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鷹潭市旅游

鷹潭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余江縣“血防紀念館”是江西唯一、全國最大的血防展覽館。該館始建于1978年10月,座落于余江縣城中心區(qū)域,由著名書法家吳作人題寫?zhàn)^名。全館占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筑面積2345平方米,為四舍院式結構,建筑風格樸實、壯觀。正門前景中心廣場,與廣場另一側的“血防紀念碑”遙相呼應。紀念館主體部分高12.66米,正門外廊兩則聳立8根高11米的方柱,柱頂額枋裝飾“春風楊柳”、“白云飛燕”浮雕圖案,與詩詞意境相得益彰。展廳環(huán)繞內庭排布,廳廳相連,自然流暢。內庭設計雅致,水池、拱門、踩石、花木錯落其間,令人心曠神怡。館內由序幕廳、第一展廳(苦難篇)、第二展廳(消滅篇)、第三展廳(鞏固篇)、第四展廳(變化篇……[詳細]
  余江血防紀念館是1978年10月由余江縣委、縣政府興建,收藏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中國血防的一面旗幟——余江血防紀念館。據(jù)《余江縣血防志》記載:“血吸蟲病在余江流行時間可能有三、四百年,而嚴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僅解放前30年間,全疫區(qū)被血吸蟲病奪去生命的達29000人,毀滅村莊42個”。新中國誕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滅螺運動,歷經(jīng)10余年的艱苦奮斗,1958年取得了抗擊血吸蟲病的偉大勝利,余江縣在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戰(zhàn)線上插上了第一面紅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蟲病,給祖國血吸蟲病科學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頁,科學家們認為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創(chuàng)舉。1958年6月30日,毛澤東……[詳細]
  曾家古建筑群(含曾在公祠、曾云公祠、中將堂、會友堂、賞月臺)一、地理位置務義港曾家清代建筑群,位于貴溪市耳口鄉(xiāng)耳口村曾家村小組,瀘溪河的中游,與國家級風景旅游區(qū)龍虎山和上清天師府接壤。交通便捷,鐵路有鷹廈線,設有圳上火車站;公路有鷹潭至冷水至資溪公路且路面均已水泥硬化;水路有瀘溪河直通天師府和龍虎山。建筑群依山傍水而建,樹木蒼翠,設計別致,環(huán)境優(yōu)美,用料考究。二、范圍面積“務義港”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三十至五十年間(公元1765-178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整個建筑布局呈“品”字形,分為“曾氏公祠”、“魚塘花園”、“經(jīng)學書院”、“住宅”四大部分,占地總面積達6.4萬平方米,當年有84……[詳細]
  蘇維埃政府大會堂舊址位于余江區(qū)畫橋鎮(zhèn)畫橋村藤林楊家村,建于清中期,為當?shù)貤钚侦籼。舊址占地面積494.6平方米,建筑面積459.2平方米,舊址平面呈長方形,坐西朝東,宗祠共兩進,中間為一大天井,天井東側為高架吊腳戲臺,天井西側為祖堂,天井左右兩側為高架吊腳廂房,磚木結構,抬梁穿斗式梁架。土地革命時期,畫橋藤林楊家祠堂是紅色蘇區(qū)召開重要會議和大規(guī)模軍民--的重要場所。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宣傳馬克思主義,傳播革命真理,動員群眾參加革命斗爭。1933年農(nóng)歷5月7日(公歷5月30日),余江縣蘇維埃政府在楊家祠堂舉行歡送紅軍新兵入伍文藝晚會,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宣傳隊演出方志敏編……[詳細]
