廟”、“紅學”。位于揭陽市區(qū)韓祠路口東側,為揭陽古代最高學府。穿過熱鬧繁華的揭陽進賢步行街,猛然呈現(xiàn)眼前的是古色古香的揭陽孔廟…
[詳細]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占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后為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F(xiàn)有景點和游樂場所16處,集紀念、游覽、科普于一園。墓道兩旁有20個大花壇,四季鮮花不斷;墓上密鋪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 書-“血祭軒轅”,為董必武所題。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中文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建立時間1954年陵園性質紀念1927…
[詳細] 國民黨一大會址所在的鐘樓建于廣東貢院舊址,在其北邊有廣東貢院僅存的建筑遺存明遠樓。位于明遠樓為木結構兩層閣式建筑,歇山頂,琉璃瓦。首層面闊進深均五間,二層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下層均置圍廊。,年代為廣東貢院始建于南宋,清康熙年間,廣東巡撫李士楨將貢院遷至這里。當年廣東貢院是全國最大的幾座貢院之一,但在1856年第二次-戰(zhàn)爭中毀于兵火,惟獨明遠樓以及現(xiàn)在中山圖書館東南面的一段龍虎墻幸存。兩年前在對國民黨“一大”舊址修繕期間,在鐘樓禮堂的地面又發(fā)現(xiàn)了號舍基址�,F(xiàn)在,明遠樓經(jīng)全面修繕,對外開放,里面布置了古代貢院展。。簡介:明遠樓是貢院建筑群中體量最大、應該也是最重要的一座,是主考官的駐地,登樓可將…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煕閵堝懎顏柡灞诲€濆畷顐﹀Ψ閿旇姤鐦庡┑鐐差嚟婵潧顫濋妸褎顫曢柟鎹愵嚙绾惧吋绻涢崱妯哄闁靛牊婢橀—鍐Χ閸℃ǹ鍋侀梺鎼炲劘閸斿本绂嶉柆宥嗏拺閻熸瑥瀚崝銈囩棯缂併垹寮€殿喗濞婇弫鍌炴偩瀹€鈧惁鍫ユ⒒閸屾氨澧涚紒瀣尰閺呭爼寮埀顒傛崲濞戞ḿ鏆嗗┑鐘辩窔閸嬫姊洪崫鍕効缂傚秳绶氶妴浣肝熷▎鐐╁┑鐐茬摠缁酣宕戦妶澶婅摕闁绘柨鍚嬮幆鐐淬亜閹板墎鍒扮痪閿櫊濮婅櫣鎷犻懠顒傤唶闂佸摜鍠愬ḿ娆擄綖韫囨拋娲敂閸曨偆鐛╁┑鐘垫暩婵娊鎳楅崜浣瑰床濞撴埃鍋撴慨濠冩そ瀹曘劍绻涘Δ鍐╁殌閾荤偤鏌涢弴銊ョ仭闁稿鏅犲濠氬醇閻斿墎绻侀梺鍛婅壘椤戝懘鈥︾捄銊﹀磯濞撴凹鍨伴崜顒勬⒑瑜版帗鏁辨俊鐐舵椤繐煤椤忓嫬绐涙繝鐢靛Т鐎氼噣鎮鹃悽鍛婄厽閹兼番鍨兼竟姗€鏌涢姀鈥崇祷鐎规挸瀚伴幃宄扳堪閸涱収鏆柣銏╁灡椤ㄥ﹤鐣烽幇鐗堝仺闁汇垻鏁搁敍婊冣攽鎺抽崐鎾绘嚄閸洖鐓″璺侯儑缁犻箖鎮橀悙鎻掆偓鎼佸焵椤掍緡娈曠紒鏃傚枛瀵瓨骞婂ù婊冪秺閺岀喖鎮滃Ο璇叉殫闂佸憡岣块弫璇差潖閾忚瀚氶柍銉ョ-娴狀厼鈹戦悩顔肩仾閺嬵亝銇勯敐鍛仴婵﹦绮幏鍛存惞閻熸壆顐奸梻浣告贡鏋い顓犲厴楠炲啴鎮滈挊澶屽幐闂佸憡渚楅崣鈧柟鑺ユ礀閳规垿鎮欓弶鎴犱桓缂備緡鍠栭柊锝夊箖閸ф鐒垫い鎺嗗亾闁宠鍨块、娆撳棘閵堝嫮杩旈梻浣呵圭换鎴犵矙閹寸偞娅忔繝寰锋澘鈧洟骞婅箛娑樼厱闁瑰鍋熺粻楣冩煠婵傚壊鏉洪柛銈嗙懄椤ㄣ儵鎮欑€电ǹ鈷岄梺鍝勭焿缂嶄線銆佸鈧幃娆徝圭€n亙澹曢梺鍓茬厛閸n噣宕甸弴銏″仯闁搞儯鍔庨妶瀛樹繆閹绘帞澧涘ǎ鍥э躬椤㈡稑顫濋浣糕偓顖氣攽閻愯尙澧涙繛鑼枛瀵鏁愰崱妯哄妳濡炪倖鐗楃划搴㈢墡闂傚倷鑳舵灙妞ゆ垵鎳愰埀顒佺煯閸楁娊濡存笟鈧顕€宕奸悢鍛婎仧闂備浇娉曢崳锕傚箯閿燂拷
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