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金昌市旅游

金昌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金龍壩遺址位于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zhèn)頭壩村頭峽河口,系明、清時永昌東河地區(qū)農(nóng)田灌溉的水利樞紐工程,對研究明清時期地方用水治水歷史具有很高的價值。金龍壩遺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進行加固維修,由南向北開鑿了一條引水隧洞,用來分水提灌。現(xiàn)在遺址附近的石頭上依然保留著維修金龍壩時留下的紀念石刻,分別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據(jù)《甘肅永昌金龍壩水利工程遺址調(diào)查》等相關(guān)研究資料中不難看出,由于頭壩村地勢明顯高于東大河河床,頭壩人空守一河之水無法取用,勤勞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勢后,借助山勢,修筑了金龍壩,有效提升了水位,這樣既不阻斷河流,又保障了農(nóng)田灌溉。這里也被認為是清代河西地區(qū)……[詳細]
  紅西路軍永昌戰(zhàn)役舊址(遺址)分別由位于金昌市永昌縣城南街十字東側(cè)的紅西路軍總指揮部舊址(土木結(jié)構(gòu),坐南朝北,南北長37米,東西寬32米,15間房屋,占地面積1184平方米,建筑面積420平方米)、位于新城子鎮(zhèn)西灣村宦家莊的大沽政治部舊址(清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堂屋坐西朝東,東西長45米,南北寬40米,房屋6間)和位于六壩鄉(xiāng)南莊村柴家老莊的八壩阻擊戰(zhàn)遺址(1935年建成,坐北朝南,黃土夯筑,墻高11米,厚3.3米,墩厚5.5米,四角有角墩,占地面積5390平方米)三處舊址(遺址)組成,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征戰(zhàn)河西走廊期間為有效配合河?xùn)|主力紅軍行動和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堅持鏖戰(zhàn)40余天、在河西走廊建立第……[詳細]
  金川露天礦舊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區(qū)寧遠堡鎮(zhèn)西坡村西面1.7千米處,是金川公司露天礦自1964年至1965年歷經(jīng)15個月、3次大爆破,從1965年到1990年經(jīng)過26年采掘剝離鎳礦石形成的巨大露天礦坑,保存完整,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工業(yè)遺跡。露天礦老坑礦坑呈橢圓形,南北長1300米,東西長700米,最深處達310米。露天礦老坑在26年的開采過程中,共采剝礦巖總量7033萬立方米,出礦量2903萬噸,內(nèi)含鎳金屬量14.6萬噸、銅金屬量8.9萬噸和大量稀有金屬,使我國徹底摘掉了“貧鎳國”的帽子,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shè)做出重大貢獻。鄧小平同志視察金昌時親切地稱之為祖國的“聚寶盆”、難得的“金娃娃”![詳細]
  水泉堡城址位于永昌縣紅山窯鄉(xiāng)水泉子村東南2公里。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660米,南北寬260米。面積17.16萬平方米。城內(nèi)有兩道城墻隔成三小城,東城長260米,寬60米;內(nèi)城長360米,寬260米;西城寬200米,長260米;東、西各開門,門寬4米,高6米。墻垣均為夯土版筑,殘高6米,基寬3米,夯層厚約0.12米。四周有護城河,口寬5米。城東南側(cè)另有一城,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20米,墻高約2米,寬2.5米,其東南角有一邊長5米、殘高8米的方形觀敵樓。地表散見有褐釉瓷片、灰陶片等,并有水井和房屋遺跡。城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明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三溝魁星閣位于金昌市永昌縣朱王堡鎮(zhèn)三溝村,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積210平方米。0位于臺面中央,木構(gòu)八角形、重檐攢尖頂。分上下兩層,內(nèi)梯連通。上層圓形尖頂,安裝葫蘆寶瓶,青瓦鋪面。下層八角八柱抬梁構(gòu)造,八脊斜面,圍廊通透,檐枋施花牙雕板。八角起翹,角昂垂吊風(fēng)鐸,結(jié)構(gòu)復(fù)雜,造型美觀,做工精細,玲瓏別致,極具地方特色。對研究該地區(qū)宗教文化、宗教建筑特征、建筑工藝技術(shù)等有重要價值。2004年被永昌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魁星閣臺基中心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0米![詳細]
