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文物古跡介紹

哈拉庫圖城遺址
  哈拉庫圖位于湟源縣城西35公里處的日月鄉(xiāng)哈拉庫圖村。背靠日月山,南臨野牛山,東與分水嶺遙遙相望,北與石堡城互為抵角,規(guī)模較大。據(jù)文獻記載為駐防之地,是當(dāng)?shù)氐能姵谴蟊緺I,民國以后簡稱哈城。1993年6月,湟源縣政府列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建在一獨立小山東坡處,扼守日月山及藥水河上游,地勢險要。城周長228丈(760米),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依山而建,西高東低,夯土筑。形制及布局平面呈菱形,很規(guī)范,在我省極為少見。除城址四面墻體東城墻已經(jīng)拆除外,其余尚依然屹立,四角設(shè)有碉堡。東西各開一門,門處設(shè)有甕城,西甕城的門朝南開,平坦較寬闊,東甕城門朝北開,便于南北通道的控制,利于攻守。城內(nèi)有建筑遺跡5處,練兵場所、大小教場,遺跡現(xiàn)象還有灰層、灶坑、陶、瓷、碎磚瓦片等,曾出土唐開元通寶、宋天禧通寶、清……[詳細]
42、湟源城隍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湟源城隍廟
  湟源城隍廟位于縣城中心十字北面,修建于公元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是湟源縣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也是西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城隍廟整體建筑坐北朝南,是三進兩院布局,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廟舍古樸典雅,雄偉壯觀,金碧輝煌,遠近聞名,在初一、十五重大節(jié)日期間,游客不斷,香火旺盛。湟源城隍廟幾經(jīng)滄桑,幾經(jīng)興衰,曾在嘉慶、宣統(tǒng)年間先后維修了多次,在改革開放后又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逐漸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山門雄偉華麗,建于六層臺階之上,山門東西各樹立圍桿一個,圍桿上下有大小兩個雕斗,與山門相映成趣,也使山門顯得更加威儀壯觀。山門對面的青磚照壁,高6.6米,寬10米,上面刻有花云紋圖案,屬于清代的磚雕藝術(shù)。進入山門,便是戲樓,其東西兩側(cè)為鐘鼓樓,“晨鐘暮……[詳細]
43、東科寺
東科寺
  東科寺亦稱“東科爾寺”、“洞闊寺”,都是藏語的譯音名稱,原名全稱“東科爾具善0洲”,座落在青海省湟源縣日月鄉(xiāng)。東科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現(xiàn)名“東科爾佛教講修洲”。寺南沿河松柏成蔭,白楊挺拔,風(fēng)景秀麗。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四世東科-多居嘉措創(chuàng)建。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羅卜藏丹津事件被毀,其遺址在今縣城東百米處,當(dāng)?shù)胤Q作“舊寺臺”。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五世東科爾索南嘉措移建于現(xiàn)址。東科爾寺初建時受到顧始汗的鼎力相助,顧始汗將湟源日月山和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一帶的大片土地劃為東科寺屬地。1665年(清康熙四年),四世東科爾多杰嘉措奉召入京,被清廷封為“文殊禪師”,駐錫京師。自此,歷輩東科成為駐京“呼圖克圖”。清代,該寺建筑規(guī)模宏大,正殿大經(jīng)堂5間,耳殿2間,柏木地板……[詳細]
南灘古城墻
  南灘古城墻是當(dāng)年青唐城南城墻的一部分,青唐城是唃廝啰政權(quán)的都城,建于公元1034年。唐代這里叫鄯城。青唐城周圍10公里,有8座城門,規(guī)模宏大。城中分為東西二城,西城是王城,建有規(guī)模宏大的議事大殿、宮室、寺院、軍政機關(guān)和貴族宅院等;東城是商業(yè)區(qū),店鋪林立,各國商旅云集,僅于闐、回紇商人就有數(shù)百家之多,每天人流熙熙攘攘、磨肩擦背。安史之亂后,吐蕃從唐軍手中奪取了鄯城,那時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參天,青翠蔥蘢,所以吐蕃族稱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環(huán)抱,地勢險要。當(dāng)時西夏國興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帶,來往于宋朝與西夏城之間的各國商隊、使臣常常遭到掠奪,于是繞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北部經(jīng)柴達木盆地西去。青唐城就成了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鎮(zhèn)。由于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曾受阻,青唐城一度成為中西交通和貿(mào)易的樞……[詳細]
45、拉加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拉加寺
  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址東北部黃河北岸的拉加鄉(xiāng)阿尼群貢山下,西(寧)久(治)公路可達,距州府所在地78公里,是建筑類人文風(fēng)景旅游區(qū)。座東向西,面臨黃河,前有1986年建成的黃河大橋可通西岸。拉加寺初名“扎西功德林”(吉祥廣安寺)后改為“甘丹扎西迥寺”(具善吉祥源地),又稱“嘉祥寺”是我省黃河沿岸最著名的格魯派寺院。該寺由阿柔格西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創(chuàng)建,系色拉寺屬寺。現(xiàn)寺藏有班禪大師和章嘉國師賜給香薩-的錦幛。拉加寺在1952年至1958年間有殿堂12座150間,昂次、僧舍等100間,全寺建筑占地4.7平方米,另外在寺后右側(cè)山坡上還建有班禪行宮1座。從1958年至“文革”期間,該寺兩次被毀,造成嚴重破壞。自1980年開放以后,經(jīng)復(fù)修后又具規(guī)模,現(xiàn)有大小殿堂5座397間,昂欠8座18……[詳細]
