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生父朱世林墓,墓冢為圓甑形,正面建造了一道仿木牌坊結構的五重檐、七龕、兩穴推棺石坊,高5.5米、寬4米,上有人物、花草、圖案等雕塑和對聯(lián),墓碑的墓志銘上記述了朱世林的家世,并敘述了朱德在護國-戰(zhàn)爭中所建樹的福國利民的功績,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詳細] |
藥鋪埡私塾是朱德1892年啟蒙讀書的地方,是朱德青少年時期生產(chǎn)、-、學習的歷史見證。解放后,政府在這里辦起了“琳瑯小學”,后改名為“藥鋪埡小學”,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校名。2006年,學校搬離此地,私塾恢復原貌,F(xiàn)有《朱德師生情誼》專題陳列展免費對外開放![詳細] |
朱德父母故居建于清代中葉,1917年,朱德的祖父母、生父母、養(yǎng)父母及劉夫人等在此居住,堂屋門楣上方“人民之光”的匾額是1950年中共川北工作委員會所贈。1958年至紀念館開館前一直在此舉辦“朱德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接待觀眾上千萬人次。2004年8月恢復當年原貌,并開辦了朱德家史陳列展覽![詳細] |
朱德誕生地位于琳瑯山下的李家灣,是朱家租用丁姓地主廢棄的一間破木板倉屋,占地420平方米。1886年12月1日(農(nóng)歷冬月初六)早晨,朱德就誕生在這間狹窄矮小、面積僅有16平方米的木板倉屋里,并在此-達八年之久。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朱德故居始建于清代嘉慶末年(公元1820年),是朱家先輩從廣東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已有19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結構房屋,典型的川北農(nóng)家小院。朱德從9歲開始在這里住了整整14年,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屋內(nèi)按照朱德離家時的原貌陳列著朱德及其家人使用過的物品,堂屋門楣上方的匾額系一代文豪郭沫若親筆書贈,屋側的……[詳細] |
朱德故里景區(qū)AAAAA 朱德故里景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景區(qū)帶村”旅游扶貧示范景區(qū)、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qū)、30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之一,2016年十一假日最佳景區(qū)。朱德故里位于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zhèn)琳瑯村朱家大灣,以朱德故居、朱德誕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為主體……[詳細] |
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明朝萬歷年間的接引塔位于騎龍鄉(xiāng)與金溪鎮(zhèn)兩鄉(xiāng)交界處海拔為557.2米的西陽山山頂峭壁旁。據(jù)《蓬安縣舊志》載:“西陽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庇謧,曾因地震而見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稱“西陽山”,含夕陽照山山愈秀之意。該塔巍峨俊秀,氣勢雄渾,塔身共三層,計有5米多高,每層砌有……[詳細] |
崇慶寺位于周口鎮(zhèn)中華鄉(xiāng)崇慶地村。為清乾隆年間始建,由山門、前殿、正殿、左右?guī)亢推渌钣梅拷M成,為單進四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自建修以來就是具有教化功能的一所寺廟。……[詳細] |
武圣宮原稱關帝廟,供奉著關羽像。由于關羽曾被清帝累封為“忠義神開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宜德關圣帝”之故,關羽被譽為武圣,后名為“武圣宮”。系清晚期所建,由于受地勢條件限制,整個建筑均依山而建![詳細] |
龍神祠龍神祠,亦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桐城文學家鴉片戰(zhàn)爭時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知蓬州時所創(chuàng)建,保存完好。祠邊一座民國十六年(1927)重建的兩層木樓及后邊的一棟清代四合院建筑均保存完整。龍神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guī)俊⒉亟?jīng)樓、后院構成,建筑面積1984平方米![詳細] |
玉環(huán)書院玉環(huán)書院,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安徽桐城派文學家鴉片戰(zhàn)爭時期著名愛國人士姚瑩任蓬州知州時所創(chuàng)建,現(xiàn)前面有講堂及相連的左右?guī)烤暾,玉環(huán)書院由正殿及左右?guī)繕嫵,建筑面積為2025平方米。……[詳細] |
城隍廟城隍廟始建于唐代(具體年代不詳)。清康熙二十年(1682)重修,道光十五年(1836)再重修,現(xiàn)存正殿和左右?guī)。城隍廟由正殿、左右?guī)考皞乳T構成,建筑面積為2142平方米![詳細] |
武廟武廟重建于清乾隆四年(1740),又稱關帝廟,民國時稱關岳廟、忠烈祠。系雙進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現(xiàn)兩進四合院均完整,建筑面積為1950平方米![詳細] |
文廟文廟首建自元初,明中葉曾移建于城北隅,萬歷三十四年(1606)遷復故址,天啟年間與崇禎八年兩次重修,現(xiàn)今的建筑為清道光七年(1827)最后重修,現(xiàn)保存的建筑面積為3800平方米![詳細] |
相如故宅(天主堂)相如故宅為中式木結構建筑,四合院及前殿均保存完好,由前殿、山門、正殿及左右?guī)繕嫵桑苏旱乃暮显杭扒伴T房共有600平方米。司馬相如父輩在秦末從中原徒蜀經(jīng)此留居從事農(nóng)耕,建宅兩處,此處后來亦作相如縣及同建的梓潼郡治所,以后又為蓬州治所,蓬安縣縣府,多次重建,F(xiàn)保存有清末重建的四合院一座,為相如故宅的一……[詳細] |
新園橋亭子(廊橋)(縣級)位于蓬安縣新園鄉(xiāng)山腳巖村南200米,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八年,系木板平橋廊房,為單檐懸山式脊頂,穿斗式木結構建筑,橋長26.4米,寬3.2米高6.9米,保存完好,該橋建成以來不但是通衢要道,同時也是平時當?shù)剜l(xiāng)民聚集聊天和夏季納涼的處所![詳細] |
利溪廊橋(市級)利溪,即蓬安縣利溪鎮(zhèn),清同治年間(1862-1874)于三條溪河上修建大拱橋、糧食橋、蘿卜橋等三座石拱橋,橋上皆有廊房。供行人憩息、納涼和避雨,故稱“廊橋”![詳細] |
周口何家墓(縣級)位于今相如鎮(zhèn)干寨子村,為何姓族人先祖合葬墓。共有八座石室墓葬,Μ1—Μ8并列在一直線上,墓首為三重檐樓臺式仿木結構。修建于清同治年間,系長方形墓制,墓長5米,高5.4米,總寬13米。其碑文、楹聯(lián)上的文字清晰可見,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詳細] |
魯公石(縣級)魯公即顏魯公,字真卿(709—785),唐代累官至監(jiān)察卿史,著名書法家,曾在四川作過官,775年在蓬州作過長史。魯公石相傳為顏魯公于唐上元中二年貶刑部尚書為蓬州長史的遺物![詳細] |
“蘇軾筆法”碑(縣級)“蘇軾筆法”碑在蓬安縣城銀漢南65公里的來蘇寨上。碑成矩形,通高1.15米,寬0.6米,厚0.2米碑眉橫刻“蘇軾筆法”四個10公分的楷書字,碑面中刻“洗墨池”,左刻“萬充周四得備”,右刻“一元妙合八音純”十七個楷書大字。據(jù)《蓬安縣志》記載,“蘇軾筆法”碑,是北宋學士蘇軾來游朱鳳山半載,又寓居蓬州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