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懷化市旅游

懷化市文物古跡介紹

盡遠村古建筑群
  盡遠村古建筑群地址:懷化市鶴城區(qū)蘆坪鄉(xiāng)時代:明~清鶴城區(qū)蘆坪鄉(xiāng)盡遠村距離懷化城區(qū)約21公里,縣、鄉(xiāng)兩及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利。盡遠村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歷史凝重,文化底蘊深厚。村內(nèi)有50年以上的古樹20余棵,整個古村形成山抱水環(huán),山水相依,古村如珠,山水如手,遠遠望去有如佛手握珠之狀,此為古代風水學中的佳地,秀美之極,自古以來,文風鼎盛,素有“書鄉(xiāng)”之美譽。村內(nèi)規(guī)范宏大的明清建筑;有數(shù)不清的歷史文物,這無不隱含了藎源人的智慧,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古村文化風采,更記錄著這塊土地的滄桑歲月。倆母園、荷花池、行義小學等古跡尚在,陳祖虞藏寶、吳三桂冶駐兵、岳王神佑民救人等傳說令人心神向往。該建筑群始件建于明末清初時期,坐北朝南,均為一至三進不等的穿斗式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小青瓦雙坡頂屋面,二側(cè)為馬頭……[詳細]
張學良囚禁地舊址——鳳凰寺
  鳳凰寺——張學良囚禁地舊址位于懷化市沅陵縣城東沅水南岸鳳凰山森林公園內(nèi)。1938年10月,因發(fā)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被蔣介石囚禁的張學良將軍,被秘密從郴州蘇仙嶺輾轉(zhuǎn)押送到沅陵,幽禁于鳳凰山鳳凰寺內(nèi),直到翌年12月轉(zhuǎn)押貴州修文。山上遺留有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曾活動過的放生池、釣魚臺、網(wǎng)球場、防空洞、船亭子等場所和實物,寺內(nèi)建有張學良將軍陳列館,收藏了張學良將軍一生中珍貴的照片和用過的文物。張學良將軍在囚禁他的居室送子殿有題壁詩《自感遺憾作》一首:“萬里碧空孤影遠,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鬃發(fā)漸漸老,惟有春風今又還!辈⒘钊嗽谄涠惚苋諜C轟炸的防空洞石壁上刻下“0”二字。吸引了眾多仁人志士、海內(nèi)外游客,尋少帥足跡,游鳳凰名山。為紀念張學良將軍愛國赤誠,1981年沅陵縣人民政府撥款對古寺進行維修,內(nèi)置張學良……[詳細]
23、芷江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芷江文廟
  芷江文廟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城關(guān)和怎。文廟建筑頗具特色,尤以重檐間內(nèi)外如意斗拱為省內(nèi)所罕見。芷江文廟始建于明代中葉,清咸豐九年(1859)遷建于城北秀水書院附近,F(xiàn)在的文廟于清同治二年(1863)建成。民國及新中國建立后,曾由一些機關(guān)學校占用,當?shù)卣?998年收回交縣文管所管理。文廟坐北朝南,現(xiàn)存建筑三進,占地1870平方米。第一進,中為通道,有東西兩側(cè)室,全封閉,硬山頂,蓋小青瓦,原為官員、儒生休息議事之所。一進與正殿之間為青石坪,寬15.4米,長17.5米,春秋大祭為儒生列隊拜祭。大殿前為八佾舞臺,臺前有二龍戲珠丹墀,寬1.67米,高1.2米,雕工精細,臺前左右側(cè)有青獅蹲踞。青石坪有東西廡,祭祀歷代名儒,北端有鐘、鼓室。第二進為正殿,面闊5間,寬18.6米,進深11米,……[詳細]
24、林源寨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源寨門
  林源寨門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鋪口鄉(xiāng)林源村境內(nèi)。寨門由上寨門、中寨門、下寨門構(gòu)成,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林源團寨巷道縱橫,分五縱二橫排列,族人分上寨雙鼓門、中寨桂花門、下寨獅子門三門族居。團寨中現(xiàn)存水塘、水井、石板路、土地廟、清代窨子屋、乾隆五年修路碑以及一些殘存的團寨古圍墻等遺跡。寨門是村民的公共文化廣場,也是村民議款、議事、開會、休閑、乘涼的地方。村民十分愛護村寨,歷史上三個寨門連著圍墻,將團寨圍在其中,既安全又集中,顯示出團結(jié)、端莊、古樸的氣息。林源寨門歷經(jīng)四百多年歷史和多次維修,其建筑形態(tài)和建筑工藝基本保持原狀,主體構(gòu)架和建筑特征及反映出的工藝技法均保持明代建筑的特點。一是石質(zhì)材料運用于臺明、石階、門枋及圍砌石墻,在我國苗侗地區(qū)實屬罕見。二是保留下的寨門木樓重檐壯觀,梁柱高大粗獷,抬梁與……[詳細]
