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楊集鄉(xiāng) | 隸屬:范縣 |
區(qū)劃代碼:410926201 | 代碼前6位:410926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qū)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轄區(qū)面積:約5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27萬人 |
人口密度:6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5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前后店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村東有一條南北大路,在路旁開前后兩個客店,而取名前后店。…[詳細] |
前街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前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
后街村 | ~203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后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
楊莊村 | ~204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楊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 |
東場村 | ~205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洪武年間先祖最早定居的時候,因本村東邊有一大片場地,而取名東場![詳細] |
劉莊村 | ~206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劉姓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劉莊。…[詳細] |
羅樓村 | ~207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永樂年間,從江西南昌縣遷來,因羅孔兩家結(jié)親,孔府給羅家蓋了兩座樓,取名羅樓。在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按方位更名為東羅樓。…[詳細] |
后王莊村 | ~208 | 村莊 | 王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只因王姓一家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王莊。后又因位于苗王莊后面,而改名為后王莊![詳細] |
王辛店村 | ~209 | 村莊 | 王姓清初由濮縣(今濮城)王村(現(xiàn)城角)遷來,起初無村名,隨著王姓增多,又因前后村皆名辛店,大約在清末命村名王辛店。…[詳細] |
劉辛店村 | ~210 | 村莊 | 明初劉姓遷此地定居,建村命名劉辛店。1949年屬平原省濮縣三區(qū)。1952年撤銷平原省,屬山東省濮縣三區(qū)。1956年屬山東省濮縣楊集區(qū)。1956年撤銷濮…[詳細] |
李辛店村 | ~211 | 村莊 | 李姓于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當時離縣城較近,因此開一小店,取名李辛店。…[詳細] |
中辛店村 | ~212 | 村莊 | 清末因黃河泛濫,從老辛店遷出一部分居住在老辛店村東,東辛店村西,故名中辛店![詳細] |
東辛店村 | ~213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從老辛店遷于此地,名為盛辛店,后又因位于幾個辛店最東邊,故名東辛店![詳細] |
民義村 | ~214 | 村莊 | 由邢莊、古今橋、東蘇莊、東北莊四個自然村組成,原名四合村,因與其他村重名更名為民義村![詳細] |
東桑莊村 | ~215 | 村莊 | 桑氏家譜記載,是明代從江南豐陽府遷居濮州堤東桑莊,因黃河上水,村被淹,又遷居堤北吳桑莊,大桑莊兩村,1958年按方位改為東桑莊、西桑莊。因本村位于東邊…[詳細] |
西桑莊村 | ~216 | 村莊 | 桑氏家譜記載,是明代從江南豐陽府遷居濮州堤東桑莊,因黃河水患,村被淹,又遷居堤北吳桑莊、大桑莊兩村。1958年按方位改為東桑莊、西桑莊。因本村位于西邊…[詳細] |
前李胡村 | ~217 | 村莊 | 李氏家譜記載,于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李家有位先祖胡子很長,后又中了狀元,以姓氏及人特點取村名李胡莊。后因人多分為兩個村,此村在前,命名前李胡…[詳細] |
西牛橋村 | ~218 | 村莊 | 明末有十姓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取名十莊村。后因黃河決口,村前有水,牛姓為方便出行建橋一座,改村名為牛橋,后分為東、西、中三處居住,此村位西,故…[詳細] |
中牛橋村 | ~219 | 村莊 | 中牛橋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牛橋村 | ~220 | 村莊 | 東牛橋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唐梁莊村 | ~221 | 村莊 | 清初,梁姓、唐姓分別從山東鄆城梁村和山西洪洞縣遷居建村,以姓氏取村名唐梁莊![詳細] |
丁胡莊村 | ~222 | 村莊 | 因丁莊和胡莊兩個自然村合為一個行政村,而得名![詳細] |
北李橋村 | ~223 | 村莊 | 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李姓在村頭小河上建橋一座,故名李橋。后因水患,村莊掉到河內(nèi),分居三處,此村居北,取名北李橋![詳細] |
中李橋村 | ~224 | 村莊 | 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李姓在村頭小河上建橋一座,故名李橋。后因黃河決口,分居三處,此村居中,取名中李橋![詳細] |
南李橋村 | ~225 | 村莊 | 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為便于出行,李姓在村頭小河上建橋一座,故名李橋。后因村莊掉到河內(nèi),分居三處,此村居南,取名南李橋村![詳細] |
位堂村 | ~226 | 村莊 | 清初自山西洪洞縣遷居,因當時村周圍有蘆葦,故名葦塘,后改名為位堂村![詳細] |
溫小屯村 | ~227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溫氏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取名溫小屯![詳細] |
前小屯村 | ~228 | 村莊 |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當時此地是個集市,多以棉花交易,取名花小屯,因在楊小屯前面,后來改名為前小屯。…[詳細] |
十里莊村 | ~229 | 村莊 | 申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位于濮州<今濮城>東十里處,取名十里莊。…[詳細] |
九里莊村 | ~230 | 村莊 | 申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位于濮州縣城東九里處,而取名九里莊![詳細] |
芝鐵爐村 | ~231 | 村莊 | 由芝麻劉莊,王鐵爐兩個自然村組成,而取名芝鐵爐![詳細] |
