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泰安市旅游

泰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粥店崇興寺
  粥店崇興寺位于岱岳區(qū)粥店街道辦事處堰堤小學,年代為清,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2、泰伯祠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伯祠
  泰伯祠位于寧陽縣東疏鎮(zhèn)寺頭村,年代為清。泰伯祠為泰安市第五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西太平瓷窯址
  西太平瓷窯址位于寧陽縣磁窯鎮(zhèn)西太平村,年代為唐-宋,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4、東平國故城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平國故城
  東平國故城位于東平街道宿城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大體呈長方形,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1300米。城址的西北角、東南角和東北角還有殘存的漢代城墻。特別是西北角的城墻,高度在3米以上,東西長180米,寬15米,現(xiàn)夯土層、柱洞十分明顯,為研究漢代城池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城址內(nèi)殘磚碎瓦和石質(zhì)、陶質(zhì)建筑構件隨處可見。表明當年城內(nèi)曾有較大規(guī)模的建筑群落。歷年來從群眾動土的斷面上考查,可知文化層厚度達2米以上,包含物十分豐富。文化層大致分三層,中層的為漢代文化層;底層為商周文化層;上層以隋唐文化層為主。漢代文化層包含物最為豐富,主要有灰陶路釘磚、簡瓦板瓦、泥質(zhì)五銖錢范、灰陶豆、罐、缸甕和鐵質(zhì)的鋤、犁等。1972年,遺址的北部也曾出土大量新莽時期的貨泉、布幣等。皇城區(qū)位于城的西南側(cè),原高出地面2……[詳細]
舊縣三村遺址
  舊縣三村遺址位于舊縣鄉(xiāng)舊縣三村東南的霸王墓周圍?h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為山坡臺形地,長80米,寬150米。土質(zhì)為粘土、沖積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從南面東西向大山水溝沖刷斷面上觀察,文化層厚約6米,南部被山水沖刷比較嚴重,暴露物十分豐富,其中有:蚌片,少量甕罐殘片和其它陶片。東側(cè)有一土建民房,墻壁上布滿許多蚌片和陶片。在遺址西部,村民蓋房動土時,曾發(fā)現(xiàn)許多燒灶圓形遺跡,內(nèi)有紅色燒結土塊。從附近采集的標本有:蚌片(跟屯村鋪遺址采集質(zhì)地一樣)、泥質(zhì)夾砂紅褐鬲足、泥質(zhì)灰陶甕罐口沿、泥質(zhì)灰陶,外有繩紋的殘?zhí)掌。文物工作者根?jù)采集標本和現(xiàn)場調(diào)查分析,確定此遺址是一處商周時期的村落遺址。……[詳細]
付家莊觀音閣
  付家莊觀音閣位于岱岳區(qū)范鎮(zhèn)付家莊村,年代為清,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屯村鋪遺址
  屯村鋪遺址位于舊縣鄉(xiāng)屯村鋪村東北1.5公里、洪頂山之間的東風水庫內(nèi)。其范圍東西長500米,南北寬50至200米不等,基本為呈扇形的臺地?h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三面環(huán)山,長年經(jīng)受山水沖刷,遺留文化層很少,暴露物十分豐富,大部分都被沖到西大壩內(nèi)。特別是當時東風水庫及攔水大壩的修筑,對遺址占壓,破壞較為嚴重,因而使遺址面積逐年減少。從對遺址沖刷斷面考查所知,文化層厚度約1至2米之間,土質(zhì)為山區(qū)粘土、淤積沙土的混合土,呈灰褐色。遺址區(qū)內(nèi)有兩處較為重要的殘存文化層堆積,皆位于庫區(qū)和山腳下,其中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蚌片和陶器殘片,主要有灰、紅色繩紋陶鬲和印紋灰色陶罐等生活器皿。根據(jù)揀選到的標本和文物工作者的調(diào)查分析,該遺址當屬商周文化遺存![詳細]
128、東平雙塔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平雙塔
