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疆 > 哈密市 > 巴里坤縣旅游

絲路烽燧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絲路烽燧

導(dǎo) 游 烽燧是古代的報警系統(tǒng),它往外與長城并存,組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但也有獨立存在發(fā)揮預(yù)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內(nèi)的烽火臺就是最好的例證。介 紹 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們與絲綢之路中道與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護(hù)衛(wèi)絲路暢通的重要作用。目前哈密地區(qū)尚保留各時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區(qū)。其中尤數(shù)巴里坤縣保存的烽燧數(shù)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縣則分別有19座和3座。

哈密地區(qū)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現(xiàn)境內(nèi)尚遺存唐烽燧4座,這就是哈密二堡的拉克蘇木烽燧、柳樹泉的下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闊吐爾肖納烽燧。它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而現(xiàn)今保存的絕大部分烽燧則都是清代建筑的。前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縣城往西至薩爾喬克一線,這里每隔2~3千米就有一座,連綿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參詩所云:“寒驛遠(yuǎn)如點,邊烽互相望”,蔚為絲綢之路的一大壯觀!

薩爾喬克烽隧和巴里坤南湖濱的兩個烽燧形狀基本相同,基座成正方形,隧體為向上收縮的棱柱形,均為夯土建筑,夯土中夾有紅柳枝,并多用圓木構(gòu)架。薩爾喬克烽隧長寬各8米,高7米多,隧體上下穿架著四層直徑8厘米左右的木棍。

巴里坤湖濱烽隧離公路400米,隧題高大完整,長寬均達(dá)10米以上,高9米多,隧體中穿鑿的圓木直徑粗達(dá)25厘米,烽隧東南還有積新薪院落遺址。在落日余暉下串聯(lián)一線的巴里坤烽隧顯得格外的古樸、嚴(yán)整,它再現(xiàn)了古絲路昔日的輝煌。

新疆哈密市


>>廟爾溝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