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文物古跡介紹

桃村報功祠古建筑群
  桃村報功祠古建筑群位于順德區(qū)北滘桃村桃源大道22號,年代為清。該建筑群包括報功祠、黎氏“金紫名宗”祠、黎氏大宗祠三處。報功祠位于桃村村委會桃源大街22號。據(jù)《順德縣志·勝跡略》記載,本祠始建于宋末,傳說黎夢周的聘妻列女莫氏曾葬于此,其英靈曾多次庇佑一村安寧,故居民建祠祀奉。明天順四年(1460)重修,同鄉(xiāng)進士鐘善經(jīng)為之題寫了“報功祠”匾和柱聯(lián)。一進庭院有一眼明代古井,二進、四進均為四柱殿堂,之間的第三進為歇山亭拜亭,正梁底皮刻有“大明天順庚辰”的字樣。黎氏大宗祠位于桃村上街7號,坐北向南,原有三進,今后座不存在。該祠氣勢宏大,門前最為精致,頭座門內(nèi)外均有包臺,共4個。6扇柚木大木門,大門下有石墩,三面浮雕,分別為石獅子、人物、鳳凰。金紫名宗(黎氏宗祠)位于桃村上街6號,面闊三間,前后三進。含……[詳細]
262、字祖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字祖廟
  字祖廟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白云洞,年代為清。該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簡村堡捐資創(chuàng)建,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改為奉祀倉頡(相傳為黃帝史官,漢字創(chuàng)造者)的“字祖廟”,前身為“云溪書院”。是兩進抬梁架、硬山頂建筑,瓦檐飾有磚雕人物花草圖案,天井獨具匠心,置一四角攢尖頂亭門廊柱,均有名人墨客所撰對聯(lián)。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3、里水大石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里水大石橋
  里水大石橋位于南海區(qū)里水洲村,年代為清。該橋是清道光戊申(1848)年黃生和店造石,洲村鄉(xiāng)建,為花崗石墩式梁橋,長15米,寬1.8米,高6米,有欄板、柱。二墩下砌船頭式分水尖。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蔡道可、蔡子華墓
  蔡道可、蔡子華墓位于南海區(qū)里水和順文頭嶺。位于南海里水鎮(zhèn)和順文頭嶺,是一座距今800余年的南宋古墓,F(xiàn)存墓表建筑構(gòu)件大都為清代以后的建筑物,墓主人是曾任宋朝理刑官的蔡子華及其父蔡道可,蔡氏父子出身宋朝顯赫家族。是南海目前發(fā)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宋墓之一。……[詳細]
集賢坊古民居群
  集賢坊古民居群位于禪城區(qū)升平紅風大街。集賢坊古民居群為清末民初大型莊宅式建筑,前有閘門樓,保留“集賢坊”石刻街額。內(nèi)部為走馬樓式,通風采光極好,室內(nèi)裝飾中外合壁、十分考究精美,具有典型清末民初建筑風格。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含紅風大街3、5、7、9、21號,勤儉街21、23、25、27號![詳細]
266、梁鶴鳴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鶴鳴墓
  梁鶴鳴墓位于三水區(qū)白坭龍池村。梁鶴鳴墓在白坭鎮(zhèn)龍池村東面,建于明代萬歷十六年(1588年)。墓主梁鶴鳴、字體誠,白坭鎮(zhèn)龍池村人。明萬歷元年(1573年)舉人,歷官潯州知府、直錄常州通判。墓地完好,墓前石牛、石馬、石羊俱存,并有墓碑。原三水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67、何維柏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維柏墓
  何維柏墓位于三水區(qū)金本芹坑村羅盤崗西北坡。何維柏墓在金本芹坑村鎮(zhèn)崗左側(cè),何維柏(1510—1587年),生于南海縣登云堡沙滘村,以長期寄藉三水縣南岸堡生活,故自稱三水縣人。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士,歷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曾在三水縣金本昆都山讀書。深愛金本景物,遺囑死后葬于金本。墓前為半月形祭壇,長5米、寬4米,墓碑高80厘米,上刻“禮部尚書何公之墓”。墓穴上面有一黑石碑亭,鐫刻“何維柏”三字及其生平事跡。墓道兩旁長30米,正面筑有石碑坊,兩旁有石人、石馬、石虎、石羊。現(xiàn)只有石人、石馬尚存。原三水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鄭紹忠墓
