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黃伯韜指揮所舊址
  黃百韜(1900—1948),字煥然,號寒玉,國民黨軍將領。初在江蘇省防部隊任排長、連長。被奉系軍閥張宗昌俘虜后,投靠奉系,升任旅長。張宗昌被蔣介石消滅后,投靠蔣介石,任國民政府軍第41師師長、國民黨冀察戰(zhàn)區(qū)參謀長、國民黨政府軍司令部高參、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參謀長、陸軍中將、國民黨陸軍第二十五軍軍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1948年11月22日在淮海戰(zhàn)役碾莊爭奪戰(zhàn)中身亡。據(jù)考證,黃伯韜指揮部設在碾莊鎮(zhèn)老街里一座古井旁的一個油坊內,1948 年11 月2 日黃伯韜兵團被壓縮包圍,11 日全部被殲滅,黃伯韜被當場擊斃。指揮所現(xiàn)存三間小瓦屋和一口古井,新建的一所小屋內陳列了當年國民黨軍隊使用的電話、油燈、收音機、子彈箱、--及鋼盔等。正屋是在原址上按原貌進行了重建。在黃伯韜指揮所舊址的南……[詳細]
162、白山墓地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山墓地
  白山墓地位于邳州西北30公里,屬占城果園所轄,村旁有一處高4米,東西長60、南北寬50米的土墩,當?shù)厝朔Q為“故子”,這是一處商代遺址;故子上有兩座漢畫像石墓,一前一后,相距3米。20世紀50年--古調查就發(fā)現(xiàn)這兩座墓葬,1981年南京博物院、邳州文化館對此墓清理。兩座東漢畫像石墓一前一后,相距3米,方向均為267°,不在一條軸線上。除墓底采用部分青磚鋪砌外,全用青石疊筑。清理時墓頂均已暴露,墓內遭破壞,F(xiàn)以清理先后為序,將后面的編為一號墓,前面的編為二號墓。一號墓為前堂后室制,以條石砌基,疊澀方法構砌墓頂,用石板壓蓋封閉頂口。墓室全長6.64米,其中,前室東西長2.96米,南北寬2.80米,前室北壁附筑小耳室,東西寬1.30、南北進深1.27、高0.99米。耳室四壁砌法大致與前室相同。前室東……[詳細]
西泇河化石出土點
  邳州西泇河大象化石位于邳州市岔河鎮(zhèn)與戴莊鎮(zhèn)間的西泇河中。1989 年在距地表3—4 米的河底發(fā)現(xiàn),主要是大象化石,保存相當完整,多為完整的大象骨骼、門齒化石,其中門齒化石最長達3.66 米,直徑最大20 厘米,圍粗57 厘米,重約150 千克。現(xiàn)存于邳州博物館,屬全國最大的象牙化石之王。舊石器時代徐州的氣候比現(xiàn)在溫暖,除邳州的戴莊發(fā)現(xiàn)大象的化石以外,銅山的大泉在距地表4米左右的黃土層里,也發(fā)現(xiàn)了生活在距今四五十萬年前的納瑪象的遺骨,這種大象的體質形態(tài)已接近現(xiàn)代的亞洲象。1979年,在贛榆縣石梁河水庫附近,出土一具十分完整的大象化石,經鑒定為亞洲象,經碳十四年代測定,其年代距今6540年左右。贛榆縣發(fā)現(xiàn)年代準確的大象化石,說明直到新石器時代,徐州一帶還有大象活動。隨著氣候的逐漸變冷和人類活動的……[詳細]
大浦子春秋墓
  大浦子春秋墓位于邳州市戴莊鎮(zhèn)楊莊村。封土呈覆斗形,高出地表約15 米,底部東西長30 米,南北寬20 米,面積約600 平方米,1997 年發(fā)掘。為帶斜坡墓道的豎穴土坑墓。豎穴土坑墓,豎穴土坑墓是一種特殊的埋葬方法,古人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后將死者垂直置入坑內,之后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再用土掩埋,尸體始終站立。豎穴土坑墓出現(xiàn)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戰(zhàn)國后期逐漸減少。大浦子春秋墓墓長15 米,寬10 米,深4 米,主槨室位于墓坑中西部,主槨室周圍有四座陪葬墓。該墓早年被盜,出土器物較少,主要有陶鬲、豆、釜、石磬、礪石、銅刀、鏃、及容器殘片等。該墓現(xiàn)已回填,但仍有高出地表近10 米的封土。 ……[詳細]
