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石竇香泉位于鄧川西面的云弄峰山腰。石竇香泉以石竇流出的水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極負盛名,更以洞內(nèi)的《段信苴寶摩崖碑》而著名云南。明朝通判徐震詩曰:“石嶺嵯峨一竇穿,竇間自昔瀉靈泉,鳴琴漱玉涓涓響,濺石跳珠顆顆圓,味勝醍醐堪去疾,香侔甘露可延年。源源不舍來何處,浸說西天法雨傳”。石竇香泉有兩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廟,本主廟靠西的溶洞比較深,洞內(nèi)奇石異景:石幔、石筍,石柱舉目可見,順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巖上,奇石懸掛,別有一景;石狀如一群豬擁擠在一起,細看似有一石佛像緊鑲于石縫中。這里風景優(yōu)美,是旅游休閑的好去處,洱源.鄧川一帶的人,幾乎在讀小學,中學時都游覽過此地。信男善女更是絡驛不絕。登臨此地……[詳細]
  白崖城,又謂彩云城,或文案洞城,俗稱紅巖古城。1979年經(jīng)彌渡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經(jīng)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大理州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經(jīng)省人民政府公布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今彌渡紅巖鎮(zhèn)西北2公里處,古城村左前方,定西嶺南隅,迤西古道北側(cè),歷史上是通往南詔統(tǒng)治腹心——洱海區(qū)域的門戶,一度成為南詔統(tǒng)一六詔的大后方。六詔統(tǒng)一后,閣羅鳳因唐王朝諸權(quán)臣施行壓制政策,被逼不得已叛唐,為加強南詔門戶—白崖的防衛(wèi),便“設險防非,憑隘起堅城之固”,于唐天寶十一載(公元752年)重新修建了白崖城![詳細]
  曲赤通摩崖石刻位于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達日村委會曲赤通,石刻分布在金沙江西岸,羊拉公路西側(cè)一面約南北長400米、高200米的崖壁上,畫幅總面積 6 平方米,共有5幅,其中有2幅為蓮花金剛(1.7×1.4 米,1.1×0.9 米)、1幅為四臂觀音(0.95×1.8 米)、1幅為蓮花觀音(0.55×1.5 米),以上四幅色彩艷麗,線條清晰,保存較為完好, 另有1幅(0.9×2.0 米)已模糊不清。其中一尊蓮花觀音像、一尊蓮花金剛像和一尊四壁觀音像在崖壁南面距公路高約80米的地方依次從南到北排列,另外一尊蓮花金剛像和模糊的畫幅在崖壁的北下角公路邊。從該石刻的部分題材來看,明顯具有藏傳佛教前弘期以及宋末元初……[詳細]
  鄧賧詔遺址為鄧賧詔所在地。該城由鄧賧詔主皮邏鄧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前所建。《蠻書》卷五載:“鄧川城,舊鄧川也,南去龍口城(今上關)十五里,……城依山建、東距瀘水,北有泥沙”,自被南詔戰(zhàn)敗后,閣羅鳳及異牟尋皆填固增修,作為防御吐蕃的城堡!吨匦捺嚧ㄖ葜尽酚州d:“德源城,唐鄧賧詔之城。開元間南詔欲吞五詔為一、因星回節(jié)莛五詔火之,令各妻尋夫骸以歸、初,鄧賧妻慈善止夫勿行,弗得。乃以鐵釧绔其臂。至是尋釧獲夫之骸,南詔嘉其有慧,欲強娶之,慈善曰:‘夫亡未葬,豈敢輕嫁’,乃堅閉其城,南詔發(fā)兵圍之,三月食盡而亡,南詔悔1瞿,乃旌其城曰:德源’,故有德源城名。”德源城遺址周長1.2公里,四周筑有夯……[詳細]
  昆明北的山谷里的丹桂村,藏著這座規(guī)模不大的清真寺。1935年,紅軍曾到達這里,清真寺主動開門迎接入住,紅軍駐扎休息,并留下“紅軍絕對不拉夫”的標語。(不抓壯。┬∏逭嫠掠纱顺蔀榱祟H有名氣的建筑![詳細]
  華寧廣化寺位于華寧縣,年代為明![詳細]
  易門永寧寺位于易門縣,年代為明。……[詳細]
