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福建省
>
莆田市
>
荔城區(qū)旅游
荔城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莆田市
荔城區(qū)文物古跡
荔城區(qū)紅色旅游
荔城區(qū)名人故居
荔城區(qū)十大景點
全部
荔城區(qū)特產
荔城區(qū)美食
荔城區(qū)地名網
荔城區(qū)名人
[移動版]
61、
白際靈宮
白際靈宮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下宅村王西自然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闊9.3米,通進深15.2米,建筑面積141.36平方米。為單進廊院式建筑,由門殿、天井、兩廡和正殿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懸山頂,抬梁土木結構。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墻滴水外延0.5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62、
永寧社(含永豐洞)
永寧社(含永豐洞)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宋代,明清時重修,坐北朝南,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柱,懸山頂抬梁穿斗結構,其構件為明、清混合構件。保存完好,永寧社是研究清的宮廟建筑藝術的實物資料。永寧社(含永豐洞)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
[詳細]
63、
沖沁沁安宮
沖沁沁安宮位于荔城區(qū)北高鎮(zhèn)沖沁村上沁安自然村 ,年代為清 。初名沁江宮,清代易名沁安宮。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近代再修。坐北朝南。通面闊6.4米,通進深13.1米,建筑面積約83平方米。單進廊院式建筑,由石埕、前殿、拜亭、主殿組成。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構架。主殿補間鋪作二朵,斗拱作二斗三下昂,具宋代做法樣式。保存有明、清媽祖神像、神龕和清末張琴書寫的匾額等。為研究莆田沿海地區(qū)明、清宮廟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保護范圍:東、西、北三面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南至石埕沿外延2米。……
[詳細]
64、
莆田縣國民政府機關及門樓
莆田縣國民政府機關及門樓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文獻社區(qū)荔城區(qū)政府機關大院,年代為1949年,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1949年。坐北朝南,通面闊26.8米,通進深13.6米,總建筑面積364.48平方米。為和風式建筑,歇山頂,土木結構。面闊九間,進深二間,上下兩層,基礎石砌,主體角磚。前廊大門石雕雕刻較精美。該建筑處于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qū)范圍內,現作為區(qū)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使用。為研究莆田民國建筑提供了寶貴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廳前廊滴水外延30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65、
后黃碉樓
后黃碉樓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后黃村,年代為民國,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民國,由黃福志建,以防地方土匪搶劫。坐南朝北,通面闊4.5米,通進深4米,總面積18平方米。四方形四層,第四層為半樓,可做觀察臺。一至三層設槍眼。鋼筋水泥結構。為研究民國時期碉樓建造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0.5米,西至外墻滴水外延0.5米,南至主樓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66、
光裕坊
光裕坊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文獻社區(qū)金橋巷,年代為明,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為明代中期陳鐘、陳伯獻所立。陳伯獻為明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官廣西提學副使,以陳奏劉瑾罪罷官,善繪畫,精文學。該坊是城內僅存的木牌坊,坐北朝南,單間,方柱,面闊4米,進深3.8米,高5.4米,歇山頂,正脊兩端為鰲魚形吻。為研究莆田明代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四周以木坊建筑外墻滴水各外延1米!
[詳細]
67、
五府橋
五府橋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下橫山村南至自然村,年代為宋,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又名“五官店橋”。宋元祐年間建,清雍正元年(1723)和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四孔石梁橋,南北走向,三座舟形墩。橋與溢流平堤、踏道連成整體總長57.6米。溢流平堤長27.4米,高、寬各2米。踏道7級共長6.8米。橋長23.4米,寬2.05米,墩之間跨徑3.45~5.35米。為研究莆田宋代橋梁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西南北四周以橋本體各外延1米!
[詳細]
68、
英龍英惠社
英龍英惠社 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英龍社區(qū)英惠巷 ,年代為明-清 。始建于唐代,宋大觀初重修,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增建。坐東朝西,處于三叉道路中心點。平面呈梯形,由前殿、拜亭、正殿和正殿右偏殿組成。懸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土木構架,基本保持明代風格。保存有石經幢、“嘉慶丁卯重修”古井、古匾。為研究莆田城區(qū)明、清里社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保護范圍:東、南、北三面至外墻滴水各外延1米,西至前殿滴水外延2米!
[詳細]
69、
洞湖龍江陡門
洞湖龍江陡門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洞湖村溪安自然村,年代為唐、宋,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代,宋代重修,近代又修。陡門所處水流為常太楓溪水由像峰入淡頭溝,唐建陡門以調節(jié)水勢,灌溉淡頭東邊田畝。東西走向。石構筑成,2孔,每孔均寬2.5米,有排澇、擋潮功能,至今仍發(fā)揮水利作用。為研究莆田古代水利設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以陡門本體為中心,東西南北各外延5米!
