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殿位于荔城區(qū)北高鎮(zhèn)福嶺村東田自然村。通明殿創(chuàng)于明,歷代屢修,現(xiàn)存建筑物為近代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闊35米,通進深28米,建筑面積980平方米。為三進廊院式建筑,中軸線依次為山門、拜亭、玉皇殿、大雄寶殿。玉皇殿為懸山頂抬梁石構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內存清至民國年間的碑碣等文物。1997年公布為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黃岸墓位于涵江區(qū)國歡鎮(zhèn)黃霞村,類別為古墓葬。黃岸(?-755),唐開元間人,任桂州刺史,辭官后居黃霞村黃巷,為黃氏入莆始祖。墓建于唐代,20世紀80年代修。坐東朝西,通面闊12.3米,通進深27.5米,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墓丘寬4.7米,縱7.5米,高2.5米,三合土構筑。墓丘之后墓圈磚墻上嵌墓碑“入莆始祖唐進士桂州刺史封開國公謚忠義黃公墓”,碑圓首,高1.44米,寬0.45米。有四級墓坪。黃岸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丘中心點為基點,向東、南、北各外延30米,向西外延50米![詳細] |
吳公廟位于荔城區(qū)拱辰街道辦事處暢林村上林自然村。建于宋代,清代重建,坐北朝南,通面闊32.5米,通進深48.7米,建筑面積為1581平方米。由大門、大埕、前殿、主殿組成。主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帶前廊,歇山頂抬梁土木結構,存有宋代石柱,明代石碑。保存較好。吳興,唐神龍年間,捐家資建延壽陂,并為捍陂獻身。被南宋劉克莊稱“其事與李冰,周處,相望于史冊”人民建廟紀念![詳細] |
下亭慶源祠位于荔城區(qū)拱辰街道濠浦社區(qū)下亭碼自然村。創(chuàng)建于清代道光年間,是清政府為嘉獎該村進士陳池養(yǎng)而建的,也是臺灣政界名人陳裕清和愛國華僑陳江河祖先的祠堂。為陳裕清兒時就學之所。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闊10.1米,通進深21.9米,建筑面積219平方米。為單進合院式建筑,由院門、大埕、前廳、天井、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兩柱,懸山頂抬梁土木結構,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莆田地方建筑的特點。該祠一直是濠浦、南郊等地的學子們求學的學堂![詳細] |
沙堤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天馬村朱厝自然村。創(chuàng)建于宋乾道年間,明嘉靖年間重建,祀明嘉靖年間御史朱制與清代御史朱元春及其列代祖考。座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積700平方米,為單進廊院式建筑,由前廳、天井、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四柱帶前廊,懸山頂抬梁土木結構。檐下雀替等建筑構件雕刻較精美,F(xiàn)存有唐代入莆始祖進士都官郎中監(jiān)倉使碩輔一世祖伯益朱公墓碑、唐代古墓磚、宋代“龍泉古井”、明代“朱家園”石匾、御史朱制親筆墓志銘石刻、《天馬山賦》石刻、明清時的《兩朝賜祭》《登科》木匾、明代“侍御里”“忠諫里”石刻。……[詳細] |
琳井朱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井后村井埔自然村。原名“唐古田令朱公祠”,簡稱“古田祠”。系為紀念入莆始祖朱璣而建。明正統(tǒng)十四年,泉州十八世孫右副都御史鑒公來莆瞻掃祖祠,見祠破舊,乃重建。當時建有拱門、甬道、廣場、兩進的祠宇,占地數(shù)畝近年重修,保持明代建筑風格,更名“朱氏大宗祠”。其后歷代俱有維修。近年其宗親在舊址平地上予以重建朱氏大宗祠,保持明清建筑風格,坐北向南,通面闊17.9米,通進深11.4米,占地776平方米,建筑面積204平方米。為單體建筑,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三柱,懸山頂,抬梁明間減中柱結構。朱氏大宗祠為海內外宗親尋根拜祖提供思敬的勝地。祠內還存有唐代石獅,明代石柱礎等文物![詳細] |
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定莊村定莊自然村清康熙年間(1662-1722),四川提督吳英奉旨入籍莆田時所建。堡原平面呈長方形,長122米、寬31米,面積3782平方米,周長306米。今殘存小寨,俗稱“虎櫥”,現(xiàn)遺存有康熙贈給吳英的御書“作萬人敵”石匾、無字九龍碑刻、吳英從臺灣運回的“七星石”、抱鼓石、“百廿間百福墻”、古井、古石馬槽等文物古跡。該遺址是重要的涉臺文物![詳細] |