閻窩慘案發(fā)生地
  閻窩村位于徐州正東20多公里處。5月20日,徐州淪陷后,千余名日軍在飛機掩護下闖進閻窩村,將670名群眾逼近一座四合院內,殘酷焚燒,1938年5月19日徐州淪陷,城內及東郊一部分群眾,扶老攜幼來閻窩避難,有的露宿山坡,有的躲進葦蕩。20日清晨,千余名日軍在飛機掩護下,沖進閻窩村,不到一個小時,這個平靜的山村就有200多名群眾慘死在屠刀之下。殘暴的日軍又從山坡上、葦蕩里把鄉(xiāng)親們趕出來,集中在壩子口的一塊空地上,將青壯年拉出來,趕進葦蕩邊一家姓滕的院落。日軍在門前架起機槍,院子周圍堵上蘆葦,又把十幾桶汽油澆在屋頂與蘆葦上,然后放火,架在門前的3挺機槍噴吐著罪惡的子彈。僅在這個小小的四合院里,日軍就燒死、槍殺670多名無辜的村民,制造了慘絕人寰的閻窩慘案。同時慘遭日軍殺害洗劫的,還有閻窩村鄰近的杏……[詳細]
戴莊鍋山墓群
  戴莊鍋山墓群位于邳州市戴莊鎮(zhèn)西約2 公里的鍋山南麓,山前村北100 米。漢墓多分布在山南坡,為土坑豎穴墓和漢畫像石墓為主,墓葬較為密集,曾出土器物有銅器、鐵器、玉器等。畫像石墓是西漢晚期至東漢末以石刻畫像為裝飾的石結構或磚石混合結構的墓葬。墓主多為強宗豪右和高官顯貴。漢畫像石墓的發(fā)掘和研究,是漢--古和美術考古的一項重要內容。戴莊一帶是邳州畫像石墓發(fā)現(xiàn)比較集中的地方,時代一般為東漢中晚期,墓室結構大部分為前堂后室結構,雕刻技法為淺浮雕。山上有一采石場,現(xiàn)已廢棄。2011年公布為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7、劉樓墓群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樓墓群
  劉樓墓群為東漢下邳國國王家族墓地,現(xiàn)有封土堆10 余座,每座長約25米、寬約20 米、高約2 米,占地面積約500 平方米,總占地面積超過1 萬平方米,目前發(fā)掘了3座漢墓。1975年發(fā)掘的1號墓為長方形劵頂磚室墓,該墓南北長12米,東西寬6米,分前、中、后三室。前室南北長4.3米,東西寬1.5米,有東、西兩耳室;中室為主室,東西長5米,南北寬3米;后室南北長3.6米,東西寬1.75米。中室西壁墓磚有石灰水書寫“司空”二字。該墓隨葬品極為豐富,出土有銅提梁熏爐、銅釜甑、銅甗、銅牛燈、銅臼、雁足燈、銅洗、-機等銅器,還有鐵劍、鉛俑、陶器等隨葬品。該墓主人經鑒定為六歲孩童,隨葬有銅縷玉衣。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下葬時穿用的殮服,據(jù)《后漢書?禮儀志》載,漢代皇帝死后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貴人、公主……[詳細]
168、張竹坡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竹坡墓
  張竹坡(1670-1698),名道琛,字自德,以號行世。清小說評點家,康熙三十四年,26歲的張竹坡開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業(yè)點評--書。他共寫下了十幾萬字的評論,為中國的文學理論留下了一分寶貴的遺產。著有《-梅評點》一書,首次提出《-梅》為“天下第一奇書非--”的觀點。張竹坡死后,被葬在紫金山北約500米處的先祖墳地,,原墓地有石人、石馬,主墓前有神道碑等,但皆被毀,封土也被夷平。1985年遷址紫金山東麓梨樹林中重修,墓為青石砌筑,墓高2米,周長9米,墓前石碑書“清初小說評點家張竹坡之墓”![詳細]
169、子房祠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子房祠遺址
