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石景山區(qū)旅游

石景山區(q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西山八大處〔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庵、大悲庵、龍王堂、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位于西郊翠微山、盧師山和平坡山之間,三峰環(huán)抱古剎8座,人稱“西山八大處”、八大剎,是首都著名的風景區(qū)。8座右剎依次為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龍泉庵、香界寺、寶珠洞、證果寺。長安寺位于翠微山西南隅山腳下,建于明代。寺坐西朝東,前后兩殿。前為釋迦殿,后為娘娘殿。長安寺向以塑像名冠西山諸寺,佛像憑幾而坐。華人儀容,姿態(tài)迥異于他寺,還以奇花名樹著稱。靈光寺在翠微山東麓,始建于唐。寺依山而建,登上20米高的石階,就是大雄寶殿,內供1989年泰國已故僧王贈送的釋迦牟尼佛銅像。大殿后的佛牙舍利塔,高5l米,八角十三層密檐,配……[詳細]
  證果寺位于八大處公園內。雖說是八大處中的最后一處,但并不是地理位置最高的。證果寺始建于隋仁壽年間,名“史陀林”,已有1300多年歷史。證果寺沿山而筑,山門建在高臺上。離寺門10多米處,有一眼一丈見方的水池,名“青龍?zhí)丁。山門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結構巧妙。寺內大雄寶殿以西有一院,院門為寶瓶形,青石制作,門兩側刻有對聯一副曰:“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小院以西有一寬大敞軒,名“招止亭”。內嵌一碑《秘摩崖招止亭記》。敞軒以北為秘魔崖。證果寺是八大處最古老的一座寺院。證果寺沿山而筑,山門建在高臺上,與殿堂處同一水平面。離寺門10多米處,有一眼一丈見方的水池,名“青龍?zhí)丁薄I介T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結構……[詳細]
  是北京八大處的第四處寺院,原名隱寂寺。創(chuàng)建于宋遼時代,距今九百余年。該寺獨處叢林深處,層層殿宇依山勢遞升,錯落有致,山門南向。大悲寺的首層建筑是山門殿,硬山正脊灰筒瓦頂。檐下飾有丹青彩畫,殿脊正中裝飾“百鳥朝鳳”磚雕圖案。正檐下嵌有一方漢白玉寺額,上面鐫著“敕建大悲寺”五個大字,字體健勁,是康熙大帝御筆。寺額下是漢白玉券門,自下而上對稱浮雕白象、雄獅、騰龍、翔羊;門楣正中雕飾著三尊神像,正中一尊人面鳥喙,是佛經中大鵬金翅鳥的應化形象。券門兩旁是石雕花窗,飾有蘷龍和忍冬草花紋,優(yōu)美而莊重。兩側正脊門樓造型也很精致。山門殿內居中是“大肚彌勒佛”坐像,眉眼如月、笑口常開,洋溢著一團喜氣。四大天王分列……[詳細]
  是北京八大處公園的第七處寺院。寶珠洞位于平坡山頂,創(chuàng)建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該寺高居于平坡山絕頂。出六處北便門,沿石階小徑西攀一里多路便可到達。路邊遍植黃櫨、火炬等林木,春夏青翠欲滴、深秋殷紅奪目。寺前有一座木結構牌樓,匾額內外分鐫堅固林和歡喜地,為乾隆皇帝御筆。過牌樓前行,可見一天然巨石赫然路旁,石上約略可見行書《寶珠洞詩》,落款處鐫有乾隆御璽印跡。寶珠洞臨崖而建大殿兩層,其中眺望軒觀音殿連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層院落。觀音殿后有一石洞,寬廣約四米,洞內礫石如珍珠黑白雜陳,晶瑩閃爍,固此該洞以寶珠命名。相傳康熙年間有一海岫禪師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見。據記他能誦經驅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薩……[詳細]
  田義墓又稱慈祥庵、石香爐庵,位于北京石景山區(qū)翠微山腳下,模式口大街80號,北靠蟠龍山,距法海寺約1華里,是目前全國范圍內唯一保存最完好、規(guī)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監(jiān)墓,始建于明朝萬能歷年間,占地約4000平方米。同時也是我國首座以宦官歷史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F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田義墓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葬有明朝萬歷皇帝身邊最寵幸的當紅大太監(jiān)田義及其他十幾位明清太監(jiān)的墓群。到了清代,此墓已廢棄,無人管理。有一僧人至此,對墓園景物十分鐘愛,恐其遭貪利0徒破壞,于是奏請康熙皇帝批準,在墓園東鄰建“慈祥庵”一座,稱為“東曲”,并將田義墓作為“西曲”歸入庵中。又由于庵前有一巨大的石香爐……[詳細]
  位于北京西山馀脈平坡山龍王堂西北,是八大處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寺院,因這里山勢平緩,又名“平坡寺”。該寺創(chuàng)建于唐乾元初年(758年),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改稱“大圓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再次重建,改稱“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經重修改名為“香界寺”,意為“香林法界!毕憬缢碌慕ㄖ䦶纳介T到藏經樓,依山勢順坡而建,前後六個院落、五層殿堂,殿宇宏大、門戶重重。一進寺門,有石臺階,長達數百級,拾級而上,就到大乘門。有副楹聯:“一竿竹影敲明月,半榻松風臥白云”,把這里的幽靜環(huán)境,雅潔風景一語道盡。寺的規(guī)模比其他七處大,過去是帝王游山時休息的地方,F在寺里還保存著清乾隆年間的“……[詳細]
