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溝鎮(zhèn)黃山村位于夾溝鎮(zhèn)北部,北靠曹村鎮(zhèn)秦山村,西臨鎮(zhèn)頭村,東接辛豐村,南連龍泉河,以夾溝村,津浦村為鄰�,F(xiàn)有人口3800人,土地面積5200畝,黃山荒坡5600畝。 黃山村所轄黃町、西山頭、東山頭三個自然村,13個村民組,13個黨小組,黨員109名(其中7名預備黨員),下設黃町村、西山頭、東山頭3個支部。黨總支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3名支部書記,13位黨小組長。……。 |
此山位處岱鰲山與藻青山(上有藻青庵,故名)之間的一道低山崗,山上無植被,裸露黃色山體,故得名“黃坎山”。后人簡稱“黃山”。因其為行政村駐地,故得名黃山村村民委員會。民國年間屬樂橋保。1949年廢除保甲制,改樂橋鄉(xiāng)黃山村(選區(qū));1951年置樂橋區(qū)黃山鄉(xiāng);1955年成立農業(yè)合作社;1961年成立樂橋公社黃山大隊;1984年更名為樂橋鄉(xiāng)黃山村委會。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黃山村隸屬樂橋鎮(zhèn)。2003年蠟廟村……。 |
黃山村位于何灣鎮(zhèn)西南部,與本鎮(zhèn)南山村、青陽縣木鎮(zhèn)鎮(zhèn)相鄰,總面積5平方公里,8個村民小組,403戶,1407人,有耕地1695畝,水田1265畝,有山場6430畝,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特色作物有丹皮、花生、蠶桑等,土特產品有丫山藕糖。 在黃山村境內有一座著名的驛馬橋古名為玉虹橋 ,始建于宋朝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南陵縣境內的古橋之最。 黃山村黨支部有黨員48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積極分子2……。 |
黃山行政村位于木鎮(zhèn)南部,東連酉華石安村,南接酉華雙沖村,西連木鎮(zhèn)南河村,北面與武圣村隔七星河相望,一條4米寬,4.6公里長的村級水泥公路從村口向西北方向延伸。黃山村總面積8.38平方公里,共有14個村民組,小學、幼兒園各一所,5個私營企業(yè)(1個輕鈣爐料公司、2個石粉廠、1個畜牧養(yǎng)殖公司、股份制林場1個)。2010年11月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村人口2028人,耕地面積2362.5畝(含退耕還林在內),……。 |
2007年由卯山村、西黃山村各取一字為黃山村。1953年前為江蘇省徐州市,后劃為安徽省宿州地區(qū)蕭縣皇藏區(qū)友好社。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于莊里鄉(xiāng)人民公社卯山大隊、西黃大隊。1990年為于莊里鄉(xiāng)黃山村。黃山村由卯山、西黃兩個行政村合并而成,轄上黃莊、中黃莊、下黃莊、前卯山、后卯山共5個自然村,總人口3616,有1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746畝,草場面積4500畝。黃山村黨總支下轄卯山、西黃莊兩個支部……。 |
黃山村位于騎山南坡,交通便利。全村總人口2102人,共563戶,分為6個村民組。其中黨員30名,分為七個黨小組,其中外出務工黨員有3名。全村耕地面積為3301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是2319畝,經(jīng)濟作物面積2976畝,糧食產量達3732噸。全村共有示范戶數(shù)是2戶。該村年平均氣溫為11.8℃,日照時數(shù)2364小時,無霜期189天,年降雨量為550 m,7、8、9三個月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且年際間變……。 |
一、居情概況:黃山村位于香隅鎮(zhèn)西部,距香隅鎮(zhèn)政府4公里,東臨合阜村;南連香隅化工園區(qū)、同心村;西與金雞、蓮湖村接壤;北倚香口林場�,F(xiàn)有人口1272人,350戶,黃山村黨支部有0黨員33名,全村總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7畝,山林面積1000余畝,共8個村民小組。二、村史治革:黃山村原屬香口鄉(xiāng)管轄,1992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隸屬香隅鎮(zhèn)人民政府管轄。三、產業(yè)經(jīng)濟:黃山村民委員會,原以水稻、棉花為主導……。 |