辰州教案發(fā)生地
  辰州教案發(fā)生地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沅陵鎮(zhèn)荷花池居委會,分布在沅陵縣城馬路巷街區(qū),為中西結(jié)合的近現(xiàn)代建筑?傉嫉孛娣e7763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為善最樂樓、海牧師樓、韋小姐樓、希來德牧師樓、天主堂、寶翰臣牧師樓、傅華梅牧師樓等8棟近現(xiàn)代歐式建筑組成,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體量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東,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歐式建筑特色明顯。2011年,該建筑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在沅陵縣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縣舊稱“辰州”),2名英國傳教士被激起民憤的本地居民毆斃,教堂被搗毀。在西方列強的強迫下,腐敗無能的清王朝查辦地方官員,抓捕300多人,極刑處死6名民眾,賠款8萬兩白銀。而后西方列強利用賠款于1904……[詳細]
芷江天后宮石坊
  湖南芷江天后宮,原為福建客民會館,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福建客民所建。芷江天后宮坐西朝東,南北建有耳室,中間三進:戲臺、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圣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筑結(jié)構(gòu)基本保存完整。198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芷江天后宮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芷江鎮(zhèn)舞水河西岸,座西朝東,與芷江縣城隔舞水河相望。天后宮由閩商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目前我國內(nèi)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媽祖廟,“湖南瀟湘百景”之一,天后宮之石坊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港臺報刊譽其為“雄冠大陸大西南”、“內(nèi)地罕見的媽祖廟”。 芷江天后宮最為稱贊的地方是石坊青石浮雕:坊高10.6米、寬6.3米、重檐歇山頂、門樓建筑形式。石坊全部采用明山所產(chǎn)油綠帶青的變質(zhì)沉積巖石為面料,坊上各類浮雕大小共95幅,最……[詳細]
27、坪坦風雨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坪坦風雨橋
  坪坦風雨橋位于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百里侗文化長廊,坪坦河上,共有9座橋組成。9座橋分別為普修橋、回龍橋、普濟橋、永定橋、永福橋、回福橋、觀月橋、文星橋、中步頭橋,均始建于清代,為木結(jié)構(gòu)橋。在建橋過程中,不用釘鉚,只采用木榫卯,甚至使用了古老的濕藤綁扎法。風雨橋是由橋墩、橋身、橋廊和橋亭等組合而成的。橋墩承重;橋身跨河;橋廊,上鋪有木板,兩邊設有長凳,供人們休息,齊腰處開欄桿,可觀賞兩岸風光;橋亭則根據(jù)橋的長短而設,一般有3亭,長的有5亭。它是橋,橫跨河流,聯(lián)結(jié)兩岸;它又不僅僅是橋,造型如長龍,是一方風水要素,象征著保護一方平安的力量,也寄托著人們帶來福氣的企盼;它是廊,既能給人避風擋雨、遮陰躲陽,又能給人啟蒙教育和美的熏陶,因為橋廊內(nèi)繪的壁畫是那么豐富多彩;它是塔,橋面長廊上座座寶塔,飛檐翹角……[詳細]
黔城南正街
  黔城南正街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鎮(zhèn),此為省內(nèi)第一個受到保護的省級歷史文化的街區(qū)。南正街位于黔城鎮(zhèn)南面,為舊縣署所在地,系清道光十八年(1838)知縣龍光旬修建,有《修城廂內(nèi)外街道記》可證。路面中間以一米寬的青石板橫鋪,下有溝渠,兩側(cè)以0.36米寬的石板作走線連接,全長200米,寬80米(含民房基地),總面積16000平方米,并有石牌坊一處,街道兩側(cè)民居屋檐板均成“S”形起翹,并有封火墻,成為典型清代建筑群。區(qū)域內(nèi)主要建筑:舊縣署。南宋熙寧時為茅草蓋頂,寶慶元年(1225)“易茨以瓦”。明洪武后毀以兵火,景泰元年(1450)復建,成化二十年(1484)增修贊政廳、架閣、庫房、常平倉、八字衙門、鼓樓等。雍正六年(1728),大堂側(cè)建西廊、琴房、甬道、戒石碑亭等。道光十七年(1830)造書……[詳細]