  子房祠位于徐州城東的子房山,原名雞鳴山,子房山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西漢留侯張良而取意的。子房山建有子房祠,又稱留侯廟,原是明代宣德初年平江伯陳瑄所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徐州道張鼎重修。所建祭祀祠正院坐東向西,兩進院落,大殿內原有張良塑像,現(xiàn)存《陽鐘碑》等石碑4方;其中一塊明末萬年少書丹的石碑已經遺失,幸運的是有一張拓片存世,現(xiàn)藏徐州博物館。祠東原有黃石公廟,祠南原有羅成廟均已不存。1999 年子房祠被拆除,尚存一段垣址。目前子房祠及附近已被改建為子房公園。張良在秦末農民起義時曾為劉邦謀士,相傳楚漢戰(zhàn)爭中張良曾在此以蕭聲吹散項羽子弟兵,這當然是無可稽考的,但由此傳說而得子房山之名。子房祠建成后,也曾為歷代名人墨客憑吊詠吟。李白曾寫下《經下邳圮橋懷張子房》詩,刻碑立于祠前,清初著名詞人……[詳細]
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舊址
  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始建于1937—1942年,為日本在徐州設立的日本國銀行和遠東旅社,長80米,寬20米,由北向南分為一、二、三、四組建筑。一、二組為遠東旅社,三、四組為日本國銀行。遠東旅社三層樓房,磚石結構。日本國銀行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圍樓,有走廊相連,二層,院中心各有一天井,周圍是木柱檐廊,回廊外均為單間。建筑面積914平方米。銀行的大門為鑄鐵門。1937年—1942年日本在徐州設立的金融機構和遠東旅社,日本曾在徐州開設過日本正金銀行、華興銀行、三菱洋行及遠東旅社。上世紀60年代,在文化路12號發(fā)現(xiàn)了一處日偽時期一家日本銀行的地下室或金庫,為內外兩間套房,室內總面積約50平方米。日本投降后,據(jù)說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舊址成了國民黨的一個重要機關,后曾作為民宅。2011年公布為徐州市文物保……[詳細]
韓山劉女宰墓
  韓山為一座海拔70米的石灰?guī)r山丘,該墓為當?shù)卮迕裨谏缴先⊥習r發(fā)現(xiàn),1992年5月發(fā)掘。墓葬開鑿于韓山頂部,為石坑豎穴洞室結構。墓上有直徑10、高0.8米的圓形封土堆。豎穴墓道呈長方形,南北長3.25、東西寬2.35、深7.4米。內填夯土,夯土間置二層石板。豎穴北壁鑿出一洞室作為墓室。墓道與墓室之間以兩塊石板相隔,洞室前部有一短過道,墓室偏于東部,呈方形,平頂,邊長為3.25、高l.6米。漆木棺位于東端,已朽,墓主頭南向。該墓早年被盜,盜洞在豎穴北部。墓中共出土隨葬品近100件,其中尤以玉器最具特色。陶器有鼎、盤、壺、繭形壺、盆、勺、罐、匜、俑及陶餅等;銅器有鏡、鋪首、管、環(huán)、鈴、削、印、帶鉤、軫、漆器飾件等:玉器有璧、印、舞人、鳥形飾、璜形佩、觿、獸面形飾、心形玉佩、珌、橢圓形器、塞、豚及附……[詳細]
172、七里溝果園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里溝果園樓
  七里溝果園樓,也被稱為“朱德樓”,位于徐州市泉山區(qū)七里溝果園辦事處院內,由市政府撥專款于1963年落成,同年10月國家領導人朱德委員長親臨徐州市果園視察,在該樓接見地方黨政負責同志和群眾代表,并勉勵果園“發(fā)展果樹生產,搞多種經營,進行果品加工”,現(xiàn)為廉正建設的試點單位。該建筑見證了徐州市果園發(fā)展的,有較高的價值。七里溝原是故黃河邊的荒沙灘,1952年10月,徐州市政府決定在這里建設徐州市果園。最初的建設者是十多名復員軍人,他們吃住在這里,硬是用雙肩抬走了一個個沙丘,整理成大片平地,栽下了第一批蘋果苗。1954年黃河故道上有了第一個栽植蘋果樹的果園,受到國家商業(yè)部的表彰和獎勵,并在這里召開了全國現(xiàn)場會,王震將軍來這里視察,給予了高度評價。隨后在蘇魯豫皖的黃河故道上掀起了興建果園的熱潮,各地來徐……[詳細]
