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大佛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大佛寺篇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景區(qū)因寺內(nèi)有中國最大的室內(nèi)涅槃臥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為佛教勝地。室內(nèi)臥佛涅槃像長34.5米,金裝彩繪,形態(tài)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兩側廊房塑十八羅漢。藏經(jīng)閣內(nèi)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jīng),部分以金銀粉書寫,保存完好,為佛門稀世珍寶。西夏國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現(xiàn)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稱幾度更改,曾稱作“迦葉如來寺”、“寶覺寺”、“弘仁寺”等,因寺內(nèi)塑有著名的室內(nèi)大臥佛,所以老百姓叫它“臥佛寺”、或“大佛寺”。是全國僅存的四大皇家寺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掖西夏國寺(大佛寺)是集建筑、雕塑、壁畫、雕刻、…[詳細]
山丹大佛寺
  山丹大佛寺舊名土佛寺,始建于北魏(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為該寺題寫匾額“土佛”,土佛寺由此得名。正統(tǒng)五年,高僧智瑩住持該寺,開展佛事活動,因寺宇樸陋,請求山丹衛(wèi)守備都指揮楊斌,倡導募集,儲材陶瓷,予以重修。依山塑高一十三丈坐佛一尊,建成殿宇、山門、法堂,廓宇、廚亭等附屬建筑多處。景泰六年,山丹守備都督指揮張熊捐資維修寺院,彩繪塑像,寺院面貌煥然一新。山東濱州訓導陳敏謫戍河西時,曾以《重修土佛寺碑記》記其事,河南汝南人吳同春為官甘肅時,賦《山丹土佛》一詩,詩前小序云:“山丹西十里堡,有土佛坐倚山,高十三丈,耳可容人,指甲闊尺余,以五級閣衛(wèi)之,亦偉矣。余過此題其額曰‘虛無法…[詳細]
新昌大佛寺
  新昌大佛寺,位于浙江省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nèi)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巖、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寺始建于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大佛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觀5層,寺內(nèi)高大雄偉,巨大的彌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這座巨大的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氣勢磅礴,經(jīng)測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約300米處還有…[詳細]
潼南大佛寺景區(qū)
   大佛寺景區(qū)是位于潼南城西郊的定明山北麓,涪江南岸。景區(qū)內(nèi)保存有隋、唐、宋、明清、民國時期佛、道教摩崖造像126龕928尊,遺存有碑文以及歷代文人學士書刻的題詠87通,造像記、題記31則;字體各異楹聯(lián)21幅。有世界第一室內(nèi)飾金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頂?shù)墓沤ㄖ唛芊痖w,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聲,全國最大的頂天佛字,罕見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以及翠屏秋月、黃羅帳、合掌石峰、百仙巖、鑒亭、千佛巖、仙女洞、讀書臺、瑞蓮池、鷹蛙石、關刀石、云巖飛霞等十八勝景。景區(qū)電話:023-44552968 門票價格50元/人(優(yōu)惠執(zhí)行價10元/人)…[詳細]
榮縣大佛寺
  榮縣大佛寺景區(qū)位于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城區(qū)大佛街大佛寺一號,距自貢34公里,以其雋美而享譽神州,素有“樂山大佛雄,榮縣大佛美”之民間贊譽。大佛寺座落在榮縣城郊大佛山(亦稱真如巖)山麓,山門書題“大佛禪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氣勢雄偉、衣紋流暢、慈眉善目、神韻飄然,是古代藝術家和勞動人民匠心獨運的上乘之作,是中國石刻遺存之藝術瑰寶,1956年大佛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待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前有0遮蓋,以使佛身免遭風雨浸蝕,0也是大佛寺的主體建筑,把大佛從肩部以下遮得嚴嚴實實。因此,雖然要入寺內(nèi)仰望才能看到大佛全貌,給瞻仰者帶來不便,但卻保護了大佛佛體不受…[詳細]
