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風雨橋群(含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等)安化風雨橋是一個龐大的風雨橋建筑群,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風雨橋大小29座,分布在安化縣境內17個鄉(xiāng)鎮(zhèn)。其中永錫橋、思賢橋、馬渡橋、十義橋、燕子橋、仙牛石橋、復古橋保存較好,地域特征明顯。安化地處湘中偏北,位于資江中游,雪峰山北麓,境內山峰林立,溪谷縱橫。安化風雨橋是安化先民在縣城境內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設的便民交通設施,供過往行人歇腳、避風躲雨,故名風雨橋。安化風雨橋均由青石橋墩、木質橋身和小青瓦橋頂三部分組成。橋身為長廊式通道,鵲木拾梁,全部采用卯榫結構,不用一顆鐵釘,橋面用木板鋪成,兩旁有固定的雙邊木登供行人休息,橋身……[詳細] |
安化文武廟建筑群座落在安化縣梅城鎮(zhèn)城西的安化一中校園內。由文廟、武廟、培英堂和安化簡易師范舊址組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安化文廟始建于北宋熙寧壬子年,位于洢水東岸啟安;,南宋紹興甲子年遷建城東;明寶祜乙卯年再遷城西;清乾隆十二年遷建現(xiàn)址。自創(chuàng)建以來,經歷代重建、擴建二十余次,始具現(xiàn)在之規(guī)模。文廟采用宮殿建筑形式,分為內外兩廡,外院為泮池、欞星門(已毀),內院為大成門、大成殿、亞圣殿、左右?guī)浚ㄖ娣e1324平方米。布局規(guī)整緊湊,木雕、石刻十分豐富且精美。大殿宏偉空曠,屋架為穿枋梁架結構,歇山頂,蓋金黃色琉璃瓦,木柱最大直徑60cm。毛澤東于1917年和1925年兩次到安化進行農-動調查和開……[詳細] |
陶澍墓于1840年由左宗棠擇地修建,位于化小淹鎮(zhèn)沙灣村沙灣苗圃院內,座北朝南,面對資水,背依群山,占地7560平方米。墓園正門為三間四柱牌坊,花崗巖和漢白玉質地,高四米,寬五米。坊前兩側各置花崗巖石雕獅一尊。從正門入內,依次是:神道直通陶澍墓丘,左右兩側為五位夫人墓,墓前依次有石羊、石虎、石馬、石武官、石文官各二守墓;神道左側有御碑亭和享堂,御碑亭前有側門出入;四周繞以二米高的青磚圍墻。是一座典型的、保存完整的清代封疆大吏墓葬形制景觀。陶澍,字子霖,號云汀,安化縣小淹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8),清嘉慶七年進士,官至兩江總督。歿于道光十九年(1839),終年62歲,謚文毅,晉贈太子太保![詳細] |
渠江茶園位于益陽市安化縣渠江鎮(zhèn)大安村,分布在大安片區(qū)和黃茶片區(qū),占地500多畝。主要文化遺跡有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群3處、古道2條、古石拱橋2座、古茶亭(兼碾房)遺址1處、古茶園3處、古碑刻3通、古井3口、古樹名木數(shù)棵,村民家中幾乎家家戶戶保存了大量傳統(tǒng)的采茶、制茶工具。渠江茶園是萬里茶道上三大茶葉主產區(qū)之一的湘西梅山茶產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化黑茶始祖“渠江薄片”的原產地,至今仍是安化核心產茶區(qū)。2019年,渠江茶園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