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麗水市旅游

麗水市文物古跡介紹

61、蒼嶺古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蒼嶺古道
  蒼嶺古道起訖(途徑)地點:西起縉云縣壺鎮(zhèn)鎮(zhèn)蒼嶺腳村,途徑黃秧樹、槐花樹、冷水、黃泥嶺、南田等村,東至仙居縣蒼嶺坑村。總長度:26公里概況及主要特點:蒼嶺古道,古道開鑿于唐朝之前,是古代婺州、處州通往臺州的交通要道,史稱婺括孔道“浙贛千年驛路”。準確地講,這是一條仙居走往內地的鹽道。古道路寬有一米至二米,路面用大塊巖石鋪墊,古道兩側大山夾峙,山嶺峻險,山道蜿蜒,被譽為“浙西南第一嶺”,深秋時節(jié),兩旁紅彤彤的楓樹,染浸著蒼嶺古道的萬般景象,如果趕上夕陽晚照、楓葉紅遍的時候,晚霞中如血染的蒼嶺,景色甚美,“蒼嶺丹楓”因此被譽為“仙居八大古景”之一。如今被譽為浙江省十大徒步行走線路之一。……[詳細]
南明山摩崖題刻
  南明山摩崖題刻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晉、唐、宋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麗水城南15公里南明山上。現存摩崖題記58處,主要分布在石梁、高陽洞、云閣崖三處:石梁現存題記20處,其中有北宋元八年(1093年)處州太守關景暉的題刻。該題記已被磨去一半,后刻“石梁”二字。此外,還有明、清兩代有關南明山游記的碑刻六方;高陽洞有摩崖石刻15處,多為北宋時期,在下洞口附近刻有“沈括、王子京、黃顏、李之儀熙寧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等字,此題記是沈括察訪兩浙農田水利游南明山時所刻。在高陽洞口還有一則記載洪水的題刻;云閣崖有摩崖石刻12處,其中“靈崇”二字傳為東晉葛洪所書![詳細]
63、大濟古驛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濟古驛道
  大濟古驛道位于慶元縣城南門至大濟村迎旨門街,全長2.5公里。路寬為0.7米至1米不等,大部分用長23厘米、寬7厘米、厚3.5厘米的小青磚側砌路面。驛道上還建有三座路亭,為接官亭、上亭、下亭。接官亭,位于大濟西北村口,占地面積28.8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三重檐攢尖頂。上亭,位于驛道嶺頭,占地面積27.8平方米,四周筑夯土墻,南、北各辟一門。下亭,位于半山腰,占地面積34.8平方米,與上亭一樣為夯土墻,東、西各辟一門。古驛道,以小青磚鋪路面,線條清晰,造型古樸,現狀保存較好。是我省一條重要的古驛道。大濟古驛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詳細]
64、吳文簡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文簡祠
  名稱:吳文簡祠地址: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年代: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家族/來歷:月山村吳氏家族吳文簡祠位于慶元縣舉水鄉(xiāng)月山村村口,與來鳳橋相對,依山傍水!拔暮啞笔且騾切罩鎱囚阍芴菩谥u封為文簡先生,后人為追緬先賢,建祠紀念。祠堂三進五開間,由大門牌樓、正堂、后堂組成。整體布局呈長方形,長33.4米,寬17.4米,整個建筑造型莊重古樸、美觀大方。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因遭兵燹,后由族人募建,于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立柱,康熙五年(1666年)。坐東南朝西北,面積約660平方米。前臨溪,后依山,前后三進建筑,包括門樓、正堂、后堂,各進之間設天井、走道。門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后雙步用三柱,重檐歇山頂。檐下四周通施斗。正堂面闊五間……[詳細]
葉溥故宅
