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舊口鎮(zhèn) | 隸屬:鐘祥市 |
區(qū)劃代碼:420881109 | 代碼前6位:420881 |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鄂H |
長途區(qū)號:0724 | 郵政編碼:431928 |
轄區(qū)面積:約248.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9.36萬人 |
人口密度:376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駐地:舊口社區(qū)幸福路83號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5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舊口社區(qū) | ~0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相傳,春秋末其名成臼。據(jù)《左傳·定公五年》(公元505年,周敬王五十五年)吳師伐楚,楚昭王投奔隨國,就從成臼過的河。成臼的得名當在春秋初年,楚公子成封…[詳細] |
羅集社區(qū) | ~0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該地域建國初屬長灘區(qū)羅集鄉(xiāng),1956年2月將長灘區(qū)管轄的許集、羅集、沙巷3個鄉(xiāng)合并,成立直屬縣的羅集鄉(xiāng),1958年9月,撤銷羅集鄉(xiāng),合并到舊口人民公社…[詳細] |
花園村 | ~201 | 村莊 | 建國前均屬鐘祥縣二區(qū)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舊口鎮(zhèn),1956年名鳳凰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設(shè)立花園大隊;19…[詳細] |
大王廟村 | ~202 | 村莊 | 1936年屬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沿河鄉(xiāng),1956年名雙龍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設(shè)立東升大隊;1961年恢…[詳細] |
湘江村 | ~203 | 村莊 | 湘江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湖村 | ~204 | 村莊 | 1936年前均屬鐘祥縣二區(qū)舊口鎮(zhèn);1941年至1947年6月屬鐘祥縣舊口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劉湖鄉(xiāng),1956年名中心社;1958年…[詳細] |
東方紅村 | ~205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上世紀50年代以人們熱愛黨熱愛領(lǐng)袖的心情,將村名命名為東方紅村(大隊)村民委員會![詳細] |
東風(fēng)村 | ~206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建國前均屬鐘祥縣二區(qū)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舊口鎮(zhèn),1956年名先鋒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設(shè)立東風(fēng)大隊;19…[詳細] |
燈塔村 | ~207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舊口鎮(zhèn),1941年屬舊口鎮(zhèn)1946年屬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舊口鎮(zhèn),1956年名燈塔社;1958年人民公社…[詳細] |
百歲村 | ~208 | 村莊 | 清朝時代,此地王姓世家有一老母,具有賢德,善治家業(yè),教育后代守制、讀禮、敬老愛幼,后代甚重其教,故王母生活快樂,健康長壽,后人祝愿說:“我們向祖師爺許…[詳細] |
六井村 | ~209 | 村莊 | 建國前均屬鐘祥縣二區(qū)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六井鄉(xiāng),1956年為六臺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設(shè)立幸福大隊;19…[詳細] |
田浲村 | ~210 | 村莊 | 1936年至1949年6月屬鐘祥縣二區(qū)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熊橋鄉(xiāng),1956年名田興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詳細] |
三星集村 | ~211 | 村莊 | 相嘉慶年間,富貴何姓人家有三兄弟都有操作熟食業(yè)之長,就在八角土地旁開起勤行來,一面種田,一面經(jīng)營小生意,堅持每天晚上磨面粉,早晨做熟食,所以,逐日早、…[詳細] |
春光村 | ~212 | 村莊 | 解放后,人們像生活在春天的陽光下溫暖幸福,取名春光村(大隊)![詳細] |
熊橋村 | ~213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濟安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熊橋鄉(xiāng),1956年名農(nóng)衛(wèi)社;1958年9月人…[詳細] |
羅嶺村 | ~214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濟安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屬熊橋鄉(xiāng),1956年名羅嶺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詳細] |
永勝村 | ~215 | 村莊 | 建國前,該地自然災(zāi)害頻發(fā),人們期盼永遠戰(zhàn)勝自然災(zāi)害,命名村名為永勝村(大隊)村民委員會。…[詳細] |
