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 明月寺位于木瀆古鎮(zhèn)山塘街上,從嚴家花園往東百米遠遠望去,那杏黃色的外墻,裊裊飄出的青煙,讓人感受到一種宗教氛圍,頓生肅穆崇仰之情。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創(chuàng),明洪武初歸并普賢寺。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拔母铩敝性鈿�,1993年修復開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 [詳細] |
 | 木瀆山塘街的形成比蘇州山塘街要早的多得多了。其歷史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吳王為興建館娃宮、增筑姑蘇臺;常年集中大批的勞力、物力,并會聚了許多能工巧匠在此;因而不少人家就在山塘兩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點,并逐漸發(fā)展成為集鎮(zhèn),因此山塘街也就成為古鎮(zhèn)的最古老的一條街。木瀆山塘街與蘇州山塘街在格局上極為相似…… [詳細] |
 | 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位于太湖的東南隅,包括西山本島及桃花島、三山島、橫山群島等二十多個小島,其中西山島是太湖中一個最大島嶼,也是中國淡水湖泊中的第一大島。西山島主峰縹緲峰,海拔336.6m,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園區(qū)內植被發(fā)育良好,現(xiàn)為國家森林公園,常見的喬木有馬尾松、白櫟、冬青、香樟、錐栗,具特色的青梅園、柑桔園及茶…… [詳細] |
 | 蘇州太湖西山地質博物館是省內首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內設有地球廳、礦產資源廳、地質環(huán)境廳和多功能影像廳等多個展廳,全方位、多尺度展示了太湖流域特有的構造、地層、古生物、巖溶、湖蝕等自然景觀資源。地質博物館充分展示了西山的自然、人文、地理風貌。是一個集展覽、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體,兼有科學性、知識…… [詳細] |
 | 太湖西洞庭山,古謂包山,俗稱西山,現(xiàn)名金庭。西山距蘇州城45公里,南北11公里,東西15公里,面積達79余平方公里,為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據(jù)俞家渡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證實,早在六千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西山已有人類居住生活。4000年前,大禹治水過西山,留有禹王廟、禹期山等古跡。春秋時期,為夫差與西施避暑之地…… [詳細] |
 | 曇花庵位于度假區(qū)中心區(qū)漁洋山法華山北麓山塢中,曇花庵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相傳系永樂皇帝朱棣之弟所建,歷經蒼桑五百余年,已破敗不堪,僅遺經房幾間,1987年永樂法師前來主持,集畢生積畜并募集資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重建了大雄寶殿及經間附房,使古剎煥然一新。曇花庵現(xiàn)有殿三間,附房兩間。殿門上方,懸…… [詳細] |
 | 還帶寺座落在胥口香山,面臨太湖。唐代河東聞喜人(今山西�。┡岫龋ü�765-839年)游玩該寺,在觀潮亭旁拾得玉帶三條,設法歸還失主。事后裴度在貞元五年考中進士,官運逐步高升,歷任四朝宰相。裴度不忘香山寺菩薩靈護,把寺擴建一新,并改為“還帶寺”。從此香火旺盛,經久不息。李根源隸書“還帶觀潮”碑刻在亭內更添光彩。憑欄眺望…… [詳細] |
 | 江南茶文化博物館地處古鎮(zhèn)東山的碧螺景區(qū),四周青山疊翠,花果簇擁,景色十分迷人。由蘇州市東山茶廠于2008年投資六千多萬建造,占地18畝,建筑面積達5600平方。茶博館分茶文化歷史實物、品茶、茶文化、茶藝等展示區(qū)。尤其是產于洞庭東西山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從其歷史、形成、制作、品質等,分類作了詳細介紹,還有康熙賜名…… [詳細] |
 | 雨花勝境是東山歷史最悠久,風光最秀麗,面積最大的游覽勝地。景區(qū)占地500畝,游徑7500米,可直達莫厘峰頂。景區(qū)內現(xiàn)在存有一百多株樹齡均達百年以上的名貴古木,故又稱東山森林公園。并還保存由二十多處唐宋元明清的名勝古跡。雨花勝境是一座集東山古代建筑藝術、雕刻藝術、書法藝術的歷史博物館。雨花景區(qū)的“雨花”一名來源于明代,時…… [詳細] |
 | 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剎,寺內古物館里的塑壁羅漢相傳是唐代塑圣楊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興寺廟。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歷代興廢,最盛時,殿宇5000多間,僧眾千人,范圍幾達半個鎮(zhèn)。及至明代成化…… [詳細] |
