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三水森林公園紀元塔西側紀念廣場內。為紀念三水革命英烈,激勵后人,三水區(qū)委、區(qū)政府于2002年底籌劃興建三水紀念廣場,2003年4月落成,占地約3000平方米,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三水革命烈士紀念碑由三水西南公園遷至紀念廣場,碑高19米,由平臺、碑座、碑身組成。碑座為三層,上層四周雕刻著以三水地方黨組織革命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浮雕,共28.8平方米。碑身鐫刻著原廣東省省長劉田夫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97年7月17日由三水市文化局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佛山 霍氏宗祠 位于佛山市石灣瀾石鎮(zhèn)。是一組四座并列,總面積2484平方米的大型祠堂類建筑群組,由“霍勉齋公家廟”、“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廟”、“石頭書院”組成,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慶年間重修。主體建筑平面布局都是有頭門、前座、中座的四合院。各進均為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其上遍飾人物、花草園雕或高浮雕,精巧細膩。天井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均有額題;羰狭雷婊繇w,明正德九年(1514年)會試第一,官至禮部尚書。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合興當鋪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龍?zhí)洞逦瘯䞍。清代建筑。坐北向南。面?2.68米,深9.5米,高五層共24.50米,占地約121平方米。平頂,青磚墻,紅砂巖墻基高3.6米。墻上開四排紅砂巖石貓兒窗。當鋪大門存有鐵門框。樓內部兩條巨大的磚柱直通樓頂,每隔一段夾以麻石。依柱用木砌樓板,以木檁條承托樓板。該當鋪外墻及內部結構較完整,是順德罕見的、保存較好的當鋪,對研究順德金融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2006年10月25日,合興當鋪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愛日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龍?zhí)洞骞欧叟品磺?00米,是通入古粉村的重要通道。明代建筑。橋為單孔石拱橋。東南-西北走向,長13米,頂寬3.4米,高3.6米。以紅砂巖條石橫聯(lián)式砌筑橋拱,券頂稍尖。橋面橫向鋪砌白條石。鴨屎石橋欄,重修時加入麻石。望柱上飾有寶珠。欄板為鴨屎石質。欄板上陽刻“愛日橋”楷書。并雕刻有禹門、仙鶴、龍、雙鳳、牡丹及八寶圖案。橋兩端以麻石臺階上落。該橋較華麗、精致,是順德現(xiàn)存古橋的代表作之一。 2006年10月25日,愛日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羅氏宅第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均安鎮(zhèn)沙浦海珠巷1號右側。為著名粵劇樂師羅家樹及粵劇名伶羅家寶的故居、舊居。民國建筑,融合中西建筑風格。磚混結構樓房。坐東南向西北。寬7.7米,長12.4米,高兩層半。青磚墻,正面飾石米。麻石門框,地鋪階磚、花階磚。女兒墻上灰塑瑞獸、二樓陽臺、窗楣上的拱形灰塑,精致細膩、形象生動,并有“為善最樂”、“吉祥如意”等篆書。該民宅裝飾精致,保存狀況較好,是研究順德民國建筑史、順德粵劇史的重要實物。2006年10月25日,羅氏宅第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李子長墓在南海市西樵山云路村。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原貌保存。墓壁為石砌,墓堂以石灰砂鋪面,半月形。墓地面積40平方米,依山勢坐南向北。墓后有“李山后土之龍神”和“崇祀鄉(xiāng)賢”碑刻,有番禺甘學篆書“名儒風高”橫額。碑楷書“大明高士抱真子李子長先生之墓”,墓碑是南;繇w撰文、陳本城書丹、甘學題篆。李子長(1436年~1526年)名孔修,號抱真子,工詩善畫,與唐寅、仇十洲同時,自成一家。民間傳說多,如:畫貓,鼠見驚走。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四基天主堂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街道四基居委新圩路清波直街9號。