勐泐大佛寺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qū)標準打造。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飄佛寺”的原址上恢復重建的,“景飄佛寺”是傣族歷史上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節(jié)日傣王就親臨寺院,舉行大型法會,以紀念愛妃同時弘揚佛法。據(jù)史料記載:“景飄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傳佛教象征十二版納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納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該建筑在佛歷2883年(即公元1848年,清咸豐年間)戰(zhàn)爭中被毀,距今已有169年。佛寺于2005年開始重建,于同年3月9日舉行了大型的土地開光儀式,于2005年5月9日舉行了盛大的大殿…[詳細]
咸陽彬縣大佛寺
  位于咸陽市彬縣城西11公里處,從城西,沿著蜿蜒而寬敞的西(安)蘭(州)公路約行五六公里,經(jīng)過“水簾洞”(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孫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遙望公路南側,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樓閣,倚山崖而聳立,周圍摩崖小洞如蜂窩,崖下樹木郁茂,風光綺麗,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大佛寺,原名慶壽寺,其建筑始于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慶賀其母親六十大壽,派尉遲敬德監(jiān)修的,故取名“慶壽寺”。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樓內(nèi)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其他石佛大多數(shù)均為北朝時期的作品。大佛寺舊稱“慶壽寺”,始建于唐貞觀三年(629年)。這一帶山川交錯,風光綺麗,巖洞深壑,古剎因山就勢而建,望之巍然。…[詳細]
石門大佛寺
  石門大佛寺位于石門鎮(zhèn)平等場西南長江邊上,成渝鐵路平等車站東側500米,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臨滾滾東去的長江,背靠著危崖絕壁,藏于茂林修竹之中。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是鑲嵌在萬里長江邊的一顆明珠,寺佛一體,天人合一,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佛,這是長江沿岸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跡。據(jù)《江津縣志》中所記載“大佛寺,距城百里,近石門場大江邊,古鑿大佛手巖上,高十丈許,左有石如凈瓶,右如鸚鵡,寺依巖石建筑,高達十余丈,為樓七層!鼻宓拦舛迥昵,里人劉紹寬游大佛寺時,在寺的左側石壁上題詩一首,概括地敘述了大佛寺的地形,地貌。詩云:“古寺依巖立,秋江進佛清,七層樓閣影,三面雨風聲;地僻游人少,山空落葉輕,…[詳細]
稷山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涼院”,“佛閣寺”,因寺內(nèi)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稱“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發(fā)(1996)7號]文件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清同治《稷山縣志》及寺內(nèi)所存在碑碣記載,該寺始建于金代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50米,總面積4000佘平方米。原寺規(guī)模較大,拾級而上下班,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兵亂大部分建筑遭毀,F(xiàn)僅存下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正殿,系樓閣式建筑,依崖建成造。前的抱廈三間。面闊三部,進深三部懸山頂。其一樓斗拱系典型的金代構件![詳細]
彬縣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位于陜西省彬縣城西約10公里的涇河南岸。大佛寺舊稱“慶壽寺”,始建于唐貞觀三年(629年)。這一帶山川交錯,風光綺麗,巖洞深壑,古剎因山就勢而建,望之巍然。大佛寺石窟主要由大佛窟、羅漢洞、千佛洞等組成。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窟內(nèi)平面呈半圓形,半徑約21米,高達30米。正中有三尊石雕佛像,大佛高24米,依巖趺坐,佛肩寬厚,披衣袒胸,腰系佩帶,造型自然豐滿,面容端莊典雅。頭部的周圍有19個飛天和7尊坐佛浮雕環(huán)繞,背光花紋裝飾精美,體現(xiàn)了初唐的藝術風格。四壁遍鑿佛龕,雕刻有大小佛像、菩薩像400余尊?咔坝袠侨龑樱梢缘桥R眺望。羅漢洞在大佛窟的西側,共有四個石窟,規(guī)模較小。第三窟的內(nèi)壁浮雕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