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溶村 | 隸屬:峰江街道 |
區(qū)劃代碼:331004006277 | 代碼前6位:331004 |
行政區(qū)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浙J |
長途區(qū)號:0576 | 郵政編碼:3180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相傳早古時代,有一仙人路過“論龍山”,看上山岙中的風水寶地,在此下榻,宴請各路神仙,當時紅日高照,神仙吃的汗流浹背,曰:日光太猛,有一神仙說:這有何難,用手一指,陽光已暗,只見祥云朵朵,之是美麗。酒后席散,民眾感覺奇怪,后來將晏字去曰叫安,美麗祥云叫溶(意美麗),二字相伴,曰為“安溶”。至今在“論龍山”的山岙巖石中還留有仙人門床,仙人酒盅遺址。另據(jù)明萬歷縣志記載在縣南有安溶橋,由此得名為安溶,故名安溶村。
基本介紹:
安溶村位于峰江街道中西部,北靠蓮花山,南對蒼西村,東接下涇頭村,西與谷岙村相鄰,距路橋城區(qū)約8公里,離街道駐地約4公里,全村下轄16個村民小組,5個自然片,共654戶2527人,黨員79人,村民代表55人,耕地1496畝,山(林)地1183畝,農民人均年收入1.85萬元。有著20多年種植葡萄的歷史,葡萄園及生產的葡萄曾先后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浙江省綠色農產品”認證,還榮獲了“省農業(yè)博覽會優(yōu)質獎”等稱號。
安溶村與上蔡村、白楓岙村、谷岙村、蔣僧橋村、上陶村、施家村、下陶村、玉露洋村、白楓橋社區(qū)、興峰社區(qū)、浮排社區(qū)、李蓍埭村、黃施洋村、左川胡村相鄰。
歷史沿革:
抗日戰(zhàn)爭時為峰江鄉(xiāng)第14.15.16保,1951年土改時為安溶鄉(xiāng)第8、9、10村,1956年合作化時為峰江鄉(xiāng)第3、4高級社,1961年公社體制改革時,由上安溶、下安溶、下山楊等;自然村組成峰江公社百果大隊,因重名,1981年更名為安溶大隊,1983年12月安溶生產大隊改為安溶村,1992年5月份為峰江鎮(zhèn)安溶村,2002年4月峰江街道安溶村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安溶村附近有新橋愛吾廬、路北靈山遺址、黃礁島、陳安寶烈士陵園、城山古城遺址、臺州香嚴寺等旅游景點,有路橋枇杷、蔣山竹筍、爆墨魚卷、一品鮮蝦菜、串酥卷、冬菇蒸滑雞等特產,有黃沙獅子、濟公傳說、黃巖翻簧竹雕、新前武術、臺州亂彈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