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鹿城區(qū)旅游

鹿城區(qū)旅游景點

江心嶼
   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東麓建凈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于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并先后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詳細]
松臺山景區(qū)
   溫州松臺山景區(qū)海拔39米,面積4.23公頃。山上蒼松林立,頂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凈光寶塔,又稱凈光山。唐高僧永嘉宿覺大師軼后葬此,宋太宗曾賜宿覺名山匾額。山坪有-道院和仙人井(古稱上井,又稱松臺仙井)。山麓東有金沙井,南有妙果寺,西有落霞潭,北有普覺庵。上山石級,原為汪仲笙,方冠英籌款修建于1937年。1982年夏,僑胞潘娟妹和部分僑眷捐資重建。1984年8月,旅法華僑任巖松,潘元祿合建松綠亭。山下防空坑道,辟為游藝場。……[詳細]
景山動物園
   溫州動物園位于風景秀麗的景山公園蓮花芯景區(qū)。園址峰巒環(huán)繞,松柏蒼翠,竹林繁茂,溪流淙淙。山花點綴漫山遍野,鳥語蟬聲回蕩其間,使游客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動物園根據(jù)國家二級動物園規(guī)模設計與建設,占地面積22.7公頃,總投資3700萬元,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于2000年10月1日建成,現(xiàn)飼養(yǎng)各類野生動物80多種近1000余只。也是浙南地區(qū)唯一的動物園。動物園距市中心6公里,海拔高度150米,登高可俯瞰鹿城全景。動物園動物展出采用目前國內外流行的放養(yǎng)與生態(tài)型籠舍結合的展出形式。園內建有大象館、河馬池、虎山、獅園、熊山、鹿苑、孔雀園、水禽湖、兩棲爬行館等館舍。飼養(yǎng)有東北虎、非洲獅、大象、長頸鹿、黑猩猩……[詳細]
南塘文化旅游區(qū)
   南塘文化旅游區(qū)位于鹿城區(qū)中心地帶,主要景點包括南塘河、南塘風貌街、白鹿洲公園、文化村、莊頭濱水公園。南塘河及南塘街均有千年歷史,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且文化村內擁有谷超豪故居,全面展示了溫州“數(shù)學之鄉(xiāng)”的特點和風采。南塘,顧名思義,乃城南之堤塘也,“印象南塘”已成為極具特色的“溫州城市客廳”。南塘河南塘河因南塘街得名,南塘街依南塘河而建。南塘河與南塘街的形成始于南宋,已有逾千年的歷史。南塘河位于溫瑞塘河的北端點,通指茶院寺到龍方橋或劃龍橋河這一段塘河。溫瑞塘河(建國前稱永瑞塘河)是溫州的大運河與母親河,主干河道長36公里,相關水網河道總長950公里,流域面積227萬平方公里。從漢晉開始,溫瑞塘河就……[詳細]
曹灣山遺址
   曹灣山遺址,別名為老鼠山遺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灣山遺址堆積豐厚,內涵豐富,出土的大量文物標本為研究溫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曹灣山遺址的發(fā)掘是溫州地區(qū)先秦遺址考古的一個突破,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曹灣山海拔61米,是一座由主峰和多座小山頭連成一體的崗丘型山崗,山體總面積36公頃,是孤立于戍浦江平原上的一座小山。戍浦江經曹灣山西、南、東三面后向東注入甌江。曹灣山考古隊由省考古所、市文物局和市考古所聯(lián)合組成,領隊由省考古所王海明擔任,11月28日進駐渡頭村,開始了為期半年的考古發(fā)掘工作。發(fā)……[詳細]
田塘頭革命紀念園
   田塘頭村是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在浙南的主要活動地區(qū)之一。這里山林蒼翠、交通偏僻,是開展革命活動的好地方,曾是永嘉縣委機關駐地之一。1928年,中共永嘉縣委在田塘頭村建立了革命根據(jù)地,組建紅軍游擊隊。田塘頭及周邊村先后有80多人入黨、90多人參加紅軍游擊隊。這些游擊隊員后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三營八連,1930年參加了襲擊縉云、永嘉甌渠的戰(zhàn)斗,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田塘頭村紅軍駐地多次遭到瘋狂“圍剿”。1931年7月,紅軍連準備開赴江西革命根據(jù)地,行軍至青田時遭國民黨部隊阻擊包圍,紅軍連血戰(zhàn)突圍,傷亡慘重。1932年5月,紅十三軍斗爭失利,田塘頭村10名紅軍戰(zhàn)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詳細]
