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薌城區(qū)旅游

薌城區(q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毛主席率領(lǐng)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又稱芝山紅樓。這里原來是美國教會學(xué)校尋源中學(xué),紅樓是尋源中學(xué)的校長樓。1932年4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主席率領(lǐng)下,一舉攻克漳州,取得重大勝利。毛主席就住在紅樓里,為中國革命寫下了光輝的一頁。30年代初,漳州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國民黨49師盤踞于此,摧殘閩南革命,迭犯閩西蘇區(qū)。為了調(diào)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局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jù)國內(nèi)時局和閩粵敵我形勢,提出集中一、五軍團兵力攻打漳州的戰(zhàn)略方案,指出:政治上必須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調(diào)動敵人,求得戰(zhàn)爭,展開時局。這一正確主張得到中共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支持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詳細]
  雙門頂明代石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具體地址在修文西路與延安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漳州古城的香港街上。這座石坊是漳州現(xiàn)存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福建省內(nèi)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雙門頂明代石坊包括“尚書探花”和“三世宰貳”兩座石坊,相距不過三十來米,所以共享一通國保碑。其中,“尚書探花”石坊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為紀念林士章而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曾任南京禮部尚書、國史副總裁。這座石坊寬8米、高11米,南北向,以青白石相間建造,樓頂置魚形脊飾,檐翼角起翹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層,具有典型的明中后期牌坊風(fēng)格。石坊正中的龍鳳匾上刻著“隆恩”二字,表示這座牌坊是經(jīng)……[詳細]
  在新華東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壯簡易”和“閩越熊聲”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賜名予這些石坊,體現(xiàn)了對平臺名將藍理、許鳳立的表彰。這些石坊威武雄壯,特別吸引人的是,五處鏤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明清時期漳州與海外的友好交流,見證了那個時代的開放與包容。“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坊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賜福建提督、左都督、掛鎮(zhèn)朔將軍印的藍理所立。藍理(1649-1720),字義甫,號文山,漳浦縣赤嶺人。在澎湖海戰(zhàn)中,藍理腹部被炮擊傷,拖腸血戰(zhàn),功居第一,康熙帝稱他為“破肚總兵”!伴}越雄聲、楚滇偉績”坊,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賜福建全漳總兵官、左都督許鳳所立。香港路的牌坊,可稱為“文牌坊”……[詳細]
  塔口庵經(jīng)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立于漳州市區(qū)大同路塔口庵前,建于宋紹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徑1.2米,以二十四層浮雕塊石累疊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遺存的石構(gòu)件建造,為八角柱狀須彌座。基座之上,以分別雕有海水、螭龍、蓮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狀不同的六層塊石,承托著中隔仰蓮花石的兩層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層八面各雕或坐或立、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一尊;上層南向一面刻楷書直讀“寶塔建造于宋紹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禎拾伍年陸月初十日颶風(fēng)頹壞原任欽差福建中路副總兵王尚忠捐資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無阿彌陀佛”豎排六字楷書。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蓮花等圖案的十三層各種形狀的塊石,向上收分,構(gòu)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聳奇……[詳細]
  漳州陳元光墓位于市郊浦南鎮(zhèn)石鼓山,距市區(qū)15公里。墓碑題“唐開漳陳將軍墓”墓前有石羊、石獅及華表各一對。陳元光(公元657―711年),字廷巨,號龍湖,光州(今河南省潢川)人,為唐朝歸德將軍陳政之子,博通經(jīng)史韜略,自著兵書,父亡后,他接替父職,受命任鷹揚將軍。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獲準在泉、潮之間建置漳州郡治,并首任刺史長達26年。他厲行法治,重視墾荒,興修水利對開發(fā)漳州作出卓越貢獻。公元落711年,陳元光死于征戰(zhàn)之后,被尊奉為“開漳圣王”,初葬于漳浦,后移葬今址。福建漳州市……[詳細]
