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自貢市 > 富順縣旅游

富順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富順迴瀾塔
  迴瀾塔位于富順縣鄧井關鎮(zhèn)鎖江村大佛巖上,座西南向東北,俯視奔流不息的沱江。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修建,取韓子“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于既到”而得名。四周圍墻環(huán)抱,占地1450平方米,條石建造,高3.1米,邊長14米,垂代式踏道12級,四周有石欄板,攢尖寶珠頂。縣志載:高一十七丈九,約59.16米。底層直徑11米,門為上弧形,兩側時刻首聯(lián)乃知縣陳長墉撰書:“玉塔崇隆永作江阻砥柱,金城映帶障回雒水波瀾�!贝温�(lián)是縣人進士張震書:“佛頂觀園光收來德水高千尺,仙云歸洞口不放煙波下五湖。”每層正面有題刻,從下至上分別為:迴瀾塔、永鎮(zhèn)江陽、西南一柱、岳峙瀾亭、富育四新、云蒸霞蔚。七、八、九層太高,字跡部分剝落,直觀不易看清。各層均有七孔園形窗,從塔內螺旋踏道拾級而上,不僅可以觀賞各層的鎮(zhèn)河神像,而且還可……[詳細]
2、銅鑼河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銅鑼河橋
  銅鑼河橋(TongluoRiverBridge),位于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龍萬鄉(xiāng)華利村12組與月亮村交界處,是自貢市富順縣境內的一座古橋。銅鑼河橋于2016年5月9日被富順縣人民政府列為富順縣文物保護單位;于2018年1月15日被自貢市人民政府被列為自貢市文物保護單位;于2019年1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銅鑼河橋長13.5米、寬1.9米。銅鑼河橋是一座石橋,其橋面鋪設著巨大的石塊。橋的兩側裝飾有四座象征性的神獸雕像,分別是龍頭、龍尾、象鼻與象尾。這些石刻雕像如同護欄的柱頭,其中一側的雕像比橋面高出約60至70厘米,而另一側則高出約20至30厘米。橋的一端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寫著“銅鑼河橋”的名稱。該橋的橋墩設計為梯形平面,在東北方向的四個橋墩上分別雕刻了兩尊……[詳細]
虎頭城遺址
  虎頭城遺址筑于南宋咸淳年間,位于富順縣懷德鎮(zhèn)虎頭村東南400米處的沱江之濱,是川渝地區(qū)現(xiàn)存不多的著名抗元古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85年已定為富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又被評定為自貢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㈩^城遺址占地80余畝。拔地兀立,臨江面懸崖絕壁,靠上游的一端,巨石嶙峋,宛如雄居猛虎之頭貌,猙獰瞪目劍牙鋒利,石穴洞內,常有霧靄籠罩,恰似猛虎吞云吐氣,古人因其形而命其名曰:“虎頭山”.沱江流至此,江面驟然寬闊。駐足江邊,細看此山。山形確如“臥虎把江邊”,虎身虎頭俱備。尤其“虎頭”,輪廓清晰,“虎嘴”微張,作呼嘯狀,凜然有一股“虎威”,當?shù)厮追Q“虎腦殼”.此山雖稱不上雄偉,但山勢險峻,且扼水陸要沖,環(huán)山建有城墻,故又稱為“虎頭寨”或“虎頭城”.由于,“古虎頭城”地處富順……[詳細]
富順鐘鼓樓
  富順鐘鼓樓位于自貢市富順縣富世街道文廟社區(qū)神龜山上,坐東北向西南。修建于民國十八年(1930),建筑占地面積64.5平方米。建筑結構為磚石結構,共六層,通高28余米,樓體呈正方形,每邊長5.27米,臺基邊長7.9米,高1.2米。臺基西南面垂帶踏道8級,沿踏道直入樓內,有118級木板階梯盤旋至頂層,樓頂平臺、四周立磚柱、柱上置石球裝飾,樓體各層置木窗,第五層外壁四周嵌置報時鐘。大門條石砌筑、門額刻記中英文字,門柱題刻楹聯(lián)。鐘鼓樓建筑氣勢雄偉挺拔、建造精美,兼顧報時和報警所用,是富順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性建筑�!�[詳細]
福源灝民居
  福源灝民居位于自貢市富順縣東湖街道同心村,興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原名“鳳凰莊”。福源灝民居整體建筑呈長方形,分前院、正院、左側院、右側院、新花廳等五個大院。建筑占地面積5252平方米,擁有99間房屋,48個天井,包括大門、過廳、正廳、廂房、花廳、戲樓組成,整個建筑面闊95米,縱深59米,其間廊道縱橫、門欄重重、照壁壘壘,花園、池塘、亭榭相映。木雕、石刻遍布整個建筑。福源灝民居是集衙門公堂與民居建筑于一體的具有清中期典型風格的民居建筑精品,其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氣勢雄偉、歷史悠久,極具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縱觀福源灝,高堂大院,小院深宅。莊園外有大河相襯、平壩相托,花園、池塘、亭榭相映,密林相掩;院內天井、花園融為一體,珍貴樹木、奇花異草爭芳斗艷。精雕、巧塑、提花、鏤刻、鎦金著彩,飾于廳堂……[詳細]