開平閘遺址
   瞿嶼陡門,俗稱“下陡門”,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門自然村,楊府山東麓。據(jù)村民介紹,瞿嶼陡門在20世紀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曬谷場。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貫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現(xiàn)場被發(fā)現(xiàn)。2010年8月,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貫通工程”建設,對楊府山東麓的瞿嶼陡門進行清理。陡門平面呈東西方向,建于瞿嶼(即楊府山)山麓基巖上,故名。陡門總長約16.75米,閘5孔,每孔寬約2.8米,孔高約1.8米,閘墩長約2.3米,寬約0.5米,墩兩端立方形花崗巖石柱,石柱間以條石砌筑,北首并排兩立柱上開閘槽兩排,閘墩北側有斜撐條石,閘墩柱頭開有卯孔與閘墩條石和撐石……[詳細]
程氏古民居-圣旨碑、義官橋
   程氏古民居-圣旨碑、義官橋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臨江鎮(zhèn)岙底村。圣旨碑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臨江鎮(zhèn)岙底村中部。圣旨碑外亭子,原為磚木結構,坐東南朝西北,現(xiàn)為水泥質,1996年重建,六角攢尖頂。岙底村圣旨碑現(xiàn)基本保留原貌。青石材質。碑體立面上圓下方。正面上部居中有“圣旨”二字,下為“旌表程奕/尚義之石”及立碑人,字體均刻楷書繁體字。背面為“旌表程奕尚義碑陰記”陰刻,楷書,22列,記載程奕義舉及圣旨碑來源。碑座為須彌座,青石材質。程奕:明永樂庚子(1420)生,明弘治庚戌(1490)五月二十二卒。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尚義赒貧的事跡,在西溪一帶民間傳為美談。他死后有很多名人為之撰文立傳,流傳后世……[詳細]
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
   浙南(溫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溫州人民就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1924年,中共溫州地方黨組織建立,領導廣大民眾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此起彼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浙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入浙后,會合當?shù)馗锩α�,�?chuàng)建了浙南游擊根據(jù)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使浙南成為中國革命在南方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支點�?谷諔�(zhàn)爭時期,浙南黨組織高舉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建立武裝隊伍,進行抗日游擊戰(zhàn)爭,直至抗戰(zhàn)勝利。解放戰(zhàn)爭時期,浙南黨組織大力發(fā)展人民武裝力量,廣泛開展游擊……[詳細]
南雅橋
   南雅橋。位于鹿城區(qū)藤橋鎮(zhèn)上埠頭村,始建于清晚期,1948年重修。該橋東西橫跨戌浦江,為11孔梁柱式石橋,用花崗巖建造;全長48.6米,寬1.2米。橋身平直,各孔平鋪3根橋面板。橋墩以2根方形石柱直立,向內傾斜。2000年列為甌海區(qū)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南雅橋東接上埠頭村,西臨藤澤公路,現(xiàn)公路面高出橋面約10米。下游約100米處為藤澤公路跨戍浦江的公路橋。橋梁處在田園郊外,沒有高大建筑物影響。東西橫跨戍浦江,為11孔梁柱式石橋,用花崗巖建造。全長48.41米,寬1.2米,橋面距正常水面約1.9米。