 | 甪直江南文化園位于甪直古鎮(zhèn)東南,與古鎮(zhèn)緊密相連,占地面積150多畝,是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古典式園林。江南文化園總投資2.3億元人民幣,古建筑面積10000多平方米,園林景觀52500平方米。文化園依托甪直古鎮(zhèn)資源,發(fā)揮地塊資源優(yōu)勢,把握人脈物脈文脈,以“古鎮(zhèn)活化石,文化新體驗”為新的旅游主題…… [詳細] |
 | 甪直歷史文物館位于江南文化園東南,館內陳列了甪直澄湖遺址在1974、2003年二次發(fā)掘出土的文物。她以考古發(fā)掘所揭示的文物遺存與出土的珍貴文物為依據(jù),用生動形象的手段來展示我們甪直先民五千年以來的生產、生活情景。當您走進展覽館,如同穿越了五千多年時空隧道,使您更加感受到今天的甪直——這個江南“魚米之鄉(xiāng)”悠久的歷史。浩淼…… [詳細] |
 | 水鄉(xiāng)婦女服飾博物館位于江南文化園內,其以互動設計與現(xiàn)場表演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水鄉(xiāng)婦女服飾獨特的神韻,并用文字、圖片、實物等分門別類系統(tǒng)介紹甪直水鄉(xiāng)婦女服飾,有雙色相間“包頭”,別致的大襟紐襻“拼接衫”,飄逸灑脫的“繡裥襡裙”。 2006年5月20日,甪直水鄉(xiāng)婦女服飾經國務院批準并予公布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詳細] |
 | 蕭宅位于和豐橋(中美橋)南約30米,中市上塘6號。建于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是保存較好的清代民宅。此宅原系清代武舉人楊姓所建,后售于里中望族蕭冰黎,故稱蕭宅。蕭冰黎在“五高”任教,為地方公益作出過貢獻。其子蕭乃震留學德國,其孫女蕭芳芳是香港電影演員�,F(xiàn)蕭宅內設為蕭芳芳演藝館。蕭芳芳1947年…… [詳細] |
 | 沈宅是甪直古鎮(zhèn)保存完好的豪華宅第,同盟會會員、甪直教育家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地處甫里八景之一的“西匯曉市”之間,建筑布局有亦仕、亦商,前店、后宅,左坊、右鋪的特色。沈宅原建筑面積為3500余平方米,現(xiàn)修復開放的為其西部,約1000平方米。沈氏原為富豪,房產廣布,清末民初以來,俚語“沈半鎮(zhèn)”就廣為流傳。沈柏寒,甪直人,光緒…… [詳細] |
 | 穿過萬盛米行的石槔大院來到“耒耜堂”,堂內陳列著江南舊式稻作農具和加工谷米的器具,成為一處獨具水鄉(xiāng)風情的“農具博物館”。中國農具之發(fā)展,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農具,到銅鐵木竹的配合,從而發(fā)展到小手工業(yè)生產的農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地處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的吳地[整個吳方言區(qū)]是我國最早使用農具的地區(qū)之一,為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詳細] |
 | 張林園俗稱張陵山,位于鎮(zhèn)西南1.5公里處,相傳為漢丞相張蒼之墓。在張陵山沒有發(fā)現(xiàn)張蒼的墓葬,卻發(fā)現(xiàn)不少文物。50年代初,當?shù)剞r民發(fā)掘出土玉鐲、玉器、玉瑗、玉管、穿孔玉斧和不少陶器,為崧澤、良渚文化時期的文物,證實張陵山當屬距今5500年左右的文化遺址。1979年,省文管部門組織在陵區(qū)兩側清理出新石器時代墓葬11座,同時…… [詳細] |
 | 淞南生態(tài)農莊坐落于蘇州千年古鎮(zhèn)甪直之北,東臨昆山市,北倚吳淞江,西靠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南連蘇滬機場路,蘇昆太高速公路穿越而過,距蘇州市和上海市中心分別為18和50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農莊總占地面積800畝,投入資金3000多萬,內有十大功能區(qū)域,即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區(qū)、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花卉苗木觀賞區(qū)、家禽水產養(yǎng)殖區(qū)、古鎮(zhèn)橋梁…… [詳細] |
 | 白塘植物公園是完善綜合城市功能,充分滿足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東岸二三期開發(fā)區(qū)居民及蘇州市民集中休閑度假、娛樂文化需求場所之一。它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最具現(xiàn)代化氣息的景觀大道——現(xiàn)代大道中段的北側,與轄區(qū)內的“金雞湖”和“沙湖”互為犄角并優(yōu)勢互補。四周市政道路環(huán)繞,交通便利快捷。白塘植物公園總占地面積約60.5公頃。其中:陸地…… [詳細] |
 | 蘇州中央公園位于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和蘇州市老城區(qū)的交界處, 東臨星蘭街、西對中新路, 南臨蘇惠路、北接蘇繡路。公園周邊高樓林立,有海關大樓、居民樓群、購物廣場等,四周交通路面車輛穿梭繁忙, 使公園處于典型的現(xiàn)代城市的環(huán)境之中。10公頃的面積對于園區(qū)來說彌足珍貴,用來營建了這樣一座公共園地,園區(qū)人的環(huán)境理念可見一斑。這是一座…… [詳細] |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