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縣旅游

漳浦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藍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縣赤嶺畬族鄉(xiāng)石椅村簡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西南朝向,建筑面積540.96平方米,由門廳、正堂及兩邊耳房組成;堂前有大埕,埕下排列七星潭,祠后為小石山及狀同日月的二口水潭。附屬文物主要有門廳左側墻中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祖廟碑記”,記述了藍理重修種玉堂的事跡,以及民國丁卯年“勒緣石碑”等。種玉堂位于漳浦縣赤嶺鄉(xiāng)(原萇坑)石椅村,始建于明嘉靖二年,清康熙年間由福建陸路提督藍理重建。種玉堂門聯“由鎮(zhèn)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萇溪以衍派,文經武緯振后昆”,表明“鎮(zhèn)海”是明代鎮(zhèn)海衛(wèi),為漳州海防重地,文臣武將從這里興起。種玉堂是閩……[詳細]
  海云家廟,亦稱烏石大廳,坐落于漳浦縣浯江村,前對丹山印石峰,近處梅嶺為筆架山;巍峨的海云山屹立在西北方;左傍紫薇山(龍山);右列天馬山、伏虎山、塔山;后靠御屏紫帽石,透過倒亭隙,遙倚平和縣礬山;浯江自西北而來,沿龜林山、紫薇山繞到正東,從東南方向直奔浮頭灣,匯入東海。海云家廟為漳浦林姓的主要祠堂之一。漳浦林姓主要有二個來源,一支稱路下林,為南宋林昌的后代。另一支稱烏石林,其始祖林安于南宋間由長樂遷居漳浦,后代聚居于海云山麓,浯江溪畔形成了以舊鎮(zhèn),深土、赤土、霞美為中心,四十多個村莊,總稱烏石的社區(qū)。明代嘉靖到清嘉慶之間,烏石林姓極為興旺,先后出現了11名進士,25名舉人,40多名貢生,科舉仕宦……[詳細]
  漳浦縣清泉巖上鐫于南宋或明代前期的摩崖石刻甚多,有“漸隔塵寰”、“蓬萊深處”、“九鯉飛躍”、“蟠桃塢”、“茂林修竹”、“登臨駐節(jié)”等。清泉巖因蔡新而得“御筆”,清泉巖因“御筆”而增輝。有一石壁上刻兩字“覺岸”,正中有“乾隆御筆”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字樣與其前方蔡新親書石刻“登臨駐節(jié)”,互為印證了乾隆皇帝御筆雖在,皇帝卻未曾來到漳浦,而后世產生的“乾隆皇帝來過蔡新家,同游位于福建省漳浦縣大南坂清泉巖”的傳說屬無稽之談。且不以史論乾隆皇帝“下江南”最南到達杭州,不曾到漳浦之實為據,當憑“駐節(jié)”就能斷定皇帝未到此處,果真皇帝駕臨,清泉巖石刻上之“駐節(jié)”應為“駐蹕”矣,因前者指行者屯駐、停留,后……[詳細]
  海月巖位于漳浦縣沙西鎮(zhèn)境內,距縣城綏安鎮(zhèn)約45公里,驅車可直達巖下。海月巖具有悠久歷史,寺殿始建年代不詳,無從考證。它重建于宋咸淳年間(公元1265年至1274年),明代經再修繕,保存較好。海月巖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水澈清洌。由于所處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時左右,明月映照潭中,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巖寺寶殿中釋迦牟尼佛的胸膛上,古人稱為“月照禪心”、“月升朗佛”,其余時間則不可見,堪謂奇觀,海月巖也因此得名。海月巖的山門別具一格,由兩塊長形石條斜立互倚構成三角形的山門,名曰:“不二門”。因四周巨石重疊,游人上山入寺,必經此門,沒有第二條通道。山門兩側刻有楹聯:“青蓮布地開三島,巨藕通天只一……[詳細]
  “一德樓”是已知年代最久遠的土樓,于1558年建造,1943年在日本飛機的轟炸下廢棄。在漳州市漳浦縣綏安鎮(zhèn)馬坑村烏潭埔自然村空曠的田野中間,有一座樓體巍巍地佇立著,這就是“一德樓”。根據樓匾上所刻的建筑年代,為閩西南已知最早年代的土樓!耙坏聵恰钡闹黧w建筑為方形樓,平面深27米,寬26米,基本呈正方形。樓墻底部有兩層石地基,以上全部用三合土板筑,底厚1.3米,墻內外側同步收分,二層厚1.0米,三層厚0.82米,夯土以殼灰、粗砂、紅糖、糯米漿組成。全樓三層共35間房,中間形成了一個12米見方的天井。大門厚重,備有護門橫木,石門框頂埋二道斜陶管,通門框縫隙,二樓注水可防火攻。樓一層全閉無窗,二、三……[詳細]
  黃道周講學處,位于漳浦縣城東郊石齋村前,為黃道周的故居和講學處,稱東皋書舍,崇禎十七年,明亡,修建并改名“明誠堂”以明志,1646年黃道周殉國,南明隆武帝賜表“文明書院”。黃道周(1585-1646)是明清交替之際一位集易學家、理學家和書畫家于一身的理學大師。他曾先后在福州、余杭大滌山和漳浦等地講學,四方學者云集。漳州境內黃道周講學處位于漳浦縣綏安鎮(zhèn)石齋村,原名東皋書舍,又名明誠堂、文明書院,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現建筑重建于明崇禎十七年(1644),黃道周在門人和朋友們的資助下,將書舍改建為明誠堂,于當年三月落成。黃道周于三月十日起在明誠堂主持有數百人參加的講學大會。黃道周講學處……[詳細]
