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昌州街道 | 隸屬:榮昌區(qū) |
區(qū)劃代碼:500153002 | 代碼前6位:500153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2460 |
人口數量:約15.57萬人 | |
下轄地區(qū):6個社區(qū)、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板橋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因此地原有一用幾塊木板搭建的橋,習稱板橋�!�[詳細] |
杜家壩社區(qū) | ~002 | 村莊 | 因該地有一平壩,當地人原以杜姓居多,習稱杜家壩�!�[詳細] |
黃金坡社區(qū) | ~00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傳說曾有人在此地挖出過黃金得名。民國時間為御伍鄉(xiāng)一保。新中國成立后為御伍鄉(xiāng)黃金坡村。1958年建東方紅公社,為一大隊。1981年東方紅公社更名玉伍公…[詳細] |
海螺社區(qū) | ~004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境內傳說曾有一位海螺化身的姑娘行善世間,為懲治惡人,攜其跳河同歸于盡,1973年在此建橋并得名海螺橋�!�[詳細] |
油櫟社區(qū) | ~005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其境內曾設油櫟村,以長有許多油櫟子樹得名�!�[詳細] |
寶城寺社區(qū) | ~006 | 主城區(qū) | 寶城寺社區(qū)面積約5.5平方公里,8個居民小組,常住居民26000余人,8900余戶,其中戶籍人口1萬余人。目前有建成商業(yè)小區(qū)15個,安置小區(qū)4個,有昌…[詳細] |
八角井村 | ~200 | 村莊 | 相傳在六七百年前,當時天干許久,居民屢屢打井卻滴水不滲。老者路過觀看后說道:“要找水,得找我”。眾人問之,自稱是楊救貧傳人,眾人遂求之。遂于今八角井處…[詳細] |
七寶巖村 | ~201 | 村莊 | 因村境內有七寶巖。民國時期屬石河鄉(xiāng)四保。1958年9月改為太陽升人民公社七寶大隊。1964年改為二大隊。1984年改為石河鄉(xiāng)七寶巖村。1993年撤石河…[詳細] |
紅巖坪村 | ~202 | 村莊 | 因該村境內有一坡,巖石赤紅,習稱紅巖坪�!�[詳細] |
石河村 | ~203 | 村莊 | 因境內石河,屬瀨溪河支流,此段河床為石底。據傳,清代此河中有一墩石頭,長圓形,中間有一槽,狀如十合子棺材,后諧音“石河子”。…[詳細] |
地名由來:
昌州街道因榮昌古稱昌州而得名。
基本介紹:
昌州街道,成立于2007年9月,位于榮昌區(qū)主城東南部,是榮昌城市和工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區(qū)。全街道幅員面積66.9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6個社區(qū)居委會,101個村居民小組,戶藉人口8.3萬人,轄區(qū)城市主體為正在全面建設的北部新區(qū)和黃金坡開發(fā)區(qū)。
昌州街道管轄4個村、6個社區(qū),板橋社區(qū)、杜家壩社區(qū)、黃金坡社區(qū)、海螺社區(qū)、寶城寺社區(qū)、油櫟社區(qū)6個社區(qū),七寶巖村、八角井村、石河村、紅巖坪村4個村,101個村居民小組,政府駐昌龍大道中段。 [3]
交通編輯
昌州街道交通便捷,距重慶主城區(qū)89公里,距成都246公里,擁有兩個成渝高速公路口,成渝高鐵、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公路穿境而過,成渝
歷史沿革:
春秋時,昌州街道境域屬巴國。
唐宋時,屬昌元縣。
明代,屬榮昌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置昌元鎮(zhèn)。
1949年后,昌元鎮(zhèn)屬第一區(qū)。
1951年6月11日,昌元鎮(zhèn)從第一區(qū)劃出,改設為城區(qū)。
1953年6月26日,改為城關區(qū)。
1956年6月,改為城關鎮(zhèn)。
1981年5月,復名昌元鎮(zhèn)。
2007年9月,撤昌元鎮(zhèn),分設昌元、昌州街道。
區(qū)劃:重慶市·榮昌區(qū)·昌州街道 |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