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光明村[5]

光明村[5]

  解放后稱龜山村,屬新會縣第八區(qū)蓮溪鄉(xiāng)。1965年稱光明隊,歸新建斗門縣西安公社蓮溪鄉(xiāng)管轄;1984年稱光明鄉(xiāng),屬蓮溪區(qū)公所;1986年稱改光明村委會。2003年歸新建蓮洲鎮(zhèn)管轄。光明村……。
  因寓意為南有燈塔,北有光明,所以取名光明。1950年設立光明鄉(xiāng),屬吳川縣濱海區(qū)。1952年屬吳川縣第九區(qū)。1953年12月屬雷東縣第四區(qū)。1958年設立為光明大隊,屬南三公社。1961年屬燈塔公社。1963年屬南三公社。1983年改稱光明鄉(xiāng),屬南三區(qū)公所。1984年6月坡頭區(qū)成立,屬坡頭區(qū)。1987年改稱光明村民委員會,蘇南三鎮(zhèn)。1990年改稱光明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光明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
  光明村是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qū)潼僑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qū)劃代碼為441302114203。
  1958年公社化時,大隊駐石仔路村,取名石仔路大隊;1966年文革時期改名光明大隊;1983年撤社區(qū)改稱光明鄉(xiāng);1986年實行鎮(zhèn)、鄉(xiāng)、轄村為光明村民委員會;1989年改稱光明管理區(qū)辦事處;1999年改為光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光明村……。
  從坣陂大隊析出,取新村前途光明之意。1958年屬平山公社管轄;1969年從坣陂析出,稱光明大隊;1984年與坣陂大隊合并為坣陂鄉(xiāng);1987年從坣陂鄉(xiāng)分出,稱光明村委會;1989年12月改為光明管理區(qū)辦事處(惠東府〔1989〕126號);1999年改稱光明村委會,地名沿用至今。光明村……。
  光明村委會位于東華鎮(zhèn)東北部,距離鎮(zhèn)政府約14公里,人口3200人,耕地面積2800畝,下轄有23個村民小組�!�。
  因“光明”寓意解放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與幸福,因是村委會駐地,故名。清中葉,順德縣人遷此建村。1950年合并,稱光明村,寓意解放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與幸福。1953年東平、光二并入稱鄉(xiāng)。1958年復分,同該村在原光明鄉(xiāng)境北部,按中、南、北方位排列第三,故1963年改名光三。1983年稱光明大隊。1984年改稱光明鄉(xiāng)。1986年改稱光明村委會。1990年改稱光明管理區(qū)。2001年東平、光二、光明3個村并……。
  1949-1957年,稱為光明鄉(xiāng);1958-1983年,稱為光明大隊;1983-1986年,稱為光明鄉(xiāng);1986-1993年,稱村委會。1993-1998年,改稱為光明管理區(qū);1998年,改稱為光明村民委員會,并沿用此名至今。【光明村】下轄2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685戶,總人口3086人,有耕地面積3377畝,其中山地4646畝�,F(xiàn)有村“兩委”干部6人,中共黨員91名。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果蔗和蔬菜�!�。
  原以何氏祠堂古洲為名,1966年建了一座小水電站,電力足夠全村照明,得名光明,故名。新中國成立初為光明鄉(xiāng),1962年人民公社化為光明大隊,1989年為光明管理區(qū),1998年改為光明村委會至今。光明村委會位于悅懷公路,面積9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30人,光明村委會距莫村圩鎮(zhèn)6公里,有一條過境公路。屬山區(qū)丘陵地,其中悅河谷地為主要耕作區(qū),以產(chǎn)稻谷、柑桔為主,山地經(jīng)濟以松雜木、速生桉為主……。
  該區(qū)原名叫白屋大隊,文革期間改名光明區(qū),“光明”意為希望。該區(qū)原名叫白屋大隊,文革期間改名光明區(qū),1982年前是生產(chǎn)大隊,1983年改為鄉(xiāng)人民政府,1987年改為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光明村委會位于河莫線路邊,下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02多人,光明村委會水田面積1010畝,林地面積2202畝,地緣優(yōu)勢較弱。地處丘陵山崗地帶,光明村委會逐步形成山上種植沙糖桔、貢柑等水果,水田種植水稻、花生、……。
  光明村委會是光明村民的行政村。光明村委會位于石灰鋪鎮(zhèn)東面,英含公路旁,距鎮(zhèn)政府約7公里,距市區(qū)也約7公里,是石灰鋪距英德市區(qū)最近的村。人口1821人,耕地面積1136畝,辦事處設在英含公路旁。光明村委耕地廣闊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chǎn)區(qū)。農(nóng)業(yè)結構調整后,光明村委大量種植經(jīng)濟作物。主要種植冬瓜、糖蔗、稻谷等是光明村經(jīng)濟效益較好的農(nóng)作物。轄17個自然村,為:下周屋、胡丘、排子、新屋、書房下、……。
  合作化時,當?shù)厝罕娨约t牌的名稱命名,取前途光明之意,故名。1958年設光明大隊,1984年與江南大隊、凌屋排大隊合并為凌屋排鄉(xiāng),1987年撤鄉(xiāng),獨立成為光明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為光明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光明村……。
  以走社會主義光明大道之意取名。1952年劃屬灌陽縣第四區(qū)國豪鄉(xiāng)。1955年屬新圩區(qū)國豪鄉(xiāng)。1958年分設光明大隊,以走社會主義光明大道之意取名,屬新圩公社。1961年屬新衛(wèi)公社。1962年改公社,屬新圩區(qū)。1968年改大隊,屬新圩公社。1984年改為光明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為光明村公所,1995年恢復為光明村民委員會,屬新圩鄉(xiāng)。2014年屬新圩鎮(zhèn)。2020年根據(jù)民政部基層政權的文件要求,改為光……。
  光明村是廣西貴港市桂平市社坡鎮(zhèn)下轄的行政村,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2,為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區(qū)劃代碼為450881105208。
  原名寨壩,侗語音譯,指石頭寨。因寨中多大石頭而得名。約清康熙二年(1662)至1932年稱寨壩寨,屬龍勝北團。1912年屬北區(qū),改稱克明,1933年屬廣南鄉(xiāng),1947年屬維新鄉(xiāng)。1949年11月,屬北區(qū)廣南鄉(xiāng)。1952年5月屬第四區(qū)鏡明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鏡明鄉(xiāng)改成了鏡明大隊,1961年5月改為光明大隊,屬石村公社、1969年2月,屬瓢里公社,1984改光明村,并成立光明村民委員會,……。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