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旅游

贛州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上寨紅軍醫(yī)院舊址紅三軍團后方醫(yī)院舊址位于平富鄉(xiāng)上寨村紅旗自然村公路旁,該醫(yī)院原稱“上寨紅軍醫(yī)院”,成立于1930年8月。1932年4月紅三軍團進駐此地,改稱“紅三軍團后方醫(yī)院”。內設辦公室、會客室、診療室、藥房、病房、廚房等。舊址系磚木結構,懸山頂,通面闊三間26.3m,進深三廳。月梁、屏風、門墩雕有花鳥、動物紋飾,木雕、石刻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83年4月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縣文廣新局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財政部131.7萬元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對舊居進行了全面維修。豎年,縣博物館對其進行了陳列布展。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五軍宿營地舊址位于大余縣新城鎮(zhèn)周屋村周屋宗祠。1929年1月下旬,紅五軍500余人在彭德懷、滕代遠率領下,突破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的“會剿”,從大汾突圍,向贛南轉移,于2月9日到達大余新城。當晚駐營于章江南岸有數百戶人家的周屋村。深夜一時許,突遭尾追之敵4個營的襲擊,彭德懷命令部隊迅速往信豐縣方向轉移。周屋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座西向東,磚木結構,青瓦蓋頂,由前廳、中院、后堂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2004年12月18日,被列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7月7日,被列為贛州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011年7月18日,被列為大余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云寺,在蠟燭峰主峰東側、蜿蜒盤旋,鋪設了219級石階,引游人登上海云寺。一年四季,常常云霧繚繞,古道如盤龍,石階似飄帶,在云霧中時隱時現,人行其中,舉足踏云,飄然若仙,似凌空而去,真是“出凡塵喧囂之外,入虛無飄渺之間”。海云寺莊嚴肅穆,別具一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政府的支持和信眾的贊助下,海云寺重修舊貌。大雄寶殿、千佛塔等寺觀建筑群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親筆題寫“海云寺”一匾并高懸于大雄寶殿門前。新建的海云寺莊嚴雄偉,供奉高達5米的貼金觀音塑像。海云寺還上供眾多圣人的寶像,收藏有珍貴佛籍經卷和名家墨寶![詳細]
  陡水躍進門位于陡水鎮(zhèn)街上,始建于大躍進期間,因此稱“躍進門”,開始為竹木結構的牌樓,“文革”期間(1970年)拆除重建,改為磚石結構,又稱“忠字牌樓”。2002年5月20日,上猶江水力發(fā)電廠曾維修。2008年維修時將門樓頂上葵花造型換成紅五星造型,基本保持原貌。躍進門坐西北朝東南,為單跨雙墩式磚石牌樓,寬12米,厚近2.4米,高8米(最高點紅五星尖頂8.65米),占地面積約28平方米。躍進門正面兩側分別用水泥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萬歲”字樣,再上是“延安”和“井崗山”圖案,背面兩則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字樣,再上是“遵義”和“天安門”圖案。正面弧形……[詳細]
  需巖位于于都縣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鄉(xiāng)桃枝村香臺山。為北宋書法家、理學家王鴻隱居處。在香臺山方圓約2平方公里一帶的需巖、木樨巖、釣巖、涵虛洞等處的崖壁上,分布有4余處共18品摩崖題刻,題刻大多為王鴻親自篆刻。據《中國人名大詞典》記載,王鴻,于都人,字翼道,王羲之二十四世孫,博學善草書。一試不第,隱居山中,嘗注太玄。需巖摩崖石刻為他在香臺山隱居時所刻。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歷代文人墨客游記題刻。需巖題刻字體以篆體為主,也有一部分使用隸書和草書,是研究我國書法石刻藝術和地方歷史的寶貴資料。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贛州古浮橋大名東津橋,全長400米,用100只木舟以鐵索連環(huán)而成,舟面上橫鋪著木板作為橋面。此橋是修建在贛州的第二座浮橋,是公元1170年由時任贛州府知軍的洪邁歷時四年監(jiān)造而成(當時稱為建春門浮橋)。其余兩座浮橋分別是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至1077年)修建的第一座浮橋——西津橋,和南宋的淳熙年間(公元1174至1189年)修建在章江上的南河浮橋,不過這兩座浮橋都沒能保存下來。據說以前水運繁忙的時候,東津橋每天要斷開兩次,讓來往船只通過,現在已經取消了這一慣例,只是在特定時候浮橋才打開,這一幕往往被戲稱為“過河拆橋”!……[詳細]
