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鄭村guzheng。轄古路、鄭坑口、里鄭坑。村委會在古路。村名以古路、鄭坑口各取一字名。在東渡東6.5公里。東至方川村,南至石松村,西至小仙都村,北至五云鎮(zhèn)。面積約3.5平方公里。492戶,1378人。耕地650畝,林地5158畝。主種水稻。產(chǎn)茶葉、柑桔、桃、提子。通公路、程控電話、數(shù)字電視。有自來水。
【古路】在東渡東6.5公里。因過村的道路系古時縣城通向南鄉(xiāng)之主道。面積約1.9平方公里。海拔165米。塊狀分布。266戶,773人。多徐、麻、李、陳姓。據(jù)招序《陳氏宗譜》載,唐代,陳姓由陳達(dá)從仁岸村遷。后陳姓遷長豐。北隅另有小地名橫路口,古稱橫廬。村東有真人廟,供奉唐葛周,俗名古路殿。有古路大橋接蘭舒公路。解放初期為古路村,屬天美鄉(xiāng);1956年為古路村,屬新美鄉(xiāng);1958年為古路生產(chǎn)隊(duì),屬新美管理區(qū);1961年為古路大隊(duì),屬新美公社;1984年為古路村委會,屬方川鄉(xiāng);1992年為古路村委會,屬東渡鎮(zhèn);2010年與鄭坑口合并為古鄭村,兩村之間有連村公路。
【鄭坑口】在東渡東5.6公里。明朝年間,姓鄭人遷入此地建村,北有一條山坑,故取名為鄭坑。村位于坑口,遂名鄭坑口。面積約1.6平方公里。海拔162米。點(diǎn)、塊狀復(fù)合型聚落。226戶,605人。多朱姓。解放初期為鄭坑口村,屬天美鄉(xiāng);1956年為鄭坑口村,屬新美鄉(xiāng);1958年為鄭坑口生產(chǎn)隊(duì)屬新美管理區(qū);1961年為鄭坑口大隊(duì),屬新美公社;1984年為鄭坑口村委會,屬方川鄉(xiāng);1992年為鄭坑口村委會,屬東渡鎮(zhèn);2010年合入古鄭村。通公路。鄭坑岙,是昔時通縣城的道路。村口有籠格巖景觀,高百米,層層疊疊,如巨大蒸籠。在鄭坑口與古路之間有范庵山,據(jù)《范氏宗譜》記載,山因范仲淹祖墓而名。
【里鄭坑】在鄭坑口村北1公里山岙中。海拔185米。點(diǎn)狀聚落。18戶,66人。姓王、應(yīng)。村莊往里是鄭清嶺,有天師洞,洞口山崖壁削,洞內(nèi)平坦,能容百人。1956年為鄭坑口村,屬新美鄉(xiāng);1958年為鄭坑口生產(chǎn)隊(duì)屬新美管理區(qū);1961年為鄭坑口大隊(duì),屬新美公社;1984年為鄭坑口村委會,屬方川鄉(xiāng);1992年為鄭坑口村委會,屬東渡鎮(zhèn);2010年入古鄭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