  漳浦文廟(孔子廟)位于漳浦縣城內,始建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現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為重檐歇山頂、斗拱抬梁式結構。大成殿內存有明、清的五方碑。1964年維修時,把木柱換為石柱,余基本上保留原貌。 漳浦文廟是1937年“漳浦事件”的舊址之一。 1937年2月起,0閩粵邊特委和閩粵邊紅軍為了國家存亡、民族大義,主動向-當局提出停止內戰(zhàn)、合作抗日主張。并于6月26達成政治協定,閩粵邊紅軍改編為“保安獨立大隊”。1937年7月13日,閩粵邊抗日紅軍下山接受點編,駐扎漳浦縣城孔子廟(即文廟)。7月16日,-軍157師背信棄義,在體育場埋伏重兵,借操……[詳細]
  六鰲古城位于漳浦縣六鰲半島之端六鰲鎮(zhèn)西側的青山山腰,山兀起于海灘中,背連大陸,面向大海,側臨浮頭灣、舊鎮(zhèn)港,四周極其空闊。六鰲古城始建于元代,六鰲城城墻全部采用長條石砌筑,墻厚2-3米,依山勢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巖石上。全城平面呈略顯三角形的不規(guī)則圓形。周長1815米。六鰲古城城墻全部采用長條石砌筑,墻厚2-3米,依山勢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巖石上。此城依坡起伏,繞山腰一周,周長1815米、高6米許、厚2米至2.5米,花崗巖條石砌成,呈略顯三角形的不規(guī)則圓形,城外以海為濠。城開西南、南、北3城門,各門有夯土城樓。又辟有水門,今可見東、西面共5個,用于排洪和戰(zhàn)時應急。還筑有墩臺、觀察臺。城中山上之巨石……[詳細]
  錦江樓,位于深土錦江村,距縣城27公里多。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錦江樓采用石基三合土墻夯筑,為三圈內通廊式土圓樓,是一座防盜防匪防地震的古民房建筑。內圈平面直徑25米,高3層,層高3米,一樓與二樓內各分12間,每間深5米,第三層無隔間。中圈平面直徑42米,高2層,隔房24間,每間深4.5米。外圈平面直徑58米,隔為36間,均為平房。大門留有16米寬的通道,鋪設磚埕,埕前50米處為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戲臺,每逢年過節(jié),這里便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娛樂場所。錦江樓,曾作為福建省電影制片廠于83年拍攝彩色故事片《陰陽界》、《歡樂英雄》的主要場景。錦江樓以其獨特的建……[詳細]
  中共漳浦縣委機關舊址位于漳浦縣馬坪鎮(zhèn)后康村庵仔自然村,年代為1928年。簡介:舊址原為僑辦馬坪育才小學,土木結構,建筑面積616平方米,由前廳、天井廡廊、正堂,加左右?guī)拷M成。1917年華僑陳照馨將山仔頭祠堂加以擴建,設立育才小學。1927年,一批共產黨人在此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傳播革命思想,發(fā)展農會組織,建立農村黨支部,領導農民進行反抗苛捐雜稅等斗爭。1928年,中共中央特派員來到馬坪,召開中共漳浦縣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共漳浦縣委。2018年,中共漳浦縣委機關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詳細]
  中共靖和浦中心縣委舊址位于漳浦縣石榴鎮(zhèn)車本村,年代為1934年。簡介:1932年4月,靖和浦革命根據地形成,車本村成為革命中心區(qū)域。1934年后,該建筑先后成為紅三團、中共漳州中心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委、中共閩粵邊臨時特委、中共閩南特委機關駐地。1948年春,中共靖和浦縣工委成立,機關亦設此,領導恢復靖和浦革命根據地和解放漳浦斗爭。舊址坐西北朝東南,由前廳、天井、櫸頭(兩廡)、二層小樓及左右護厝組成,建筑面積426平方米。2013年,中共靖和浦中心縣委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四周各外延20米![詳細]
  中央紅軍東路軍第三軍部舊址位于漳浦縣綏安鎮(zhèn)綏北村,年代為1932年。簡介:1932年4月,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占漳州,第三軍根據毛澤東“創(chuàng)造小紅軍、建立小蘇區(qū)”的指示進駐漳浦,第三軍軍部駐扎于此。舊址俗稱紅樓,建于二十世紀初,坐北朝南,為二層磚木結構內通廊式紅磚樓房,屋頂覆紅瓦,建筑面積360平方米,墻壁上保留有“歡迎-弟兄來當紅軍”等紅軍標語。2013年,中央紅軍東路軍第三軍部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頂西藍氏家宅位于漳浦縣赤嶺鄉(xiāng)頂西村,年代為清。簡介:坐東北朝西南,由池塘、大埕、門廳、前廡廊、中堂、后廡廊、后堂和左右?guī)康冉M成,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梁架;中堂面闊三間,進深四柱帶前后廊,抬梁式梁架;后堂面闊三間,進深二柱,墻體承檁,均硬山頂。2013年,頂西藍氏家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宅四周各外延20米。……[詳細]
