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象山縣丹城塔山東南麓,依坡瀕海,面積約3萬平方米。1988年發(fā)現(xiàn)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兩期發(fā)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類活動的歷史,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象山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在寧波市最南端,從歷代《象山縣志》記載來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始有人類在象山活動,因而一直以來都認為象山的歷史不很悠久,但塔山遺址的發(fā)現(xiàn)、發(fā)掘,卻把象山的歷史推進到6000年前。塔山遺址位于象山縣城塔山南麓的緩和山坡上,面臨大海,據(jù)地質調查,離古海岸線只有幾十米,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1990年在省考古所的主持下于1990年、1992年兩期發(fā)掘,證實了塔山……[詳細] |
遺址位于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現(xiàn)有兵營遺址、遺跡多處,除了兵營遺址外,還保存有其他軍事設施遺址,如練兵場、哨所、了望所以及可能是屯墾之用的梯田等;兩大兵營一在瀕水山岙,一在山上,前者機動性好,后者利于防守;包括其他設施的布點等,皆是因地設置,相宜安排。兵營設點隱蔽,在樹木掩映下遠觀近視都不易發(fā)現(xiàn);兵營-有寨墻,大門內有類似甕城結構的過渡區(qū);營房建筑均很低矮、體量小,兩坡頂,卵石壘墻,茅草結頂;營房之間有些有地道,有些建筑有暗室,等等,這些都符合南明軍隊在險惡環(huán)境下的生存選擇。張蒼水兵營在花岙島上分布甚多,以雉雞山西南山腰與西北麓之雉雞山兵營、高涂岙兵營規(guī)模最大,具有代表性。2013年5月,被國務……[詳細] |
東門燈塔位于象山縣石浦鎮(zhèn)東門島東南,由任筱和、任筱孚兄弟(稱二難先生)于1915年出資建造,后被燒毀,1919年,任氏兄弟與延昌紀傳長等籌資重建。燈塔由塔基、塔身與燈室組成。塔基用條石砌筑;塔身三層,圓柱形,用石塊拼接構筑而成,內徑2.13米,外徑3.7米,塔高5.44米,內部設旋轉樓梯,通往塔頂;塔頂穹窿狀,高2.74米,窗檻用八塊石板拼接而成,窗戶用玻璃構成,室外設走廓,廊外設鐵護欄。東門燈塔整體保存較好,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設施,北漁山燈塔對研究我國近代科技和航海史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
北漁山燈塔位于位于貓頭洋的東部,象山縣石浦鎮(zhèn)東南25海里的漁山列島,北漁山山巔,中國領海線基點,是我國最東面的一座國家一級燈塔,有“遠東第一大燈塔”之譽,成為國際航標。光緒二十一年(1895)建成,塔身呈圓臺形,生鐵所鑄,塔高16.9米,直徑4米。 1944年燈塔燈器毀于戰(zhàn)事,民國36年(1947)重修,1955年燈塔塔頂和燈器遭國民黨破壞,1987年重修塔頂、重置燈器,F(xiàn)燈塔為1985年交通部批準原址重建,裝置國內領先。北漁山燈塔對研究我國近代科技和航海史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