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快場村 | 隸屬:太平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520621102207 | 代碼前6位:520621 |
行政區(qū)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qū)號:0856 | 郵政編碼:5544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地處偏遠,自發(fā)形成小集市以交易生活必須品,未到響午就散場了,故得名快場。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立的快場村村委會而得名。
基本介紹:
快場村是省級二類貧困村,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梵凈山山腳,東抵太平鄉(xiāng)梵凈山村,南靠梵凈山原始森林,西接凱文村,北連江口縣怒溪鄉(xiāng)田壩溪。全村幅員面積39275.5畝,有耕地682畝,人均耕地0.46畝,轄9個村民組,350戶1467人,其中男772人,女695人,有勞動力974人,3—8歲的兒童157人,其中男童91名,女童66名,人均食糧350公斤,2008年農(nóng)民人均收入1780元。
快場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森林覆蓋率為88.5%,海拔在600—750之間,年平均氣溫16.3℃,年平均降水量約1400毫米,全年日照約1257小時,交通不便(只有3個村民組能通農(nóng)用車)、基礎(chǔ)設(shè)施較為落后。全村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快場村被納入第三批貴州省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
歷史沿革:
元、明、清屬提溪長官司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官墳壩聯(lián)保。
民國三十年(1941年),快場保由松桃縣劃歸江口縣。
1950年3月,江口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四區(qū)。
1958年10月,全縣公社化后,屬東方紅人民公社,建快場大隊。
1984年10月,快場大隊更名為快場村,屬快場鄉(xiāng)。
1987年4月,屬快場土家族苗族鄉(xiāng)。
1991年8月“建并撤”,太平鄉(xiāng)、快場鄉(xiāng)合并,屬太平土家族苗族鄉(xiāng)。
2005年2月,全縣
周邊相關(guān):
快場村附近有梵凈山(江口·印江)旅游區(qū)、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亞木溝風(fēng)景區(qū)、寨沙侗寨、黑灣河風(fēng)景區(qū)、羅蔣寺等旅游景點,有江口蘿卜豬、社飯、江口米豆腐、江口豆腐干、藤茶、梵凈山云霧茶等特產(chǎn),有瓦寨鑼鼓、云舍土家“女兒會”、江口“羌?xì)v年”、江口儺戲、金錢桿、過社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zhèn)·快場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