任莊村 | ~232 | 村莊 | 明代任、李、趙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取名任李趙,1958年改為任莊![詳細] |
靈奶奶廟村 | ~233 | 村莊 | 明代桑、魏兩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分別命名為桑莊和魏莊。明末在兩村東頭蓋了一奶奶廟,民傳很靈驗,后兩村合并,名為靈奶奶廟![詳細] |
馬廟村 | ~234 | 村莊 | 明末祖姓由北京祖家街遷此地定居,因而命名為祖莊。后來村東建了一座奶奶廟,一個姓馬的在廟上當會首,此村又改為馬廟![詳細] |
曹莊村 | ~235 | 村莊 | 明初曹姓族人由外地遷來建村,以姓氏取村名曹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與陸集公社曹莊重名,按方位更名為西曹莊![詳細] |
八里莊村 | ~236 | 村莊 | 明末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位于濮州(今濮城鎮(zhèn))東八里處,故名八里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按方位更名為西八里莊![詳細] |
姚坊村 | ~237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徐姓和楊姓兩家在此地燒窯,制器發(fā)家,故名窯發(fā),后以諧音慣稱姚坊。…[詳細] |
葛莊村 | ~238 | 村莊 | 葛氏族譜記載,清順治年間葛姓最先從山東鄴城紅船遷來,故名葛莊![詳細] |
焦莊村 | ~239 | 村莊 | 焦姓于明初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故名焦莊![詳細] |
凌花店村 | ~240 | 村莊 | 明末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在榮華樹旁開一客店,而取名榮華店,后慣稱凌花店![詳細] |
李葉莊村 | ~241 | 村莊 | 原名小郭莊,清初有李,葉兩姓分別從濮城東葉莊和李辛店搬遷而來,后郭姓絕嗣,存有李、葉兩姓。1943年,由當時村長李顯型將村名改為李葉莊![詳細] |
洪窯村 | ~242 | 村莊 | 原名洪堤口,明初洪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住址緊靠黃河大堤,故名洪堤口,后洪姓以燒窯為業(yè),改名為洪窯。…[詳細] |
邊郭莊村 | ~243 | 村莊 | 1947年土改時期由邊橋、郭莊兩個自然村組成,各取其村首字,故名邊郭莊![詳細] |
苗王莊村 | ~244 | 村莊 | 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取名太平王莊,后因苗姓人口較多,更名為苗王莊![詳細] |
前馬橋村 | ~24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楊氏、梅氏、陳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有條河去馬場放馬不便,在河上搭橋一座,而取名馬橋,后王馬橋在村后建村,因位置在前,故改村名前馬橋…[詳細] |
李馬橋村 | ~24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有條河去馬場放馬不便,在河上搭橋一座,而取名李馬橋![詳細] |
王馬橋村 | ~247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王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有條河去馬場放馬不便,在河上搭橋一座,而取名王馬橋![詳細] |
陳莊村 | ~248 | 村莊 | 陳氏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名陳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與陳莊公社陳莊重名,而改名為西陳莊至今![詳細] |
付馬廠村 | ~249 | 村莊 | 此地原是荒原一片,青草叢生,常有人在這里放馬,取名馬場。明代永樂年間,付姓來此地放馬、居住取村名付馬場,后慣稱付馬廠![詳細] |
齊馬廠村 | ~250 | 村莊 | 此地原是荒原一片,青草叢生,常有人在這里放馬,取名馬場。明代永樂年間,齊姓來此地放馬、居住取村名齊馬場,后慣稱齊馬廠![詳細] |
吳馬廠村 | ~251 | 村莊 | 此地原是荒原一片,青草叢生,常有人在這里放馬,取名馬場。明代永樂年間,吳姓來此地放馬、居住取村名吳馬場,后慣稱吳馬廠![詳細] |
宋馬廠村 | ~252 | 村莊 | 此地原是荒原一片,青草叢生,常有人在這里放馬,取名馬場。明代永樂年間,宋姓來此地放馬、居住取村名宋馬場,后慣稱宋馬廠。…[詳細] |
宋洼村 | ~253 | 村莊 | 宋姓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此處低洼,以姓氏取村名宋洼![詳細] |
邢莊村 | ~254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代永樂年間楊、邢兩姓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以姓氏取名楊邢莊,2000年楊邢莊分開,取名邢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楊集原名黃二莊。據(jù)傳明永樂三年(1404),楊、趙表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縣遷此黃二莊。后楊氏八世祖楊熠,在村起集賣菜,集市逐漸擴大,改名楊集。
基本介紹:
范縣楊集鄉(xiāng)位于黃河下游北岸,屬沿黃鄉(xiāng),北與白衣鄉(xiāng)交界,南臨黃河與山東鄄城縣相望,東毗陳莊鄉(xiāng),西接濮城鎮(zhèn)、王樓鄉(xiāng)。轄區(qū)內(nèi)土地總面積50平方公里。鄉(xiāng)人民政府駐楊集鄉(xiāng)前后店村。全鄉(xiāng)轄53個行政村,250個村民小組。
全鄉(xiāng)地勢平坦,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新范公路、濮臺公路、范鄄公路、濮臺鐵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鄉(xiāng)耕地52024畝,其中水田4.3萬畝,旱田9024畝。 本鄉(xiāng)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農(nóng)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棉花、玉米、西瓜等。 近年來,楊集鄉(xiāng)憑地靈人杰優(yōu)勢,乘改革開放東風,高揚“團結(jié)奮進、務(wù)實高效、開拓進取,爭創(chuàng)一流”的精神,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經(jīng)濟建設(shè)和精神文明建設(shè)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設(shè)楊集里。
民國時改稱楊集區(qū)。
1949年改稱三區(qū),屬平原省濮縣。
1952年改屬山東省濮縣。
1956年復(fù)稱楊集區(qū),屬山東省范縣。
1958年改稱楊集公社。
1964年復(fù)稱楊集區(qū),劃歸河南省范縣。
1968年復(fù)稱楊集公社。
1983年改稱楊集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楊集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