  雙塔位于梯門鎮(zhèn)雙塔村西北的雙塔山頂,東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上原有兩座古塔,故稱雙塔,山亦名雙塔山。自古民間傳為東平州城的鎮(zhèn)城塔,又稱“風水塔”。兩塔皆為兩層全石建筑,東西排列,塔門南向,高2丈有余。始建年代不詳,清代曾多次維修。“文革”時東一塔被炸掉,僅存殘石堆,F(xiàn)西塔殘存,頂已被破壞。原塔門有刻字題額,上層為“玉皇閣”,下層為“娘娘殿”。塔外有石階可登至塔頂。塔前現(xiàn)存清代碑刻4方: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玉皇閣碑記”,碑高220厘米,寬85厘米;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碑記”,碑高178厘米,寬70厘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雙塔山玉皇閣碑記”,碑高197厘米,寬72厘米;嘉慶十五年(1810年)“重修雙塔山玉皇閣碑記”,碑高115厘米,寬142厘米。4方碑的碑……[詳細]
茅茨東村遺址
  茅茨東村遺址位于岱岳區(qū)良莊鎮(zhèn)茅茨東村,年代為商-漢,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須昌故城
  須昌故城須昌為商周至宋時故城。唐代稱鄆州,后唐稱須城,位于東平縣的西部。金山東南,土山以東,埠子村舊址以西。現(xiàn)位于東平湖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商代,須昌曾為東平境內(nèi)須句國的國都,秦時置須昌縣屬薛郡。西漢屬東郡,東漢屬東平國。西晉,東平國都由壽張遷至須昌,改東平國為東平郡。南北朝北齊時,廢東平郡,須昌縣移治宿城。隋開皇十六年,須昌縣治從宿城遷回須昌城,屬鄆州。唐貞觀八年(634年)鄆州治所從鄆城遷至須昌,曾一度成為天平節(jié)度使使治機關,鄆州州治機關,東平郡郡治機關。除此以外,許多著名詩人、文學家先后在這里留下他們的足跡和不朽的詩篇。詩人李商隱曾任鄆州參軍;李白寫有《送梁四歸東平》;高適住東平時,曾寫詩《東平路中大水》;文學家韓愈寫《鄆州貉堂詩序》;柳宗元寫有《賀東平表》的奏文。這是須昌(亦即東平……[詳細]
131、孫復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復墓
  孫復墓位于梯門鎮(zhèn)東瓦莊村東南1000米處的山峪內(nèi),墓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復墓現(xiàn)存封土堆高6米,直徑約30米,因周邊筑壩修堤對封土有所破壞,但未接觸到墓室。從自然斷面上觀察,封土層不很明顯。孫復(992年-1057年),宋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字明復。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學《春秋》,也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為范仲淹、富弼等推重,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仁宗親臨太學,面為邇英閣祗候說書,講說多異先儒。罷出為州縣佐官。后復入,遷殿中丞。他研治《春秋》,強調(diào)明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時之盛衰,而推見帝王之治亂,著作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孫明復小集》等![詳細]
西蕭家林古石橋
  西蕭家林古石橋位于岱岳區(qū)滿莊鎮(zhèn)西蕭家林村,年代為明,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33、永濟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濟橋
  永濟橋 俗稱南大橋,位于州城街道南關村南鄰,橫跨小清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濟橋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東平州人邢整奏請創(chuàng)建,計18孔;明萬歷四年(1576年)知州邱如蒿于橋兩側(cè)添砌橋欄。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州人王元臣募款重修,時橋的長度為全縣之冠。1970年,1橋孔局部塌陷,縣公路站進行修補,橋面兩側(cè)加壘石墻。橋為石基磚拱結構,全長98米,寬7米;現(xiàn)存13孔,跨徑4米,孔徑高2.5米。永濟橋是今東(平)靳(口)公路必經(jīng)橋梁,現(xiàn)存狀況仍保留著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的原貌。自元代開通由東平至臨清的會通河后,京杭大運河流經(jīng)東平,使東平成為漕運要樞,歷時600余載。永濟橋緊靠京杭大運河,橫跨小清河,成為溝通南北交通樞紐的主要橋梁,它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輝煌的過去![詳細]