29、陳榮信商行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榮信商行
  陳榮信商行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qū)沅江路,此為洪江古商城中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清道光年間(1821—1850)由經(jīng)商發(fā)家的張道士修建。光緒初年,江西商人楊和繼在此經(jīng)營木材、布匹等,民國11年(1922)由洪江首富陳榮信購下并繼續(xù)用作商行。此為以“窨子屋”為主體建筑的院落,由正房、東西配房及廂房組成。屋外有廂房、樓梯間及庭院。封火墻高11.16米,厚0.40米,敷以石灰砂漿,外面四周又以青磚墻轉(zhuǎn)護,形成夾墻通道。封火墻東西長24.77米,南北寬14.37米,正屋橫排居中,東、西兩端為配房,兩側(cè)建廂房連接,成為并列兩進式布局,組成兩個天井,東頭北向開八字院門,直通東側(cè)天井。正屋坐西向東,為單檐木質(zhì)穿斗梁架結(jié)構(gòu)的兩層樓房,面闊3間。二樓一進為庫房,二進為走廊,一樓住人。屋面施小青瓦,梁架結(jié)構(gòu)……[詳細]
兵書閣與文星橋
  兵書閣與文星橋 兵書閣位于通道縣西北50公里的戈沖鄉(xiāng)占字巖村。它的始建年代,以遺存迄今的0梁記載,為清朝嘉慶十五年(即1810年)。與兵書閣一箭之隔,遺存一座三亭式廊橋,名叫文星橋。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清道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書閣和文星橋相繼進行過維修,屬于集橋、亭、閣、殿為一體的古建筑群系。兵書閣和文星橋坐西朝東,南北通面闊19.2米,東西通進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側(cè)建有一座祠廟,總面積為420平方米。 兵書閣系穿斗與抬梁混構(gòu)純木件樓閣式古建筑。清嘉慶年始建時為雙坡屋面單層民居建筑。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資,重建兵書閣和文星橋,并在原閣殿的明間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層六角翹角檐攢尖葫蘆頂式樓閣,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沖霄之像”。文星橋也頗有建筑特色……[詳細]
月巖石刻
  月巖石刻時代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道縣月巖村,此為湘南地區(qū)石刻聚集地之一。月巖在遠古時期由于河流沖刷,形成河道穿山溶洞。后洞頂部塌陷,堵塞河道,河流變成陰河從附近巖洞中流出,這里成為天然巖室。洞中頂部塌陷部分形成大圓形天窗。東西兩洞口高大如城闕。游人入巖洞,仰望天空,初如月的上弦,再進入中央,天空如滿月,將出洞口宛如月的下弦,故稱月巖。明地理學家徐霞客游此,謂“永南洞三,月巖第一!倍磧(nèi)兩側(cè)巖壁題刻甚多,共有明清題刻54方,如“月巖”、“寒巖”、“鴻門竅”、“理學淵源”及詩詞游記等。當?shù)厝罕娭^:清咸豐元年(1851)洪秀全率太平軍進道州時,曾游此,并題詞鐫于巖壁,今已不存。巖上有0,傳為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濂溪)講書處。名濂溪讀書室。石穴、石床猶存。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詳細]
飛山方廣寺
  方廣寺,于宋代建于靖州城西之飛山,背靠山巔之寶鼎,坐西朝東。寺前植古柏和銀杏,周圍平坦開闊,良田千畝,林木蒼翠。寺院南北長79米,東西寬34米,總建筑面積852.8平方米,中軸四進:第一進為山門,門內(nèi)有一小院,兩側(cè)為碑廊。第二進為過廳,為三開間歇山式木構(gòu)建筑,其明間為通道,兩次間供四大天王,兩側(cè)有卷棚頂廂房,中間為院場。迎面是第三進為正殿,計7間,重檐廡殿頂,四周有廊,殿有月臺,大型祭祀活動就在這里舉行。這是寺之中心。第四進為后殿、廂房。寺院寬敞,殿宇氣勢雄渾。大殿后,有靈官殿、玉皇閣、皮盧寺;并有半山亭、小天門寺、大天門寺、磨針庵等,構(gòu)成了寺院建筑群體,十分壯觀,寺內(nèi)居僧尼十余人。每逢二、六、九月,遠近香客云集,早為佛門圣地。但世事滄桑,寺院累遭毀壞。洪武初整修,改為元天宮,又遭匪劫。清乾……[詳細]
黃溪村古建筑群
