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綿陽市旅游

綿陽市文物古跡介紹

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
  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qū),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1913年。2012年7月16日公布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qū)柏林鎮(zhèn)洛水村王家灣,由法國傳教士柏立山主持修建,坐東向西,由禮拜堂、神父樓和經(jīng)書學院組成,呈凹字形布置,磚木結(jié)構,小青瓦屋面,為中西合璧哥特式建筑,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位于教堂南側(cè),正面兩側(cè)各有一座塔樓,中間開門3扇,門上置尖頂高窗3扇和銅質(zhì)VENITEADMEOMNES拉丁銘牌,頂立十字架。堂內(nèi)呈拉丁十字,從正門兩側(cè)到東端的祭臺,有兩排共18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長32.96米,寬12.56米,通高14.25米。室內(nèi)兩側(cè)對稱有10扇拱形花窗枝,窗板上部嵌梅花形裝飾窗。柏林王家旺天主教堂保存完整,在西洋古典建筑風格中融入眾多……[詳細]
大寨子遺址
  “大寨子”里的七十多幢石碉房,是最能體現(xiàn)北川建筑特色的古羌民居,它們是北川羌文化貨真價實的“活化石”。“大寨子”里所有的房屋均為石碉房,依山就勢而建,全部采用當?shù)爻R姷钠哑龆。碉房的占地面積不等,最大的約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根據(jù)碉房內(nèi)墻上的圓形洞(窗戶)判斷,“大寨子”碉房以三層為主,也有五層的。一般情況下,第一層養(yǎng)牲畜,第二層住人,第三層堆雜物。與其它羌族聚居區(qū)不同的是,北川“大寨子”內(nèi)均是“碉房”而非“碉樓”,專家介紹說,北川山勢陡峭,古時北川羌族民眾都聚居在大山區(qū),周邊是成片的森林,官軍不易進去,費力耗時修建碉樓沒有必要,因此當時的北川羌族民眾選擇在半山修建石碉房,其功能僅僅是居住,并沒有軍事防御作用。大寨子遺址中現(xiàn)存石碉房均是平面呈四方形結(jié)構,與汶川、茂縣一帶的……[詳細]
石堂院石刻題記及摩崖造像
  石堂觀,又名石堂院,位于魏城鎮(zhèn)繡山村3組,坐北向南,七石懸空,崢嶸雄奇,唐宋清各代題刻分布其間,觀之奇,賞之雅,是魏城八景之一。同治《直隸綿州志》載:“石堂觀,治東六十里岷峨嶺下,創(chuàng)自李唐,明末毀于兵燹,康熙中里民任作斌重修,乾隆五十一年僧源明培修。”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2012年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石堂院,又名石堂觀,位于綿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南五里原趙渠溝,現(xiàn)繡山村境內(nèi),岷峨山麓。唐初因石而建堂院,故名石堂院。其地貌酷似江油竇圌山之形,其修建的殿堂,供奉的菩薩也與江油竇圌山相同;有南海觀音殿、三霄娘娘殿、魯班殿,石崖下有正殿,所以又有“魏城小竇圌山”之美稱。前代賢士之遺跡,有唐大周久視元年石刻、唐高涼泉記、靈泉記石刻、宋太平興國題記石刻、宋綿州州判冉木的放糧記及清代石刻多處,摩……[詳細]
極樂寺萬佛樓
  極樂寺萬佛樓 萬佛樓在江油市武都鎮(zhèn)觀霧山,建于清光緒年間,僅存萬佛樓及兩側(cè)小院,以萬佛樓保存較為完好。萬佛樓為重檐歇山式木結(jié)構建筑,坐西向東。面闊六間,進深三間,共分兩層。第一層為大殿,高6米,內(nèi)供奉三身佛及羅漢多尊,為香客進香和佛教徒從事佛事活動之用。第二層為禪房,高4米,一層外有樓梯通二層,內(nèi)壁上有不少壁畫和僧人、游客的題記。整座建筑高12米,長30米,寬10余米,蔚為壯觀。殿內(nèi)外柱頭均以石獅為礎,雕工精細。觀霧山鐵鐘為生鐵鑄造,鐘面為鑄造陽文,上有鑄造題款捐資鑄鐘名單及鑄造工匠名單,鐘為敞口,下口直徑1.5米,腰部直徑1.1米。鐘紐為獸紐,通高1.7米。現(xiàn)腰部有殘口1處,破口面積25.4平方厘米。題記“大清光緒二十年”。極樂寺萬佛樓是江油市清代寺院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詳細]
