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旅游

晉中市文物古跡介紹

21、福云寺
福云寺
  榆次河底村北里許處有一土梁名曰大寨頂,為罕山南延之脈。土梁長逾千米,寬約百米,中現兩束,狀如葫蘆,吊于東西走勢形如巨秧之罕山,堪稱“金線吊葫蘆”!敖鹁吊葫蘆”本是吉祥地,其東、南、西三方,又被東之李窯溝河與西之直河溝水交匯環(huán)抱,成“碧水灣懷,玉帶纏腰”與“兩河夾一梁,必出富豪家”之吉祥富貴地理風水格局,可謂吉上加吉。自古名山多建寺,吉地亦如此,故人稱大寨頂之“金線吊葫蘆”地舊時亦曾建佛寺矣!然歲月滄桑,時空更疊,寺毀碑失,其史已不可考.三建福云寺  吉地生發(fā)自旺。公元二OO二年秋,善士趙新福、白保云虔心佛教文化,出資四十萬元,在大寨頂的古寺原址復建大雄寶殿三間,內塑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像。建辦公用房十二間,大殿須彌座臺階與山門臺階共三十六級及寺墻,復寺舊制,次年農歷三月初八古廟會之日,工……[詳細]
夏門古堡
  夏門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晉中市西南端、靈石縣境、夏門鎮(zhèn)域,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終建于清朝光緒年間,歷時三百余年。累積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為核心區(qū)的民居建筑。夏門古堡建在秦王嶺的龍頭崗上。自汾河北岸,依山就勢,順坡而上,密密匝匝的布滿整個龍頭崗。古堡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前對峭壁以為屏,后倚峻嶺以為靠,下臨汾水以為險,底坐磐石以為基;確乎是一處位置優(yōu)越、環(huán)境優(yōu)美、可居可賞、可御可逸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不論從民居科學角度衡量,還是從陽宅風水講究測看,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位于夏門村西的秦王嶺,曾是隋末李淵、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進軍關中、途經雀鼠谷時駐軍的地方,與秦王嶺相對的汾河對岸有隋將宋老生扎過寨的老生寨。雀鼠谷曾發(fā)生一場對唐王朝生死攸關的決定性戰(zhàn)役——雀鼠谷大戰(zhàn),因此歷……[詳細]
雷履泰舊居
  雷履泰舊居雷履泰舊居(第四批省保)時代:清雷履泰(1770——1849年),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創(chuàng)始人。故居為雷履泰中后期20余年長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建于清嘉慶末年至道光初年。故居坐北朝南,主體建筑由東院、中院(慣稱西院)、東偏院和西偏院等4座自成一體而又相互貫通的院落組成。占地3888平方米。中院(或稱西院)是“故居”的主體,屬平遙典型的“三截兩院過道廳”院式格局。房舍建筑用材碩大,造型粗獷,磚木石構件雕飾別致。票號是出現在19世紀20年代的的一種私人金融組織,主營異地匯兌、存款、放款三大業(yè)務,也就是私人銀行。雷履泰是日升昌的首任掌柜,中國第一家票號創(chuàng)始人。雷履泰早年在平遙,-場當學徒,后為西裕成顏料鋪少東家看中,不久便委任其為漢口分號執(zhí)事,以后又調其到京都分號領班。雷于道光三年(1……[詳細]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1941-1943年)重要史跡。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位于山西省左權縣城東南麻田鎮(zhèn),地當晉冀豫三省間山谷,瀕臨清漳河,奇峰林立,關隘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舊址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是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腹心地域之一,又是華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八路軍總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此駐扎五年之久。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左權、滕代遠、羅瑞卿、楊尚昆等曾在此辦公,領導華北軍民英勇抗戰(zhàn)。舊址占地2200余平方米,分四院,現有房屋106間。山西晉中市左權縣麻田鎮(zhèn)地處晉、冀、豫三省要隘,易守難攻,有“晉疆鎖鑰,山西屏障”之稱。1937年11月,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率領八路軍進駐遼縣(今左權縣)西河頭村,麻田鎮(zhèn)就成為根據……[詳細]
左權將軍殉難處
  左權將軍殉難處(第一批省保)時代:1942年地址:左權縣城南60余公里的麻田鎮(zhèn)北愛鋪村南十字嶺峰頂左權(1905—1942年),原名左紀權,號叔仁,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縣一貧苦農民家庭,少時在親友幫助下進入縣立中學讀書,1924年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同年加入中國0,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到蘇聯伏龍芝學院深造,1930年6月回到閩西革0據地歷任細軍軍官司學校閩西分校教育長、紅十二軍軍長、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十五軍軍長兼政委等要職。七七事變后,國共合作實行全面抗戰(zhàn)。1937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同時過黃河進山西于1940年8月到達遼縣(今左權縣)武軍寺,1941年7月1日隨八路軍總部與-、彭德懷進駐麻田。左權……[詳細]
蔚泰厚票號舊址
