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酒泉勝跡AAAA 西漢酒泉勝跡位于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qū)城東1.9公里處,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5萬平方米。是一座源于西漢史實、表現(xiàn)大漢雄風、融合江南靈秀的古典園林。景區(qū)內主要歷史名勝有:漢古酒泉、左公柳、泉湖及大量園林古建筑群。酒泉公園位于鼓樓東1.9公里處,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跡、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云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qū)。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里已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AAA級旅游景點。西漢酒泉勝跡矗立在面前……[詳細] |
大法幢寺AAA 位于肅州城北郊二公里處討來河畔的北崖梧桐灣,重建於1984年,為肅州城內0幢寺(又稱鐘樓寺、救生寺,為明清以來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當時肅州城內最大的佛事活動中心,原為肅州八大景之一,惜因歷史在因毀於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_后因信眾逐年增多,觀光旅游者也紛至沓來,而原建寺院范圍狹小,已不適應形勢發(fā)展。1994年,由已故中國佛協(xié)常務理事、甘肅省佛協(xié)副會長、法幢寺方丈融照法師及酒泉有關領導發(fā)起,籌建以佛寺為主體的宗教旅游風景區(qū),既方便信教群眾進行宗教活動,又可供游客旅游觀光。擴建工程於1995年奠基動工,建筑工程項目28項,以逐步分期施工完成。1999年,一期工程如圍……[詳細] |
酒泉民俗博物館AAA 酒泉民俗博物館位于酒嘉城際公路12公里處的禹苑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內,歷經多年籌建布展,遷建、復建有民國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古民居等建筑,館藏有近現(xiàn)代多種民俗物品,生動復活了酒泉農村一些民俗風情和生活場景,讓珍貴的民俗文化資源得到了充分保護和展示,在傳承、保護優(yōu)秀傳統(tǒng)民俗文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載體作用,為文化展示、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詳細] |
常青苑AAA 常青苑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新城區(qū)肅州路,占地面積2000畝,由酒泉市常青花木公司于1995年投資6500萬元創(chuàng)建,園區(qū)匯集國內外名貴花卉植物800多個品種,是甘肅省河西地區(qū)最大的花卉苗木繁育馴化、培育基地,擁有河西地區(qū)最大的室內外四季觀賞熱帶植物園和盆景園。是酒泉唯——家以農業(yè)產業(yè)化建設為主體,特色鮮明,配套設施完善的現(xiàn)代設施農業(yè)觀光旅游景點,還建有花卉展銷大廳、接待室、會議廳、書畫藝術館及設計獨特的葡萄長廊、綠化通道等配套服務設施![詳細] |
花城湖旅游風景區(qū)總面積四千余畝,地處沙漠戈壁腹地,是由地下泉水匯聚而成的自然水源,水量充沛、四季長流,湖寬200米至800米不等,蜿蜒而下十余公。 花城湖湖水清澈見底,潔凈無污染。湖內群魚游動,湖面蘆葦蒼蒼,野鴨嬉戲,兩岸清風徐徐,百余種花草茂密地盛開,將整個湖坡織成彩色地毯,環(huán)境清新宜人。湖泊西北部與連綿的沙丘相接,沙丘起伏有致,與湖水相映成趣,素有“第二個月牙泉”之稱;而它因湖水量大面廣,湖域內動植物豐富,沙丘細軟潔凈,沙粒呈五色光彩,又有“不是月牙泉,勝似月牙泉”之美譽。 花城湖歷史遺跡豐富,民間傳說故事生動有趣,烽火臺、天羅城、李陵碑、錢匣泉、花木蘭營城等令人平添思古之悠情,頻領文化之……[詳細] |
東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縣城東南90公里處橋子鄉(xiāng)長山子北麓的東西崖壁上。現(xiàn)存洞窟23個,有10個洞窟存有壁畫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長方形中心柱窟、圓形穹窿頂窟和方形平頂窟。尚存佛、菩薩塑像56身,但多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著俗裝,保存完好。壁畫總面積486平方米,內容可分為五類:經變畫、密宗圖像、尊像畫、裝飾圖案和供養(yǎng)人畫像。經變有:西方凈土變、藥師凈土變、文殊變、普賢變、涅槃變、水月觀音變等:密宗圖像有曼荼羅(藏密)、十一面觀音變、八臂觀音變等(漢密或雜密);尊像畫有說法圖、釋迦行道圖、禪定佛像、觀音像等;裝飾圖案的紋樣有蓮花、忍冬、百花、卷草、火焰、寶珠等;供養(yǎng)人畫像殘存……[詳細] |