  汪家源贛東北紅軍指揮部舊址位于余江區(qū)畫橋鎮(zhèn)王坊村委會汪源組,建于清中期,為當?shù)仂籼。占地面積380.1平方米,建筑面積505.7平方米。舊址平面呈矩形,由前堂、天井、左右?guī)考昂筇媒M成。磚木結構,抬梁式、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頂,封火山墻。汪家源所在的畫橋是紅色蘇區(qū)的戰(zhàn)略要地,在當?shù)赜螕絷、紅軍對敵作戰(zhàn)期間,汪家源祠堂曾作為贛東北紅軍指揮部,在此研究、部署作戰(zhàn)計劃,取得了一次次戰(zhàn)斗勝利。1929年7月中旬,貴溪縣委派劉炳龍和張煥登到余江進行暴-動-準備工作,在汪家源祠堂召開了黨支部會議。1929年8月,鴻鶴嘴、王坊等地游擊隊在紅軍一、四、七連的配合下,包圍南橋,取得了暴-動-勝利。193……[詳細]
  以前上清有六家藥店,且“天”字號居多,其中天源德藥棧規(guī)模最大,店主為樟樹人曹氏。藥店始建清末,建筑面積2788平方米,磚木結構,分正房、馬房、儲藏間、雜物間等幾部分。藥店是三進門,頭門經(jīng)營藥材零售,二門經(jīng)營批發(fā),三門面積最大,主要是進行藥材加、炮制。天源德藥棧雖為近代建筑,但采光技術卻別具一格。為使店內光線明亮,店主采取斗拱采光的辦法,屋上面分別開著四角、八角形的雕花天窗,天窗上蓋著明瓦,同時在大門兩邊墻體上還開著兩扇窗戶,西邊山墻開砌出兩個向上豎的長條形的外窗內寬的“條窗”,這樣一來,店內的光線就相當充足了。另外房子的外墻非常特別。外側是青磚所砌,里側是木板,而在青磚與木板之間還疊放著瓦片,……[詳細]
  錦江天主教堂(含主教堂、官廳、培德女小(文柵修院)、大禮堂、神父樓(培德女中)、教友宿舍、教會醫(yī)院、浴室)位于錦江鎮(zhèn)沖虛山,又稱圣類斯教堂,民國7年(1918年)由美法神會合建,法國神會田烈諾主持,美國舊金山圣瑪利教堂提供經(jīng)費,歷時四年,于民國11年竣工。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經(jīng)堂、官廳、神父樓、大禮堂、培德女中等大小建筑物17幢。大多為磚木結構,羅馬建筑風格為主的中西合璧建筑,主建筑“圣類斯堂”(經(jīng)堂)長24米,寬13米,高12米,紅石石柱,哥特式建筑。時為撫州、上饒、景德鎮(zhèn)等地區(qū)21個縣(市)天主教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是當時江西教堂五大教區(qū)之一。……[詳細]
  樂泉紅十軍指揮部舊址位于鷹潭市余江區(qū)錦江鎮(zhèn)樂泉村206國道旁,舊址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十軍攻打余江縣城的指揮部,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4月,中央軍委制定了《軍事工作計劃大綱》,提出了包括建立紅十軍在內的擴軍計劃及向中心城市發(fā)展的工作方針。紅十軍在樂氏宗祠設立臨時指揮部,商議攻打余江縣城,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紅十軍攻克余江縣城,取得了建軍以來首次大捷。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對此次大捷給予了專門報道,題為《紅十軍攻占余江城》。樂泉紅十軍指揮部舊址在江西蘇區(q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龍溪書院占地約500平方米,正房一連三進,磚木梁架結構,進深26米,寬23米,高6米,有學舍十余間,大門為牌坊式“八字”門樓建筑,門樓青麻石結構,上下三層,呈塔形,翹起的溝檐,鏤空的雕刻與戲曲人物為內容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圖案融為一體,展現(xiàn)了古代精美的建筑藝術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清大文學家、戲曲家蔣土銓撰寫的《龍溪書院記》給我們勾勒出書院當時的盛況。這座歷經(jīng)240多年在全市乃至全省屈指可數(shù)、尚保存完整的古代書院至今風韻依舊,讓人懷舊。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道學世家坊位于貴溪市鴻塘鎮(zhèn)黃柏徐家村。明萬歷年建,4柱3間5樓,石料建造。