  平遙是晉商文化的發(fā)祥地。票號文化集中了晉商文化的精髓,將晉商文化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和地位。了解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不了解山西票號文化,將成為一大缺憾。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將成為一個缺憾?梢院敛豢鋸埖刂v,由平遙人創(chuàng)造的票號極其相關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巨大寶藏。平遙票號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向人們提供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畫面。如果說日升昌首家票號以創(chuàng)新和管理為楷模,協同慶票號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為宗旨,各自都書寫輝煌的歷史,那么蔚泰厚票號博物館要告訴大家的是:事業(yè)要成功,關鍵在謀略、經營、人才三要素。正因為蔚泰厚財東堅持三要素,同樣也書寫了一個世紀的輝煌和歷史。1、蔚泰厚票號,是繼日升昌創(chuàng)辦之后國內……[詳細]
百川通票號舊址
  百川通曾是中國十大票號之一,創(chuàng)辦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民國七年(1918年)歇業(yè)倒閉,財東是祁縣渠家大院的主人渠源湞,主營綢緞莊、錢莊、茶葉莊,在半個世紀的商業(yè)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本,號稱晉商八大富豪之一。百川通就是希望“百川通大海,財源滾滾來,水到渠成,川流不息”的意思,當時百川通與官員富商連環(huán)結保,匯兌銀兩以官銀為主,設分號23處,南大街這座民居建筑是保存最完好的店面,舊址現已辟為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博物館坐西朝東,分三進院落,由外及里,依次增高,隱示著“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館內集中了明清兩代民間的名貴家私,通過這些高檔家私來讓觀眾清楚地知道明清時期的晉商們是如何興旺發(fā)達、如何富有,同時了解一些中國家私發(fā)展史。現辟有家俬珍寶陳列室70余間,藏品數萬件,門類齊全,琳瑯滿目,均為價值連……[詳細]
靜升文廟
  靜升文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王家大院風景區(qū)內。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鮮明特色,堪與州縣文廟相媲美的鄉(xiāng)村文廟。靜升文廟規(guī)模雖小,面積僅3500平方米,卻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尊經閣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稱為“天下第一壁”的雙面鏤空石雕“鯉魚躍龍門”午壁,體現了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廟興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順三年(1332年)開工,歷時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經明清及民國年間多次維修,現存為元明建筑。廟址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現存戟門、大成殿,兩廂建奎星樓、配殿,占地面積2237平方米。廟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于高0.95米磚砌臺基上,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前……[詳細]
29、曹家大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坐落在素有“金太谷”之稱的北洗村,是晉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建筑風格獨特,是我國北方近代民居建筑的珍品之一。同時院內珍藏著許多文物,被辟為三多堂博物館。過去有一句佳話:“山西人善于經商,山西人長于理財”。確實,在明清時期,以“祁太平”為首的晉商就是中國一大商幫,曹氏家族又是太谷縣的首富。從遠處看,這座宅院呈“壽”字型,外觀雄偉高大,形似城堡,在周圍低矮民居建筑中格外醒目。這座“壽”字院是曹氏家族中一個分支的脘堂,習慣上根據多福、多壽、多子而稱為“三多堂”。大院分南北兩部分,東西并排著三個穿堂大院,上面連接著三座三層高樓,內套15個小院,現存房舍270多間。整座院落,院中有院,院院相連,布局嚴謹,其間有精湛的雕工繪畫藝術,非常精美。三多堂不僅以其雄偉壯觀的建筑名聞遐邇,而且有無數珍……[詳細]
30、永康東岳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康東岳廟
  永康東岳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qū)張慶鄉(xiāng)永康村據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東岳廟始建于元中統三年(1262),由村民胡福等建,清光緒元年(1875)曾重修,F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與倒座戲臺連構)、正殿,山門兩側為東西耳房、東西掖門、鐘鼓樓,院內兩側為東西廂房,廂房南北兩側各有碑廊一座,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及東西耳殿。山門與倒座戲臺屋面呈勾連搭,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后出單檐卷棚歇山抱廈形成戲臺。戲臺兩側設磚砌八字影壁各一,壁心為方磚砌筑,其上篆書文字。戲臺建于高臺基之上,基下中部設券門,前臺及兩側三面開敞,面寬一間,進深五椽,檐下斗栱五踩雙下昂,斗栱上承四架梁,梁上置駝峰、瓜柱隔承;斗栱、梁架構件均施彩畫。正殿建……[詳細]
31、法安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法安寺