  杜潯正陽宮位于漳浦縣杜潯鎮(zhèn)近城村,年代為清。簡介:又名“上真堂”,始建于明,清道光甲申年(1824)重修。坐東南向西北,兩進,建筑面積427平方米。前有山門及廟埕,主體建筑面闊三間,抬梁、穿斗式梁架,懸山頂,石構、大木和裝修構件雕刻精細。2013年,杜潯正陽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宮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藍理墓年代:清座落地點:漳浦縣湖西畬族鄉(xiāng)后溪村簡介:清雍正五年(1727)建。墓向北偏東,面積1300平方米,平面作“風”字形,三層墓埕,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周刻“卍”連續(xù)圖案,碑前設青石供桌。前面兩側作六層的三合土墓手,依次外展。筑三合土水溝為界。藍理(1649~1720),字義甫,號文山,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間隨施瑯部出征臺灣,以平臺首功加左都督,累官至福建陸路提督,從一品。保護范圍:以墓碑為中心,北面40米,東、西、南面各30米內。2009年,藍理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草埔塘營宮位于漳浦縣綏安鎮(zhèn)長腳營村,年代為明、清。簡介: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由前、后兩殿和左右兩側廡廊等組成,建筑面積256平方米。前殿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面闊三間,進深二柱帶前廊,抬梁式梁架,懸山頂;后殿建于明代,面闊五間,進深四柱十一檁帶前后廊,抬梁式梁架,歇山頂。殿內有題刻的方柱為元代遺存。2013年,草埔塘營宮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宮周邊各外延20米。……[詳細]
  藍鼎元墓漳浦縣湖西鄉(xiāng)政府前約100米處。坐西向東,外觀呈“風”字形,三合土構筑,青石墓碑上刻楷書“皇清恩進士授中憲大夫知廣州府事鹿洲藍先生佳城,乾隆癸卯仲秋吉旦”。墓前豎石望柱1對。1986年,漳浦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后康陳氏種德堂位于漳浦縣馬坪鎮(zhèn)山前村,年代為民國。簡介:系印尼華僑陳玉宇、陳玉規(guī)在民國初年所建,坐西南朝東北,由門廳、天井廡廊、正堂和左右?guī)拷M成,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磚石木結構。廣飾各種灰雕花卉、人物及動物造型,生動逼真,制作精美。2013年,后康陳氏種德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周邊各外延30米![詳細]
  紅軍之家紀念館位于漳浦縣石榴鎮(zhèn)車本村。車本村位于漳浦縣西北部,坐落在靖和浦三縣交界的尪仔石山的山脈中。這里山高林密,峰巖疊嶂,地勢險要,交通閉塞,遠離-統治中心,有利于紅軍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爭。1932年4月24日,中央紅軍東路軍第3軍占領漳浦,成立漳浦縣革命委員會,在廣大城鄉(xiāng)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土地革命斗爭。車本村成為靖和浦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qū)域,先后為土地革命斗爭時期紅3團、中共漳州中心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委、中共閩粵邊臨時特委、中共閩粵邊特委機關駐地之一,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閩南特委機關駐地之一。1948年春起,該處為中共靖和浦縣工委機關駐地。中共靖和浦縣工委機關舊址所在的舊厝……[詳細]
  黃道周墓,在漳浦縣北山,即離黃道周講學處不遠的地方。黃道周墓坐南朝北,為三合土結構,寬10米,長12米,周圍種滿樹木。墓碑題寫:“明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師、吏、兵二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前詹事府經筵講官,贈文明佰,謚忠端黃石齋先生暨配誥封正一品夫人謚考徽蔡氏之佳城!蹦箓扔小八木幽埂保沧铣,墓碑寫“殉節(jié)門人四君子之墓”。黃道周及四君子墓保存完好,經常有人前往朝拜瞻仰,回想黃道周的一生光輝業(yè)績,是漳浦人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