  是八大處的第五處寺院。明末清初時此處并存著兩座寺院。一為慧云禪林;一為龍王堂。前者建于明洪熙年間;后者建于清順治二年,清道光年間兩寺合二為一。龍泉庵坐西朝東,寺門為硬山正脊門樓,青石匾額上刻著“龍泉庵”三字。進入寺門便是一雕欄方池,池壁以青石圍砌,分外堅固潔凈。池中碧水盈盈,清澈可鑒。它源自龍王殿下的拱形石洞,又經方池西壁石龍頭口瀉出,細流如注,經年不息。這水便是遠近聞名的“龍泉”。這“龍泉”之水甘醇清冽,無半點污塵。昔日有位自號“鋤月老人”的隱士曾作過一首七言古風《甜水歌》贊美這龍泉庵里的“龍泉”水,《甜水歌》一下子傳唱遐邇;“龍泉水”一時間名動京城。院西有殿堂三楹,前有卷棚抱廈一間。殿廈構……[詳細]
  目的地介紹慈善寺位于石景山區(qū)天臺山。慈善寺座落在天臺之上,故又稱天臺寺。慈善寺始建年代不詳,據考證該寺最遲在清初已成廟。馮玉祥將軍曾經在那里隱居,所以寺周圍的山石上有很多他的題字,“真吃苦”,“勤儉為寶”之類,每個字都寫得很大。慈善寺分中、東、西三路,以西路的大悲殿為主,大悲殿三楹,正中供金漆木雕觀音像,兩旁有碧霞元君等八尊塑像,這種佛、道兩家共進一堂的殿宇,在京郊不多見。南山坡有座藏式塔,高約10米,傳為魔王和尚衣缽塔。每年三月十五日,為魔王和尚成道之期,慈善寺開廟三日,堪稱京西香火極盛之寺。慈善寺殿堂基本完好,但大部分塑像被毀。寺內外石刻眾多,以馮玉祥將軍留下的石刻最為引人注目。有“勤儉為……[詳細]
  長安寺,是八大處的第一處寺院,又名善應寺和善應長安禪林。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經清順治十六年、清康熙十年兩度重修,堂閣寮舍日臻完善、佛像器屬一應俱備,遂成為明清時期西山諸寺中的一座名剎。五百年后的長安古剎仍保持著昔日的建筑格局。寺朝東向、兩進四合。有正殿三楹。由東向西依次為伽藍殿,三世佛殿和觀音殿。配殿三十間,分列于正殿兩廂。兩院由三世佛殿左右兩月亮門貫通。布局嚴謹和諧;建筑精良宏麗,既有明代建筑特色的遺風,又為清代建筑官式做法之典范。長安寺院中空地舊時曾是果園菜圃,如今已為紫荊、紫薇、玉蘭等珍稀花木所取代;緯r節(jié),入寺作閑庭信步,百花爭榮景象常使人留連不已。三世佛殿前有兩棵奇松,虬根霜桿,……[詳細]
  北京靈光寺是八大處現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歷年間(766-779年)。靈光寺山門殿面朝東南,山門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純銅貼金銅造像,為泰國僧王贈送。靈光寺內原有五進廟堂,現僅存“大悲院”、“魚池院”、“塔院”三處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觀音殿,北有拜佛堂,東西各有陪房十四間。院西南有一金魚池,建于清咸豐年間,原為寺內放生池。池中有子午蓮,錦鱗游弋,魚盈尺許者眾多。池畔有遼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畫像千佛塔”,此塔毀于“八國聯軍”炮火。后寺內僧人在清理舊塔基時發(fā)現了供有佛祖釋迦牟尼靈牙舍利的石函。北行過一回廊為原臥游軒、居士院及方丈院,F方丈院中有1958年所建佛牙舍利塔,塔中舍利閣內以純……[詳細]
  三山庵是八大處的第三處寺院,創(chuàng)建于金天德三年,距今九百余年。山門面朝東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構筑工美的四合院落。山門殿為三開間,左右各開角門一扇;正殿五楹并配有耳房兩間;兩配殿門戶相對分列于正殿兩廂。山門殿懸額“三山菴”;垂聯“翰墨因緣舊;煙云供養(yǎng)宜”;正殿懸額“是大世界”,聯題:“慈目靜心法相;和風甘雨祥云”。此院額聯皆為今人手筆。景點位置中國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八大處路3號八大處公園內……[詳細]
  顯應寺位于石景山區(qū)西黃村,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天順初年,正名“順天保明寺”。清康熙時毀于大火,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建,改稱“顯應寺”,俗稱“皇姑寺”。寺坐北朝南,占地11000平方米,原分三路,四進院落,F存觀音殿、老祖殿和第四進院落西配殿。顯應寺是北京現存規(guī)模較大的敕建尼寺。……[詳細]
  老山漢墓位于石景山區(qū)老山東南麓,為北京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墓道、甬道、槨室、黃腸題湊、內、外回廊組成。墓室呈長方形,可分為前、后室,南北長16米,東西寬13米。出土了漆案、絲織品等一批珍貴文物。老山漢墓是近20年來北京地區(qū)重大考古發(fā)現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考古價值。……[詳細]
  北惠濟廟雍正御制碑及碑亭批次: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石景山區(qū)石景山路68號首鋼園區(qū)內所在地區(qū):石景山區(qū)……[詳細]
  隆恩寺冰川擦痕(其他):形成于第四紀,位于五里坨街道隆恩寺路工程兵部隊院內。1983年8月27日石景山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