  法安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民國地址:晉中市太谷縣水秀鄉(xiāng)北郭村據清乾隆、光緒及民國版《太谷縣志》記載,北郭村法安寺法安寺創(chuàng)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據廟碑記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清康熙年間(1662~1722)及民國8年(1919)曾予重修。坐北朝南,二進院帶禪院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文革時期被毀)、過殿及正殿,一進院兩側為鐘鼓樓、東西配殿(文革時期被毀),二進院兩側為東西配殿、耳殿;禪院現存禪堂一座,F存過殿為明代建筑,耳殿為民國建筑,其余建筑均為清代建筑。過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七檁前出廊式構架,五架梁對前后單步梁通檐用四柱,梁栿間施駝峰式墊墩。三架梁上施瓜柱、丁華抹頦拱、叉手承脊檁,瓜柱底部角背穩(wěn)固;山面施用抹角梁。外檐斗栱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形制相同,均……[詳細]
32、太和巖牌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和巖牌樓
  太和巖牌樓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東北20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造。因它通身包砌精美華麗的琉璃飾件,而被當地人稱之為“琉璃牌坊”。太和巖牌樓,原是該村真武廟前的門前坊,其坐北向南,占地27.7平方米。據傳,該牌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晉商巨富冀氏家族冀以和在對村內的七座廟宇進行補修時,在真武廟中軸線之山門前所新建。雖然現在只剩下了牌樓這個單體建筑,但是由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真武廟的氣勢,在明間西側柱底有“光緒丁酉年(1897)年造立”的題記。此牌樓為四柱三樓歇山頂琉璃磚石結構,坊高8.5米,長9.65米,寬1.55米,臺明為長方形,四周設壓檐石,中間用方磚斜墁,前檐設四步踏步,兩側垂帶處雕石獅一對,柱基座為石制須彌座,圭腳四角雕角獸,中間用纏枝花瓣相連。整個建……[詳細]
無邊寺白塔
  無邊寺位于太谷縣城西南隅,俗稱白塔寺、南寺。寺內建有白塔,所以以塔命村名,是北周陽邑縣的所在地。寺創(chuàng)建于西晉泰始八年(272年),北宋治平年間易名普慈寺。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建后復名無邊寺。寺院座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3500平方米。寺宇前后三進院落,規(guī)模完整,布局嚴謹而又顯疏朗。中軸線上,山門與戲臺連為一體,上邊是戲臺,下邊是磚券的巷道式山門。通過狹長的門洞,進入寺內。正中四明亭,亭四周開闊,面闊進深各三間,雕刻華麗,出檐深遠。亭前放置綠色釉陶獅子一對,高2.3米。左右各建木牌坊一座。亭后筑有六角形魚池。魚池以北數米就是著名的白塔。白塔乎面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43.6米,每層均有出檐和平座。檐座下面都有磚雕斗拱。各層的拱券門洞都和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門窗……[詳細]
干坑南神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古陶鎮(zhèn)干坑村平遙古城以南1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獨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輸神祠,老百姓因其居縣城之南,俗稱其為“南神廟”。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廟就成為該寺的定稱了。關于南神廟的始建年代,已無準確記載,但據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輸神祠鐘樓碑記》所載,當時該寺“次建兩廡,東側三大士菩薩,二八羅漢;西則子孫圣母,侍列諸神”。中國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將十六羅漢演變?yōu)槭肆_漢,而南神廟在初建時使用“十六羅漢”規(guī)制,說明該寺的初建時間,最晚也應在唐代中期。南神廟正殿主祀耶輸陀羅,法名“具足千光明菩薩”,在俗時為迦毗羅衛(wèi)國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的王妃,共同生有唯一的男孩羅怙羅。兒子出生前,喬達摩王子就放棄王位繼承權而離家出走,創(chuàng)立佛教,成為佛祖,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傳羅怙……[詳細]
35、平舒崇福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舒崇福寺
  平舒崇福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晉中市壽陽縣平舒鄉(xiāng)平舒村地址:元、清平舒村崇福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清光緒八年(1882)《壽陽縣志》記載,唐神功元年(697)崇福寺已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萬歷三十五年(1607)、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過殿,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正殿。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過殿、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過殿東側建有關帝殿一座,F存建筑中過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寺之山門原存于過殿南側,現已毀。過殿為元代建筑,石砌臺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梁架結構四椽栿對前后搭牽通檐用四柱,前后檐均施斗拱,斗拱七鋪作三下昂、計心造,昂為琴面昂,補間出斜昂,用材碩大,斗拱高1.3米,占柱高的近三分之一。殿--栱后尾穿插于垂蓮柱間,柱子后尾撐襻……[詳細]