華巖洞石窟造像
  華巖洞石窟造像位于梯門鎮(zhèn)西溝流村西北鳳凰山之陽,是山東地區(qū)較為有名的一處佛教造像石窟,現(xiàn)為泰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系自然石洞稍作加工而成,一進一處兩洞口,呈“凹”形,俗稱“牛鼻子洞”。洞寬3米,高3.5米,洞長近50米,造像分布在洞內(nèi)兩邊石壁上,共有浮雕造像大小近百尊。造像內(nèi)容有三佛像、西方三圣像、菩薩像、天王像、十王像和羅漢像等。佛像穿著雙領下垂式袈裟,施不同手印,菩薩像衣著華麗,纓絡繁縟,面部豐圓飽滿,雕刻細膩。其中位于洞口南壁的關羽像,身著盔甲,一腳下踏,一腳橫置,雙手握披巾撫于膝部,長鬢垂至胸前,儀態(tài)威嚴,豪氣沖天,右邊周倉持青龍偃月刀侍立。十八羅漢像,或站或坐,或臥或側(cè),有的手持兵器,有的雙手捫天,肚腹凸圓,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據(jù)考證華巖洞石窟造像內(nèi)容和分布的情況,此洞窟造像儼如……[詳細]
135、鳳凰嶺道院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鳳凰嶺道院
  鳳凰嶺道院位于斑鳩店鎮(zhèn)岱程村西,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道院座落于山前高坡地上,南北85米,東西35米,南部東西二門相對。分前后兩院。后院正殿為玉帝閣,面闊3間7.2米,進深2柱8.2米,高4.6米。立山灰瓦頂,木構五架梁,磚石墻。兩石柱上有聯(lián)曰:“天道非遙視無形聽無聲居幽治明外默懸,人心有覺無畔援無歆讀應事接物中當凜!钡钋白笥矣写执蟮墓虐貎芍辏θ~繁茂。玉帝閣前20米處為碧霞殿,已圯廢。其前左右各有一排配殿,為十王殿,均面闊4間12米,進深3.2米,高3.8米,為抬梁式木構,立山灰瓦頂建筑。鳳凰嶺道院始建年代不詳,院內(nèi)有清康熙廿六年重修碑記一方和民國年間重修碑記兩方![詳細]
寧陽河洼遺址
  河洼遺址位于寧陽縣葛石鎮(zhèn)河洼村,年代為商周,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靈泉寺及其摩崖造像
  靈泉寺及其摩崖造像位于梯門鎮(zhèn)東溝流村北鳳凰山之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靈泉寺占地約8000平方米。周圍群峰環(huán)抱,巖石突兀參差,翠柏楓林,枝虬蔽翳。寺后懸崖上雕有唐代佛像10余尊以及3處禪窟。寺邊山泉叮咚作響,景致極為秀麗優(yōu)雅,是東平縣較為有名旅游圣地。據(jù)光緒《東平州志》載,靈泉寺始建于唐代初期。原建筑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鐘鼓樓、旗架及僧房等。現(xiàn)僅存大雄寶殿3間,坐北向南,長12米,寬7.5米,高4.2米,磚石結構,起脊灰瓦頂,背上有磚雕龍、鳳、花卉圖案等。殿內(nèi)布滿壁畫,多為佛教內(nèi)容。原山門殿僅存8根高大的八棱石柱,上有金代題記,其前有6個大型的蓮花柱基,直徑1.5米,可見當時寺院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原正殿前有唐開元十九年造像碑一方,雕一佛二弟子像,皆體態(tài)豐腴,面部豐滿。主佛像……[詳細]
大洼漢墓群
  大洼漢墓群位于東平縣梯門鄉(xiāng)大洼村,年代為漢,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泉寺摩崖刻字
  清泉寺摩崖刻字位于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尚莊村西楊山之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處原有寺曰“清泉寺”。據(jù)光緒《東平州志》載:“清泉寺,舊志作楊山口寺,在縣治東北三十里金螺山下,去楊山迤東三里許有清泉,水甚甘美,因以清泉名寺。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苯袼略航ㄖ褵o。解放初在寺址上建麻瘋病人醫(yī)院,今已廢。寺西有明代和尚塔殘石。此處摩崖刻字共有4處。寺后近于山頂處刻“層巒疊翠”四字,字徑1米,隸書,字體雍榮華貴!把鲋埂2字,字徑0.8米,篆書,字體遒勁瀟灑。近山腳處在一突兀的大巨石上刻“抱璞”2字,字徑0.4米,篆書,字體古樸蒼勁。其東在一大石斜面上刻“大塊文章”4字,字徑0.5米,隸書。此處刻字年代不詳,僅“仰止”2字首題“卯仲夏”“層巒疊翠”4字右有一處刻字題記,已漫漶難辨。落款均為“怡延年”,志中對此人……[詳細]
峗山漢墓群
  峗山漢墓群位于東平縣東平鎮(zhèn)白佛山前,年代為漢,為第三批泰安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