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鹽商住宅位于市區(qū)地官第12號,年代為清。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祗陀林位于市區(qū)引市街84號,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又名祗陀精舍,原為民國初年軍閥徐寶山家園。徐寶山被刺后,其二夫人孫閬仙皈依佛門,舍宅為庵,改名祗陀林。庵門朝南,黃墻朱門,嵌“祗陀林”石額。進門天井中置寶鼎一尊。天井之北即大雄寶殿,面闊三間12米,進深七檁8.4米。大殿后為念佛堂,過一天井,為玉佛殿。東側(cè)有祖堂,面南三間。大殿東側(cè)有一院落,院中筑花壇。院東隔以黃墻中開月洞門,正面額“不二法門”,背面額“般若門”![詳細(xì)] |
揚州市規(guī)劃展示館地處揚州市曲江公園東北側(cè),位于建設(shè)大廈裙樓的第四層和一、三層的局部,展陳面積約4300平方米,是2012年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文博城建設(shè)項目。展館于2010年5月2日開工建設(shè),2013年1月1日正式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展館在展板、模型等傳統(tǒng)展示方式基礎(chǔ)上,采用高科技手段,將現(xiàn)代聲光電技術(shù)融入展示環(huán)節(jié),以豐富的展示內(nèi)容,新穎的展示理念、靈活的互動模式,生動詳實地介紹我市歷史變遷、規(guī)劃建設(shè)發(fā)展成就和美好未來,全方位、多角度地集中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規(guī)劃建設(shè)愿景,力爭將展館打造成為展示和宣傳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招商引資和對外交流的城市客廳、規(guī)劃展示和公眾參與的信息平臺、廣大市民了解市情……[詳細(xì)] |
茱萸灣古閘區(qū) 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灣頭鎮(zhèn)。建于清代,光緒二十八年(1901年)重建。兩岸尚存石岸長200米,青石砌成,每塊青石之間均用銀錠形鐵件榫鉚。閘東西兩岸建有磚砌券門,券門上石額分別刻有阮元題“古茱萸灣”及“保障生靈”。閘區(qū)有老街一條,基本保持了原有風(fēng)貌。閘南岸存有傳為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扣馬石?膳c茱萸灣公園形成旅游線![詳細(xì)] |
大東門橋位于大東門街東首,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原為明代舊城東城門外護城河上的木構(gòu)吊橋。1927年改為磚石拱橋,石砌橋基、磚券拱頂,橋面長10.7米、寬4.7米。沿用至今,保存完好![詳細(xì)] |
漢廬位于石牌樓7號,原為清鹽商許公澍住宅,清道光年間金石書畫家吳熙載、現(xiàn)代揚州書法家陳含光及牙雕家黃漢侯先后在這里居住。漢廬占地面積-.23平方米,房屋31間5廂,建筑面積807.01平方米。住宅由火巷分為東西兩路,南北向前后各三進。大門在西路北向,連門堂一排三間,青石板庭院中有福祠。左折磨磚對縫二門,對開實拼,門旁列石鼓一對。門上磚雕雀替,其上匾墻嵌磨磚斜角景,屋檐下砌磨磚三飛式。其旁檐口下為磨磚拋方。二門南側(cè)有門通火巷,火巷巷道青石板鋪墁,條磚勾縫墻面。東路,民國19年(1930)陳含光租賃使用。入西二門,門廊前小天井青石板鋪墁,朝北客座一間,朝南書舍一間,為陳含光畫室。木雕燈籠景式和合窗……[詳細(xì)] |
灣頭鎮(zhèn)壁虎石雕明萬歷年間,揚州連續(xù)多年在夏季霪雨連綿,晝夜不止,江湖泛漲,災(zāi)情嚴(yán)重。為祈禱江湖安瀾,人們置一對石雕壁虎于灣頭古街北端河邊,形成淮揚“九牛二虎一只雞”鎮(zhèn)水之寶物,F(xiàn)兩只壁虎石雕僅存一只,青石質(zhì),底座殘長1米、寬0.55米,因年代久遠(yuǎn),頭部、右爪及尾部損毀。2004年,灣頭鎮(zhèn)政府于此設(shè)石圍欄,立解讀牌![詳細(xì)] |
鹽務(wù)會館位于揚州市東關(guān)街396、398、400號,年代為清。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xì)] |
鹽務(wù)稽核所位于淮海路33號,清末民國初期設(shè)立,解放后曾作為政府招待所(大汪邊招待所),曾接待過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同志、外交部長陳毅同志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F(xiàn)存西式洋樓一座,保存基本完好,F(xiàn)由揚州市規(guī)劃局使用管理。……[詳細(xì)] |