  該崖畫地處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縣蒼山西鎮(zhèn)金牛村東南方向約距三公里外的點蒼山半坡吃水箐,海拔2070米。該地形略呈交椅狀,中橫一緩坡,繪有崖畫的巨石臥于緩坡頂上。巨石系花崗巖質(zhì)。寬19.9米,高8.25米;崖頂有崖房,畫面基本平整;北偏東59度走向;崖下系泥質(zhì)平地。崖畫長5.6米、寬4米,總面積22.4平方米。崖面分別以土黃色和赭紅色線條繪制,其內(nèi)容共分為五組。由于崖畫風化剝落及巖漿淋覆,可以辯認清楚的圖象有人物、動物、植物手摸印等200多個,以及表意圖象等,內(nèi)容有:放牧:采集(摘野果)、狩豬、舞蹈、房屋(干欄式)等。反映了先民生動而豐富的原始生活……來自全國各地的崖畫專家普遍認為該崖畫系西漢之前……[詳細]
  茅坪國門位于馬關縣都龍鎮(zhèn)茅坪村委會南面1000米的都龍口岸旁,年代為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茅坪國門為馬關縣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日期為2011年7月(第二批)![詳細]
  大寨佛寺位于普洱市景谷縣永平鎮(zhèn)西面茂密大寨村南側(cè),建于清光緒25年,由大殿、僧房、戒堂、大門等組成,占地面積1365平方米,系傣族南傳佛教佛寺。……[詳細]
  滇中古驛道祿豐段位于祿豐縣境內(nèi)。是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南方絲綢之路”、秦漢“五尺道”、唐代“石門道”的基礎上,經(jīng)元、明、清及中華民國歷代政府修建而形成的。唐代修建“石門道”,在祿豐境內(nèi)設有龍和館(今腰站煉象關)和沙雌館(今舍資),這是祿豐境內(nèi)第一次有史籍記載的地名,也是官方在祿豐設置館驛的開端。自元代開始、祿豐古驛道由官府組織,經(jīng)歷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沿路設置了大量的關、堡、驛、鋪,到明清時期,祿豐古驛道基本定型,為“滇中古驛道”的重要路段。滇中古驛道祿豐段由老鴉關入境至廣通回蹬關出境,全長約88公里,路面寬1.6—2.5米,全用石塊鋪砌。由昆明出發(fā)至大理,民間傳說要經(jīng)“九關十八鋪”,在祿豐境內(nèi),……[詳細]
  易門龍泉寺 明清 易門縣龍泉公園,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現(xiàn)存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所建,由前殿、天井、臺階、左右?guī)亢痛蟮罱M成,占地面積1433平方米。大殿為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闊三開間。前殿為重檐歇山頂抬梁式土木結(jié)構(gòu)三層樓房,面闊七開間,較集中反映了滇中地區(qū)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詳細]
  云南第一天文點在云南天文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遺跡就在今天的云南大學文津樓旁,綠草樹陰中的云南第一天文點看似不起眼,似乎被人們遺忘。由青石板構(gòu)建的石臺上,正中有一個圓形柱狀的石圓臺,臺基兩側(cè)和正面碑記留有云南大學校長何瑤題寫的“云南大學天文點”以及天文點的來歷等史料內(nèi)容。云南第一天文點是我國早期大地測量定位標志,也是我國除北京觀象臺外唯一原測經(jīng)緯度的確切點位,其始測于清康熙49年至57年(1710—1718年),當時的初測數(shù)據(jù)為:云南省昆明縣北極高25度6分,京師偏西13度38分;1934年由云南省教育廳等單位共同發(fā)起復測,在云大校長何瑤主持下,經(jīng)計算,此地經(jīng)度為102度41分58.88秒,北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