  葉溥故宅位于龍泉市西街街道宮頭村,年代為明。葉溥故宅(姜家大屋)位于浙江省龍泉市西街街道宮頭村136號。建于明朝,為當時名宦、人稱“葉青天”的葉溥故居,至今已有500年以上的歷史。到清代時為姜姓大戶所有,姜家大屋由此得名,現稱葉溥故宅,建筑面積3544.5平方米。葉溥,字時用,號槎溪。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葉溥故居建于明代晚期,葉溥故宅是龍泉市城區(qū)內規(guī)模較大的古民宅之一,平面基本上為正方形,坐南朝北。縱軸線上自北而南為臺門、前廳、后廳。前廳前為天井,后廳前、后均為天井,兩側為廂房?偨ㄖ娣e約2775平方米。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前岙村盧氏民居
  前岙村盧氏民居為三進兩天井式合院式傳統(tǒng)民居建筑。清道光年間貢生盧漢揚(1785—1866)所建。建筑坐西朝東,整體平面格局呈縱長方形,沿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正廳、后堂三進,兩側分列廂房,總占地面積約880平方米。門廳二層單檐,面闊三開間,明間梁架四柱七檁。雕刻圖案內容豐富,工藝精湛,后部明間為廊軒,次間設天花,與正廳、廂房前廊構成室內回環(huán)通道。正廳三開間,明間四柱七檁帶前后下檐,前設廊軒。后堂開闊三開間,明間七柱七檁帶前下檐,前設穿廊帶兩側夾屋。前岙村盧氏民居整體格局完整,木雕及磚雕精致,體現了當代高超的傳統(tǒng)工藝水平,頗具地方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詳細]
季步高烈士故居
  革命烈士季步高1906年出生于安仁鎮(zhèn)季山頭村,1925年赴廣東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系“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的積極參加者和組織者,曾任廣州市委書記。1928年7月在香港被捕,同年冬就義于廣州。其故居座落在安仁鎮(zhèn)季山頭村中心,1981年7月,季步高烈士故居被列入龍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龍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季山頭村以季步高烈士故居為核心,加大紅色旅游開發(fā)力度,在其周邊輻射建設了季步高烈士石像、先烈亭、觀光魚塘、觀光林、文化長廊、文化禮堂等,季步高烈士故居的參觀價值進一步得到強化提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到季步高故居瞻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詳細]
上田戰(zhàn)斗紀念館
  上田戰(zhàn)斗紀念館位于龍泉市城北鄉(xiāng)上田村。1935年,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浙西南根據地。9月上旬,紅軍挺進師在上田村附近的倉砣社殿內召開了浙西南根據地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會議,劉英、粟裕主持會議,部署了反圍剿工作,并發(fā)動了著名的上田戰(zhàn)斗,擊敵軍一個營,打死打傷百余人,俘虜敵連長等官兵42人,繳獲長短槍百余支,其余白軍敗逃。為紀念這次戰(zhàn)斗,上田村建有全省第一個村級革命紀念館——“上田戰(zhàn)斗”紀念館,被浙江省列為國防教育基地。至今政委會遺址保存完好,墻壁上紅軍留下的革命標語依舊可辨,是浙西南地區(qū)難得一見的革命勝跡。同時上田村是千年古村,明清古民居比比皆是![詳細]
69、慕義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慕義橋
  慕義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慕義橋為三孔石拱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東西向橫跨漳河。橋全長53米,寬3.50米,高8.10米,三孔等跨均8.60米,橋墩迎水面有分水尖,橋面設橋欄,橋額題“慕義橋”三字,落款“道光十二年”。橋東側設有供路人祀神、休憩的橋亭建筑,平面長方形,與拱橋垂直布置;中為通道,兩側各有一座三開間硬山頂建筑,左右相向,對稱布置,山墻觀音兜形式,建筑石柱木梁,用材較大,雕刻豐富。慕義橋是一座石拱橋與橋亭相結合的橋梁建筑,類型獨特,文物價值較高![詳細]
大溪灘窯址群