  中央紅軍總醫(yī)院舊址位于江西省興國縣鼎龍鄉(xiāng)茶嶺村李氏宗祠。1932年6月,學校重返雩都,恢復教學,同年8月,經中革軍委主席朱德批準,學校遷到紅軍總醫(yī)院所在地興國縣茶嶺村繼續(xù)辦學。1931年——1934年,軍醫(yī)學校在茶嶺駐扎期間先后招收了三期共580余名學員,每期培訓一年左右,結業(yè)后分赴紅軍部隊和地方醫(yī)院工作,成為我軍自己培養(yǎng)的第一批軍醫(yī)。1934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軍醫(yī)學校遷往瑞金。舊址建筑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座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屋頂,板瓦覆蓋,祠分上、下兩廳,廳間有天井,穿斗式梁架。1999年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葉坪《健康報》社舊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鄉(xiāng)朱坊村石廳下。為“思柏翁祠”,已有200多年歷史,座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硬山頂,二井一廳,面闊三間,內有14根圓木住,總面積為98.42平方米!督】祱蟆飞缬1931年秋創(chuàng)辦,先由紅一方面軍前敵委員會總軍醫(yī)處主辦,1931年冬中革軍委總衛(wèi)生部成立后,由衛(wèi)生部宣傳科負責出版。該報為油印單面小報,不定期出版,初期僅幾百份,后向蘇區(qū)各地方發(fā)行,印刷量不斷增加。《健康報》社的創(chuàng)辦為反“圍剿”時期紅軍傷病員的健康和蘇區(qū)人民防病治病發(fā)揮了積極作用。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后,該報社隨軍長征![詳細]
  江西省軍區(qū)司令部舊址位于寧都縣梅江鎮(zhèn)李子園村中,座西朝東,前鄰水塘,后、左、右為居民房。1933年1月下旬,江西軍區(qū)司令部由興國遷入寧都縣城,然后遷到這里,直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間,陳毅、蔡會文、李賜凡先后任司令員,李富春、彭雪楓、曾山先后任政治委員,郭天民、陳奇涵、薛子正先后任參謀長,蔡會文、劉疇西、鄧小平、羅榮桓、甘渴漢、黃志超先后任政治部主任。江西省軍區(qū)司令部系全省地方武裝的領導機關,它配合主力紅軍作戰(zhàn),掩護轉移,開展游擊戰(zhàn)爭作出了很大貢獻。1959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28日重新公布![詳細]
  九廳十八井座落在營前鎮(zhèn)下灣村黃坑口山腳下,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坐東朝西,磚木結構,懸山頂,兩邊有翹角,呈長方形,進深二廳一天井32.2米,通面寬12間47.2米,整棟建筑共有九個廳十八個天井,五十多間廂房,占地面積1519.8平方米。門額陽刻:“楊譽莆田”四個大字,青石大門兩旁陰刻著門楹曰“爽塏凝祥月映浮潮千頃碧;氤氳結秀峰回舉嶺萬年春”,神龕、門墩雕刻精美,附屬文物有:清代石磨、風車等。2008年維修,保持了原貌。2005年8月被縣政府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為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據《清同治贛縣志》記載:光孝寺在郡城東南廉泉右。晉時建,后廢,唐高宗時,指揮邱崇重建?滴跷迨辏1714年),僧人成廣募款重建光孝寺。嘉慶、同治年相繼重修。原寺廟有三進,第三進后殿已廢,僅剩一、二進。第一進有斗拱、彩畫,正門兩側楷書題額“鷲峰”、“鹿苑”;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內有藻井,上繪花鳥山水人物畫及題詩。前殿與中殿之間有水池,為放生池,深約5米,內有鯉魚、龜等。原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寺廟,后來市醬貨廠從壇子巷遷駐于此,原貌已逐步廢除,后為贛一中占用,改建高樓,原殿不復存,剩有光孝寺大門墻。……[詳細]
  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地點:定南縣嶺北鎮(zhèn)龍頭村肥丘組191號郭氏圍屋保護范圍:“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大門(西面)外延4.7米至水塘邊,后墻(東面)外延1.8米至土木民居,左墻(南面)外延2米至土木民居,右墻(北面)外延15米至2層土木民居邊;面積:1613.8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各方向延伸距離:“月子圩紅四軍軍部舊址(龍頭圩毛澤東舊居)”建設控制地帶各方向與保護范圍一致;建設控制高度:6米;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613.8平方米![詳細]
  爐逕三南縣委擴大會議舊址年代為1937年,位于全南縣社逕鄉(xiāng)爐逕村白石下小組。2018年12月4日,爐逕三南縣委擴大會議舊址被公布全南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東南面正門滴水向外延伸2米;西南面以滴水為界,南角門樓三面以門樓三面滴水為界;西北面滴水向外延伸2米;東北面上廳和天井以上廳滴水為界向外延伸2米,下廳以滴水為界。建設控制地帶:舊址東南、西北面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米;西南面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米,南角門樓與保護范圍重疊;西北面與保護范圍重疊,建設控制高度7米![詳細]