臥牛山漢楚王墓
  臥牛山漢楚王墓位于徐州市區(qū)西處,山體并不高大,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00米,海拔約21.35米。臥牛山楚王(后)墓開鑿在山的北麓,1980年發(fā)掘,F(xiàn)就地保護。(李館長填)墓葬為橫穴式巖洞墓,墓葬方向坐南朝北。整個墓葬由墓道、甬道及前室、后室、側室三個墓室組成,全長約40余米,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墓道為前寬后窄的長斜坡形,長18米、前端寬2米、后端寬1米,墓道內以紅黏土夯實。甬道位于墓道后,平頂,寬1.02、高1.8米。以前室為界分為前后兩段,前段長2.4米,后段長9.4米。甬道開鑿規(guī)整,四壁平整,轉角處棱角分明。前室位于前后兩段甬道之間,甬道從前室東部穿過。前室平面呈橫長方形,東西長5.9、南北寬3.5米,兩面坡式頂,中脊高3.2米。前室已被盜掘一空,未發(fā)現(xiàn)任何陪葬品。后室位于甬道的……[詳細]
徐州西門城墻遺址
  徐州西門原建于明洪武年間,稱通汴門,明萬歷四十二年重修,稱威遠門,天啟四年黃河決口倒灌州城,西門堙廢,至崇禎元年又經修復,更名為武安門。清康熙七年大地震西門塌毀,于雍正五年再修葺竣工,此時徐州城垣周長已增至20余里。1928年,徐州內城墻被變賣,西門城墻被拆毀,后蕩然無存。2000年為配合城市建設,徐州博物館對西門遺址進行了探掘,西城門由城墻、城門、甕城及石板路面等部分組成。西門城墻局部呈南北向延伸,墻體長58.5米,寬11.5米,內外包磚,中間夯土。城墻磚長48厘米,寬24厘米,厚10厘米。城門以青石砌筑,門道間道路鋪石板。門寬4.4米,恰好與現(xiàn)代的“和平街”寬度相當。西城門主城門在和平街(西門大街)上,朝西。主城門外筑有甕城,甕城呈半圓形,面積約600平方米,城墻寬10.5米,比主城墻窄……[詳細]
175、燕子樓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燕子樓遺址
  燕子樓是唐代徐泗濠節(jié)度使張建封(743-800年)府第中之樓,曾為張建封之子張愔的愛妾關盼盼的居所。張建封,字本立,河南南陽人,為唐德宗時的名臣。貞元四年(788年)起駐節(jié)徐州十余年,享有皇帝的特殊恩寵。貞元十六年(800年)死于徐州。朝廷任命其子張愔為徐州刺史,后升為徐州武寧軍節(jié)度使、檢校工部尚書。張愔能詩文,通音律,喜蓄歌姬,當年唐朝達官貴人都有蓄養(yǎng)歌舞伎的風尚。張愔風流儒雅,他的姬妾也愛讀書知詩文,其中關盼盼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甚得張愔的寵愛。張愔故去后,歸葬東洛,盼盼因念舊愛而不嫁,幽獨居燕子樓中十年有余,歷代詩詞名家如白居易、張仲素、蘇軾、文天祥等多有憑吊詩詠。千百年來,關盼盼獨守燕子樓的故事傳為美談,因此燕子樓成為著名的徐州古跡之一。燕子樓原坐落在城西北隅,焚毀于唐末。明萬歷二十……[詳細]
向陽渠一級翻水站
  向陽渠一級翻水站,位于柳泉鎮(zhèn)上馬村微山湖畔,1970年修建。翻水站高約15米,建筑總面積達300平方米,全部用條石壘砌而成。站西為抽水設備,有八根直徑約50 厘米的鋼制抽水管懸空架于蓄水池和引水槽之間,將微山湖水抬升到向陽渠渠面;翻水站東為排水設施,將汲到引水池的湖水向東引流。整個翻水站外壁鑲嵌著水泥磨面的各類具有時代特色的政治口號。當時修建向陽渠該渠分地面和地下兩部分。從上馬村微山湖通過一級塘翻水站取水,流入地面明渠“三十八拱橋”,經過二級塘翻水站,再向南、向東分流,向南流入三級塘翻水站;向東流過104國道后逐步進入地下,流至有名的紅旗洞。該水利工程流經約15個自然村,灌溉面積約85平方千米。向陽渠水利工程因水電費極高、級塘翻水設施損壞、渠道失于維修滲漏嚴重等原因早已廢棄,但它恢弘的氣勢見……[詳細]