西河灘遺址位于甘肅省酒泉市清水鎮(zhèn)中寨村七組村西,處于一條自南而北流向的季節(jié)性河流岸的二級階地上。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大部分保留在夾雜有第四紀黃土的沙礫堆積中。該遺址在過去文物普查中被發(fā)現(xiàn),并得到保護。為配合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管道施工建設,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大學考古系聯(lián)合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從2003年6月至9月,歷時兩個多月,發(fā)掘面積10000余平方米,發(fā)現(xiàn)了一處早期四壩文化的大規(guī)模聚落遺址,取得了重大收獲。已發(fā)掘的遺跡主要有:房屋基址33座,儲藏坑31座,燒烤坑321座,陶窯4座。房屋基址的形式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兩種。發(fā)掘0土了大量的陶器殘片,已復原陶器20余件。陶器的形式有雙……[詳細] |
酒泉市博物館位于酒泉市區(qū)東大街56號,酒泉公園西側不遠,建成于1979年10月,是一個集文物保護、收藏研究、宣傳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目前館內有工作人員13名、館藏文物6000余件,分為新石器時代、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時期。陳列有《酒泉歷史文物展覽》《酒泉人文地志展覽》、《酒泉古代農業(yè)發(fā)展展覽》三個展覽。酒泉博物館成立于1978年,是一個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宣傳、教育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04年,新建博物館位于肅州區(qū)西郊七公里處,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分公用接待區(qū)、中央大廳、歷史文物展廳、文物庫房及辦公用房等五個分區(qū)。毗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丁家閘5號壁畫墓。館藏各……[詳細] |
又稱泉湖公園,位于酒泉市東2公里處,因園中有酒泉而得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xiàn)為一座集古典園林、天然湖、文化游憩、趣味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園。酒泉,因傳說泉中有金,故又名“金泉”。史傳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大獲全勝于此,武帝賜御酒以賞,霍去病以功在全軍,人多酒少,遂傾酒于泉中,與將士共飲,故有“酒泉”之名。今泉猶在,園林式建筑、牌樓歷經修葺,保存完好。園內有清代的“西漢酒泉勝跡”和“漢酒泉古郡”石碑,及左宗棠手書“大地醍醐”匾額,成為游客酒泉之行的必游之地。酒泉鐘鼓樓聳立在酒泉市的十字街中心,一座磚砌的高墩上。為三層木結構的塔形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雄偉壯觀……[詳細] |
位于黨河中下游綠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設沙州衛(wèi),其城址一脈相沿,未曾他遷。清代學者皆認為漢唐敦煌故城即為黨河西岸與新城隔河相望的殘破古城。據(jù)西北師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員考證推測,可能是趙破奴從令居向西進軍兩千里,于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乃調集張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綠洲外圍的土河、塞城以及馬圈口堰水利樞紐!豆现菔肥戮幠辍罚≒.3721、S.5693)、《漢書.武帝記》、《沙州都督府圖經》(P.2005)等史料對此都有記載,筑城比建郡要早23年。敦煌古城現(xiàn)僅存南、北、西三面斷續(xù)殘垣。東面已被水沖坍陷無余,在黨河西岸河床上可找到部分基址。據(jù)殘垣遺跡推測,故城……[詳細] |
北郊公園是一座以自然風光為特色的現(xiàn)代園林公園。北郊公園位于城區(qū)北部1公里處,北大河南岸,北郊公園全園占地面積514畝,全園分為東西兩園,酒銀公路橫貫其中,北郊公園將其分為東西兩園,園內景色秀麗,綠樹參天,芳草茵茵,鳥語花香,游人如織。北郊公園內植各類樹木32個品種7萬余株,種植草坪6900平方米。東園占地393畝、其中水面62畝,園內景色秀麗,綠樹參天,芳草茵茵,堪稱“充滿自然野趣之碧水綠村”。藏、蒙、裕固族等少婁民族特色餐飲15家,集中體現(xiàn)了西北民族特色和自然風光。林蔭深處,曲徑蜿蜒,意境深幽,被稱為“充滿自然野趣的碧水綠村”。穿過綠地,向東而去,攀上假山,向南回望,樓房鱗次櫛比,肅州城盡收……[詳細] |