金光洞石刻造像
  金光洞石刻造像位于含增鎮(zhèn)金光村乾元山金光洞內(nèi),該洞又名天倉洞、太乙洞,為一高山溶洞,洞中怪石林立,冬暖夏涼,F(xiàn)有宋-清代道教造像和清代題記。洞中現(xiàn)存道教造像42尊,頭部均已斷裂或缺失,分布在洞口四百米范圍內(nèi)。造像或立或坐,形態(tài)各異,最大的高1.3米,最小的0.3米,一般在0.8米左右,頭著道髻或束冠,多持笏,有的貼金,有的彩繪。石質(zhì)較為堅硬,均為圓雕,雕刻精細,技法古樸。其中10號造像為捧印女真人像,有彩繪,頭部缺失,殘高0.48米,肩寬0.18米,底座面寬0.24米;11號造像有彩繪,頭部缺失,殘高0.61米,肩寬0.24米,底座面寬0.30米;12號造像有須彌座,頭部缺失,殘高0.63米,肩寬0.25米,底座面寬0.33米。據(jù)四川省文管會有關專家鑒定該組道教造像時代最早為南宋![詳細]
飛鳴禪院
  在羅浮山山巒陡壁之下,有座建于隋唐時期的千年古剎--飛鳴禪院。禪院占地57畝,現(xiàn)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彌宗殿、園通殿等四大殿堂。其殿堂金碧輝煌,結(jié)構嚴謹,雕塑、繪畫精致玲瓏,氣勢宏偉,規(guī)模壯觀,F(xiàn)任方丈萬法大師是海能法師的親傳弟子,德高望眾,因此慕名而來的居士、香客增多。這里的佛事活動還與廟會結(jié)合緊密,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九為“上九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為“觀音會”,四月初八為“佛祖會”,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為例行朝拜日,因此禪院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隨著羅浮山景區(qū)及羅浮山溫泉的開發(fā),禪院也在規(guī)劃擴建,二、三年后,一座用于接待和佛事活動功能更加齊全的嶄新禪院將會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禪院的佛事活動、廟會與游浮山、泡溫泉相輔相成,會使游人、香客倍增,禪院香火將會更旺。保護范圍:以現(xiàn)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67、魯班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班橋
  魯班橋位于龍鳳鎮(zhèn)魯班村,南北走向,橫跨于魯班河上,為二墩石平橋,紅砂條石砌筑。橋面由9塊石板鋪成,長13米,寬2.3米。橋墩用8層條石砌成,頂部各置一龍形橋架,龍首向西,龍尾向東,圓雕,雕刻工藝頗為精細。橋北側(cè)立有一四方攢尖頂碑亭,記載該橋建于清乾隆年間,民國二十七整修。據(jù)《同治彰明縣志》記載,魯班橋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重修,此橋位于明清綿梓兩地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明代嘉靖年間所建之橋甚為雄奇,采用三塊巨石做矼梁,當時綿州舉人王明善贊曰:“魯班橋非真作于班,蓋橋雖三石,渾然天成,非班不能。”清朝初年,魯班橋被洪水沖垮,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再次重修,將一石單架改為三石兩墩橋,遂成今日之規(guī)模。魯班橋?qū)ρ芯勘镜厍宕鷺蛄航ㄖ约敖煌ㄟ\輸狀況有一定價值![詳細]
江油月愛寺
  月愛寺位于太平鎮(zhèn),坐西向東,現(xiàn)存觀音殿和左右?guī)浚嫉孛娣e2000平方米。觀音殿單檐懸山頂,前帶檐廊,面闊九間共40.9米,通進深6.8米,建于石砌夯土臺明上。大木構架為穿斗與抬梁相結(jié)合式。明間兩縫架三步梁,上立駝峰坐斗呈三架梁;次間、山墻架五柱三穿大木構架;木穿貫金檐柱而出形成前檐檐廊,檐廊間串穿插枋。后檐、山墻、土坯泥墻圍合,前檐金柱間木裝修于明間開六合格扇,次間安木裙板、開木欞窗。屋面蓋青瓦,正中磚瓦裹灰砌正脊(現(xiàn)殘缺),當溝塑箍頭,檐口施直角滴水吊檐。廂房面闊五間共27.5米,通進深8.05米,單檐懸山頂前帶檐廊,穿斗大木結(jié)構,屋面蓋青瓦,正中砌瓦脊。月愛寺布局保存完好,為研究本地清代寺廟建筑、風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詳細]