  大溪灘窯址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元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壺鎮(zhèn)大溪灘村南500米。1982年冬發(fā)現。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大墳山、窯山頭、四叉門前、饅頭山、面前山等地點共19處窯址。采集瓷器有碗、盞、盤、洗、瓶、罐、壺、碾缽、鬲爐、油燈盞等。胎灰白。釉色有青黃、蟮黃、青綠、青灰、褐黑、等多種。裝飾有云紋、水草、蓮瓣、菊、魚、蝶等多種刻劃、印花圖案。碗底印有“清涼河濱”、“河濱遺范”、“兒男遺范”、“金玉滿堂”等字款,還有八思巴文。窯具有墊餅、墊圈、匣缽、喇叭形與圓筒形支座等。屬龍泉窯系![詳細]
青田毓秀橋
  毓秀橋位于青田縣阜山鄉(xiāng)陳宅村水口,橫跨陳宅溪,東面近臨陳氏宗祠。橋始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民國二十二年(1933)增建橋廊,1983年重建。橋依古柏樹根跨溪壘筑石拱,上覆廊屋五間,橋長13.81米,寬3.31米,拱跨5米,拱高3米。廊屋梁架為五架抬梁七檁二柱,明間升起重檐四角攢尖頂,兩側設欄柵凳,次梢間各為磚墻廊屋。橋券臉匾刻“毓秀橋”、“萬歷四年創(chuàng)造”題記。2007年旅居臺灣的陳正娟女士(陳宅村人)為該橋題書“兩岸同根”四字匾牌。毓秀橋,橋因樹成,樹為橋生,兩相成趣,頗為奇觀。在橋西岸有柳杉、紅楓、古柏,掩映橋屋,環(huán)境清幽![詳細]
獨山石牌坊
  獨山石牌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焦灘鄉(xiāng)獨山村。為明進士工部員外郎葉以蕃之父葉弘淵建。四柱三間五樓,歇山頂。前后抱鼓石,基座寬11.72米,深4.13米,通高8.40米。正樓龍門枋上牌高1.12米,寬0.50米,中刻“敕立”兩大字。上額枋高0.40米,長3.60米,前刻雙龍戲珠,后刻鳳凰牡丹圖。中額坊高0.70米,中刻“洊膺天寵”四大字,左直署三行16個小字,右直置一行“隆慶三年(1569年)三月吉日立”。下額坊高0.60米,鏤雕雙獅戲球,次間額坊雕瑞獸圖。2019年10月7日,獨山石牌坊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石門洞摩崖題刻
  石門洞摩崖題刻,位于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xiāng)石門洞風景區(qū)內月洞旗鼓山處。石門洞旗鼓兩峰壁立,對峙如門。洞域群山環(huán)抱,林木蔥郁,古跡紛陳,尤以垂天飛瀑著稱于世!案呖商,清可濯,邃可隱,幽可適,芳可采,奇可詠”是石門風光的絕妙寫照。唐代列為我國道教第十二洞天。摩崖布勒于旗鼓山16處,月洞64處,碑刻25通。其中南朝宋2處、唐4處、宋31處、元6處、明22處、清16處、民國4處、當代1處,另17處待考。內容有題名、題記與詩刻。正、隸、魏、行、草、篆書各體皆備。題刻者有謝靈運、郭密之、沈括、阮元、陸毅、王崇銘、郭沫若等。大部分保存完好![詳細]
74、廈河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廈河塔
  廈河塔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六面七層,樓閣式磚塔。依山臨水。塔筑于山體巖石上,由基座、塔身及塔剎組成。基座花崗巖砌筑。底層西北面開券門,塔身隱出角柱、額枋、平板枋等。腰檐用一斗三升斗拱,補間、轉角各一攢,其上菱角牙磚、平磚相間疊出,檐角有起翹。二層以上各面相間辟門壸或作假門。塔剎鐵質,由覆缽、寶珠、露盤、三重相輪、寶蓋及葫蘆形寶頂組成。塔內部砌登道,可登臨至七層,結構類似“壁內折上”形制。 廈河塔建造于明萬歷年間。塔形挺拔,結構精巧,是明代風水塔的重要實例![詳細]
敕木山村畬族民居
  敕木山村畬族民居位于景寧畬族自治縣鶴溪鎮(zhèn),年代為清。相傳宋高宗南渡時,山神湯仙女顯厥靈異,運木于朝以資國用,高宗大喜,降敕褒封,山因之名,村以山名,故名敕木山村。村落依山而建,建筑呈階梯狀布置,民居建筑簡陋樸素,房屋墻基低矮,多為泥墻,內墻以薄木板構筑,居室狹小,為畬族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今敕木山村以藍、雷兩姓畬民聚居,唐永泰二年,雷姓畬民遷居景寧葉山頭村,明萬歷四十年,藍姓畬民從福建羅源遷入澄照鄉(xiāng),清代中期再遷入敕木山村定居,是畬族民風民俗保存較完成的代表村落。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76、松陽三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陽三廟