  楊梅石三南游擊隊整訓舊址年代為1936年,位于全南縣陂頭鎮(zhèn)潭口村楊梅石。2018年12月4日,楊梅石三南游擊隊整訓舊址被公布全南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西面正門滴水向外延伸10米,左正門左側邊緣3米段以滴水為界,右側邊緣6米以滴水為界;北面、南面以舊址滴水為界,東面以最里墻滴水為準向外延伸3米。建設控制地帶:西面以舊址滴水向外延伸20米,北面為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米、南面以舊址南面最外墻滴水為界向外延伸1米,東面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米,建設控制高度7米![詳細]
  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地點:定南縣歷市鎮(zhèn)車步村新屋下村民小組鐘氏古民居老廳保護范圍:“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主體建筑大門(北面)外延0.6米,后墻(南面)外延0.5米,左墻(東面)外延0.6米,右墻(西面)外延0.6米,院門四周以外墻外延0.6米;面積:396.2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各方向延伸距離:“車步農民武裝暴-動-總指揮部舊址”建設控制地帶各方向與保護范圍一致;建設控制高度:7米;建設控制地帶面積:396.2平方米![詳細]
  定南巽塔,俗稱矮塔,位于贛州市定南縣老城朝山上。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塔建于明代崇禎十年(1637),系八角七層樓閣式塔,用花崗巖砌筑,高十五米,底層西北向辟門,門上石刻橫書“青云峰”三字,疊澀出檐。知縣釧大成、教諭方立倡建。是贛南惟一明代石塔。先前石塔七層被雷擊掉上面二層,剩五層,現塔已維修復。古時定南老城有四大景點:一寶塔、二文昌、三臺山、四口塘。巽塔周圍山一律平頂,山巒連綿卻構不成筆架之勢。文峰不在,于是便“生”了這巽塔。巽塔于2005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四軍物資保管處舊址位于于都縣貢江鎮(zhèn)新圣巷的黃氏宗祠。舊址原為黃氏宗祠,創(chuàng)建于明代,為明代理學家黃宏綱活動的重要場所。經清代、民國維修。磚木結構,座北朝南,一井二廳,面闊10.9米,進深20.8米,高7米,占地面積為234平方米。1929年4月8日,毛澤東、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首次進占于都,該祠曾作紅四軍物質保管處。紅四軍駐于都時,在縣城黃氏宗祠召開群眾大會,并向群眾發(fā)放打土豪所得物資,同時幫助創(chuàng)建了贛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于都縣工農兵革命委員。紅四軍物質保管處舊址對研究于都理學名賢和紅四軍軍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重新調查并造冊登記,并列入于都縣不可……[詳細]
  玉石巖石刻自從明朝都御史王陽明于1518年在當地親筆楷書5首七言律詩,摩崖刻字開玉石巖石刻先河起,后人陸續(xù)在此刻有43方石刻。內容豐富書法精湛、保存完好被確認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石巖石刻位于龍南縣北面龍南鎮(zhèn)井岡村,自從明朝都御史王陽明于1518年在當地親筆楷書5首七言律詩,摩崖刻字開玉石巖石刻先河起,后人陸續(xù)在此刻有43方石刻。玉石巖因此也以石刻眾多、內容豐富、書法精湛和保存完好而于1987年被確認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軍團部舊址(含軍團部舊址、劉伯承舊居、董振堂舊居)位于興國縣工業(yè)園區(qū)洪門少故組尹氏宗祠。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前夕,紅五軍團軍團部駐此。14日,紅五軍團總指揮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在此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宣布將陣地移交給地方部隊,根據中革軍委命令,向于都集結,進行戰(zhàn)略轉移。舊址297平方米,座東北向西南,磚木結構,懸山頂,祠分上、下兩廳,廳間里有天井,紅石門框。1999年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寨紅三軍團兵工廠舊址位于平富鄉(xiāng)上寨村石橋自然村村口山腳下。舊址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頂,面闊四間38.1米,進深二廳,總面積544.8平方米。1931年6月紅三軍團兵工廠從崇義金坑遷來此屋,主要修理-械(單響、-、-)和制造-、-等,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該舊址對研究紅軍在贛南戰(zhàn)斗歷史及-彈的制造技術具有重要價值。2005年8月列為縣級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