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西安市 > 周至縣旅游

周至縣旅游景點

秦嶺國家植物園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是亞熱帶植物和暖溫帶植物的交匯區(qū),也是古北界動物和東洋界動物的分界線,這里植物起源古老,植被垂直分帶清楚,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是一個天然植物基因庫。秦嶺共有植物197科1006屬3436種,共有動物722種,有大型真菌14目47科112屬207種,有普通微生物130種。秦嶺國家植物園位于西安市周至縣境內(nèi),北起省道S107環(huán)山旅游專用公路,南至秦嶺梁,西起黑河,東至周至縣與戶縣縣界,距市中心70公里,規(guī)劃總面積639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的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是由陜西省政府、國家林業(yè)局、中國科學院、西安市政府聯(lián)合共建的國家級特大型綜合植物園。該項目從199……[詳細]
西安曲江樓觀道文化展示區(qū)
   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qū)的開發(fā)建設是陜西省委、省政府實施“文化強”戰(zhàn)略,西安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關中—天水經(jīng)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要舉措。展示區(qū)規(guī)劃面積為33.04平方公里,由周至縣和曲江新區(qū)合作共建。以道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qū)和以大地景觀、生態(tài)高效農(nóng)業(yè)為核心的觀光農(nóng)業(yè)示范區(qū)將成為展示區(qū)建設的兩大核心。以財神故里為核心的財神文化區(qū)、農(nóng)業(yè)博覽園、田峪河水景區(qū)于2011年7月19日盛大開園;以宗圣宮—說經(jīng)臺中軸線為核心的道教文化區(qū)、化女泉景區(qū)、延生觀景區(qū)于2012年3月1日建成開放;以老子墓為中心的道家文化區(qū)以及大秦寺等重要景區(qū)也將陸續(xù)建成開放。通過推行土地流轉(zhuǎn)、集約化經(jīng)營和村莊搬遷集中安……[詳細]
西安市黑河國家森林公園
   黑河森林公園位于黑河源頭、周至縣境內(nèi),108國道橫貫其中,交通十分便捷。公園面積4941公頃,森林覆蓋率95%,有三大景區(qū),100多個景點。園區(qū)內(nèi)森林茂密,奇峰若雕,怪石嶙峋,山水入畫,珍稀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及古棧道、釣魚臺等歷史人文足跡頻見。春之山花爛漫,夏之遮蔭蔽日,秋之紅葉滿山,冬之白雪皚皚,被譽為北方的香格里拉。黑河森林公園壯麗的景色和古樸原始的自然風貌,引起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特別關注,該組織引進國際最流行的生態(tài)旅游理念,與公園攜手共建生態(tài)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創(chuàng)建陜西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陜西黑河森林公園距西安80公里,面積494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5%。園內(nèi)三大景……[詳細]
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