  雙豁路灘墓群位于永昌縣水源鄉(xiāng)西溝村雙豁落灘內(nèi)。是一處馬家窯文化與漢墓混存的大型墓群區(qū)。面積約10平方公里?杀娣馔辽锨ё硥骋粠ё顬榧,墓堆達數(shù)百座。墓葬形制為土洞墓與磚室墓兩種,多為單室墓,部分磚室墓帶耳室和甬道。曾出土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彩陶和紅陶器,彩陶紋樣有圓圈紋,器形有罐等,屬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另外,曾出土漢代陶罐、陶壺、仿銅鼎、鐵刀、玉等。墓葬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nèi)涵和漢墓的特征有重要價值。 ……[詳細]
  沙城城址位于永昌縣水源鄉(xiāng)北地村北1公里。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88米。面積約9萬平方米。墻體黃土夯筑,基寬約6米,頂寬4米,殘高3--5米,夯層厚0.12--0.14米。南墻開一門。城四角各有角墩,今已無存。每邊城墻各有2個馬面。墻垣夯層內(nèi)采集有夾砂灰、紅陶殘片。城西南為一處魏晉時期的墓群,面積約40萬平方米,曾出土有灰陶罐等。城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城建史和河西魏晉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花大門石刻位于金昌市永昌縣城關(guān)鎮(zhèn)金川西村四社花大門內(nèi)山體上,東西長約1000米,高約20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石刻始鑿于西夏,有塔形佛龕50余座,佛龕寬0.5-1米,高0.5-1米,深0.5-2米不等,為附近寺廟僧伽藏瘞骨龍之所,因其形似門而得名;ù箝T石刻為研究西夏石刻藝術(shù)、佛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資料,其中一窟上方早年摩刻“永昌衛(wèi)王”字樣,現(xiàn)不存。200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鸞鳥城城址 位于永昌縣新城子鎮(zhèn)西大河水庫東北壩址西側(cè)。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50米,面積7500平方米。城墻夯土版筑,殘高4--6米,夯層厚0.15米,南墻正中開一門。采集有鹿角、漢代陶片,1968年出土有石臼、鐵犁、鐵鐘(上刻有漢隸書字五行)、銅扣、灰陶罐殘片和五銖錢幣等。城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漢唐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北山巖畫位于永昌縣焦家莊鄉(xiāng)陳家寨村北400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長10、高9米的北山腳下石壁上,面積90平方米,畫幅略呈三角狀。計有個體圖案32個,多為動物圖形,內(nèi)容有放牧、單人騎鹿等,動物有鹿、狗、羊等。巖畫均為石頭砸刻,采用鑿點成線勾勒畫面的技法,手法簡潔,構(gòu)圖明快。保存較好,對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亂墩子墓群 位于永昌縣水源鄉(xiāng)杜家寨村西3公里。是一處漢、唐兩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地。面積約22.5萬平方米。1956年發(fā)現(xiàn),可辨封土千余座,最高者達6米。大部分為單室和多室磚室墓。采集有漢代釉陶尊、罐、灶、井、倉、甑、盤和漆器、五銖錢等,另有唐代三彩甑等。墓葬保存較好,對我省漢唐考古有重要價值![詳細]
  圣容寺六體文石刻位于金昌市永昌縣城關(guān)鎮(zhèn)金川西村一社圣容寺東側(cè)峭壁上,高0.8米,寬1.0米。共有石刻兩方,左面一方有4行文字,每行6字,第1行為八思巴文,第2行為回鶻文,第3行為西夏文,第4行為漢文,內(nèi)容為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另一方有2行文字,上為梵文,下為藏文![詳細]
  水泉子墓群位于金昌市永昌縣紅山窯鎮(zhèn)水泉子村西側(cè),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500米,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有可辨封土墓葬50余座,分為土坑、木槨、土洞、磚室墓4類,葬式以仰身直肢為主,也有屈肢葬。出土各類文物123件,其中包括七言本《蒼頡篇》《日書》等木簡600余枚![詳細]
  大廟城城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區(qū)雙灣鄉(xiāng)岳家溝村東南側(cè)。座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70米。面積30600平方米。城墻殘高4米。城內(nèi)中部筑墻,將城分隔成兩部。城外有甕城。城門向南。城內(nèi)采集有鐵串飾、石杵、陶片等。保存較好,對研究河西城建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劉正溝墓群位于永昌縣朱王堡鎮(zhèn)劉正溝村南400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墓群由劉正溝、鎖陽灣、劉家沙坑、李家荒灘四部分組成,墓葬多為單室或多室磚墓。采集有灰陶樽、杯、罐、盤、倉、井及綠釉陶瓶、盤、五銖錢等。墓葬保存較好,對甘肅省漢-古有重要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