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文物古跡介紹
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黃皮洞戰(zhàn)斗遺址位于赤水市天臺鎮(zhèn)星光村境內(nèi)。1935年1月25日,紅軍一方面軍一軍團一師沿公路向赤水方向疾進,經(jīng)大金沙、葫市、小關(guān)子進駐旺隆場。當晚探悉川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駐防赤水縣城,縣長周維安下令附近各鄉(xiāng)送稻草到縣城給川軍墊鋪的情報。紅一師師長李聚奎當即決定將計就計攻占縣城。1月26日拂曉,紅軍以四個排的兵力化裝成送稻草的老百姓,把0藏于稻草中,混在送稻草的群眾中向縣城靠攏,主力隨后跟進。紅軍行至距赤水縣城12公里的黃皮洞、叢盤附近的癩子灣時,與赤水奔襲而來的川軍章安平旅第一團、復(fù)興場取捷徑而來的第三團同時遭遇。川軍在盤問中發(fā)現(xiàn)送鋪草的老百姓中有操江西口音的,疑是紅軍偽裝開槍射擊。于是,雙方展開了激烈戰(zhàn)斗。川軍搶先占領(lǐng)右側(cè)高地,憑借左側(cè)堡壘對紅軍進行火力-,紅軍……
[詳細] 丙安,原名丙灘場,因位于赤水河中游的丙灘而得名。在未通公路之前,河運是丙安最主要的物流方式。由于丙灘河段水流湍急,載滿貨物的木船無法繼續(xù)前行,必須靠人工卸下貨物,然后由纖夫?qū)⒖沾乩w道拉上丙灘,停泊在上碼頭岸邊,再由人工將貨物背上船運往遠方。丙安纖道長約500米,西自雙龍橋,東至新丙安大橋,保存完好。整條纖道均用80×40厘米左右的石板鋪成,由于年代久遠,石板有所殘缺或斷裂,棱角圓潤。路邊立著的石柱叫“石蹲子”,巖石上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叫“牛鼻子”,均是用來拴繩固定船舶的設(shè)施,這密布的拴船設(shè)施足以說明當時丙安碼頭的繁榮。為遵義市文物保護單位,坐標位于遵義市丙安古鎮(zhèn)內(nèi)。保護范圍:北面外延至7米,南面外延至5.3米,西面外延至2米,東面外延至6.3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界起,向北面外延至7.……
[詳細]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九軍團陳列館位于習(xí)水縣程寨鄉(xiāng)石門村岔口壩,原為當?shù)貤钍献陟簦?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期間,紅九軍團曾在程寨鄉(xiāng)一帶活動,負責掩護中央縱隊的行軍,此地便作為紅九軍團司令部駐地。紅九軍團陳列館坐西南向東北,為清順治年間,木結(jié)構(gòu)小青瓦頂四合院建筑,前殿為一戲樓,戲樓上保留有6米長的戲劇人物木刻,人物形態(tài)各異,花鳥草蟲栩栩如生,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東西為二層廂房,越過天井,內(nèi)殿內(nèi)供奉有楊氏宗祠神龕。陳列館通過翔實的圖片文字資料以及文物,展示了紅九軍團的建制沿革,血戰(zhàn)湘江、掩護主力,挺進黔北、保衛(wèi)遵義,智取程寨、激戰(zhàn)箭灘,四渡赤水、聲西擊東,烏江北岸、誘殲黔軍,飛越烏蒙、攻占會澤,巧渡金沙、勝利會師等一系列內(nèi)容。是講述紅九軍團最為詳細的博物館。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九軍團陳列館于2011年6……
[詳細] 楊家?guī)r造紙作坊遺址位于赤水市,始建于清代末期。遺址利用當?shù)刎S富的竹資源,采用傳統(tǒng)石灰泡制法,將竹子泡軟后碾成漿,再進行多次過濾后制成草紙,用于包鹽以及生活使用。作坊面積約42平方米。由一個圓形碾盤和兩個方形制漿池組成。其中碾盤直徑為4米,碾盤內(nèi)有三個直徑為0.7米的碾子。與碾盤相距2.6米處為兩相連的制漿池,通寬為1.2米,其中一個長1.75米、深1米,另一個長2.3米、深0.5米。該作坊遺址為貴州省早期造紙技藝及相關(guān)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保護范圍:北以遺址主體為界,南面外延至2.5米、西面外延至4.5米,東面外延至3.3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界起,北面外延2米,南面外延至2.5米,西面外延2.6米至巖壁,東面以保護范圍為界�!�
[詳細] 永盛山龍泉寺古剎龍泉寺古剎位于寶源場南約3公里的永盛山中麓。從寶源到聯(lián)華4公里的公路緩緩上行便到達龍泉寺古剎。龍泉寺建于明朝末年,是最早來寶源鑿業(yè)的周姓人修建的,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整座寺廟分上中下三殿,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原左邊為僧人、游客住所。右邊及三大殿均供奉神像、神位。至今整座廟宇、殿堂建筑仍保持完整,慰為壯觀的山門建筑完好如初,門前石壩內(nèi),一對雌雄石獅子雄姿未減,似衛(wèi)士據(jù)守山門左右。山門”品“字形寶頂鑲花磚額和額頂寶劍以及兩面弧形龍脊擋墻頂,甚是軒昂。山門頂中央,鑲嵌著一幅石幃,正中鐫著”永盛山“三個大字。