清光緒二十七(1901)年始建,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重建。由五座房屋組合成一庭院,包括玫瑰堂、頭門、招待所、告解室2個。教堂仿哥特式建筑風格。坐西北向東南,混凝土結構,高四層,高聳尖頂上置十字架。門窗上部呈拱形,置彩色玻璃。堂內呈拉丁十字架布局。教堂是順德及附近地區(qū)教民的重要活動場所,是研究清末民國建筑藝術和順德及附近地區(qū)宗教活動的實物資料。2006年10月25日,四基天主堂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德云橋原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碧江社區(qū)德云圩的河涌上,現(xiàn)遷移至碧江社區(qū)民樂公園。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南北走向跨越碧湖上。為單孔石拱橋,長20.5米,寬3.2米。橋拱由麻石橫聯(lián)式砌筑。橋身麻石構造,上陰刻“德云橋”行楷大字。橋面由13塊麻石并排砌筑,素面欄桿圍護。橋兩端以16級麻石石階上橋面。雖異地重建,但是基本保存了現(xiàn)狀,F(xiàn)在的德云橋體量依然較龐大,風度端莊穩(wěn)重,是順德古石拱橋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10月25日,德云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村牧伯里一巷4號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沙滘南村牧伯里一巷4號。清代建筑風格。主體建筑三間兩廊式布局。坐東南向西北,金字硬山頂,青磚墻,紅砂巖石腳。麻石窗框,鐵窗枝,窗楣有拱形山水灰塑。街門向西,小屋檐素胎瓦當,雕花封檐板,花鳥磚雕墀頭,墻楣花鳥壁畫,麻石門框、門額、門檻,趟櫳門,兩扇木門,三級麻石階上街門。民居里還有后院一些附屬建筑廚房、柴房、沖涼房、廁所及水井。該民居屬于牧伯里最常見的民居。2006年10月25日,南村牧伯里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御波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街道三洲居委文明東路。始建于清代咸豐年間,光緒十一年(1885)重修。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跨越何家涌。全長16.3米,頂寬3.10米;◢弾r橋墩。以麻石條石橫聯(lián)式砌筑橋拱。七塊青石板砌成橋面。橋兩邊以麻石臺階上落。北面欄板陰刻“御波橋” 三字,落款為“光緒十一年乙酉仲春重建”。南面陽刻“御波橋”三字,落款與北面同;◢弾r欄桿,欄桿兩端置四只小靠山石獅。橋梁體態(tài)優(yōu)美,保存較好。2006年10月25日,御波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克勤堂民居群西面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仙塘村朝陽農場朝陽大街。晚清建筑。坐東南向西北,面闊10米,進深11米。為典型的三間兩廊式布局的嶺南民居。硬山頂,青磚墻,紅砂巖石腳。墻上開紅砂巖貓兒窗。正屋為高大紅砂巖石門框?饲谔檬乔宕商链逡毁囆杖藙(chuàng)立的商業(yè)品牌,經營山貨、絲織品等。后賴姓在仙塘廣蓋豪宅多間,村人亦稱為“克勤堂”?饲谔媒ㄖ后w是有關順德晚清時期商業(yè)活動的一個實物,具有一定價值。2006年10月25日,克勤堂建筑群體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李眾勝堂祖鋪,位于嶺南天地,是聞名海內外的“保濟丸”的發(fā)源地!氨琛眲(chuàng)始人是李兆基,起初是賣涼茶,傳說得妙方,將藥茶改制成藥丸,取名“保濟丸”。對感冒、食滯、腹痛、腸胃不適等頗有療效,贏得眾口稱譽。為了擴大規(guī)模,李兆基在祖廟大街建起了這座“李眾勝堂”,保濟丸也名氣日增,美名遠揚港澳地區(qū)和東南亞。李眾勝堂祖鋪建于民國初年,是棟兩層樓,前樓下面是商鋪,上面是李兆基家人居住的地方,后面有花園、工場。前樓的鋪面,里面的空間頗大,屋頂開有別致的天窗,方便采光![詳細] |
西華見龍橋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勒流街道西華村見龍門牌坊旁。俗稱“步半橋”。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西南-東北走向。長17.5米,寬3.3米。為單孔石拱橋。以紅砂巖構造,橫聯(lián)式砌筑橋拱。橋面由十五塊紅砂巖鋪成,每行三塊,共五行。東北邊11級石階,西南邊9級石階,每階由三塊大紅砂巖及三塊小紅砂巖拼成,需一步半走一級,故俗稱“步半橋”。橋欄外側陽刻“見龍橋”三字。橋梁古舊大方,形制保存完好。2006年10月25日,見龍橋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北水水閘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鎮(zhèn)杏壇齊杏聯(lián)圍順德支流北水涌口。