黃山村位于蚌埠市西側,隸屬禹會區(qū)長青鄉(xiāng),緊鄰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東臨蚌西路,南臨黃山大道,北臨市公交公司汽車終點站,交通出入十分便利。全村總面積2.6平方公里,現(xiàn)有土地650畝,人均0.3畝,轄7個村民小組,全村現(xiàn)有農戶840戶,人口有2206人,勞動力800人,流動人口200人。村現(xiàn)有集體經(jīng)濟……。 |
以黃山而得名。1958年屬光輝人民公社橫埠管理區(qū);1961年為黃山大隊,屬橫埠人民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為黃山村,屬橫埠鄉(xiāng);1992年屬橫埠鎮(zhèn)。黃山村坐落在橫埠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北,與鎮(zhèn)區(qū)相連;村部坐落雙澗組。在全村轄14個村民組(自然莊),1115戶,4111人,耕地面積2497畝,山場面積2900畝。丘陵地貌。村民分布在橫埠河兩岸。南北交通便利,水泥路北連合銅公路,南接銅安路,東西交通正在籌建水泥……。 |
黃山,指境內有座山名為黃山。1958年,為黃山大隊、雙橋大隊,屬洪鎮(zhèn)人民公社委員會;1984年,為黃山村村民委員會、雙橋村村民委員會,屬洪鎮(zhèn)鄉(xiāng)人民政府;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設鎮(zhèn),屬洪鋪鎮(zhèn)人民政府;2005年黃山村村民委員會與雙橋村村民委員會合并,組建黃山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洪鋪鎮(zhèn)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黃山村位于洪鋪鎮(zhèn)南部,下轄33個村民組,共612戶,人口2690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641人,黨員65……。 |
黃山村組織機構的演變過程經(jīng)歷了較長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59年4月,從插蓮大隊和山林大隊各劃出一部分,組建黃山大隊(以泥質呈黃色得名),而到1966年5月,由于“文革”開始,社會-,行政工作癱瘓。在1969年2月5日,成立黃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實行政社分開,大隊“大隊革命委員會”改為“大隊管理委員會”,1980年12月,實行政社分開,大隊“大隊革命委員會”改為“大隊管理委員會”,1……。 |
以黃嶺、后山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黃山村。2002年12月25日,石柱府發(fā)〔2002〕180號文件批復,撤銷黃嶺村、后山村、龍洞村,合并設立黃山村,沿用至今。黃山村……。 |
以境內黃家山,故而得名。1976年,陳家公社轄黃山、蒲山等14大隊;1984年4月,實行政社分開,大隊更名為村;2004年10月,村組建制規(guī)模調整,蒲山村并入為黃山村,同時成立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黃山村……。 |
黃山村,因山嶺多系黃土,舊時水土流失嚴重,故名。明清時期屬南安三十五都;民國時期分為黃前保和黃后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稱黃山鄉(xiāng);1958年成立聯(lián)山大隊;1961年劃分頂當、中當、下當三個大隊;1965年合并為一大隊;1984年改為黃山村民委員會。黃山村……。 |
舊時因該山形似鳳凰,稱為凰山,后因諧音演變成今名,位于黃山腳下,故名。1948年屬林森縣四維鄉(xiāng),1950年改為黃山鄉(xiāng),1958年成立黃山大隊,文革時期改為紅山大隊,1984年改為黃山村委會,屬城門鄉(xiāng),1992年屬城門鎮(zhèn)。黃山村地處324國道旁邊,與蓋山投資區(qū)相鄰,城門鎮(zhèn)經(jīng)濟較強,以集汽車銷售、服務為主的產業(yè)帶,轄區(qū)內擁有工業(yè)區(qū)、華夏汽車城、超大集團等。交通便利,外來人口眾多�,F(xiàn)有戶數(shù)1286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