[詳細]
70、
塔仔塔
塔仔塔位于荔城區(qū)北高鎮(zhèn)汀江村后埕口自然村。塔仔塔明萬歷十三年(1585)建,是航標性建筑。五層四角樓閣式空心石塔,通高約15米,邊長4.6米,葫蘆形塔剎(已斷)。底層朝南開門,門高1.48米,寬0.78米。每面設佛龕,內有石雕像。1981年公布為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71、
斗南頭前厝
斗南頭前厝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斗南村斗南自然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代。坐東朝西,通面闊8.9米,通進深21米,建筑面積187平方米。由偏門、主屋組成,主屋由上、中、下廳、天井組成,懸山頂,土木結構。存有清代天井、門枕石、柱礎等,現存建筑保持清代民居建筑風格,為研究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72、
東甲鎮(zhèn)海堤紀念館
東甲鎮(zhèn)海堤紀念館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東甲村西船96號,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名曰“功臣祠”,清代更名為“報功祠”。坐東北朝西南,面闊15.3米,通進深11.8米,建筑面積180.54米。由館門、大廳組成。紀念歷代水利先賢及有功人士。1996年,莆田縣人民政府將其更名為“莆田鎮(zhèn)海堤紀念館”。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西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南至主殿前廊滴水外延2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73、
北高永祿書院
北高永祿書院位于荔城區(qū)北高鎮(zhèn)山前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不詳,原為宋代關圣廟基礎上建設遺留下來,古時以書院為主,明末兵部尚書王家彥曾經在此就讀。現為近一千平方的古建筑群,以關公文化為主。為研究清代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74、
北高國學館(小宗)
北高國學館(小宗)位于荔城區(qū)北高鎮(zhèn)山前村,年代為清,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代中期,為當地粗老爺所建,為三座厝結構,內有天井,有精美古石雕和木雕,已利用為壽山國學館和五侯書畫院、農家書屋等。為研究清代莆田民居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西至主屋前廊滴水外延2米,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北至外墻滴水外延1米。……
[詳細]
75、
伯棠醫(yī)院
伯棠醫(yī)院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長壽居委會廟前,年代為20世紀30年代,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磚木建筑,現為民居。坐北朝南,通面闊12.9米,通進深11.3米,建筑面積145平方米。單體西洋式建筑,上下二層,現存建筑保持民國時代建筑構件與建筑風格,保存較好。2013年公布為福建省優(yōu)秀近現代建筑。 伯棠醫(yī)院創(chuàng)建者柯青(1898-1992),字伯棠,莆田人,曾東渡日本學醫(yī)。畢業(yè)回國后先后擔任上海東醫(yī)大教授、上海協和醫(yī)院院長、國民政府海陸軍總院內科負責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醫(yī)處處長,授上校軍銜,1929年回莆田設立伯棠醫(yī)院。保護范圍:四周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 ……
[詳細]
76、
樹屏書屋
樹屏書屋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辦事處文獻居委會新橋巷29號,年代為20世紀30年代,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磚木建筑,是王干候死于海關任上時用安家費所建,F存建筑保持上世紀30年代所建的磚木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闊14.4米,通進深13米,建筑面積187.2平方米。為西洋式單進建筑,由院門、圍墻、上下二層主屋組成,保存較好。2013年公布為福建省優(yōu)秀近現代建筑。 保護范圍:四周至建筑圍墻外延1米!
[詳細]
77、
龍山汀渚橋
龍山汀渚橋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龍山村大橋頭自然村,年代為宋。為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南宋初,由南宋李富募捐而建。三孔石梁橋,跨于后卓溪龍崇河支流。東西走向。長24.25米,寬2.4米。二座舟形墩,跨度4.65米,梁石厚0.35米,最長7.1米,橋面施石欄桿。為研究莆田宋代橋梁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保護范圍:東西南北四周以橋本體各外延1米。……
[詳細]
78、
祥云殿
祥云殿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錦墩村,類別為古建筑。唐光化年間徐寅記有之,宋有擴修,大觀元年賜額“神應”。明成化八年重建,并祀林天妃,又建祥云殿祀玉皇。明正德嘉靖、萬歷皆有重修,主祀玉皇和佛。清末、近代依舊制重修建筑并有擴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165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由天帝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組成。殿兩側有偏殿和廊。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歇山頂。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歇山頂;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重檐歇山頂。。沿用明、清柱礎。保存明代石獅3對,“宋廉州府通判陳覺龍神道”碑1通。祥云殿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前廊外延7米,西至主殿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
[詳細]
79、
真武壇
真武壇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勝利路,類別為古建筑。明嘉靖年間(1522~1566)以前建,清代、近代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闊25米,通進深40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為單進廊院式建筑,由照墻、山門、天井、正殿、后殿、兩廂組成。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梁架保持明清風格。祀玄天上帝。山門檐下1對透雕盤龍石柱為乾隆年間雕鑿。廟中保存1方明代石龍陛。真武壇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南至圍墻,東、西、北至通道各外延2米。……
[詳細]
80、
哲理鐘樓
哲理鐘樓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鳳山街倉后巷,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又稱中共莆田特委機關舊址,1926年初,中共中央派莆田籍黨員陳國柱(又名廖華)回莆田秘密發(fā)展組織。同年2月在此建立莆田第一個黨支部,12月中共莆田特委機關設于此。舊址為哲理中學宿舍,坐南朝北,通面闊19米,通進深30.3米,占地面積576平方米,F存建筑磚木結構,四層紅磚平頂樓。底層為4米左右的騎樓式門道。平頂陽臺周圍作城堞式垛子,中央有一攢尖形小亭,亭內懸銅鐘。哲理鐘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5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4.5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荔城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荔城區(q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荔城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荔城區(qū)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荔城區(qū)A級景區(qū)名錄
·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莆田市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