惜墨如金坊(檬子埡牌坊)
  惜墨如金坊位于麻秧鄉(xiāng)檬子村(麻秧鄉(xiāng)敬老院大門左前方,原名檬子埡牌坊,又名學海文宗坊。),建于清代,坐西北向東南,四柱三間五樓石坊。高6.2米,厚0.6米,通寬7.4米。坊的造型較為特殊:細砂石料仿木榫扣結(jié),建造精美獨特。明間正樓屋脊上聳立1座六角樓閣式塔,寶瓶式塔剎,石剎頂狀如巨椽。左右次間邊樓檐下各有一字庫,開圓拱形門,門上部收攢成塔樓各二座。坊上有浮雕,柱上刻楹聯(lián),柱腳前后有抱鼓,坊身兩側(cè)各有碑二通,坊的正面和背面正中央分別刻有“惜墨如金”、“學海文宗”幾個大字。這種頂上加頂?shù)氖辉煨?在省內(nèi)罕見。1986年12月鹽亭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27日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檬子埡牌坊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牌……[詳細]
70、青蓮法華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蓮法華寺
  法華寺位于青蓮鎮(zhèn)。現(xiàn)存大雄寶殿和石碑二通,大殿平面呈長方形,建于夯土臺基之上,為一座小青瓦前帶檐廈懸山式建筑。大殿面闊五間共21.5米,進深四間共11.6米。木結(jié)構為穿斗與抬梁相結(jié)合式,共布木柱16根,山墻方形石柱2根,柱下置扁鼓式石礎。明間、次間兩逢金柱間用五架梁,上立瓜柱承三架梁。前檐金柱間用雙步梁,貫檐柱而出形成挑檐,上立調(diào)花駝峰,屋面小青瓦不苫灰背至檐口施直角滴水吊檐,中部磚瓦裹灰塑龍吻寶頂。建筑前檐明間安六合隔扇,次間砌檻墻上安玻璃窗戶。后檐和兩山墻均為黃泥土墻,殿前立功德石碑二通,題記年代“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法華寺現(xiàn)存大雄寶殿結(jié)構保存完整,在我市清代建筑中為數(shù)不多,為研究本地清代建筑風格、工藝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71、江油公安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油公安橋
  公安橋位于重華鎮(zhèn),東南至西北橫跨靈溪河。該橋建于清代,1998年當?shù)卣鲑Y加固維修,為一座三墩四孔石坪橋,橋長31.5米,寬7.46米。橋體青條石相砌,石灰漿筑縫,鋼筋混泥土橋面,橋頭兩側(cè)砌水泥踏步七級。橋墩上置圓雕龍形橋架,龍頭向東北,龍尾向西南。橋面上建木質(zhì)橋樓,穿斗式木結(jié)構,小青瓦屋面。橋樓分正、次9開間,共布木柱48根。正間位于橋樓中間,由四根金柱升高形成二層0,木裙板圍合,歇山屋頂,民間灰塑脊飾,四角置風鐸。次間懸山屋頂,灰塑脊飾,兩頭做八字形入口,檐下裝飾斗拱。橋樓梁、柱、枋均飾彩繪,兩端安置木欄桿。該橋保存較為完整,為我市為數(shù)不多的廊橋建筑之一,為研究本地清代橋梁建筑工藝、民風民俗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詳細]
飛龍山革命戰(zhàn)斗遺址
  飛龍山紅軍戰(zhàn)斗遺址位于綿陽市游仙區(qū)魏城鎮(zhèn)飛龍村六組。其中,在位于山頂?shù)娘w龍山戰(zhàn)壕里,紅軍擊退了反對勢力5次發(fā)起的進攻。1935年3月底,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成功,紅軍主力劍指綿陽、江油。為阻擊國民黨軍田頌堯部潰逃部隊重新來犯,以掩護主力部隊發(fā)起中壩戰(zhàn)役,紅四方面軍12師34團奉命沿飛龍山一帶山脈布防,其中團指揮部100余人駐扎于飛龍山道觀。紅軍前后在飛龍山駐扎共21天,帶領廣大貧苦群眾打土豪、分浮財,宣傳革命思想,破除封建制度,建立鄉(xiāng)村兩級蘇維埃政權和游擊隊,動員青年入伍參加紅軍,并組織游擊隊員攻打國民黨民團,并取得勝利。飛龍山戰(zhàn)斗遺址于2017年被評為綿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大水洞遺址