   陜西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西部北麓陜西省周至縣境內(nèi)。東距古城西安70公里,107國道橫穿而過,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森林公園始建于1982年,是林業(yè)部最早批建的全國十二個森林公園之一,也是西北地區(qū)首家森林公園。1992年報經(jīng)林業(yè)部定為國家級,與陜西省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直屬陜西省林業(yè)廳領導。公園總面積2.75萬公頃。規(guī)劃為東樓觀、西樓觀、田峪河、首陽山四個游園,12個景區(qū),200余處景點。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觀融合俱佳的旅游勝地。有40里峽一線天、野牛河瀑布、旺子溝古溶洞、首陽山五彩石及仰天池、洞賓泉、龍王潭等自然景觀。有光頭山草甸、高山云冷杉……[詳細]
周至沙河濕地公園(沙·沙河 中國第一水街)
   中國第一水街——周至沙河濕地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周至縣城南2公里,環(huán)山路馬召轉(zhuǎn)盤北約6公里,是在原沙河基礎上改造的水景街景。這是一個集市民休閑、親水體驗、兒童娛樂、生態(tài)旅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類主題公園,也是國內(nèi)首家立體水景、互動式濱河生態(tài)主題公園。沙河是周至縣境內(nèi)一條古老的繞城河,全長43.4公里,河道寬65米,流域面積137.37平方公里,流經(jīng)周至縣城段為4.6公里。這里曾經(jīng)污水橫流、垃圾成堆,嚴重影響了周至城區(qū)的整體形象。2010年,周至縣啟動縣城新區(qū)建設,規(guī)劃將沙河作為新區(qū)景觀核心,分期實施沙河治理改造工程,并與2012年1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一期1.2公里、二期0.8……[詳細]
八云塔
八云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免費
   八云塔位于陜西省周至縣城。八云塔又稱“瑞光寺塔”。唐景龍二年(708)中宗李顯敕建瑞光寺,建塔于寺中。唐詩描述瑞光寺:松門山半寺……繚繞藤軒密,逶迤仰徑涂。(《寄瑞光寺真空禪師》,《贈瑞光寺瑩上人》)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瑞光寺改建為崇明寺,后毀,明永樂元年(1408),復建為善勝寺,明末兵毀。清初修建周至縣城時,將城內(nèi)西南隅善勝寺遺址復建為瑞光寺,八云塔下廢寺改建為演武廳,塔下廢址辟為演武場。民國35年(1946)將瑞光寺改建為學校,即今西街小學。塔為正方形的密檐樓閣式磚塔,共十一層,每層之間有磚砌的出檐斗拱,全高約42米。底層較其他各層約高一倍,底層塔北正中辟有券門,東、西、南三面,各……[詳細]
秦嶺川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
   周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秦嶺是珍禽異獸的家鄉(xiāng)。進入秦嶺50多公里,就到了地處西安市周至、漢中佛坪、寧陜3縣交界的雙廟鄉(xiāng),這里是公路的盡頭。盛產(chǎn)金絲猴的地方就在周至縣雙廟鄉(xiāng)最高處的玉皇廟村。玉皇廟村,坐落在秦嶺高處一個山坳里,三面是山,山上古木鋪天蓋地。金絲猴每到冬季,都聚在這里棲息,尋食和找配偶。解放前由于濫捕濫殺,這里的金絲猴瀕臨滅絕的局面。解放后,金絲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捉。數(shù)量雖比過去有了增加,但還是極為稀少的。1979年,雙廟鄉(xiāng)建立了金絲猴飼養(yǎng)場,進行人工飼養(yǎng)和繁殖試驗。如今這里建立了金絲猴自然保護區(qū)。金絲猴,比起其它種類的猴子,長得美麗而奇異。它托著約60厘米的大尾巴,周身披著……[詳細]