  松陽三廟:文廟、城隍廟、武廟(湯蘭公所)文廟:建于清代,現存建筑二進二廂四合院式,現存建筑木構件基本保持原貌,內存“松陽重建儒學碑”一通,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城隍廟:建于清代,現存城隍廟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殿、后寢、廂房、后樓。建筑平面布局和梁架結構保持原貌,做工精細,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武廟(湯蘭公所):建于清嘉慶十四年,中軸線上依次為砍磨磚砌八字門墻、前廳、游亭、廂房、后廳。建筑木雕裝飾十分精細,平面布局規(guī)整,梁架結構保存完整,木雕藝術構件保存完好,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詳細]
77、慶元濟川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慶元濟川橋
  濟川橋位于黃田鎮(zhèn)上濟村,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系伸臂疊梁式廊橋,凈跨16米、高2.8米。橋臺外壁以伸臂梁與橫枋木十字重疊,逐級層層挑出支承縱平梁系統(tǒng)。在縱平梁系統(tǒng)上橫鋪橋面板墊木,上再鋪釘橋面板,建廊屋。廊屋全長21.5米,面寬4.7米,設廊屋七間,面闊三間,明間為通道,兩次間設美人靠。當心間南面設神龕。梁架為九檁四柱明間抬梁式,工藝較簡。施方椽、小青瓦,兩坡頂。橋廊兩側外壁鱗疊封釘二層檔雨板,上層開啟幾何形小窗。橋當心間隨脊枋上有“大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歲次仲春月……鼎新建造”等墨書題記![詳細]
太鶴山摩崖題記
  太鶴山摩崖題記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于青田縣鶴城鎮(zhèn)北0.5公里處,海拔144.1米,總面積200余畝,因古時白鶴在此棲息而得名,相傳唐代葉法善曾在此煉丹,“青田山洞”被唐代道家稱為第三十洞天,在主景混元峰南面巖壁和其周邊布勒有自宋至清代的名人和官吏等遺墨的摩崖題記15處,有題名、題詩和人物刻像三類,包括明天啟三年(1623年)鄭奎光畫刻的“楊枝觀世音像”。 太鶴山摩崖題記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藝術寶庫![詳細]
龍泉劍池遺址
  劍池湖在龍泉城南約1.5公里的秦溪山邊。古有七井,如北斗星形分布,明代以后余一井,至今猶存。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鑄劍名匠歐冶子在此鑄成“龍淵”、“秦阿”、“工布”三劍,龍泉劍遂名揚天下。北宋的《太平寰宇記》中說:“昔人就水淬之,劍化龍去,故劍名龍泉!鼻濉兑唤y(tǒng)志》載:“浙江龍泉縣南有水曰‘龍淵’,唐時避高祖(李淵)諱,改曰‘龍泉’,宋又改曰‘劍池湖’,相傳歐冶子鑄劍于此!眲Τ睾斐蔀辇埲每h的標志,F已在劍池舊址重建劍池亭,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位置浙江省龍泉市劍池西路183秦溪山邊……[詳細]
80、源口窯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源口窯址
  源口窯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元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 位于道太鄉(xiāng)源口村西北約3公里。1982年發(fā)掘。面積約4000平方米。龍窯長約97米。出土瓷器可分粗、細二類,器形有碗、高足杯、洗、盤、碟等。裝飾手法以刻、印花為主。題材有蓮瓣、花卉、雙魚及八思巴文。胎呈灰白色。釉色青綠,不少泛黃或青灰色。窯具有匣缽、碗形墊托和墊圈、墊餅。另外,還發(fā)掘了工場遺址4處,清理淘洗池12個、陶車坑10個、素燒窯爐4座以及房基和排水溝等遺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