莆田烈士陵園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辦事處筱塘社區(qū)龍脊山。莆田烈士陵園位于鳳凰山街道辦事處筱塘社區(qū)龍脊山上,坐北朝南,陵園占地面積2771平方米。大門上刻郭沫若手跡“烈士陵園”。110級石蹬道直通碑臺。碑臺方型,有兩層,下層邊長40米,上層邊長19.24米,設石欄桿。上層碑臺正中為邊長7.14米的碑座。碑座正面刻碑文,另三面嵌放映重大革命斗爭的浮雕。碑方柱形,高1.6米,南面刻毛澤東手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他三面分別刻鄧子恢、張鼎、葉飛題字![詳細] |
熙寧橋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闊口村,類別為古建筑。宋熙寧年間(1068~1077)在白湖渡造浮橋。靖康元年(1126)太守江常合眾力造橋墩,太守張讀續(xù)成,始改浮橋為石橋,稱通濟橋(一說紹興年間林回年為首筏石造橋)。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康熙四十二年(1703)均重修,近代重修時,橋面用水泥鋪設。現(xiàn)存熙寧橋八孔石梁橋,西北—東南走向,長110米,寬4.9米,厚0.55米,七座舟形墩,跨度6.30米。橋上原有石護欄,柱頭雕獅,西北端橋旁有阿育王式塔一座,“文革-”期間遭破壞。熙寧橋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體南側外延50米,北側外延100米,上下游護岸橋體各外延100米![詳細] |
祥云殿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錦墩村,類別為古建筑。唐光化年間徐寅記有之,宋有擴修,大觀元年賜額“神應”。明成化八年重建,并祀林天妃,又建祥云殿祀玉皇。明正德嘉靖、萬歷皆有重修,主祀玉皇和佛。清末、近代依舊制重修建筑并有擴建。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165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由天帝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組成。殿兩側有偏殿和廊。玉皇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歇山頂。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兩柱,歇山頂;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柱,重檐歇山頂。。沿用明、清柱礎。保存明代石獅3對,“宋廉州府通判陳覺龍神道”碑1通。祥云殿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前廊外延7米,西至主殿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詳細] |
鄭露墓位于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寶勝村,類別為古墓葬。與夫人蔡氏合葬于壺山寶勝。穴號仙人脫履。近代重修,坐西北朝東南,墓占地面積50多平方米,墓丘三合土構筑,平面呈“風”字形,面闊4米,進深7米,上有一對龜背形墳頂,周圍無護墻。墓前立墓碑1通,圓首,高約1.70米,寬0.67米,上刻“唐太府卿南湖鄭先生墓”。鄭露,生于公元512年,卒于590年。字恩叟。南朝陳時與其弟鄭莊、鄭淑自永泰移家至城西南的鳳凰山,創(chuàng)建湖山書堂。人稱鄭露三兄弟為“南湖三先生”。隋時鄭露卒,唐追封為太府卿。鄭露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墓地排水溝,西至墓地排水溝,南至墓地排水溝,北至墓埕8米![詳細] |
北辰宮位于荔城區(qū)黃石鎮(zhèn)澄瀛村,類別為古建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坐北向南,通面闊24.3米,通進深58米,總面積1656平方米。為二進廊院式建筑,山門外有圍墻,設東西轅門,內有大門、前、后殿,兩旁有配殿。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穿斗式木構架,歇山頂,正脊置寶塔、水龍。垂脊置彩塑風調雨順四天神。前檐玻璃瓦封內為近年裝修的彩色泥塑故事人物。前檐下有一對盤龍石柱,雕刻精細。右廊壁有明萬歷年間(1573~1620)名畫家吳彬(字文中)的《玄帝出郊圖》壁畫。正殿前右側廊壁有清初壁畫“武當進香圖”。后殿有清乾隆間書寫的《前后赤壁賦》全文。圍墻的東西轅門上尚存明末大……[詳細] |
梯云齋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澄渚村,類別為古建筑。唐貞觀年間(627~649)始建,宋建炎元年(1127)林蘊九代孫林安中重建。紹興年間(1131~1162),因禱齋中奉祀的“書齋公”求雨有應,尚書林大鼎奏聞朝廷,賜額“寧昌”,敕封“書齋公”為寧昌威武圣侯,梯云齋一度易名寧昌廟。元代俞尚寬重修梯云齋。明俞釗又重筑梯云齋,清重修,今又依舊制重修。祀寧昌威武圣侯。書院坐北朝南,由大門、正廳組成。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抬梁土木結構,占地面積212.22平方米,保存較好,該書院是研究清代書院建造藝術的實物資料。梯云齋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詳細] |
