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 > 江津區(qū)旅游

江津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馬家洋房位于重慶市江津區(qū),矗立在綦河岸邊,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樓洋房原高5層,各層有四面連通的廊道,每層有七個房間,有一處后院和后花園,屬于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重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馬家洋房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又名“徳廬”,位于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該建筑為一樓一底土木石結構,硬山式屋頂,圓穹式封火墻,三重堂四合院布局,擁有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走馬轉角樓,總建筑面積2814平方米。夏仲實又名夏首勛,著名愛國將領,重慶民革主要創(chuàng)始人,解放后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重慶市委會主委。1933年至1969年,夏……[詳細]
  國立第二華僑中學舊址位于江津區(qū)夏壩鎮(zhèn),今為夏壩鎮(zhèn)繼僑小學�?箲�(zhàn)時期,大批愛國華僑青年學生回國求學,尋求抗日救國的真理。1940年5月,國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在云南省保山縣創(chuàng)辦國立第一華僑中學(簡稱國立華僑一中)。1941年8月,在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qū))建立國立第二華僑中學(簡稱國立華僑二中)。1944年9月,因……[詳細]
  石龍門莊園,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塘河古鎮(zhèn)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該莊園始建于清雍正時期,座西向東。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7300平方米。莊園歷經(jīng)陳氏家族幾代人完成,整體布局按照陳氏家族的經(jīng)濟實力發(fā)展水平以及地形地貌順勢而建,形成獨特建筑格局。陳氏家族第五代陳……[詳細]
  廷重祠位于江津區(qū)塘河鎮(zhèn)五燕村,年代為清。廷重祠又名孫家祠堂,建于清光緒十八年,重慶地區(qū)客家宗祠建筑的代表。2009年,廷重祠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真武客家會館群(含福建會倌、廣東會館和江西會館)位于江津區(qū)支坪街道辦事處真武場社區(qū)內(nèi),年代為清。2009年,真武客家會館群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江津奎星閣位于江津區(qū)幾江街道辦事處石獅子街魁星廣場內(nèi),年代為清。又稱魁星樓,位于江津城區(qū)奎星廣場,是江津文廟建筑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縣令曾受一和部分鄉(xiāng)紳主持修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進行了培修。2009年,江津奎星閣被列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重慶市江津中學校(JiangjinMiddleSchoolofChongqingCity)位于長江之濱,鼎山之麓,是重慶市首批重點中學。學校創(chuàng)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共招初中3屆,高小5屆,速成師范1班,課程融西學、重體藝;江津知縣蔡承云率先捐廉銀三百兩,籌集白銀二萬余兩興學,同年8月,立案批準辦中學堂,定名……[詳細]
  聚奎書院,位于重慶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黑石山,是重慶市保存最完整的的書院園林建筑,始建于光緒六年(1880)。正中為講學廳,后為孔子堂,兩側為學生自習室,周圍為教師住所。教學除授“四書”、“五經(jīng)”、《春秋三傳》、《孝經(jīng)》外,還課以《漢四史》、《方輿紀要》、《文獻通考》等。白屋詩人吳芳吉曾就讀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卞鼐曾為學生。光緒……[詳細]
  朝源觀道教造像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鎮(zhèn),含朝源觀,時代為明。在重慶江津區(qū)四面山的深林中,藏著一座千年之久的古老道觀——朝源觀(又名朝元觀),上世紀九十年代,四川文史館王家祐先生曾撰文《江津縣朝元觀》,首次向學術界介紹了這座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道教宮觀,對其中的摩崖造像、碑記、楹聯(lián)和歷史人物等進行了初步的考證。時隔二十多年的歲月……[詳細]
  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江津市石門鎮(zhèn)白坪村(原涼亭村)。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臨長江,背倚崖壁。大佛寺總建筑面積720平方米。東西各有一條石曲徑從崖上到河邊與寺院相連。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為廂房,中間是正殿,依次分為送子殿、觀音殿、雷神殿,寺內(nèi)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觀音造像。正殿為七重檐……[詳細]
  蓮花石題刻位于江津市幾江鎮(zhèn)南長江中,時代為宋至清。蓮花石水文題刻位于江津區(qū)幾江東門外長江航道北側江水中,距幾江長江大橋約100米左右。它由36塊大小礁石、38段題刻組成,高180.89米,全露面積可達800余平方米。因其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得名。由于石上題刻記錄了近800年的長江枯水位情況,因其地處長江重慶段最上游,是……[詳細]
  灰千巖崖畫位于江津市四面山鎮(zhèn)洪洞村東,時代為漢以前。四面山具有悠久的人類歷史文化遺跡,敦煌有莫高窟,重慶有大足石刻等古代石刻藝術鼎盛時期的杰作,在四面山,雖無這些石刻藝術的巔峰杰作,卻有一塊歷史文化價值絲毫不遜于這些石刻杰作的灰千巖摩崖壁畫�;仪r摩崖壁畫的產(chǎn)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它是原始巴人勞動、生活……[詳細]
  江津利濟橋位于江津市朱楊鎮(zhèn)茨壩街,時代為清。在重慶市江津區(qū)朱楊鎮(zhèn)境內(nèi)板橋場,有一座歷經(jīng)180余年風雨的古橋——利濟橋,又名“萬古橋”,當?shù)厝肆晳T稱其為“板橋”。此橋橫跨溶溪河上,完全用石頭建成。利濟橋橋形雄偉壯觀,橋面雕欄玉砌,堪稱一大奇觀。利濟橋于清朝乾隆末年由鄉(xiāng)人募谷籌資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竣工落成。橋……[詳細]
  江公享堂位于江津市幾江鎮(zhèn)獅子街,時代為明、清。江公享堂是明代輔相江淵在故鄉(xiāng)江津的府第,座南朝北,磚木石結構,懸山寺屋頂,復合四合院布局三進兩廂,結構規(guī)矩嚴謹,三級踏道上門前平臺。面闊21米,通進47米,大門豎匾“江公享堂”,大門兩側有楹聯(lián)“北極勛臣府,西川相國家”,門額之上正中部位嵌有豎匾“江公享堂”,均為楷體陰刻,筆……[詳細]
  長溝崖墓群胩代為東漢,位于江津市柏林鎮(zhèn)水滸村。長溝崖墓群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坎崖墓群位于重慶城南90公里處江津市鳳場鄉(xiāng)石坎村南。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墓共5座,分布于南北長100米,高5~10米的砂巖壁上,坐東向西。從左至右依次編號為M1~M5。均為單室墓,孤形頂。M1、M2為單門楣,M4為三層門楣。墓群有線刻和浮雕圖案。M1外壁右側有一長0.2米的線刻魚,M2外壁右側有一高0.6米的人……[詳細]
  塘河清源宮位于江津區(qū)塘河鎮(zhèn)河場社區(qū),時代為清。2019年,塘河清源宮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蟆古建筑群位于江津區(qū)石蟆鎮(zhèn)轉龍、東溪、稿子,時代為清。含張氏宗祠、劉氏宗祠、岱云館。2019年,石蟆古建筑群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渝黔古道江津段位于江津區(qū)四面山鎮(zhèn)洪洞村飛龍廟至洗魚口,時代為清。含古道1段,古隘門1座,造像1處,題刻6塊。2019年,渝黔古道江津段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