鄭橋村 | ~216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濟安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鄭橋鄉(xiāng),1956年名沙農(nóng)社;1958年人民公…[詳細] |
窯浲村 | ~217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濟安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熊橋鄉(xiāng),1956年為綠花社,1957年為山湖…[詳細] |
陸賽村 | ~218 | 村莊 | 相陳友諒是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徐壽輝的一名大將,為爭權(quán)奪利,陳殺了徐壽輝,自稱漢帝,在江州(九江)一帶活動。元朝至正21年(1361年)朱元璋攻克江州,陳友諒…[詳細] |
舒臺村 | ~219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濟安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熊橋鄉(xiāng),1956年名湖柴社;1958年9月人…[詳細] |
賀楊集村 | ~220 | 村莊 | 原名寡婦店子。清代有一賀姓女士在鄭劉橋河西岸一土凸上開店子做小生意,之后一個叫楊鳳子爹(綽號)與其結(jié)合成親,繼而經(jīng)營小生意。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活,主…[詳細] |
向嶺村 | ~221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濟安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操徐鄉(xiāng),1956年為黎明社;1958年人民公…[詳細] |
農(nóng)興村 | ~222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遠和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操徐鄉(xiāng),1956年為農(nóng)興社;1958年人民公…[詳細] |
漢江村 | ~223 | 村莊 | 因臨近漢江遙堤,上世紀80年代將村名更名為漢江村。…[詳細] |
潘集村 | ~224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遠和鄉(xiāng),1941年屬松壽鄉(xiāng),1946年屬民治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潘林鄉(xiāng),1956年名馬林口社;1958年人民…[詳細] |
聯(lián)興村 | ~225 | 村莊 | 上世紀50年代人們以期盼聯(lián)合起來,興旺發(fā)達之意命村(大隊)名為聯(lián)興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呂家潭村 | ~226 | 村莊 | 早在1931年漢江發(fā)大水,此處遙堤潰口,將呂家臺沖成了一個深潭,后將此潭稱為呂家潭![詳細] |
劉臺村 | ~227 | 村莊 | 劉臺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曙光村 | ~228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上世紀50年代人們以翻身得解放,迎來了曙光,也因鐘祥縣人民政府在此辦第一個初級社,命名村名為曙光村![詳細] |
青廟村 | ~229 | 村莊 | 清朝末年,此地建有一座廟宇,取名為“青龍廟”,規(guī)模較大,香火很旺,解放后被廢除,人民公社化時,設(shè)立長城生產(chǎn)大隊,利用固有房屋資產(chǎn)在此設(shè)立“大隊部”,1…[詳細] |
羅集村 | ~230 | 村莊 | 清朝始名羅家巷,因羅姓最早在此地建房居住,兼做買賣,將羅家巷發(fā)展為集市,故而得名羅家集。1984年定名為羅集村,設(shè)村民委員會。…[詳細] |
肖灣村 | ~231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長灘區(qū)羅集鄉(xiāng),1956年名劉巷社;1957年…[詳細] |
劉巷村 | ~232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長灘區(qū)羅集鄉(xiāng)劉巷社,1956年名劉巷社;19…[詳細] |
沙港村 | ~233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長灘區(qū)沙港鄉(xiāng);1956年紅光社;1957年屬…[詳細] |
王淌村 | ~234 | 村莊 | 清末時期,王姓兄弟最早在比較低洼的平地筑臺建房居住,后因他姓逐步遷入,形成規(guī)模較大的居民點。解放后建村時,村部設(shè)立離居民點較近的地方,故名王淌村。…[詳細] |
許集村 | ~235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長灘區(qū)許集鄉(xiāng);,1956年名新河社;1957…[詳細] |
官港村 | ~236 | 村莊 | 這里山勢奇形,九沖十八洼,半園環(huán)繞張家畈和東劉咀,中間有一條水港,九沖十八洼的來水匯集于此港南流。張家畈和東劉咀隔港相峙,兩側(cè)農(nóng)民都要水灌農(nóng)田,張家畈…[詳細] |
陳臺村 | ~237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后屬貢士鄉(xiāng),1956年名富裕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舊口人民公社…[詳細] |
明星村 | ~238 | 村莊 | 上世紀50年代人們期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興旺發(fā)達,將建設(shè)成明星村,命名村名為明星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溫嶺村 | ~239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新固鄉(xiāng),1941年屬舊口鎮(zhèn),1946年屬舊口鎮(zhèn);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溫嶺鄉(xiāng),1957年名雙明社;1958年人民公…[詳細] |