  大水洞遺址考古年代距今約5000年左右。海拔高程為1505米,這一帶為石灰?guī)r山地,巖溶發(fā)育良好,大水洞為一水平狀洞穴,洞口方向205°,洞頂大部分平緩,直壁。2005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匯同綿陽市文物局、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00平方米。清理出2處用火遺跡,發(fā)現(xiàn)陶片、石器、礪石、石坯、骨器、蚌飾等遺物。大水洞遺址與茂縣下關子遺址、綿陽市邊堆山遺址、新津縣寶墩遺址所出的陶片相類似。以上遺址反映出一條始自茂縣,東向經(jīng)岷山斷層谷,順涪江支流土門河、通口河、再沿涪江而下,經(jīng)綿陽,進入成都平原的古文化傳播路線,對研究古羌人進入成都平原的路線以及古蜀文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護范圍:以洞口為基點,向東外延70米,向南外延30米,向西外延40米,向北外延6……[詳細]
文勝普照寺
  文勝普照寺位于文勝鄉(xiāng)長坪村。據(jù)記載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間,后經(jīng)明朝正德八年、大清同治四年、十四年的維修再建,成為一座遠近聞名的寺院。1992年被公布為江油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被四川省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文勝普照寺坐東朝西,現(xiàn)存一座四合院,建筑面積約為240平方米。除大雄殿為明代遺構外,其余建筑均為清乃至現(xiàn)代所建。大雄殿梁架保存完好,大雄殿為面闊進深各三間,當心間寬7米、次間3.2米、總開間13.4米、總進深17.5米。單檐懸山造,布瓦頂,舉折較為陡峻,現(xiàn)存部分鴟尾等黑色脊飾,梁架為抬梁式柱梁,用材較為碩大。柱徑達0.57米,有明代后期風格,系明正德八年修建,是我市早期木構建筑之一。保護范圍:東至圍墻外小路,南至圍墻——長坪村4組道路,西至長坪村4組道路——文勝東街口一線,北至山……[詳細]
75、南雁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雁塔
  南雁塔位于武都鎮(zhèn),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筑風格屬喇嘛塔。以“南宮甲第,雁塔題名”之意,取名“南雁塔”。該塔坐南朝北,通高25米,空腹,石砌。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直徑7米,呈六邊形,每邊寬2.8米,高4.5米。塔身呈寶瓶狀,自基座以上3米直徑漸大,至塔腰處又逐漸縮小。塔腰四方各有一個梅花形小龕,塔頂有六角形飛檐石頂覆蓋,系攢尖頂,F(xiàn)飛檐上還存少量鐵鑄風鈴。該塔除具備喇嘛塔特點外,還融合了南方塔的工藝及技術,如大量使用當?shù)厥,塔頂采用南方翼角起翹形式。此種類型的塔在江油乃至南方地區(qū)極為罕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南雁塔受到巨大破壞,塔身垮塌,F(xiàn)已完成搶救性維修。保護范圍:以南雁塔塔基外緣為基線,外延3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76、花千谷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千谷
  產(chǎn)業(yè)園位于鹽亭縣兩河鎮(zhèn)高團村、白虎村,現(xiàn)已建成集花卉種植、展示、交易,觀花、賞花、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現(xiàn)代科技花卉產(chǎn)業(yè)園。該產(chǎn)業(yè)園2300余畝,設施大棚1400畝,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心1200平方米。園區(qū)年可生產(chǎn)蘭花、非洲菊等組培苗150萬株,鮮切花2500萬枝,盆花860萬盆,各種觀葉植物、綠化苗木140余萬株。是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婚紗攝影為一體的產(chǎn)業(yè)園。自駕路線:1、綿陽出發(fā)——綿鹽路——鹽亭兩河花都大橋——兩河鎮(zhèn)花千谷——新農(nóng)鄉(xiāng)嫘祖農(nóng)耕文化藝術博覽園。2、成都出發(fā)——成德南高速——鹽亭出口——鹽亭經(jīng)開區(qū)——鹽亭縣城——新農(nóng)鄉(xiāng)嫘祖農(nóng)耕文化藝術博覽園——兩河鎮(zhèn)花千谷![詳細]
77、太白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白故居