座北朝南,高6米,寬7米,龍門坊下石坊上刻有鳳鳥朝陽等浮雕,中間小額坊上刻有“道學世家”四字,刻記“萬歷乙卯冬月立”之款,正樓中央雙鉤石刻“貢元”兩個大字,旁邊四柱上另刻有楹聯(lián)兩幅。該牌坊有確切紀年,刻字清晰,保存完好,對研究明代牌坊建造和雕刻藝術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大上清宮遺址是2014年6月被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近四年的考古發(fā)掘,揭露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清理出宋、元、明、清建筑遺跡21處,出土建筑構件及-器具一萬余件,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掘的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系最清晰、出土遺跡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色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是我國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地址:鷹潭市上清鎮(zhèn)東部……[詳細]
  張留孫墓位于貴溪市,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余江縣衙位于錦江鎮(zhèn)中心街,始建于宋代,元代至清代曾幾建幾毀,民國六年曾重修?h衙坐東北朝西南,石磚木結構。面闊59米,進深82米,占地面積4838平方米;大堂為懸山屋頂,抬梁穿斗式。青瓦覆蓋,釉瓦滴水。紅石墻面,紅石地面。整座衙門原本共六進,依次為大門、儀門、過岡亭、大堂、花廳、住房等六部分。余江縣衙是江西省僅存兩處較為完整的古縣衙之一?h衙依山臨水,氣勢宏偉,“玉真山峙其后,云錦溪環(huán)其前”,選址甚佳。縣衙后有玉真臺、經(jīng)德堂、柳祠檜色等名勝,東有果老丹池、挹仙亭等古跡?h衙前西面有北宋時知縣崔同亨建的云錦樓,可下瞰錦水,遠眺黎浦嶺。白天帆影悠悠,夜晚漁火點點。站在縣衙前,遠近勝景盡收眼底。清朝……[詳細]
  高公寨紅十軍赤警師師部舊址位于鷹潭市余江區(qū)高公寨營林場橋頭分場胡馬頭村,舊址為清末所建宗祠,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2年6月22日,為擴大根據(jù)地武裝力量,動員熱血青年參加紅軍,方志敏、邵式平率紅十軍赤警師師部駐扎在胡馬頭村胡氏宗祠,在宗祠內召開群眾大會,廣泛發(fā)動群眾參加革命。赤警師宣傳隊用竹殼扎把代筆,蘸石灰在東廊廡書寫下“打倒土豪劣紳”、西廊廡寫下“造成紅軍鐵軍”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語。1933年8月國民黨派出大部隊進行圍剿,胡氏宗祠在圍剿中被國民黨反動勢力燒毀,由于群眾搶救及時,保留了后廊廡和西廊廡,“造成紅軍鐵軍”標語保留至今。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詳細]
  林家塢紅軍征兵處舊址位于鷹潭市余江區(qū)畫橋鎮(zhèn)林家塢村,舊址為民國早期所建的張氏宗祠,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10月,國民黨以20萬兵力對贛東北蘇區(qū)進行圍攻。面對國民黨第五次“圍剿”,閩浙贛省委領導根據(jù)地軍民展開了積極的備戰(zhàn)。方志敏下達了“擴大紅軍,創(chuàng)造十軍團,鞏固擴大蘇區(qū),以粉碎敵人五次‘圍剿’”命令。中共余江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qū)人民,迅速貫徹執(zhí)行了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的部署,設畫橋蘇區(qū)參軍登記點于林家塢張氏宗祠。當?shù)厍嗄贳x躍報名參加紅軍,林家塢成為了贛東北蘇區(qū)的擴紅模范村,舊址也成為了贛東北蘇區(qū)擴大紅軍的歷史見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