沙鍋井位于東圈門砂鍋井巷,清同治二年(1863)《揚州府治圖》即有記載。黃麻石井欄,呈圓弧狀,卷邊,形似砂鍋,故名。井壁磚砌,現(xiàn)為居民日常生活使用![詳細(xì)] |
蜀井位于揚州東北郊上方寺遺址,今邗溝中學(xué)內(nèi)。上方寺即唐禪智寺,一名竹西寺,唐張祜詩句:“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即指此,井在寺后,亦名“第一泉”,原有“第一泉”石碑立于井邊,今碑已不存。原井欄不存,今為后建。方形青石井臺,井壁磚砌![詳細(xì)] |
玉井清代水井,位于玉井巷內(nèi)。青石井欄,上刻“玉井”、“丙寅”字樣。井壁青磚砌筑,井臺已改動。今仍為附近居民生活用井![詳細(xì)] |
安墩巷俞氏店鋪建于民國時期,前后兩進,上下兩層串樓,坐西朝東臨街而建,建筑面積537.46平方米。東進面闊四間,樓下為店面,樓上為住宅;西進面闊四間,南兩間小瓦屋面,兩側(cè)建有防火墻,天井上有木結(jié)構(gòu)頂蓬,北側(cè)為二層披廊,下設(shè)腰門通北兩間天井。北兩間小瓦屋面,硬山頂,天井北側(cè)為廂樓。原為俞氏開設(shè)布店,解放后曾為中百一店分店,現(xiàn)為居民住房![詳細(xì)] |
板井位于板井巷內(nèi),巷因井而得名。青石井欄,井欄已改,后配井欄上刻“板井”二字,磚砌井壁,現(xiàn)仍為當(dāng)?shù)鼐用袷褂谩!?a href=/landscape/106/banjing.html class=blue >[詳細(xì)] |
同松參號藥店舊址建筑原有前后五進,分前店堂、后作坊,現(xiàn)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兩層樓房前后兩進,建筑面積446平方米。南進面闊三間,一層墻體青磚勾縫、二層為三斗一臥空心墻,小瓦屋面,歇山頂。北進面闊三間,小瓦屋面,歇山頂,建筑裝修與南進相似,天花地板均存。建筑整體保存較好。同松參號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是教場大街李松壽藥號的分店,因?qū)J蹍、燕、丸、散,故名同松參號,全稱為“協(xié)記同松參號”。民國五年(1916),紳士馬士杰購置后重新裝修;1935年又過給時任揚州怡生錢莊的經(jīng)理潘頌平,1956年改為公私合營,現(xiàn)為大德生醫(yī)藥連鎖店![詳細(xì)] |
小虹橋小虹橋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間,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為磚拱橋,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繕。磚拱結(jié)構(gòu),石砌橋基、磚券拱頂,橋面中間為石砌階梯式,兩側(cè)磚鋪。……[詳細(xì)] |
如意橋如意橋位于太--頭西側(cè),東西向橫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清光緒七年(1868)。磚拱結(jié)構(gòu),橋面長15米、寬2.7米。磚砌橋欄,上鑲“如意橋”、“同治七年立”、“埂子街公捐重修”石額題記。1978年、2002年修繕。……[詳細(xì)] |
迎恩橋位于鳳凰橋街中段,南北向橫跨于漕河上,俗稱“鳳凰橋”,是五代、宋、無揚州城北門通衢上的橋梁,始建于五代或北宋。清中期,乾隆皇帝來巡時更名“迎恩橋”,《嘉靖惟揚志》中的宋大城、宋三城及明揚州府城隍三圖上皆有迎恩橋;清雍正五年,邑人陸時達(dá)重造;1947、1952、1965年維修。迎恩橋現(xiàn)為磚石拱橋,保存完好![詳細(xì)] |
迎薰橋位于南門外大街北首,南北向橫跨于南護城河上。原為吊橋,清代改建為磚橋,清光緒七年、1923年維修。磚拱結(jié)構(gòu),橋面長7.05米、寬5.5米,兩側(cè)為磚砌橋欄,上鑲“迎薰橋”、“清光緒七年修”石額題記。保存完好![詳細(xì)] |
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舊址位于謝家巷13號。原為陳氏住宅,曾是黨的秘密聯(lián)絡(luò)點。1937年宅主人陳素與江上青等人在此籌建了“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轉(zhuǎn)赴皖、鄂等省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建筑前后三進,三間兩廂式民居,前后天井相連。宅西為一小庭園,庭園內(nèi)客廳一間![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