西漢勝跡夜景西漢酒泉跡位于鼓樓東1.9公里處,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跡、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云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qū)。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里已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AAA級旅游景點。矗立在面前的仿漢闕式門樓建筑,是西漢酒泉跡的南門,也是公園的正門。主體由子、母闕構成,風格古樸自然,氣勢恢宏雄壯。中堂上懸掛的兩塊牌匾,揭示了西漢酒泉跡的獨特風光和深厚的歷史內涵。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張道興所題,泉湖……[詳細] |
敦煌南湖東面,有一座被滾滾黃沙掩蓋的廢墟城,這就是壽昌城遣址。當年的通衢立腳道、繁華鬧市已無影無蹤,只有幾段殘垣斷壁在沙丘中頑強地掙扎著任憑風剝雨蝕,傲然聳立了千余年。西漢時,此城是敦煌郡所領六縣之一龍勒縣治所。北魏改立為壽昌郡,瓜州轄龍勒、東鄉(xiāng)兩縣,北周并入敦煌縣。唐武德年間又置壽昌縣,屬沙州郡。現(xiàn)古城遺址內皆是沙丘,東、西、北三面僅存斷續(xù)城垣,南面只存墻基。城墻全為紅膠土版筑,夯土中夾有灰、紅陶片及漢代遺物。殘墻有高有低,最高為4米。城外東南70米處有窯址一處。北面和東面有大片村舍及農田痕跡,均被沙丘掩蓋。風吹沙動,沙丘間便有古磚、陶片、錢幣和箭鏃等暴露,均為漢代、宋代的遺物。壽昌城內處![詳細] |
享譽中外的酒泉丁家閘魏晉壁畫墓、西溝唐代彩繪模印畫磚墓分別位于果園鄉(xiāng)丁家閘村二組與西溝村六組。丁家閘壁畫墓以其磅礴的氣勢、瀟灑淋瀝的筆觸勾勒出安祥的東王公、慈愛的西王母、騰去駕霧的天馬、長命延年的白鹿、飄逸婀娜的羽人,再加一幅宏大的墓主燕居行樂圖,那吹拉彈唱的樂伎凝神貫注的樣子,仿佛使游人聽到了悠揚千年的旋律。暫且小憩,讓我們回墓一視,西溝唐代模印磚墓的風采更使人神往,那精巧絕倫的十二生肖、威風凜凜的騎士儀仗、吹簫彈篌的樂伎、憨態(tài)可掬的柱礎、面貌兇狠的衛(wèi)士,還有一塊塊的蓮花鋪地方磚,如數(shù)鑲嵌在前后兩室的履斗頂華麗宮殿內。粗略數(shù)數(shù),前后兩室內僅加工過的磚塊就有1400余塊。1990年以來,在國家……[詳細] |
馬鬃山玉礦遺址位于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鎮(zhèn)滾坡泉村村委會西20千米馬明公路南側戈壁灘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大小不等礦坑124處,分布范圍呈長方形,東西長約5.4千米,南北寬約1千米,面積540萬平方米。地表可見大量礦石堆積、夾砂陶片和白骨堆。遺址內的礦坑形狀大部分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最大的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50米,深約2.6米。2008年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與肅北縣博物館有關人員,對馬鬃山玉礦遺址進行了重點調查,從遺址周邊所采集的夾砂紅陶、灰褐陶等遺物特征和礦井的開采方式等幾個方面推斷:該玉礦遺址是青銅時期—魏晉時期玉礦開采遺址。該遺址是甘肅境內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早……[詳細] |
晉昌郡城址位于安西縣布隆吉鄉(xiāng)九下村蕭家地,有東西二城。東城位于蕭家地南500米。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80米,南北寬70.5米,面積5600余平方米。城墻夯筑,夯層厚約0.2米,墻基寬9.8米,頂寬5.5米。高7.5米。門南向,門外有甕城,長20米,寬9.5米。城四周有壕溝,上寬12米,底寬9米,深2.6--3.5米。地表散見大量繩紋、水波紋灰陶片,并有石磨、五銖錢等。西城位于蕭家地東北,距東城150米。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43米,南北寬103米,面積14700余平方米。城墻夯筑高7.5米,夯層厚約0.18米,墻基寬5.5米,頂寬3.8米。東墻開門,門寬4.2米。南墻保存較好,其余三面城墻……[詳細] |
