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昭通市 > 鹽津縣 > 豆沙鎮(zhèn)

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豆沙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豆沙鎮(zhèn)隸屬鹽津縣
區(qū)劃代碼:530623103代碼前6位:530623
行政區(qū)域:云南省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云C
長途區(qū)號:0870 郵政編碼:657500
轄區(qū)面積:約146.74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1.74萬人
人口密度:約119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6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摩崖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因石門關摩崖群以及唐袁滋摩崖記石而命名,得名摩崖�!�[詳細]
石門村~201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因豆沙關南北兩山巖壁對峙如門,得名石門�!�[詳細]
石缸村~202村莊
因地勢平緩,石質(zhì)很好,多用石鑿缸,得名石缸壩�!�[詳細]
長勝村~203村莊
因此地有一斜長坡,清咸豐九年,李永和、蘭大順起義,在這坡上打了勝仗,將山坡改為長勝坡,得名長勝�!�[詳細]
黑喜村~204村莊
因煤系黑色,過去此村長期無煤,一掘獲煤,以黑色志喜,得名黑喜�!�[詳細]
萬古村~205村莊
據(jù)傳,清代建街興隆,取萬古長存之意,得名萬古�!�[詳細]
銀廠村~206村莊
因境內(nèi)曾建有銀礦廠,得名銀廠。1950年起為銀廠鄉(xiāng);1958年起為銀廠管理區(qū);1962年起為銀廠公社;1970年起為銀廠大隊;1984年起為銀廠鄉(xiāng);1…[詳細]

地名由來:

元、明為羅佐關,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由新命駐關的彝族頭領,以自己的名號“竇勺”將“羅佐關”改稱“竇勺關”,漢語諧音為“豆沙”而得名。

基本介紹:

一、簡介:豆沙鎮(zhèn)位于鹽津縣西南部,地處東經(jīng)104°1′53〞—104°11′29″,北緯27°57′50″—28°7′2″之間,東接鹽井鎮(zhèn),南靠柿子鄉(xiāng),西鄰大關縣吉利鎮(zhèn),北與中和、艾田鄉(xiāng)接壤,距鹽津縣城23公里,轄石門、長勝、黑喜、石缸、萬古、銀廠6個村委會,165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居住著漢、回、苗、白四種民族,總人口22772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21255人,非農(nóng)業(yè)人口1517人,少數(shù)民族576人。幅員面積146.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790畝,林地98697.8畝,森林覆蓋率44.3%。境內(nèi)山戀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縱橫,因關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條狀侵蝕山地,多呈“V”字地形。最

+查看詳細豆沙鎮(zhèn)概況>>

榮譽排行:

2018年10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將豆沙鎮(zhèn)推介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xiāng)村。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豆沙鎮(zhèn)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稱號。

2011年7月,豆沙鎮(zhèn)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村)。

歷史沿革: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歸流。

清雍正九年(1731年),設豆沙關汛,為昭通鎮(zhèn)標左營。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在豆沙關設岸站,從水道轉(zhuǎn)運東川銅至京。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水道被廢。

1950年4月,屬大關縣。

1958年,改稱豆沙公社。

1961年5月,鹽津、大關分治,劃歸鹽津。

1962年,改稱豆沙區(qū)。

1970年3月,改豆沙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設后,改豆沙區(qū)。

1988年3月,豆沙

+查看詳細豆沙鎮(zhèn)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豆沙鎮(zhèn)面積相當: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