  鄭紹忠墓位于三水區(qū)樂平大旗頭村老虎崗。鄭紹忠墓葬位于佛山市三水區(qū)樂平鎮(zhèn)大旗頭村“老虎崗”(當?shù)赝撩┠_下,清光緒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建。墓園保存較為完好,墓葬座南向北,背依“老虎崗”,墓園面積約200平方米,整個墓園是以花崗巖麻石構(gòu)件砌筑,造工精巧。墳?zāi)剐沃茷榭恳问剑箞@共分梯級式三層。第一層為進入墓園的墓地平臺,第二、三層墓園的造型為“Ω”形。墓園三層之外,右上方還有一方石碑刻,上刻有“圣旨御賜祭葬”。鄭紹忠(1834年—1896年),原名金星,別字心泉,花名大口金,參加陳金缸起義時改單名金,后投降清朝,再改名叫紹忠。1854年6月參加陳金缸領(lǐng)導的反清農(nóng)民起義,先后被封為大洪國運糧官、先鋒、元帥、掌握兵權(quán),部眾稱其為二大王。1863年10月鄭殺了陳金缸向清政府投降,即以五品軍功銜率……[詳細]
269、朱子襄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子襄墓
  朱子襄墓位于南海區(qū)九江下西坊龜山。朱次琦(1807-1881年),字子襄,號稚圭,南海九江人,世稱朱九江先生。次琦聰敏好學,七歲能詩,十八歲肆業(yè)于廣州羊城書院,26歲進廣州越華書院深造。道光27年(1847年)進士,道光29年(1849年)在山西任即用知縣,咸豐2年(1852年)出任襄陵知縣,在任190天后引疾去職南歸。咸豐8年(1858年),講學于九江禮山草堂,歷20年,門生有康有為等。其治學以明理達用為主,以經(jīng)世救民為歸,享年75歲。墓向西南,占地25平方米,有碑文。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娥媚坑竹西崗漢墓群
  娥媚坑竹西崗漢墓群位于南海區(qū)桂城平洲林岳。該漢墓群于1982年磚廠取土時發(fā)現(xiàn),分布于林岳磚廠西側(cè)娥媚坑、竹西崗一帶。出土隨葬品主要有銅境、陶器,有壺、罐、碗、杯、屋、灶、井、倉及陶塑動物等明器。該漢墓群為研究南海漢代經(jīng)濟、文化、風俗提供實物依據(jù)。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1、駱秉章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駱秉章墓
  駱秉章墓位于南海區(qū)羅村蘆塘村。該墓位于南海羅村蘆塘村三雅三隊,是駱秉章及其夫人的合葬墓。駱秉章(1793-1867年),原名俊,字吁門,號儒齋。廣州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qū))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被選充翰林院庶常館庶吉士練習辦事,由于成績優(yōu)良,被授以翰林院編修,掌撰著記載等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起,駱秉章歷任監(jiān)察御史,稽察北新倉,會試同考官,稽察銀庫。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補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母病故,在家服喪。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補右春坊右庶子。十月,提拔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十一月,提為湖北按察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駱秉章遷任貴州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提升為湖南巡撫。駱秉章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調(diào)任四川總督![詳細]
霍韜夫人墓
  霍韜夫人墓位于南海區(qū)西樵山寶峰下。該墓位于南海西樵山寶峰下,為霍韜夫人區(qū)氏(1486-1517)墓,誥贈淑人;繇w(1487-1540),字渭先,南海石頭(今屬佛山市瀾石石頭鄉(xiāng))人;正德八年(1513)鄉(xiāng)試第二名,翌年會試考中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他工書法,擅繪畫,著有《詩經(jīng)解》、《象山學辯》、《渭厓訓》和一批書畫作品流傳民間![詳細]
273、倫文敘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倫文敘墓