橋身平直,橋面系直接于橋墩立柱上開卯口,各孔平鋪3根橋面板,板寬0.39米,厚約0.25米,兩端做榫頭……[詳細]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馬街道、蓮池街道,年代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橫井、松臺山仙人井、松臺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煉丹井、縣前頭古井、白鹿庵井、永寧坊井,共8處古井)溫州古井歷史悠久的當屬晉代時郭璞建永嘉郡城時所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據(jù)《溫州府志》(明弘治版)載,東晉郭璞為永嘉郡城選址時,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發(fā)現(xiàn)九座峰像北斗星錯立。郭璞認為城墻繞山巔而筑,賊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繞山筑城,并鑿了二十八口井,以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岸怂蘧北磉_了“取象于天”、天長地久、水源不斷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別為:八角井、白鹿庵井、橫井(天宿井)、積……[詳細]
張璁碑亭
   張璁碑亭位于鹿城區(qū)人民西路妙果寺西側。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賜大學士張璁御碑,原是大士門張氏一品家廟中的單體建筑,1958年2月改移今址。系明代木構建筑,面闊三間,四面回廊,硬山頂并做有周廊腰檐。亭內豎立敕制漢白玉碑三座。張璁(1475-1539),字秉用,號羅峰,永強人。明世宗間為內閣首輔,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謚文忠。著有《禮記章句》、《大禮要略》等。1981年6月,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張璁碑亭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類別:古建筑保護范圍:以碑亭周邊欄桿為界。建筑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2米至妙果寺圍墻為界;南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3米為界;西以保護……[詳細]
田塘頭革命遺址
   田塘頭革命遺址位于岙底鄉(xiāng)田塘頭村中部,至今尚存紅十三軍活動舊址和永嘉臨時縣委活動舊址。紅十三軍活動舊址建筑依山而建,原為五開間二層懸山石木混合結構,建筑面積416.4平方米,通面寬17.9米,通進深約11.63米,坐北朝南。后在北邊梢間旁和次間后部新搭一開間和一廚房。建筑用材自然,做工粗糙,形制簡樸、隨意性較大。永嘉臨時縣委活動舊址依山而建,為五開間二層懸山石木結構,建筑面積422平方米,通面寬18.1米,通面深約11.58米,坐北朝南。田塘頭在“二戰(zhàn)”、“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三個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浙南長期堅持革命斗爭的基本地區(qū)之一;有著漫長艱難、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歷史。浙南特委、永嘉縣委機……[詳細]
雙潮西坑烈士墓
   雙潮西坑烈士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雙潮鄉(xiāng)西坑村。烈士墓坐東南朝西北,依山而建。自上而下依次為紀念碑、紀念廣場、烈士墓地、壯懷亭、百米長廊和題字巖。紀念碑高約15米,平面呈“回”字形,立面為暗紅色大理石覆蓋。西北側立面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東南側立面陰刻碑記�;鶠樗姆叫�,高出地面約0.95米。表面由青石鋪成斜方格式樣,四方均設有臺階。紀念廣場地面水泥覆蓋,四周有青石欄桿圍成。紀念廣場西北側為烈士墓地,墓地平面呈圓形。共安葬12位烈士,各有墓志。墓地外圈為花壇。墓地西側為壯懷亭,平面為方形。四柱,青石砌成。頂部為四方頂,水泥砌成。亭子西側及南側設有坐椅。百米長廊依山而建,拾階而下,青石砌成……[詳細]
飛鵬巷陳宅
   陳權東民居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飛鵬巷98號。坐北朝南,由主樓、后樓外加圍墻組成庭院式寓所。據(jù)說此民居為陳權東民居第。解放后曾做為市委機關宿舍。整個院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門臺設在庭院東南角,為西式磚門臺。主樓為三間二層樓房。一層高出地面約1米(房屋底層架空為防潮與通風),由水泥樓連接。一、二層帶廊,設水泥欄桿。房屋立面不在同一平面,凹凸有序,房門、窗均向外開啟,并在門窗外設有百頁式門窗套,可以自由啟動。房間內部均架設木地板,一層下設有地下室。明間由屏門分隔成前后兩部分,前為堂間后為樓道。屏門上木雕精美。后樓為四間二層磚房。南側中部與主樓相通,帶前廊,廊帶磚做低矮欄桿。二層由一層西側墻邊樓梯旋……[詳細]
