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莊鎮(zhèn) | 隸屬:大通縣 |
區(qū)劃代碼:630121108 | 代碼前6位:630121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1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54.4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3萬人 |
人口密度:23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新莊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新莊”意為新建的村,故名。新莊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沿用至今,辦公地點在新莊鎮(zhèn)政府院內(nèi),居民分散寶庫,新莊兩個鄉(xiāng)鎮(zhèn)![詳細] |
新莊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末清初,顧氏等漢族民眾從山西、陜西等地逃荒來此定居;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回、漢移居,漢族遷去西山下河溝居住,回族由下河溝來新莊居住,重新建村…[詳細] |
申哇村 | ~201 | 村莊 | 此地原是藏族居住,“申哇”系藏語,木匠之意,因村內(nèi)有木匠,故名申哇村![詳細] |
硤門村 | ~20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此地原是牧區(qū),明末清初,漢族從南京、山西、陜西等地遷來此處居住,光緒二十一年年(1895),回漢移居,回族馬氏從黑林遷此居住,漢民遷往他村,因村地處寶…[詳細] |
臺其莊村 | ~203 | 村莊 | 此地原是蒙古族黃臺吉首領(lǐng)部落居住地,并修有臺吉府,后有漢民遷來居住此地,以臺吉府得村名。后臺吉莊演變?yōu)榕_其莊村![詳細] |
尕莊村 | ~204 | 村莊 | 此地原是藏族居住地,明末清初,從江南一帶的漢族逃荒來此定居,因人少戶小,故名尕莊;清光緒二十一(1895)年,回族遷來此地居住,沿用尕莊村名![詳細] |
中灘村 | ~20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漢民嚴(yán)氏從南京到此,居住在兩河中間的平灘,得名中灘,后稱中灘村。…[詳細] |
吉倉村 | ~206 | 村莊 | 明隆慶年間,藏族居住,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回族馬、楊兩姓從西山鄉(xiāng)毛溝遷來吉倉居住,漢民遷住他鄉(xiāng),沿用吉倉村名!凹獋}”是藏語,“公用房屋”之意…[詳細] |
蘭隆村 | ~207 | 村莊 | 蘭隆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紅石崖村 | ~208 | 村莊 | 明末清初為藏族居住地,光緒二十一年(1895)回族馬氏從黑林遷來此地居住,因村靠著紅沙石崖,故名紅石崖了,后稱紅石崖村![詳細] |
下山村 | ~209 | 村莊 | 原為藏族居住,清光緒年間,馬氏、祁氏先后逃荒來此定居,上下山是同一山脈,本村位于山之下,故名下山,后稱下山村。…[詳細] |
上山村 | ~210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1875至1908)馬氏、祁氏先后逃荒來此定居,因上下山是同一山脈,本村位于山之上,故名上山村![詳細] |
李家山村 | ~21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傳說,明末清初此地原是藏族居住地,清乾隆三年(1738)陳姓從江南等地逃荒來此地居住,村以姓取名陳家山,后來因李姓人多戶大,更改為李家山,后稱李家山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新莊鎮(zhèn)轄有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硤門、新莊、臺其莊等十二個村,因鎮(zhèn)政府駐地在新莊自然村而命名。
基本介紹:
新莊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4千米。人口1.3萬,以回族為主,還有漢、蒙古、土等民族。回族占總?cè)丝诘?4.4%。面積54.4平方千米。轄上山、下山、李家山、申哇、硤門、新莊、臺其莊、吉倉、中灘、尕莊、紅石崖、蘭龍12個村委會。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shè)新莊鄉(xiāng),1951年改第三區(qū)第四鄉(xiāng),1952年復(fù)設(shè)新莊鄉(xiāng),1956年設(shè)新莊回族鄉(xiāng),1958年合并為解放公社,后更名新莊公社,1984年復(fù)設(shè)新莊回族鄉(xiāng),1985年又改為新莊鄉(xiāng)。
歷史沿革:
1949年,建立新莊鄉(xiāng),屬四區(qū)。
1956年,合并為新莊鄉(xiāng)。
1958年,屬解放公社。
1961年,除將石家莊劃歸塔爾公社外,其余仍為新莊公社。
1984年,為新莊回族鄉(xiāng)。
1985年,改為新莊鎮(zhèn)。
區(qū)劃: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新莊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