貴德文廟及玉皇閣
  貴德文廟及玉皇閣位于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zhèn),占地4.0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901平方米。是集儒、釋、道三教于一體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廟、大佛寺、玉皇閣、關(guān)岳廟、城隍廟、民眾教育館六個院落及貴德古城、古校場。貴德縣文廟和玉皇閣是貴德縣現(xiàn)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史料記載,明萬歷十七年(1589年),為鞏固統(tǒng)治,教化民風(fēng),保佑“皇圖永固,時歲享昌”,乃“恭擇城中場地,創(chuàng)修玉皇圣閣”,歷時四年竣工。文廟包括欞星門、泮池、鄉(xiāng)賢名宦祠、七十二賢祠、大成殿等十二個單體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華民族偉大先哲孔子之神位,歷來為文人祭祀孔子和-的場所。貴德玉皇閣是明清的古建筑遺存,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擴建,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重建。廟觀相互毗鄰,占地面積……[詳細]
47、西寧城隍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寧城隍廟
  西寧城隍廟,自明洪武十九年始建,歷經(jīng)明、清、民國幾代,曾經(jīng)幾度修繕,遂成昔日的規(guī)模,透過迷信香煙紙燭的燎繞,可直觀到古城西寧文化藝術(shù)真品的輝煌。西寧城隍廟座北朝南,從“大照碑”到牌坊山門開始,向北步入廟門。從中軸線分東西對稱,向北進深有五院。主要建筑有:三楹大牌坊(山門)、大戲樓、磚砌半墻欄“香廳”(照膽臺)、“鑒心殿”、“后寢宮”。東西對稱的有“鐘、鼓樓”,東西“廊坊”(十八陰司、十八層地獄),東西縣廳城隍、地方先賢。主殿為雄偉靜穆的“鑒心殿”,殿內(nèi)正中供奉府城隍“威靈公”——鄧訓(xùn),及掌簿、鬼判、侍從塑像。人們都這么說,“威靈公”鄧訓(xùn)是管轄治理西寧府暨青海河湟的“府”城隍、省城隍,陰司最高行政長官。這些古色古香、古樸典雅、雄宏壯麗的明清古建筑群“山門”、“鐘鼓樓”、“戲樓”、“香廳”(照膽……[詳細]
48、沈那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那遺址
  沈那遺址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qū)小橋大街毛勝寺西臺地上。臺地東鄰小橋大街,西有一條洪溝與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溝內(nèi)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現(xiàn)已斷流),北部有條東西向的大溝,俗名瓦窯溝。遺址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呈長方形。臺地西、北、南三面較整齊,東側(cè)中部有一缺口(封閉形小溝,當(dāng)?shù)胤Q為小瓦窯溝)。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后經(jīng)平整成約40×40米、低于臺地約2米的梯田。臺地東南建有變電站及家屬院,小瓦窯溝北部有5處民居,其余皆保存原貌。整個臺地都是古代文化遺存,無空白。東北部為馬家窯文化區(qū),面積約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約文化遺跡,其余皆為齊家文化遺存。臺地原為旱作麥田,后改為水澆地,并先后多次經(jīng)過平整,原覆蓋土及文化層上部被破壞,部分裸露,其中以臺地中部為甚。整個臺地到處可見陶片、雜……[詳細]
49、瞿曇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曇寺
  瞿曇寺為國務(wù)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樂都縣境內(nèi)距縣城25公里的瞿曇鄉(xiāng)。寺院依山傍水,總體布局為一長方形,占地1.5公頃。雖歷經(jīng)600余年,該寺古風(fēng)猶在,被譽為“樂都小故宮”。瞿曇寺是一座-教寺院。據(jù)寺碑記載:明代以前,在樂都縣南山坳里背山面水的地方就建有廟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寺院主三羅藏擁護明朝,朱元璋皇帝御賜題為“瞿曇”的金匾。從此,這座廟宇便定名“瞿曇”。十五世紀初的明永樂年間,朱棣皇帝又賜三羅藏之侄班丹藏卜“頂凈覺宏濟大師”頭銜,令其主持寺院,提高了寺院地位。經(jīng)明朝洪熙、宣德兩代的擴建,使瞿曇寺有了較大的規(guī)模。寺院建筑基本采用漢式廟宇形制,高低錯落,氣勢雄偉。金剛殿是前中后殿的分界和過道,面積約110平方米,采用梁柱結(jié)構(gòu),不施斗栱。瞿曇殿居中院前部,面積為170平方……[詳細]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位于青海玉樹州稱多縣仲達鄉(xiāng),通天河南岸。前身是一座苯教古剎,名為“仁真敖賽寺”,F(xiàn)存最早的古建筑為“臧娘佛塔•盛德山”。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將臧娘周圍的苯教仁真敖賽寺、巴欽班覺寺、巴格達宗寺合三為一,在臧娘佛塔腳下創(chuàng)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物數(shù)十座,F(xiàn)存有大、小經(jīng)堂及0殿、僧舍等古建筑物,墻面涂有豎向黑白相間條帶,這顯然是薩迎派寺院的象征物。臧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筑文物價值,而且保存和收藏有一批非常珍貴的宗教、歷史文物。有從苯教寺院傳下來的宋代以前的銅鈴、銀碗、鼓號等;有元朝皇帝封為國師的巴思八親臨寺院贈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歷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數(shù)以千萬計的泥制小佛像;有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創(chuàng)建人孟德嘉納大師的僧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