周至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周至縣馬召鎮(zhèn)涌泉村,該寺內(nèi)明代舊碑,周至學者王三聘撰文有記,原佛殿建于元至正三年,是否始創(chuàng)未考證,自仙游寺誕生長恨歌,及后傳楊貴妃生逃東瀛之說,故今日本國亦隨泉涌寺與仙游寺為推想,若楊氏慌亂中自馬嵬坡潛行途經(jīng)涌泉仙游也未必不可能,故推斷該寺于唐天寶前已創(chuàng)建,后歷宋元至明景泰弘治(1488-1505)、嘉靖(1522-1566)之際,寺院均有不同程度之修葺。涌泉寺是由泉而得名,而涌泉村是由寺而得名,而周至馬召,也因擁有了這泉,這寺,這一方民眾的質(zhì)樸純厚,從而萬物豐潤而貴為金周至之名。據(jù)《周至地名志》云,因翠微山下有清泉自地中涌出之故。民間相傳,唐時玄奘法師自長安出發(fā),取經(jīng)天竺,途徑該寺……[詳細]
終南仙都宗圣宮
   宗圣宮位于樓觀臺風景名勝區(qū)前景區(qū),占地面積約112畝。根據(jù)功能之不同,整個景點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北廣場、遺址保護區(qū)、朝圣參拜區(qū)、園林觀賞區(qū)。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宗圣宮原為周代星象學家尹喜觀星望氣之地,因老子在此為尹喜講述《道德經(jīng)》而名標青史。唐代之前,稱為樓觀也稱古樓觀、草樓觀;唐代奉旨改名為宗圣觀;北宋奉旨改名為太平興國觀、順天興國觀;元代奉旨改名為宗圣宮,后世一直沿用。自唐至元歷朝歷代均曾在此設立官衙進行管理。明清以后,受地震、山洪暴發(fā)、戰(zhàn)火影響,逐漸蕭條。文革再遭浩劫,成為廢墟一片。周秦兩漢為隱逸之士清修之地;魏晉南北朝、隋、唐、宋,為道教樓觀派,系道教北方第一大宗;元代改信全真道……[詳細]
佛坪廳故城
   佛坪廳故城位于秦嶺南北分界嶺以南,太白山東嶺下龍洞灣5公里處古儻駱道的一側(cè),距今周至縣城約107公里,海拔高度1737.2米,此處四面環(huán)山,湑水河從城北側(cè)流經(jīng)。佛坪廳故城為清道光五年(1825)同知景梁曾始建,民國二年(1913)改為縣治,民國十四年(1925)遭遇匪患,民國十五年(1926)縣治遷至今佛坪縣址,之后故城逐漸廢棄。故城平面呈不規(guī)則的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周長1197.2米。城墻為三七灰土夯筑而成,內(nèi)外均壘砌自然毛石,基寬6米,頂寬3米,高6.1米,是目前古城中保存最完整、最雄偉的建筑。城墻東、西、南三面現(xiàn)各有一磚砌城門:西門“豐樂門”、東門“景陽門”、南門“延薰門”,城門上原……[詳細]
大秦寺塔
   大秦寺塔位于陜西省周至縣城東南20公里的終南山北麓樓觀臺旁的大秦寺遺址內(nèi)大殿的東側(cè)。大秦寺是歷史上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七世紀中葉,羅馬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傳入中國內(nèi)地,當時稱為“景教”,因唐代時稱羅馬為大秦國,所以稱該教為“大秦景教”,稱景教寺院為“大秦寺”。據(jù)碑石記載,唐貞觀九年(635),景教傳達教士阿羅本率教團來到唐都長安,請求傳教。唐太宗對該教的入傳采取了寬容的宗教政策,并給予了禮遇和恩寵,頒詔準許阿羅本建寺傳教。朝廷遂在長安、洛陽等地建立了景教寺,周至大秦寺為此時所建,由于初唐幾代皇帝對景教崇信和保護,該教發(fā)展迅猛,一度流行全國各地,曾創(chuàng)造了一個“法流十道”“寺滿百城”……[詳細]
仙游寺