藥王宮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西大街酒泉中學校園內,由六座單體建筑組成,以校門南北走向的中心道路為中軸線,路東從南向北依次為藥王宮前、后殿,三義殿;路西從南向北依次為五圣宮,關帝廟;路北端正中為玉皇閣。 藥王宮前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積約448平方米;后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積約292平方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重修;三義殿,建于清代,占地面積約377平方米;五圣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建,占地面積約344平方米;關帝廟,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建,占地面積約520平方米;玉皇閣,民國29年(1940年)建,占地面積約241平方米。這些建筑當初為宗教場所,酒泉中學建立后,曾做過教室、圖書室……[詳細] |
南墓群位于安西縣橋子鄉(xiāng)南壩村東南8公里。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有礫巖洞室墓768座,大墓多集于墓群東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礫堆積塋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號墓規(guī)模最大,有砂石堆積長方形塋圈,東西寬116、南北長188米,封土呈方臺形,底邊長、寬均為17.5、高3.5米,地表砂石堆積墓道長30、寬1.8、高0.75米。北墓群位于安西縣橋子鄉(xiāng)南壩村東北6公里。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有礫巖洞室墓2460座,大墓多集中于東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礫堆積塋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號墓規(guī)模最大,有方形塋圈,長、寬均114米,封土底部呈方形,底邊長、寬各17.5、高3.85米,地表砂礫堆積墓道長29.5、寬1.7……[詳細] |
酒泉工藝美術廠位于酒泉市中心,主要以生產、銷售馳名中外的“酒泉牌”夜光杯和系列玉雕旅游工藝品為主。酒泉以祁連山玉石為原料,生產夜光杯等玉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代詩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佳句,使夜光杯名揚千古。本廠現(xiàn)為“全國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yè)”,精工磨制的夜光杯,質地精細,紋理天然,光滑透亮。游客參觀工藝美術廠,可欣賞半手工作坊內夜光杯及其它玉器的巧磨細琢工藝,并選購喜愛的玉器珍品! 交通: 酒泉工藝美術廠 位于鐘鼓樓東,步行約3分鐘即達。該廠重要生產夜光杯,它是酒泉的特產。 美食: 小吃街有清湯牛肉面,湯濃面滑的手工臊子面,入口即化的泡油糕,油黃香辣的釀皮子,千……[詳細] |
干骨崖遺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肅州區(qū)豐樂鄉(xiāng)大莊村西南1公里。是一處四壩文化與漢、晉墓群共存的遺址。分布于豐樂河東岸臺地上,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1--0.5米。1986年發(fā)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東南部為遺址區(qū),出土有石斧、環(huán)形石鋤、石磨盤、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帶為墓葬區(qū),皆為袋狀土坑墓,以石塊圍筑或疊壓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銅、石器及貝、骨器等。陶器多為夾砂橙紅陶,并有較多彩陶器,彩陶紋樣有回形紋、舞蹈紋、平行線紋、三角紋、動物紋等,器形有雙耳罐、單耳罐、四耳罐、塤等。銅器有錛形斧、錐等。石器有斧、鋤、磨盤、矛等。遺址區(qū)采集有金環(huán)、泥質灰陶方格盤等。并暴露有漢、晉墓葬![詳細] |
酒泉市肅州區(qū)博物館(含肅州區(qū)文物局、肅州區(qū)文物管理所)位于酒泉城西肅州區(qū)果園鄉(xiāng)丁家閘村,雄關路177號,距離城區(qū)7.5公里,正科級事業(yè)單位,承擔著全區(qū)館藏及田野文物保護、收藏、考古、發(fā)掘、展示、研究和文物景區(qū)保護管理等職責,F(xiàn)有工作人員24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專業(yè)技術人員12人,工勤人員9人。專業(yè)技術人員中副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7人。內設黨政辦、文管辦、歷史部、接待部、安保部5個部室。館藏有史前到民國時期文物4640件,其中一級文物40件、二級文物134件、三級文物269件。有陶器、銅器、玉器、石器、石刻、鐵器、木器、金器、銀器、瓷器、骨器、書畫、經卷、貨幣、畫像磚等十多個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