主閘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1958年加建二級閘。主閘為單航道水閘,東北-西南走向,跨越北水涌。長57.3米,寬16米。麻石砌筑閘墩,木樁基礎。閘墩前帶三角形分水尖,旁砌筑漿砌石圓形分水尖。水泥閘門,門上置鐵門框。閘面鋪設水泥。二級閘為漿砌石結構,天然地基。水閘結構仍牢固,外觀完整較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2006年10月25日,北水水閘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月池公祠 位于倫教羊額。清初建筑。坐北向南,三進兩天井,總面闊18.2米,總進深為58米。有1.5米周長的木圓柱16條,八角石柱12條。 頭進面闊18.2米,深10.2米,大門寬2.38米,門額石匾被水泥涂抹。首進和二進之間的天井有15米,花崗巖白石條鋪砌地面。 第二、第三進基本保持完好,現(xiàn)作工廠使用。 從總體來說,月池公是目前倫教街道內面積最大、保存較好的一座祠堂。 2006年1月8日公布為順德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石龍里民居群33號民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龍江鎮(zhèn)龍江居委石龍里。清代建筑風格,三間兩廊式布局?偯骈13米,總進深11.2米。正屋坐西北向東南,灰塑龍舟脊,高大鑊耳山墻,素胎瓦當,青磚墻,紅砂巖石腳。貓耳窗,紅砂巖窗框。街門向西南。麻石階上街門,麻石門框、門檻、門額。存趟櫳門;ɑ艽u雕墀頭保存完好,圖案精致繁縟,功力深厚。該民居氣勢恢宏,是嶺南典型的民居建筑。 2006年10月25日,石龍里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村低地中街二巷3號民居位于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沙滘西村。清代建筑。坐東北向西南。三間兩廊式布局。占地95平方米;宜荦堉奂梗Z耳山墻,素胎瓦當,青磚墻,紅砂巖石腳,貓耳窗,粗大鐵窗枝。街門向北,小屋檐素胎瓦當,雕花封檐板,花果金錢紋磚雕墀頭,墻楣壁畫模糊,麻石門框、門額,趟櫳門,兩扇木門,三級麻石階上街門。該民居是嶺南常見的中型三間兩廊式布局民居的典型。 2006年10月25日,西村低地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馬姓回甦井”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水藤村先揚馬巷。元代提督馬良佐之孫馬聰開鑿。傳說開井后,有人在井水中下毒。馬姓人將井水全部抽干,在井底放下朱砂,上壓帶小孔銅板,自此以后井水能除百毒,故又稱“朱砂井”。 井欄、井圈均由鴨屎石構造。井口外徑0.70米,內徑0.53米。井欄內側陰刻“馬姓回甦井”五字。井水常年充沛。該井是我區(qū)保存最好的元代古井,具歷史、文化價值。2006年10月25日,馬姓回甦井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馮氏六世祖祠即世德堂。位于容桂馬岡。道光九年(1829年)建,光緒壬午年(1882年)仲秋重修。三間三進,總面闊12.54米,總進深45.8米。硬山頂,灰塑、木雕、磚雕、脊飾原貌保持完整。 “馮氏六世祖祠”橫匾由著名書法家吳道镕所寫。墻壁嵌有“世德堂碑記”,此碑立于道光九年(1829年)。 祠堂門前有旗桿夾,上刻有:光緒八年壬午未科鄉(xiāng)試中式第八十二名舉人。 2006年1月8日公布為順德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
鄭氏大宗祠即樹德堂。位于北滘鎮(zhèn)林頭社區(qū)。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東,三路五間四進,總面闊38.61米,總進深62.3米,面積2405平方米,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主體中座大堂、后寢及兩廊基本完好。頭門原為面闊五間的二層建筑,后改建為平房。頭門與中座之間天井闊落,原有石牌坊,已毀。天井左右兩側建有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明標暗拱”廡廊,保存良好。中座大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硬山頂,龍船脊,有瓦當和滴水。前檐柱為方石柱,駝峰斗拱,抬梁與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墻墀頭磚雕,正面次間設石雕欄板、梢間水磨磚墻磚雕漏窗。金柱均施用鐵力木圓柱,七架梁,后廊四步梁。中、后座之間以天井相連,兩側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