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司法部、民政部公布耿井村為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黃河路街道耿井村位于黃河路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側(cè),屬東營市中心城區(qū)南部,耿井村南靠南一路,西依西二路,建設(shè)住宅樓房502戶。
【村名由來】耿姓原是西周時所封的姬姓小國(姬姓周武王后)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南,公元前六百六十一年被晉國滅掉,耿君子孫以國為姓,即耿氏。至今已歷兩千六百五十三年,當(dāng)時晉國大夫趙夙滅霍國有功,晉獻公就把耿賞給他做封邑,趙夙的后人也有姓耿的,這就是耿氏起源。明永樂二年,耿氏祖先原籍山西省洪洞縣,即山西汾河岸邊人,遷山東省博興縣東北辛以殘碑為記,二世祖耿事修自辛耿莊徒居大耿莊(即今墾利縣郝家鄉(xiāng)耿家村);十世耿世孝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從大耿莊東遷大耿莊草場,世代繁衍,遂成一村,即今耿井村。
【人口與姓氏】全村居民主要以耿姓為主,其余有四姓,分別是張、王、李、趙。
【傳說】
據(jù)傳說,十世耿世孝乾隆四十八年又添一子,三奇家的人在議論此事時,無意間說出了“又添一小伙計”的話,而這話又恰好讓世孝聽到了。正值年輕氣盛的耿世孝一氣之下,便于當(dāng)夜一條扁擔(dān)挑起全部家當(dāng),舉家東遷,到當(dāng)時的大耿莊草場(今耿井村一帶)落腳,搭起簡陋的茅屋住了下來。初到時,全家人采野蔬充饑。耿世孝決計力耕田疇,勤儉度日。他置買田地時,狠心的地主把鹽堿地、撂荒地翻耕了一遍,充當(dāng)良田賣給他。他也果真上當(dāng)受騙,花錢買下了。但該著耿世孝時來運轉(zhuǎn),他在這塊堿地里種上大豆、高粱、棉花,且連續(xù)三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蒼天相助,喜獲豐收。據(jù)傳說,當(dāng)年他種棉花的時候,棉花一發(fā)芽,“老天爺”就送來了綿綿細雨,雖是薄田,卻出得一地好苗。收獲后足足裝了六大車。在這荒野之地里居然藏著這么多好棉花,令收花人大為驚奇,一時間成為了美談。
耿世孝一家,子6人,孫15人,重孫31人,真可謂人財兩旺。耿家分家時,六個兒子每人分得了一部馬車,這在當(dāng)時是很少見的。耿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幾十年后這里競形成一個不小的村落。當(dāng)時,耿世孝家居附近(今耿井村西南角)有一口飲水井,村人就用井字取村名——“耿家井”。后人又簡稱其為“耿井”。
耿井村附近有攬翠湖旅游度假區(qū)、龍居黃河森林旅游區(qū)、東營園博園、東營萬象游樂園、龍居黃河展區(qū)生態(tài)園、華林莊園等旅游景點,有黃河口大閘蟹、麻灣西瓜、黃河口刀魚、史口燒雞、三疣梭子蟹、龍居丸子等特產(chǎn),有史口羊肉湯、曹文忠剪紙、龍居丸子制作技藝、龍居的傳說、黃河口民間草編技藝、鹽垛斗虎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黃河路街道·耿井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