  黃溪古民居主要分布在三個自然村,即:大院子、黃溪園、新屋場。共有窨子屋160多棟,總面積35300多平方米,其中大院子規(guī)模最大,面積最寬,共有窨子屋100余棟(部分已拆舊建新),面積達26200多平方米,高墻圍立,青瓦灰墻,樓閣飛檐,青石板鋪路,井字排列,橫五豎七條街(弄)道,“正弄子”為主道,長180米,寬1.7米。整個建筑設東南西北四道大門,內(nèi)弄要卡設若干小大門,門兩邊均設觀察眼和槍口,院子中央特建有雄偉的“十樓”(即10層小樓),供觀察、報警之用。有古廟、庫鋪、客棧、茶館、作坊、學堂、民居等,民居為主。窨子屋內(nèi),清代、民國初期的門匾、橫聯(lián)、石雕石刻、壁畫題字、門窗木雕等,隨處可見,雕工精致,式樣各異,令人嘆絕。窨子屋一般為兩進兩層,也有六進二層不等,主大門多為“八字大門”,雄偉壯觀。屋……[詳細]
湘西會戰(zhàn)陣亡將士陵園
  湘西會戰(zhàn)陣亡將士陵園位于懷化市溆浦縣龍?zhí)舵?zhèn)肇山村。1945年4月中旬,日軍侵入龍?zhí),抗日?zhàn)爭最后一戰(zhàn)——湘西會戰(zhàn)打響了。在龍?zhí)豆紊缴,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zhàn)斗。由于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zhàn),打敗了日軍的進攻,粉碎了日軍企圖奪戰(zhàn)芷江機場的軍事目的?箲(zhàn)勝利后,1945年8月國民政府撥款、鄉(xiāng)民捐款,由作戰(zhàn)部隊施工修建了陵園。它是我國最早修建的標志著抗日戰(zhàn)爭取得全面勝利的戰(zhàn)地紀念設施。“文革”時期大部建筑被毀。1991年溆浦縣首屆中學生“學革命先輩、愛祖國文物”夏令營到龍?zhí)兜磕羁谷贞囃鰧⑹,向社會發(fā)起復修陵園的倡議。秉著恢復原狀的原則,一期復修工程于1992年4月17日奠基動工,次年4月竣工,現(xiàn)占地面積8318平方米(不含主體建筑以外保護范圍面積)。陵園依山而建。以寬敞的林蔭石級路為主軸,依次將陵園大門、……[詳細]
高椅民居群
  高椅民居群 時代為明至清。位于湖南會同縣東北48公里了處的雪峰山脈南麓,巫水河西岸的臺地上,其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村莊猶如坐落在高背圍椅之中,并因此而得名。 村落里比較完整地保存著明洪武十三年(1380)到光緒七年(1881)間修建的尚有銘文的各時期的建筑104棟,建筑面積達19416平方米。這些古代民居群以“五通廟”為中心,形成花狀,分為五個自然村落。西面俗稱“老居街”,主要為明代早期建筑。北面俗稱“坎腳”,主要為明晚期建筑。東面俗稱“大屋基”,主要為清前期建筑。南面俗稱“田段”、“上下寨”,主要為清中晚期建筑。 上述民居的建筑形式均為用四面的磚筑封火墻,構(gòu)筑成一座座封閉的庭院,院內(nèi)為木質(zhì)穿斗式兩層樓房。庭院兩側(cè)的封火墻多問哦雙頭至四頭部等的馬頭山墻,墻頭多飾以彩繪圖案。院內(nèi)樓房其門……[詳細]
36、高廟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廟遺址
  高廟遺址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岔頭鄉(xiāng)巖里村,是沅水一級臺地上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分布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較厚,最厚處距地表可達5米多。遺址可分為下部遺存和上部遺存。下部遺存與皂市下層中晚期年代相當(距今約7400年),出土有相當數(shù)量的白陶器、釜、罐、缽等,器物造型奇特,很少帶有附耳。紋飾戳以印筆點鳳鳥紋、獸面紋最具特色。上部遺存與大溪文化的年代相當(距今約6500~5300年),與大溪文化有一定的聯(lián)系,紋飾以戳印紋和凸點紋為主;釜、罐類陶器仍保留著曲頸的傳統(tǒng)作風,因此被有關(guān)學者分別命名為“高廟下層文化”和“高廟上層文化”。高廟遺址所提示的文化遺物不僅證實了“渙水文化類群”劃分的合理性,而且進一步表明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這里的石文化不僅保留了自己鮮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對洞庭湖地……[詳細]
湘西剿匪舊址