   仙游寺位于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終南山黑水河之黑龍?zhí)杜希顷兾髦苤量h隋唐時期存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是歷代關中地區(qū)佛教活動勝地之一;是唐宋以來文人學士聚游之所;是史詩《長恨歌》的誕生地;是中國千年前的文化叢林。她的歷史上溯周秦,下迄明清。仙游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始稱“仙游宮”。仁壽元年(601),隋文帝為了在全國安置他早先得到的佛舍利,在這里創(chuàng)立靈塔,即法王塔,仙游宮便因建塔改寺,稱仙游寺。在此以前,西周時,周穆王西征犬戎于此,休于玄池(即黑龍?zhí)叮卜Q仙游潭)之上,奏廣樂三日而終。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曾在此吹簫習仙。唐代宗時,新羅國高僧慧超來大唐求法,受皇帝之命來仙游潭祈雨。德宗時,京城發(fā)……[詳細]
周至清涼寺
   清涼寺位于周至縣西南15公里的廣濟鎮(zhèn)曹家灘,一座山峰南依秦嶺,北望平川,因狀如風凰展翅,故名“黑風山”,山有一寺,當?shù)厝艘蛏椒Q為黑山寺。寺前駱水曲繞,因水而美,因水而滋,寺自有茂林修竹之盛,涌泉湍流之雅,雖入山而未深,足清靜其有余,故黑山寺又因此而稱清涼寺。出曹家灘村,逆山泉而行,一條新修的柏油公路漸漸隱入清悠的山林,約十余里行至黑風山的山腰處,幾棵國槐樹下,就是清涼寺的山門。清涼寺為四合院建筑群,坐南朝北的大雄寶殿一座五間,兩邊配殿共十二間。據(jù)重修清涼寺碑文所載,明清時期就有了大雄寶殿,天王殿。自古迄今殿宇多次重建,多次傾圯,只有在文革期間,一場浩動,清涼寺被夷為廢墟。清涼寺自一九八六年恢復……[詳細]
趙公明財神廟
   趙公明財神廟以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故里和財神歷史傳承為核心,坐落于財神趙公明故里——陜西周至縣集賢鎮(zhèn),它以三進財神殿為核心建筑院落,以偏殿和小廟構(gòu)成眾神體系,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綜合展示園區(qū),打造以財神故里、眾神傳說、集賢鼓樂為代表的民俗旅游。趙公明,名朗、玄朗、字公明,生于商朝末,曾任大夫之職,后隱居終南山。因他入黑水峪,(今西安市黑河水庫)擒黑虎為民除害,受到尊崇愛戴。傳說:趙公明修仙得道,被玉皇大帝封為五路財神之首,(福祿壽喜財)主管人間財富,華夏民俗文化一直尊崇財神趙公明,俗稱財神爺,灶王爺,黑虎爺,財政部長。千百年來在世人心目中祭拜財神會帶來好運。中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主要有六位,趙公明被奉為華……[詳細]
裕源休閑農(nóng)莊
   莊園位于周至縣九峰鎮(zhèn)耿峪村首陽山下,耿峪河從莊園蜿蜒流過,離107公里1公里,距離西安70公里,交通便利,風景秀麗,壞境優(yōu)雅,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這里有著名的景觀,公主墓、香山寺、文魁廟、黑虎殿、大仙場、周博廟、觀音山大殿、首陽山太白廟、廟宇殿閣、恢弘壯觀、宛若人間仙境,首陽山更是風光無限,山巒林海,交相輝映,珍禽異獸,自然棲息。每個風景名勝都有著一段神奇的故事,如香山寺的前身,據(jù)說是漢武帝劉徹歸天之五祚宮,公主墓乃唐莊王三公主妙善得道成仙后安葬于此,而首陽山更是古代義士伯夷、叔齊隱居的地方等等。這里有深厚的文化積淀,這里有秀麗的自然風光。首陽山上看日出,觀音山上觀云海,在領略大自然……[詳細]
延生觀
   延生觀景區(qū),位于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西約 3.5 公里就峪口,始建于唐,曾稱玉真觀、玉真祠、升天臺,為玉真公主修道的場所。景區(qū)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114畝,素有“關中三觀之首”的美譽(三觀指東樓觀、西樓觀、延生觀)。據(jù)碑石記載,唐景云年間,玄宗之妹玉真公主曾在京城入觀修道,于樓觀修建別館,道號“延生”,敕賜館名為“延生觀”。玉真公主是唐睿宗之女,唐玄宗胞妹,少年時即與金仙公主一起奉唐睿宗之命入道,師從道士史崇玄。延生觀為玉真公主紀念母親而修建,寓意天下所有人長生不老。延生觀宋代曾整修擴建,至明代仍很興盛。建觀以來,歷代許多文人學士曾來此游覽,李白、蘇軾等在此留下許多詩篇、故事和軼聞。延生觀景區(qū)位于……[詳細]