西山青瓷窯址群
   西山窯址群,位于溫州市城區(qū)西側錦山東、北山麓(錦山因位于舊城之西,故名西山),跨鹿城、甌海兩區(qū)。范圍包括護國嶺、烏巖廟、小山兒、正和堂等4處為相對集中的窯址分布區(qū),其中烏巖廟、小山兒、正和堂位于鹿城區(qū)。1986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與溫州市文物處聯(lián)合組隊對西山窯進行過調查和搶救性發(fā)掘,后又經多次調查,證明該窯址群是晚唐至宋代典型的甌窯窯址群。產品一般胎質細白或略顯青灰,施淡青釉,釉汁勻凈光潔。主要器形有碗、盤、盞、缽、罐、壺、器蓋等。盤碗類器物多素面,壺、罐類器物則常施以裝飾,裝飾手法有刻、劃、貼塑、鏤孔等,裝飾紋樣主要有仰覆蓮、牡丹、蕉葉、云氣、S形曲線、短線條紋等。匣缽有缽形匣缽和凹底匣缽兩……[詳細]
楊府山景區(qū)
   別名瞿嶼山,獨峙江濱。面積37公頃,海拔139.8米,山上建有楊府廟,舊時香火頗盛,山以廟名。楊府山表土黃壤,部分開墾為種植園地,黑荊樹成林。南麓為農民集資建造的金山公園。老溫州的城外的楊府山上真的有個侯王嗎?溫州的民俗我實在有些隔膜。但是看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花花的臉譜,我想,這個楊府的侯王可能“猴王”。不過,這有些不太可能。去年我在洞頭岳家的時候,曾經看過當?shù)氐囊蛔鶙罡畯R,里面供奉的居然是楊六郎。楊六郎什么時候來到溫州了呢?記得小時候聽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楊六郎流落到云南,改名叫任堂貴(?),做了一個販�?汀:髞頂[蠻牛陣,大破遼國的故事。但是沒有聽過楊六郎來溫州的事情。不過,宋代南遷后……[詳細]
程氏古民居--程奕墓
   程奕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臨江鎮(zhèn)岙底村龜山西麓,坐南朝北。墓葬為塊石砌圈椅式,上下三壇,墓前正中設一卵石砌甬道。墓室略上拱,內外兩層塊石砌墓圈。三壇祭壇平面均呈八字。第一壇立面左右有程奕后代墓碑兩方,為清代。第二壇正中立任道遜書寫的墓志銘,青石材質,殘損,須彌座底座。第二壇與第三壇間中部設兩級踏步,第三壇與甬道間設三級踏步。墓圈立面均為塊石對縫斜鋪,祭壇用方塊石錯縫平鋪。程奕墓神道門位于臨江鎮(zhèn)岙底村圣旨亭路46號民居南側,原為程奕墓前神道門,文革-后遷至現(xiàn)址。程奕墓神道門為二柱沖天式,單開間,南北走向,花崗巖質地。橫梁與柱采用榫卯結構做法。橫梁長約2.5米,寬約0.32米,南側立面從左至右陰……[詳細]
溫州博物館
   溫州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地方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嶼。2003年,位于世紀廣場西側的新館落成并正式對外開放。溫州博物館建筑設計靈感源自雁蕩山的奇峰翠巒,追求雄渾、樸茂的藝術神韻。大門照壁飾以大榕樹石雕,寓意溫州人勤勞務實,百折不撓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中廳花崗巖壁面懸掛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后羿追日、嫦娥奔月、神農伏羲、燧人取火、大禹治水等九幅中國傳統(tǒng)神話題材的銅雕壁畫,力圖表現(xiàn)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本館擁有文物2萬多件,包括陶瓷器、青銅器、彩塑、磚雕、漆器、書畫等20個門類,而尤以陶瓷器、彩塑、書畫為特色,主要精品如宜山出土的東晉朱曼妻薛氏買地券,金沙塔出土唐代寫經,白……[詳細]
溫州中山紀念堂
   1927年2月,北伐軍進抵浙江后,溫州各界人民為紀念民主革命偉人、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發(fā)起在華蓋山、積谷山之間建造中山公園,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積5.46萬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紀念堂落成。自建成以來,中山紀念堂曾多次開辟展覽。1952年改為中蘇友誼館,“文革時期”改為溫州市少年活動室。因年久失修,損失嚴重,1987年6月在原臺基上重新修建,仿原來形式,古式簡瓦,雙層屋檐,周體回廊,樓房典雅,氣勢壯觀。為豐富展廳內容,曾派員專程到廣東、中山、廣州、南京等地孫中山紀念館、堂、故居采集圖文、圖紙等中山先生一生事跡資料,陳列在紀念堂展廳內。在一樓展廳內,中廳為孫中山先生半身漢……[詳細]
全部鹿城區(qū)景點>>>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