  官園威惠廟年代:清座落地點:漳州市薌城區(qū)巷口街道官園社區(qū)簡介:又稱三圣王廟,坐北向南,懸山頂燕尾脊式建筑,總占地面積為3675平方米。面闊三間,主殿進深三間,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廟內(nèi)有宋建炎四年(1130)石香爐、清代開漳圣王神牌和清代重修碑等。保護范圍:南至威惠廟廟埕南側(cè)起延伸20米;西至威惠廟西側(cè)山墻滴水位起延伸105米;東至慧華寺廟埕東側(cè)起30米,延伸至慧華寺后殿東側(cè)山墻滴水位起10米;北至慧華寺后殿北側(cè)山墻滴水位起延伸10米。2009年,官園威惠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浦頭大廟年代:清座落地點:漳州市薌城區(qū)巷口街道浦頭港北側(cè)簡介:又稱崇福宮,主祀關(guān)帝,系山西解州關(guān)帝廟分鎮(zhèn)。宋淳熙十四年(1187)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著名平臺將領(lǐng)藍理擴建,清乾隆五年(1740)重修。懸山頂燕尾脊式建筑,坐北向南,前有廟埕,總占地面積約為4500平方米。廟內(nèi)保存明萬歷至清道光的碑刻六通,記錄有關(guān)海船停泊、貿(mào)易稅收的官府規(guī)定和民間公約等。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浦頭大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路邊威惠廟年代:清座落地點:漳州市薌城區(qū)天寶鎮(zhèn)路邊村簡介:元延祐六年(1319)始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遷臺的路邊村韓氏族人臺灣布政使理問韓熙文帶領(lǐng)在臺族親倡修。面闊三間,前后三進,分別供奉開漳圣王、觀音佛祖、韓氏先祖等。附屬文物主要有元延祐六年(1319)樟木雕跌坐觀音,元泰定三年(1326)出水石蓮花等。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路邊威惠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介紹漳州南山寺在漳州市區(qū)九龍江南畔的丹霞山麓,為漳州八大名勝之一,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佛教大寺院。據(jù)《龍溪縣志?古跡》記載,它原名“報劬崇福禪寺”,是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陳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稱南山寺。南山寺規(guī)模宏大。進五個并列的大門為天王殿,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來客的彌勒大佛像,兩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高大形象。福建漳州市……[詳細]
  鰲浦關(guān)帝廟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浦南鎮(zhèn)鰲浦村,年代為清。簡介:坐西南朝東北,由前殿、天井、正殿及過水廊道等組成,建筑面積204平方米。前殿明間外檐門檻置石獅一對,門堵浮雕麒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抬梁式梁架,硬山頂。保存有“綸恩”石匾一通,落款“康熙御筆之寶”。2013年,鰲浦關(guān)帝廟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廟四周各外延20米![詳細]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禪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薌城官園大學(xué)甲37號。大厝具備明清時代閩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寬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進深宅院,前設(shè)石埕,兩側(cè)有廂房,呈圍拱之勢,是閩南民居典型的前程后院“三落大厝”![詳細]
  霞東書院位于中國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鹽魚市街,1988年被列為漳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霞東書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為將領(lǐng)藍理的公館,乾隆年間文華殿大學(xué)士蔡新歸隱后在此講學(xué),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建筑坐西北朝東南,由門樓、主殿和兩側(cè)廊房組成“口”字形布局。主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懸山頂,燕尾脊,抬梁穿斗混合式構(gòu)架。 供奉主神及配祀神靈有文昌帝君、魁星夫子、觀音 菩薩、破肚將軍蘭理、福德正神。廟宇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仿宋建,燕尾式二進三開間的建筑特點。清道光元年,2003年再次重 修,為福建省省級文保單位。2005年同臺灣……[詳細]
  松州威惠廟,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qū)浦南鎮(zhèn)松州村。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陳元光于景云二年(711年)因平寇亂戰(zhàn)歿,朝廷念其開漳有功,下詔立廟,初名“將軍廟”。唐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從李沃川(今漳浦綏安鎮(zhèn))遷入龍溪,當(dāng)年于漳州北郊松州書院內(nèi)興建將軍廟,以紀念陳元光、陳珦父子二刺史對開發(fā)漳州的功德,并官定為漳州文武官員于春秋祭日進廟致祭。據(jù)唐漳州司馬歐陽秬作《陳珦墓志銘》載:“貞元遷州,遂以松州書院祀龍湖(陳元光,號龍湖)而葬之!彼涡投辏1120年),朝廷詔令對將軍廟賜額為“威惠”,由此,漳、泉二州各屬縣所立的將軍廟均改稱為威惠廟。明代太樸待卿陳天定《北溪紀勝》載:“由溪西直上三里許,則唐將……[詳細]
  中山橋及橋亭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西橋街道舊橋村,年代為1925年。簡介:舊稱“南橋”,又稱“通津橋”,俗稱“舊橋”,橫跨九龍江上。始建于宋紹興年間,初為浮橋,后易以石,1925年至1926年用鋼筋混凝土新建橋及橋亭,命名“中山橋”。橋南北走向,長467米,寬8.9米,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筑風(fēng)格;橋亭通高9米,底徑5米,平面呈六角形,用6根圓形水泥柱頂托六棱長尖頂,亭中為六角形巨柱,六面各嵌一磨光石碑,東西兩面各刻“中山橋”三大字,其余四面分別刻有“重建中山橋記”。2013年,中山橋及橋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橋及橋亭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
  簡大獅避難所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新華西路,年代為1898年。簡介: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臺灣抗日英雄簡大獅因在臺抗日遭日軍追捕,從臺灣潛回內(nèi)地,隱身于此,被清軍抓捕后交日方,在臺灣英勇就義。建筑原是漳州簡氏族人為接待海內(nèi)外簡氏宗親而設(shè)的會館,坐北朝南,由前廳、過水廊房、大廳等組成,占地面積660平方米。前廳、大廳均面闊三間、進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2013年,簡大獅避難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各外延1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