陳院村 | ~240 | 村莊 | 陳院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肖巷村 | ~241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劉集鄉(xiāng),1956年名常星社;1958年人民公…[詳細] |
古廟村 | ~242 | 村莊 | 清末時期,當?shù)亟ㄓ幸蛔鶑R宇,后人逐漸依廟而住,解放后,利用廟宇改建為村部,故而得名。…[詳細] |
劉集村 | ~243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第二區(qū)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劉集鄉(xiāng);1957年名高豐社;1958年人民…[詳細] |
陽光村 | ~244 | 村莊 | 解放后,人們生活像在燦爛的陽光下,無比溫暖幸福,命名村名為陽光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保堤村 | ~245 | 村莊 | 因緊靠遙堤,是保障遙堤安全的最近的單位而得名![詳細] |
董集村 | ~246 | 村莊 | 1968年從丹江口移民到此,組建新村,因離董家集較近,因而得名董集村![詳細] |
新建村 | ~247 | 村莊 | 該地原是一片荒地,1968年移民從河南省淅川縣遷入湖北舊口區(qū)迎豐公社常星大隊,1975年11月撤區(qū)并社,屬羅集公社;1976年與常星大隊分離,設(shè)立新建…[詳細] |
高集村 | ~248 | 村莊 | 1936年屬鐘祥縣二區(qū)和安鄉(xiāng),1941年屬椿壽鄉(xiāng),1946年屬勵志鄉(xiāng);1949年7月鐘祥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高集鄉(xiāng),1956年名高農(nóng)社;1958年人民公…[詳細] |
貢士村 | ~249 | 村莊 | 相明清時期,此地出生劉秀才獲取貢士(學(xué)位)。后人為紀念這位貢士而筑建的貢士臺,成為當?shù)刂木用顸c,以此得名![詳細] |
溫巷村 | ~250 | 村莊 | 溫巷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高明村 | ~251 | 村莊 | 上世紀50年代人們歌頌黨的政策好、高明之意,命名村名為高明村(大隊)村民委員會![詳細] |
鄭堤村 | ~252 | 村莊 | 因鄭氏村民居多,并且附近有一堤壩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春秋末其名成臼。據(jù)《左傳·定公五年》(公元505年,周敬王五十五年)吳師伐楚,楚昭王投奔隨國,就從成臼過的河。成臼的得名當在春秋初年,楚公子成封在臼水與漢江匯合處,此匯合處后名為成臼。臼水,此河發(fā)源于聊崛山,西南流入漢江。明代修筑漢江大堤,臼水湮塞,改道永漋河,走天門河?xùn)|流入漢江,原臼口之名流傳了下來。元代將臼口訛寫為舊口,清代始稱舊口鎮(zhèn)。
楚昭王(約公元前523年―前489年),羋姓,熊氏,名壬,又名軫(珍),楚平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 繼位 公元前前527年(楚平王二…… 熊壬詳細信息++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財政部發(fā)布首批國家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名單,舊口鎮(zhèn)(蘿卜)榜上有名。
2022年3月,舊口鎮(zhèn)被命名(確認)為2021年湖北省衛(wèi)生城市(縣城、鄉(xiāng)鎮(zhèn))。
2019年7月,舊口鎮(zhèn)入選2019年全國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強鎮(zhèn)建設(shè)名單。
2014年7月,舊口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基本介紹:
一、舊口鎮(zhèn)地理、人文、歷史概況舊口鎮(zhèn)是鐘祥市四大古鎮(zhèn)之一,已有600多年歷史,位于漢江平原腹地,鐘祥市最南端,距鐘祥城區(qū)45公里,與京山、天門、沙洋、屈家?guī)X四縣(市、區(qū))相鄰。版圖面積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萬畝。海撥高程在32.5—41.5之間,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鎮(zhèn)轄53個村(場),總?cè)丝?0.6萬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87000人。
舊口鎮(zhèn)歷史悠久,春秋末名成舊,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伍子胥去楚,楚昭王逃奔隨國是從成舊過的河。《左傳·定公》:“楚王之奔隨也,將涉于成舊!奔创恕C鞔O(shè)舊口驛。《讀史方輿紀要》:“舊口驛,以舊水而名也。”清代稱舊口鎮(zhèn),設(shè)水利同知及千總,清末
歷史沿革:
舊口,地在荊北豫南(荊、豫均為古九州域名);春秋時期屬郊郢;秦并天下,分為36郡,屬南郡;西漢置郢縣,屬南郡郢縣;東漢廢郢縣,屬竟陵縣(現(xiàn)天門市)管轄;南朝劉宋時期立萇壽縣,屬萇壽縣;西魏大統(tǒng)十七年(551),西魏改萇壽縣名為長壽,隋、唐、宋、元屬長壽縣管轄;元至元十五(1278)升郢州為安陸府,明洪武九年(1376)降安陸府為安陸州,省長壽縣,屬安陸州,明代設(shè)舊口驛站;嘉靖十年(1531)八月,
舊口是我國著名的砂梨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舊口的梨文化與漢江的水一樣源遠流長。舊口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腹地,是鐘祥市的南大門,與京山、天門、沙洋毗鄰接壤。這里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土壤肥沃。廣
區(qū)劃:湖北省·荊門市·鐘祥市·舊口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