裕昆堂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明,清嘉慶年間重修,現(xiàn)存建筑保留清代建筑風格。祀明永樂年間翰林院庶士陳實兄弟。坐西南向東北,正堂占地面積90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柱。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架,保存完好。該建筑是研究清代建筑藝術的實物資料。裕昆堂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前廊外延2米![詳細] |
永寧社(含永豐洞)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洞湖村,類別為古建筑。始建于宋代,明清時重修,坐北朝南,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柱,懸山頂抬梁穿斗結構,其構件為明、清混合構件。保存完好,永寧社是研究清的宮廟建筑藝術的實物資料。永寧社(含永豐洞)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詳細] |
唐甘露林位于城廂區(qū)鳳凰山街道林橋村,類別為古墓葬。林橋林欑父母墓為唐貞觀年間福唐慰林欑父母合葬墓。坐西北朝東南,通深13米,通寬7.5米,占地面積97.5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型,由墓丘、祭臺和三級墓坪構成。墓碑嵌在墓墻中央。祭臺寬度1.5米,深度為2.23米,墓丘為龜背式三合土包石結構。林欑墓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風字型,墓丘為龜背式,三合土包石結構,通深13米,通寬15.5米;墓由墓丘、祭臺、三級墓坪組成。墓碑立在墓丘前,碑高1.23米,寬0.6米,中間楷書直下“唐孝友林先生之墓”,上款“皇宋嘉定十七年(1224)歲在甲申八月丙寅朔”,下款“知縣事泰寧鄒應博立邑人陳宓書”。祭臺寬度2.55米……[詳細] |
南少林寺(林泉院)位于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林山村,類別為古遺址。整個地勢呈東北-西南傾斜,自東北往西南形成多級階梯式臺地。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50米,總面積近30000平方米。1990年12月-1992年元月分兩期,由省考古隊主持發(fā)掘,發(fā)掘面積1954平方米。考古發(fā)掘有文化層七層,堆積厚度240厘米。這些堆積主要是歷代建筑物更替和修建過程中的廢棄物所充填而成的。主要有石構墻基、臺基、柱礎等,分屬于不同時期的60多個遺跡單位。各地層堆積包含物中,最大量的當屬磚、瓦等建筑物,建筑飾件以及生活用具的陶瓷器殘片,此外也發(fā)現(xiàn)一些銅錢、銅坨、石刻文字和墨書文字等,還發(fā)現(xiàn)一些石槽、殘碑、練功石等。1998……[詳細] |
施水亭井位于城廂區(qū)霞林街道,類別為古建筑。霞林施水亭井位于霞林街道辦事處霞林社區(qū),唐黃妙應禪師指地鑿此井,以施水官道行人,并建亭供休憩。今井保存完好,井側錦亭寺中還保留兩對瓜楞形連木質石柱礎。井欄呈瓜楞形,井口內徑為43.41厘米,外直徑為70厘米。施水亭井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霞林社區(qū)……[詳細] |
郭尚先故居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書倉巷5號,類別為古建筑。明代林兆珂在南宋鄭寅居第的舊址上建,清代為郭尚先購居。也是中共仙游縣委書記郭壽鑾烈士和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郭風先生故居。坐北向南,通面闊36米,通進深42米,占地面積1512平方米。為二進合院式建筑,由照墻,外大門,上、下廳房和卷堂組成。上、下廳穿斗式木構架,主屋懸山頂抬梁結構。郭尚先,字元開,號蘭石,清嘉慶十二年(1807)解元,十四年(1809)進士,官終四川學政,大理寺卿,有政聲。尤精書畫篆刻。郭尚先故居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墻延伸4米至照壁外側,西至圍墻,北至建筑圍墻外延4米![詳細] |
哲理鐘樓位于荔城區(qū)鎮(zhèn)海街道鳳山街倉后巷,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又稱中共莆田特委機關舊址,1926年初,中共中央派莆田籍黨員陳國柱(又名廖華)回莆田秘密發(fā)展組織。同年2月在此建立莆田第一個黨支部,12月中共莆田特委機關設于此。舊址為哲理中學宿舍,坐南朝北,通面闊19米,通進深30.3米,占地面積576平方米,F(xiàn)存建筑磚木結構,四層紅磚平頂樓。底層為4米左右的騎樓式門道。平頂陽臺周圍作城堞式垛子,中央有一攢尖形小亭,亭內懸銅鐘。哲理鐘樓為莆田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建筑外墻外延5米,西至建筑外墻外延4.5米,北至建筑外墻外延1米,南至建筑外墻外延1.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