祁縣鎮(zhèn)河樓
  位于祁縣城東北7.5公里處的賈令鎮(zhèn)。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間,這是一處自成一體的古建筑。鎮(zhèn)河樓,位于祁縣城東北7.5公里處的賈令鎮(zhèn)。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間,這是一處自成一體的古建筑。鎮(zhèn)河樓共有4層,樓體高達15.5米,東西長達15.5米,南北寬度為13.5米。鎮(zhèn)河樓四周,有18根明柱,底層有一磚砌而成拱形門洞。門洞長8米,寬2.8米。這一樓閣式建筑,在山西省內已不多見,現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鎮(zhèn)河樓為單體樓閣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樓東西長15.5米,南北寬13.5米,面寬五間,共有四檐三層,高達15.5米。樓的第一層有磚砌拱門,門洞長8米,寬3米,南北貫通,古為行人車馬的通道。慈禧太后西逃長安的途中,經過這里,駐足觀賞,贊不絕口。樓的四周……[詳細]
昔陽離相寺
  離相寺時代:宋、清地址: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xiāng)川口村離相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現存石碑載,明正統、萬歷,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和民國均有修繕,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天王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鐘樓、鼓樓,除軸線建筑為原寺物外,兩側建筑均為后人新建。現存建筑中正殿為宋代遺構,天王殿為清代建筑。廟內現存重修碑、碣共計9通(方),院內存殘幢1座。正殿石砌臺基,平面方形,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前檐當心間寬敞,兩次間略窄,殿內當心間兩縫梁架為六椽栿通達前后檐,通檐用兩柱,六椽栿上施駝峰承四椽栿,四椽栿上施駝峰承平梁,平梁正中施蜀柱、大叉手、大斗、丁華抹亥栱承脊槫,平梁及四椽栿兩端均設托腳,梁架制作規(guī)整,平梁、四椽栿、六……[詳細]
段王村羅漢寺
  段王村羅漢寺(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晉中市壽陽縣平舒鄉(xiāng)段王村中段王村羅漢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清光緒八年(1882)版《壽陽縣志》記載“羅漢寺,在縣西五十里段王鎮(zhèn)”。據廟碑記載,清雍正八年至十一年(1730~1733)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門、過殿和正殿,兩側僅存一進院東側鐘樓、東西廂房,二進院東配殿,其余建筑均已不存,F存建筑中正殿、過殿為元代建筑,山門為明代建筑,余為清代建筑。正殿為元代建筑,石砌臺基,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屋頂坡度平緩。殿內梁架為四椽栿通達前后檐用二柱,四椽上設駝峰承平梁,平梁之上設叉手、合沓、侏儒柱承脊榑,叉手下端插于平梁與下平榑、襻間枋相交,整個梁架結構簡潔,構架穩(wěn)定,梁栿均為自然原木稍加砍削而成。檐下柱間設闌額、……[詳細]
39、清虛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虛觀
  清虛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平遙古城內最大的一座道觀。它始建于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前后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法排列著:牌樓、過殿、龍虎殿、純陽宮、三清殿最后還有玉皇閣。首先看到的這座殿是龍虎殿,此殿頂采用青灰色間背瓦和琉璃相間而成,顯得清麗而不俗氣,檐下還有“太平興國觀”的題匾。此殿用材古樸,柱子粗壯高大,殿下青龍和白虎兩尊塑像高達4米,是道家所研究的四方神之二,也是山門的守護神,他們手持兵器,氣勢非常威嚴,好像凡是對道教有半點不規(guī)雜念的人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這兩尊塑像,據專家考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他們面部圓潤,衣紋厚重,并且在雕塑上武士所講究的三位一體也處理得也恰到好處,分別采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懸雕的手法塑而成。龍虎殿面闊……[詳細]
長則普明寺
  長則普明寺時代:明地址: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xiāng)長則村長則普明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院內兩側為東西配殿、東西廂房,院落整體呈四合院形式,F存建筑全部為明代建筑。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后檐施三踩單昂斗拱,里拽五踩雙翹偷心造,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前后檐明間設四扇六抹隔扇門,后檐兩次間設直欞窗。前檐墻與兩山墻交接處設八字影壁,前檐臺階處設十字花欄墻。梁架彩畫依稀可辨,均為明代之作。正殿建于一米多高的臺基之上,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屋頂青灰脊飾,花脊筒,瓦件規(guī)格較大。梁架為三架梁對前后單步梁用四柱,前檐斗栱三踩單昂,后尾五踩雙翹,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其中明間平身科斗栱施斜拱,后檐把頭交項作,襻間柱頭各施斗栱,駝峰隱刻。各槫下無隨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