  唐代大詩人太白故居(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南15千米的青蓮鎮(zhèn)。該鎮(zhèn)地處江彰平原中部,南距綿陽40千米。青蓮古稱清廉,取其境內(nèi)盤江及支流的古號“廉泉”、“清溪”而得名。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后,便改“清廉”為“青蓮”,自宋沿用至今。有史志可考李白生于唐綿州昌隆縣,在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前的25年定居于此。宋淳化五年《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載:“先生舊宅在青蓮鄉(xiāng),后往縣北戴天山讀書。今舊宅已為浮屠者居之!钡剿卧觊g彰明縣令揚天惠為丕振宗風,揚詩仙之遺德,在舊址上重修茸新建了太白故居。后經(jīng)過明清幾興廢,現(xiàn)太白故居為清代建筑,僅存隴西院、粉竹樓、太白祠、讀書臺、名賢祠,洗墨池等。1.隴西院保護范圍:東、南、西以現(xiàn)有圍墻為界,北至圍墻向天寶山方向外延30米。面積1.1公頃。2.粉竹樓保護范圍:東……[詳細]
河西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江油市太平鎮(zhèn)。坐西向東,面積300平方米。大雄殿面闊進深俱為三間,當心間寬7.3米,次間寬2.7米,總開間13.5米,總進深22米,單檐歇山頂,其梁架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的廳堂結(jié)構,外檐下為單拱雙抄五鋪作里外偷心造,材寬11.5、材廣17.5、只字7.7至8.5厘米。光緒版《龍安府志》:普照寺在縣(原彰明縣,今彰明鎮(zhèn)所在地)西十里,元至正(1341-1367年)年間建,明天順元年重建,順治元年僧照愷補修。前廊的木椽上有“大明正德八年翻修”字跡。2007年6月河西普照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汶川地震對河西普照寺造成了巨大破壞,江油市文管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保護范圍:東至大雄殿前10米,南至普照村村民住房,西至大雄殿后墻外10米,北至大雄殿外10米。……[詳細]
青蓮陜西會館
  陜西會館位于青蓮鎮(zhèn)。建于清代。坐西南向東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300平方米。小青瓦懸山式頂,面闊5間22.5米,進深2間11.5米,木構架為穿斗與抬梁相結(jié)合式,共布外檐木柱12根,石金柱8根,下均置扁鼓式石礎。明間、次間用七架梁,上立駝峰承五架梁,再立斗拱承三架梁。三架梁上立脊瓜柱,脊瓜柱上兩側(cè)依花式角背,檁上橫拼望板。屋面蓋小青瓦,不苫泥背,至檐口施直角滴水吊檐,屋面中部筑正脊,磚瓦裹灰,塑成條形方脊,中做箍頭裝飾。陜西會館為木石結(jié)構建筑,石柱用材規(guī)模宏大,柱礎雕刻精美,其建筑特色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該會館為研究地方古建筑文化以及移民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詳細]
80、告成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告成寺
  告成寺位于小溪壩鎮(zhèn)。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時重修,原名太平寺,后取“大功告成”之意而名,F(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至中華民國時期修建。告成寺為一進三個院落,坐北向南。由山門、地藏殿、財神殿、觀音殿、大雄殿、左右?guī)考翱头拷M成,建筑面積1768平方米,占地面積8畝。寺內(nèi)“木本水源碑”為圓帽矩形石碑,黃砂石質(zhì),高1.2米,寬0.65米,厚0.13米,碑首陰刻楷字“木本水源”四字,碑文主要記載了當?shù)鼐栀Y興修水利的歷史過程。告成寺是我市現(xiàn)存較完整的一處清代穿斗式三進四合院寺廟建筑群,其布局緊湊、結(jié)構嚴謹,具有十分明顯的時代特色及地域特色,對研究清代寺廟建筑及地方民居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