  倫文敘墓位于南海區(qū)羅村蘆塘麒子嶺長安墓園。原位于南海羅村狀元崗,1992年因修建南海東西大道,由倫氏后人遷至羅村義地崗,出土有墓志銘,現(xiàn)存南海區(qū)博物館,2002年又遷至羅村長安園。倫文敘(1467-1513),字伯疇,別號迂崗。南?龒彛ìF(xiàn)佛山瀾石黎涌村)人。明正德年間以會試殿試皆第一而大魁天下,成為狀元,官授翰林院修撰![詳細]
方道隆墓
  方道隆墓位于南海區(qū)丹灶良登孔邊村。位于南海丹灶鎮(zhèn)孔邊村后山,有700多年歷史的元代古墓,現(xiàn)墓表建筑尚保留了清同治年間的維修遺跡。方道隆曾任元朝廣州路總管、武節(jié)大夫(五品官),為孔邊村方姓村民的始祖![詳細]
九江馮氏家族墓
  九江馮氏家族墓位于南海區(qū)九江沙頭水南村。位于南海九江鎮(zhèn)沙頭水南村,是宋代馮若海及其夫人蕭氏、其兒馮迪元夫婦、馮德興夫婦的合葬墓。據(jù)墓碑記載,該墓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及乾隆七年(1742)進行重修,墓表建筑為典型的清代風格,均用麻石砌筑,并樹立有馮氏后人的旗桿夾四對,分別為嘉慶六年(1801)舉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嘉慶十三年(1808)舉人,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詳細]
張槎東岳廟
  張槎東岳廟位于禪城區(qū)張槎張槎村。張槎東岳廟,清代建筑,是祀東岳大帝的道教廟宇。該建筑的香亭保留有我市現(xiàn)存唯一木雕團龍圖案裝飾的藻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詳細]
張浚家族墓
  張浚家族墓位于南海區(qū)獅山大欖分場。位于南海獅山鎮(zhèn)獅山林場大欖分場大旗嶺,現(xiàn)存張浚次子張枃墓、張浚孫張耿及三名重孫墓。張浚(1097—1164)字德遠,為唐宰相張九嶺之弟張九皋之后。紹興五年(1135)任南宋宰相,曾重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力主抗金,收復失地,是南宋抗金派首領(lǐng)。宋孝宗曾說“朕倚魏公(張浚)如長城!睍r人譽“浚之忠大類漢諸葛亮!苯饑紫嗾澈痹鴮饚涁Pg(shù)說:“自吾入中國,未嘗有敢攫吾鋒者,獨張樞密(張浚)與我抗!焙笤赓u--秦檜誣陷,罷相流放嶺南。張枃枃,字定叟,張浚次子,曾隨父流放嶺南,后定居廣州。官至兵、刑、戶三部侍郎(三品官)兼臨安府知府等,是當時著名清官。張枃被張邊村民尊為“二世祖”,定居廣州后,取號“南居”,是張浚后裔南遷嶺南的始祖。張耿之子張耿,字泉清,號松瑯,張……[詳細]
三華羅氏大宗祠
  三華羅氏大宗祠位于禪城區(qū)南莊紫洞三華村。三華羅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末,清代重建。原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兩側(cè)還有由青云巷相間的四進廂房,左右對稱,整齊劃一,美觀大方,占地約2000平方米,現(xiàn)僅存東側(cè)廂房及第四進建筑,但仍保留原有高大氣派的建筑風格。是研究清代祠堂建筑的發(fā)展演變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詳細]
葉正簡夫人墓
  葉正簡夫人墓位于南海區(qū)獅山官窯豸廈村。位于南海獅山鎮(zhèn)官窯黎崗豸廈村后山,是宋朝丞相葉正簡夫人梁氏的衣冠冢。據(jù)族譜記載,該墓在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曾重修過。梁氏夫人為宋朝“正一品夫人”,其墓葬屬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的古墓葬。……[詳細]
把門崗貝丘遺址
  把門崗貝丘遺址位于三水區(qū)白坭周村村委會莘村。把門崗貝丘遣址位于白坭鎮(zhèn)周村村委會莘村,距銀洲貝丘遺址約500多米,山高約10米,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文化層較厚,尤其是有貝殼和幾何印紋陶片和夾砂陶片,在南面梯地斷層出土凹底罐、陶石、陶紡輪等,在山的表面還采集到少量石器及陶器。據(jù)專家分析,把門崗遺址和銀洲遺址同屬新石器晚期、距今約4000年原始社會晚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對研究嶺南地區(qū),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和三水先民的古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原三水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