  位于辰溪縣的湘西剿匪舊址——沅陵區(qū)剿匪勝利紀念堂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類。舊址內(nèi)鐫刻著英名的紀念碑默默佇立在旁,紀念著屬于烈士們的往日榮光。沅陵區(qū)剿匪勝利紀念堂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辰陽古城的湘西剿匪勝利公園內(nèi),是1952年中共沅陵地委、沅陵專員公署、沅陵軍分區(qū)為緬懷英烈的豐功偉績而修建的全國唯一的具有較大規(guī)模且影響深遠的紀念湘西剿匪勝利的地面標志性建筑物,2002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平面占地面積達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25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是湘西民族風格與歐式建筑藝術(shù)的有機融合,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既有紀念意義,又具觀賞價值。紀念堂長45米,寬17米,正門上有“沅陵區(qū)剿匪勝利紀念堂”字樣,兩側(cè)墻壁上嵌有高大石碑,右為中共沅……[詳細]
38、赤峰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峰塔
  赤峰塔,座落在黔城鎮(zhèn)高橋村沅江邊,巍峨雄壯,高聳入云,與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遙遙相望。距離洪江城西22公里的赤寶山頂。塔因山而得名。寶塔建于清咸豐九年(1859年),有建塔碑記一塊,塔身全部為青磚壘砌,塔周長29米,內(nèi)園直徑4.6米,厚2米,高約28米,共七層八方,每方有繪畫及小窗,每層相接處為花紋角磚砌成。頂角8方有銅鈴,被風一吹,銅鈴發(fā)出優(yōu)雅清脆之聲,遠近皆聞。位置:位于黔城鎮(zhèn)高橋村。清嘉慶年間(1796—1821),在黔城對岸赤寶山又建有赤峰塔。由于頹廢已久,莫知其處。清咸豐九年(1859)己未,黔陽知縣黃杰將蟠龍山浮屠拆遷于此,建七層八方浮屠于此,每層相接處為花紋角磚砌成。原名文峰塔,現(xiàn)名赤峰塔,為湖南懷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峨雄壯,高聳入云。與黔城古城一水之隔,遙遙相望。黃杰有建塔……[詳細]
39、橫嶺鼓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橫嶺鼓樓
  橫嶺鼓樓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xiāng)橫嶺村,橫嶺鼓樓是鼓樓與寨門建筑工藝巧妙“聯(lián)姻”的一個典型例證。 橫嶺是依山環(huán)水的侗寨,明天順間(1457—1464)始建寨,因位于橫向的山嶺延伸處而得名。寨內(nèi)現(xiàn)存鼓樓四座、寨門兩座、廊橋一座、廟宇兩座、戲樓一座、家祠兩幢、薩壇兩個等。寨內(nèi)鼓樓均為清代中、晚期的建筑。 橫嶺鼓樓群由小寨鼓樓、大寨中鼓樓、河坎鼓樓和河邊鼓樓組成,其中以河邊鼓樓最為壯觀,主要由南岳宮、圣母廟、款場坪、鼓樓及一號、二號寨門組成。南岳宮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圣母廟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款場坪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鼓樓則始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為三重檐歇山頂式。1號寨門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55),為三重檐歇山頂式。1號寨門始建……[詳細]
荊坪村民居群
  荊坪村民居群 時代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中方縣中方鎮(zhèn),此為一處歷史悠久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荊坪村位于水河西岸,民居群包括潘氏宗祠、關(guān)圣殿、五通神殿、伏波宮、古驛道、古井及眾多民居院落等建筑。潘氏宗祠位于村口之河岸邊,占地300平方米,與關(guān)圣殿、五通神殿連為一體。伏波宮在村北約兩公里處,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為祭祀漢代的伏波將軍馬援而立。現(xiàn)有單檐硬山頂三開間正殿一棟,其主體結(jié)構(gòu)之梁架仍為明代原物。金柱用料較大,墊以櫍。月梁、過梁及角背,皆有雕刻精美的紋飾,作法古樸,此為省內(nèi)保存較少的明代建筑遺構(gòu)之一。 荊坪村集生產(chǎn)、居住、祭禮、議事、讀書、娛樂為一體的自然村莊,其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庭院錯落有致,水陸便捷。民居多為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三間式,大部分門坊制作考究。村內(nèi)舊石器遺址的發(fā)現(xiàn),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