劉光第墓
  劉光第原葬于趙化鎮(zhèn)羅漢寺側,墓碑為清翰林趙熙所書,后墓園因年久失修,垮塌嚴重,1984年,自貢市人民政府批準遷葬,同年9月30日在現(xiàn)址奠基,1987年元月19日遷葬工作結束�,F(xiàn)劉光第墓園修有圍墻,墻內花卉豐茂,墓臺由條石建造,呈橢圓形,長5.1米,寬3米,高1.6米。墓碑由我國著名史學家趙樸初先生題寫,墓前銅像由四川美術學院院長葉毓山先生設計制作。保護范圍:以現(xiàn)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劉光第故居
  劉光第故居陳列館位于趙化古鎮(zhèn),建于清光緒年間,木質結構,懸山式屋頂,穿斗式結構,竹編墻體,小青瓦屋面,木板門墻,面闊一間,進深22.1米,梁架保存完整,屋內保存部分窗格、0、裙板,建筑占地面積89.5平方米,屬典型的川南建筑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及重要的紀念價值。故居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先生幼年及少年居住地,2012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光笫故居位于自貢市富順縣趙化鎮(zhèn)趙化社區(qū)西街23號,坐南向北。建于清光緒年間,建筑占地面積89.5平方米,進深22.1米。故居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先生幼年及少年居住地,處于街道南側一列民房中。建筑結構為木結構,懸山式屋頂,穿斗式結構,竹編墻體,小青瓦屋面,木板門墻,面闊一間,梁架保存完整,屋內保存部分窗格……[詳細]
獅市袁家大院
  獅市袁家大院(富順縣)左側立兩塊長方形石碑,分別由四川省政府、自貢市政府、富順縣政府所立,上 書--“獅市袁家大院”,是晚清咸豐年間所建。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保護范圍外15米,南至保護范圍外13米,西至保護范圍外10米,北至保護范圍外10米�!�[詳細]
富順文光塔
  文光塔在富順縣東湖鄉(xiāng)同心村的同心山上,座東向西。有“富順文筍”之稱。縣志載:晉葛仙翁煉丹于此,常有異人同煉,故名同心山,后建同心觀。宋邑人呂震、呂糙讀書其上,俱以文顯,山頂建塔9層,宛如玉筆指天,曰“文筆塔”。又記:明人就其頂平曠處為浮圖七級。清乾隆、道光年間補修,更名為“文光塔”,寓縣風之盛。塔身、塔基呈八邊形,須彌座,塔基條石建造,邊長2.5米,高1.83米。塔身磚石結構,七級樓閣式,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八角攢尖寶珠頂,通高30米。座層弧形頂門,額刻知縣陳長墉題“文光塔”三字。門柱刻:“七級重光喜毓鐘英書臺啟秀,三臺上映看-緯武天榜題名”,乃縣人進士張震撰書。題記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冬月�!庇稳丝梢岳@實心柱盤旋而上,登完113級踏道,即上頂層,縱目四觀,沱江如帶,天橋如虹,城廊云煙,田……[詳細]
臨江寺石坊群
  臨江寺石坊群(富順縣)臨江寺何氏節(jié)孝坊位于自貢市富順縣富世街道釜江大道中段沱江岸邊,東西走向,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占地面積2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磚石結構,四柱三通,磚砌立柱,通高8米,面闊6.8米,三重鰲角飛翹,脊端為鰲魚形鴟吻。立柱、橫額抹白灰裝飾。東面樓下豎匾刻“圣旨”,下橫匾刻“節(jié)孝”,下額坊刻記“旌表儒童張九河妻何氏坊”,明間兩立柱楹聯(lián)為“輿兄公共財產期光侶續(xù)于先有奇英不愧家孝發(fā),為夫婿接宗再愿勤于猶子朝廷隆獎勸君然巾幗須”。次間立柱楹聯(lián)刻“至行保宗族欽崇無為清河生此,苦節(jié)荷朝廷褒美我于釜水見”。次間匾刻“履潔”、“節(jié)豎”,西面坊正樓下豎匾刻“圣旨”,下橫匾刻“節(jié)孝”,左右刻記“光緒甲申仲夏之吉……男世純孫謂和恭建”,下額坊題記“旌表儒童張九河妻何氏坊”。明間三柱楹聯(lián)“苦……[詳細]
熙和居民居
  熙和居民居(富順縣)熙和居民居位于自貢市富順縣富世街道后街社區(qū),坐西向東。修建于清末民初,建筑占地面積835.66平方米,建筑面積672.7平方米。整體建筑結構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兩進庭院,三面圍墻環(huán)抱,小青瓦屋面。中軸線上依次排列門廳、瑞藹華堂和主房三座,兩側縱排廂房、偏房。右側墻外坐落店鋪、廳房,左側墻內設木梯可通閣樓。全院共由七座房屋組成,院內錯落天井四口,魚池一口,門廳橫闊三開間,進深5.4米,通高5.5米,硬山式屋頂,穿斗式梁架,門廳內為前院,中心為天井,兩側橫列廂房,經天井左中右三處石臺階入瑞藹華堂,該堂建在0.7米高的臺基上,硬山式屋頂,穿斗式梁架,通高6.5米,面闊三間15米,進深8.2米,堂后為后院,院中置天井一口,魚池一座,通過天井二級臺階為主房,硬山式屋頂,穿斗式梁……[詳細]
甘尚書院
  甘尚書院年代:明2019年,甘尚書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