銅山臺上遺址
  臺上古文化遺址位于銅山三堡鎮(zhèn)西南臺上村。該遺址呈長方形封土堆,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05米,面積約1.5 萬平方米,為一臺地,高約2.5 米,文化層厚度約1.5米,遺址中先后發(fā)現(xiàn)大量獸骨、鹿角、石器等遺物,其中有一柄穿孔石斧,為新石器早期的磨制石器。并有石鑿、陶鬶足及漢代的繩紋板瓦等。據(jù)出土器物考證,此為商代及漢代文化遺址。該遺址1953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土的磨制石器現(xiàn)存縣文化館。臺上古文化遺址上面原為古廟,建國后將廟改做學校時發(fā)現(xiàn)廟院中有一塊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 年)間的石碑。目前遺址保存完好![詳細]
劉集車村私塾舊址
  劉集車村私塾始建于1935年,創(chuàng)建人為胡兆辯,人稱四先生,曾留學日本.民國時期任江蘇省協(xié)理員、議員、國大代表。學校為兩棟共六間,各長十米,寬六米,高約四米,里外青磚到頂,白灰填縫,拱形門窗,屋面為檁條笆磚小瓦,上面為龍形屋脊獸,建筑規(guī)模當時為銅山縣第二,時稱洋學堂。大革命時期被改為青年學校。2015年5月被列為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泗州戰(zhàn)役烈士公墓
  泗州戰(zhàn)役烈士公墓原建于睢寧縣高作鎮(zhèn)八里村,后因園區(qū)擴建遷至于邱集鎮(zhèn)邱集村邱集中學東側。1946 年8 月,國民黨一七二師占據(jù)泗縣城。為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策應劉鄧大軍東進,山東野戰(zhàn)軍八師,華中野戰(zhàn)軍九縱在陳毅同志指揮下,于8 月7 日發(fā)起泗縣攻堅戰(zhàn),殲敵3000余人,沉重打擊了敵人銳氣。邱集、王林、王宇、夏圩等地有我軍后方醫(yī)院,部分重傷員因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并就地掩埋。1977年地方政府將121位烈士遺骨集中安葬于此,并勒石銘記。陵園內還安葬著二野三縱副司令劉漢新烈士。陵園占地面積6400 平方米,坐北面南,共有墓121 座,封土底徑2.3 米,高約1 米。園內建有19.46米高紀念塔一座,象征著泗州戰(zhàn)役發(fā)生在1946年,塔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是由二炮副司令員王統(tǒng)業(yè)中將親筆題寫![詳細]
180、蔡丘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丘遺址
  蔡丘遺址位于銅山縣茅村鄉(xiāng)大蔡丘村南。遺址呈方形土堆,遺址北、東兩面環(huán)山,南北長45米,東西寬40 米,面積1800 平方米,封土堆為臺形,高約5米,未經發(fā)掘。1957年曾作試掘,頂部為漢代居住遺址,發(fā)現(xiàn)有陶器碎片及板瓦、筒瓦等。下部為商代文化層,出土過發(fā)現(xiàn)有礪石、細柄陶豆、繩紋陶罐、鬲足、黑皮磨光陶豆、磨制石器、銅鏃等遺物。還發(fā)現(xiàn)有大量紅燒土,窯壁用草拌泥涂抹層仍可辨。該遺址現(xiàn)保存較為完整。據(jù)遺物證實,頂部為漢代遺址,下部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5年被列為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