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鋪上村 | 隸屬:皋落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140724101214 | 代碼前6位:140724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qū)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本村原為鋪上、疙塔店兩個行政村。2002年8月昔陽縣撤鄉(xiāng)并村時,合并為鋪上村。疙塔店村東南3公里的馬嶺山,是一個天然隘口,寬300米,長200米,深300米,坡度40-50°。古為晉趙兩國通道交匯處,兩側(cè)山峰險峻,扼控疆界,交通不便,易守難攻,故自古就是兵防重地。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開始依隘口筑城,曰馬嶺關(guān)。建有內(nèi)城、外城、吊橋、城垛、箭樓等,為關(guān)之鎖鑰。從此,兵防不斷,人員流動廣泛。和平年間,貿(mào)易往來,商賈遍生。居住在放馬場、前莊、中莊、里莊、松樹咀、三里坡、石柱洼等地的山野住戶在發(fā)展農(nóng)耕樵獵的同時,間或搞起了商貿(mào)生意。村人郭姓“揮巨金”、“擁腳力數(shù)十匹”辦起馱運,取名郭馱店。五代末后周(951-960)年間,少年時期的宋太祖趙匡胤“千里單騎送京娘”夜宿于此,受到郭掌柜的盛情款待,住的舒適,吃的稀罕。因京娘“偶染小恙”,又趙匡胤貪戀本村山水,故“耽擱三二日不得成行”。郭掌柜總以野菜山味和莜面栲栳栳、手捻圪垯相待。臨行前趙匡胤掏出20兩金元寶支付住店費用,嚇了郭掌柜一跳,本來他沒有這么多零錢找兌人家,但常在生意場應(yīng)對的郭掌柜靈機一動說:“爾付一文錢足矣”!趙匡胤心知肚明,也不說破,一定要找他找兌。郭掌柜也較上了勁,就是只要一文錢,可找渾身上下就是找不到一文錢,覺得很失體面!耙晃腻X難倒英雄好漢”就在這里發(fā)生。最后很不情愿的將金元寶贈與郭掌柜說:你做生意很精明,飯桌是樹圪垯。凳子也是樹圪垯,吃的還是手捻圪垯。你不覺得這些圪垯很像馬嶺關(guān)的瞭望塔嗎?本來你這里山小、村小、店小,銀子也。ㄉ伲,不適宜村人久居,你再叫個郭馱店,不是顯得只有你一家人嗎!干脆就叫疙塔店挺好的,既顯示了你店里的風(fēng)格,又突出了瞭望塔的深意。你在這里也不會久居,帶上這些錢到山上開闊地段建店鋪去吧!趙匡胤告別了郭掌柜,將京娘送回山西蒲州小祥村的家中,又返回河北隆堯投奔了郭威。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建立了北宋政權(quán)。郭掌柜想起人家說的有理,就將郭馱店改名為疙塔店村,到山上的道邊修起了若干店鋪,分為東鋪、西鋪。果然生意興隆,買賣昌盛,一時間成為晉冀貿(mào)易集散、商賈云集之地。因店鋪建在“山上”,又地處四周高處,東下邢都(今邢臺),南赴梁榆(今和順),北達(dá)樂平(今昔陽)非常便利。故山上改為鋪上,沿用鋪上村名至今。
基本介紹:
鋪上村地處昔陽東南邊陲,太行山高地——白羊山巔,皋落村東南11公里處,東與河北省內(nèi)邱、邢臺兩縣接壤,南與和順縣青城鎮(zhèn)為鄰,北靠本鎮(zhèn)庫城村,由原來的鋪上、圪塔店兩村合并而成,地理位置東經(jīng)113°57’,北緯37°22’,海拔1670米。全村229戶,627口人,耕地面積2161畝,林地面積17077.3畝。該村四面環(huán)山,林木茂盛,氣候寒涼,交通便利,昔邢公路由此入冀,是遠(yuǎn)近聞名的馬鈴薯專業(yè)種植村。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002元。
經(jīng)過全村世代人的努力,鋪上村的各項事業(yè)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近年來,先后實施了街巷硬化、村級活動室建設(shè)、沼氣建設(shè)等項工程,村民的居住環(huán)境得到改善。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方面,
歷史沿革:
古代,疙塔店村就是“古人穴居于野處”的地帶。
所以“數(shù)家臨水自成村”的村落形成很早。
但由于受地理條件的限制,他始終是一個小村。
而且有記載的獨姓氏住戶,居住200年以上的很少。
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存在下來,得益于兩個條件:一是邊陲要道。
二是軍防不斷。
即使某一時刻鼎盛興旺,也是外來人員瞅準(zhǔn)了這里能夠財源滾滾,掙夠啦,撈足啦,一走了之,留下來長期居住的寥寥無幾。
主要原因是耕地、水源等自然資源不足所致。
所以在
周邊相關(guān):
鋪上村附近有大寨景區(qū)、石馬寺、昔陽龍巖大峽谷、頤民公園、昔陽離相寺、昔陽福嚴(yán)寺等旅游景點,有昔陽小米、大寨核桃露、冷香豆腐腦、扁食頭腦、油糐涼粉、紅棗米糕等特產(chǎn),有昔陽迓鼓、昔陽拉話、和順五谷畫、左權(quán)開花調(diào)、牛郎織女傳說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皋落鎮(zhèn)·鋪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