袁氏家族墓地
   袁氏家族墓地位于周至縣侯家村鄉(xiāng)東風村馬營村西,年代為元末至清。墓地共分為四個墓區(qū),分別為獅子墳、袁家墳、路邊墳、四碑墳,總面積12萬平方米。獅子墳位于馬營西,袁家墳位于馬營南,路邊墳位于馬營西南與獅子墳相距60米,四碑墳位于馬營西南,據(jù)該村約1200米。墓地原有封土、石碑、石羊、石獅、石望柱,大多已無存,墓地已辟為民居和農(nóng)田,F(xiàn)存遺物散落村內(nèi),有墓碑2通(馬營袁氏先塋墓次碑、馬營袁街寰墓碑)、殘碑首一件、方形碑座一件、龜趺一件、石望柱座一件。袁氏先塋墓次碑,青石質(zhì),首身分離,碑首、碑座已佚。碑身高237厘米,寬78厘米,厚23厘米。碑陽陰刻楷書碑文,其內(nèi)容為袁氏家族墓的形成過程,首題為“袁氏先……[詳細]
周至李颙墓
   李颙墓位于周至縣二曲鎮(zhèn)八一村。原有墓地190平方米,周筑土墻。封土圓丘形,直徑約3米、高約3米!拔母铩敝蟹馔、石碑皆毀。1976年后在原址劃定800平方米作為保護范圍。1956年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颙(公元1624年—公元1705年)字中孚,號二曲,陜西周至縣人。清初著名理學家,與孫奇峰、黃宗義同稱清初三大名儒?滴跏(公元1673年),陜西總督鄂善以“隱逸”把李颙推薦給朝廷,皇帝批準召用,但他以患病托辭不受。十七年(公元1678年)舉“博學鴻儒”時,禮部又以“海內(nèi)真儒”舉薦李頤,朝廷派-至其家敦請,他仍堅辭不應,并以-,以至自刎表白不做官的決心。此后,……[詳細]
樓觀臺
   樓觀臺位于周至縣樓觀鎮(zhèn)東南3公里處的終南山北麓。傳說周代大夫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jié)草為樓,以觀天象,因名“草樓觀”。后尹喜迎來老子在此著《道德經(jīng)》五千言,并在樓南高崗筑臺授經(jīng)。相傳后來秦始皇修廟于樓南,漢武帝建宮于樓北。史載晉惠帝元康年間(公元291~299年)植樹10萬余株,遷民300余戶來此。隋文帝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又大肆修葺,使這里成為道士聚居之所。唐太宗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稱此處為“宗圣宮”,次年奉道教為國教。唐玄宗改“宗圣宮”為“宗圣觀”,并大加營建,使這里成為當時道教的圣地。唐以后屢遭兵火,宋至清代都曾修葺,但都未能恢復唐時的盛況,清末至民國時期,其中心漸由山下宗圣……[詳細]
北留遺址
   周至縣北留遺址位于西安市周至縣廣濟鎮(zhèn)北留村。遺址平面略為北寬南窄的梯形,南北約260米,東西約280~37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層堆積厚1.2~2米,在遺址西部斷面暴露有厚約1.5米的地層堆積,第2層為商文化層,厚0.5~0.75米,夾雜有少量陶片,該層下開口有灰坑等遺跡。采集遺物主要為陶片,多見夾砂褐陶、夾砂灰陶,紋飾主要為繩紋、附加堆紋、麥粒紋,可辨器形主要有罐、鬲等。鬲足與罐口沿與殷墟二期的同類器物形制相同,應屬同期。北留遺址是此次西安市在文物普查中新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商代遺址,面積較大,遺存豐富,保存狀況良好。商文化遺存在關中地區(qū)發(fā)現(xiàn)較少,北留遺址為研究關中西部地區(qū)商文化面貌、商……[詳細]
全部周至縣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