2006年,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核定,龍泉古剎被列為縣市及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復(fù)興江西會館復(fù)興江西會館,位于赤水市復(fù)興鎮(zhèn)。又名萬壽宮。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光緒八年(1882年)被火焚毀,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重建。坐南向北,中軸對稱,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由山門、戲樓、兩廂、正殿、后殿等建筑組成。正殿面闊五間、通面闊24米,進深3間、通進深10.5米,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封火山墻青瓦頂。前后檐柱、廊柱用直徑0.57米,高11米石柱24根。撐拱、雀替、掛落、駝峰等構(gòu)件雕刻精湛。后殿除體量稍小外,制式與正殿一致�!�
[詳細] 赤水石鵝嘴摩崖造象位于赤水,類別為摩崖、石刻和崖壁畫。赤水石鵝嘴摩崖造象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太極樓位于赤水市,年代為1924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遵義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四周起,向北面外延34米至赤水市政府辦公樓,向南面外延2.2米至電梯樓消防通道地下車庫入口,向西面外延11米至赤水市委辦公樓大門前空地,向東面外延6.5米至原老縣革委家屬樓區(qū)。。建設(shè)控制地帶:建設(shè)控制地帶與保護范圍線重合。……
[詳細] 丙安雙龍橋位于赤水市,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遵義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面外延至2.6米,南面外延至2.7米,西面外延至2.3米,東面外延至21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界起,向北面外延至5.2米,向南面外延3.2米,向西面外延至6.8米,向東面外延至5.3米�!�
[詳細] 大同碼頭位于赤水市,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遵義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面外延至7米,南面外延至5.3米,西面外延至2米,東面外延至6.3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界起,向北面外延至4.8米,向南面外延11.4米,向西面外延至27.5米,向東面外延至3.5米。……
[詳細] 沈家壩牌坊位于赤水市長沙鎮(zhèn)長豐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遵義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從文物本體中心起,向東面外延11米至吳貴倫耕地,向南面外延12米至袁富生田,向西面外延11米至公路,向北面外延11米至公路。從文物本體中心起,向東面外延11米至吳貴倫耕地,向南面外延12米至袁富生田,向西面外延11米至公路,向北面外延11米至公路�!�
[詳細] 葫市摩崖造像在赤水市赤水河葫市灘右岸石壁上,是川、黔水陸運輸與物資集散的重要場壩,經(jīng)濟文化比較發(fā)達。附近有摩崖造像數(shù)處,或單軀或三五軀,多以佛、菩薩、大士為題材,雕于寺廟遺址的巖石上。河岸石壁一處,緊靠王爺廟廢墟。共15尊。為全身浮雕,分上下兩龕,共15尊。姿態(tài)各異,形象生動。有側(cè)身而立,有正面端坐。頭戴寶冠的大佛,袖手結(jié)跏跌坐于須彌座上,著做領(lǐng)袈裝,雕紋細致流暢;雙目微合,兩耳肥大,頭稍前傾,表情嚴肅。蓮花座上的觀音,身披瓔珞,豐腴而不肥胖,秀麗而不羸弱,面相慈祥。美髯關(guān)公,身跨棗紅馬,手提偃月刀,雙目炯炯,威儀可畏。其他各軀,在藝術(shù)處理上亦具特點。清代以前,黔北屬四川管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受巴蜀影響。習(xí)水望仙臺石刻造像、赤水老虎嘴石窟、赤水石鵝嘴及葫市摩崖造像,頗具樂山、大足摩崖的流風(fēng)……
[詳細] 官渡崖刻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官渡鎮(zhèn)麻遷邊的公路旁,崖刻為幾組既有象形又有抽象形態(tài)的陰刻符號,主要內(nèi)容為橫臥的人形、房屋、田地、耕具、戰(zhàn)車、弓箭、斧鉞、以及鳥獸蟲魚等。這些符號是什么時代,什么民族留下的遺跡,值得進一步研究。198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官渡崖刻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赤水道場宋墓群位于赤水,類別為古墓葬及歷史人物墓。赤水道場宋墓群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赤水官渡宋墓位于赤水,類別為古墓葬及歷史人物墓。赤水官渡宋墓為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