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南賈鄉(xiāng)石塔位于邢臺縣南石門鎮(zhèn)南賈鄉(xiāng)村南。現(xiàn)僅存石塔1座,由塔基,蓮花座,佛龕,七層出檐的塔身,葫蘆形塔剎組成。塔基為一方形石塊,青石質(zhì),邊長1.4;蓮花座為方形,邊長1.05米,雕覆蓮紋1層,上為石塔主體,佛龕所在,正面為佛龕,高0.36,寬0.29米,龕口上有火焰狀石雕裝飾,兩側(cè)有力士,但頭均以被砸。佛龕進深0.55米,內(nèi)高1.05米,內(nèi)為一佛二弟子。塔身現(xiàn)存原石雕出檐共7層,村民們后加1層及葫蘆形塔剎。塔體通高4.6米。佛龕所在的塔身處四面均有題記,但多已看不清楚,在塔身正面佛龕的左側(cè)有“天……[詳細]
  大道觀玉皇殿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內(nèi)興華中路。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該殿頗具元代建筑的典型減柱造特色,東西長七間,南北寬四間,廡殿頂琉璃瓦剪邊,設三跺單翹單昂斗拱。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大道觀東曾有池塘,養(yǎng)魚栽荷。州人每逢中秋佳節(jié)攜酒前往賞月,因景取名“西溪玩月”,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殿內(nèi)四壁現(xiàn)存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瀝粉貼金帝王出巡圖。畫面人物栩栩如生,畫工可與五岳之一的北岳廟壁畫媲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道觀原為中軸式群體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大照壁、關帝殿、二神殿……[詳細]
  寶云塔原名擎天塔,位于衡水市區(qū)西南的舊城村東。該塔原在寶云寺內(nèi),因此稱寶云塔。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因洪水淹沒縣城,故將縣城由舊城村遷至今址,寶云寺亦隨城一起搬遷。但寺雖遷,塔未動,一直在原址聳立。該塔在綠樹掩映下,巍然高聳,蔚為壯觀。寶云塔為磚木結(jié)構(gòu),高36.6米,底座周長28.8米。第一層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龕,龕里原有一尊石雕蓮花坐佛。另在塔頂有一葫蘆形塔剎。與景縣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層建筑風格各異,或為鴛鴦斗拱,或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層八面棱錐體,雄渾古樸,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建筑才……[詳細]
  邢臺道德經(jīng)幢,位于今河北省邢臺市舊城內(nèi)東北部,現(xiàn)南長街辦事處后院內(nèi)。經(jīng)幢高約七米,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八面棱形,分為三截。一至七面,陰刻楷書《道德經(jīng)》原文及玄宗皇帝對《道德經(jīng)》的逐句注釋。經(jīng)幢文革期間被毀,后修復。 經(jīng)幢高約七米,以亭覆庇,由頂、身、座三部分組成,八面棱形,分為三截。 刻文內(nèi)容 一至七面,陰刻楷書《道德經(jīng)》原文及玄宗皇帝對《道德經(jīng)》的逐句注釋。第一面開頭陽刻篆書“大唐開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經(jīng)一部”十六個大字,每個字高十點三公分,寬十一點二公分。 第八面上部,書寫“……[詳細]
  佛真猞猁迤邏尼塔位于張家口市宣化城西南二十公里處的宣化縣塔兒村,地處丘陵區(qū),是個擁有一千多戶人家村莊。出宣化城向西南沿鄉(xiāng)間公路一路前行,進入塔兒村口,老遠便會看到一座巍峨壯觀的寶塔,這就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迤羅尼塔。該塔建于遼天慶七年(1117年),塔基為六角形石臺墩,臺墩高一點九米,周長三十三米,塔身為十三層六棱角實體青磚仿木結(jié)構(gòu),塔高二十米。周約六米,每棱檐角原有風鈴一枚。塔下部內(nèi)鑲方磚一塊,鐫刻陰文:“佛真猞猁迤邏尼塔”“維天慶七年歲次”。據(jù)民間傳說,有一尼姑化緣在此圓寂,后火化……[詳細]
  皇甫寺塔位于淶水縣城東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東北0.5公里處。是該地毗盧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毀,只留下塔和兩通古碑(現(xiàn)僅一通存縣城西崗處)。該塔便以村名被稱做“皇甫寺塔”。據(jù)淶水縣志記載,該塔為金朝大定年間所建,據(jù)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該塔為正8角形,十三層密檐式結(jié)構(gòu)實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徑為5米,塔下有方形石基,塔角兩層蓮花座用磚疊摞手法砌成,沒有任何雕刻圖案,第二層細腰部分也無雕花,但往上,每角都有一斗三升出檐,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門,高2米有余,內(nèi)有彩繪圖案,一尊漢白玉雕白娘娘神像……[詳細]
  中山靖王墓位于河北省滿城縣城西南的陵山東麓。此二墓是西漢時期中山靖王劉勝夫婦的墓葬,根據(jù)《史記》和《漢書》的記載,劉勝于公元前154年立為中山王,死于公元前113年,其妻竇婠的卒年稍后于劉勝。196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隊聯(lián)合對墓葬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兩墓南北并列,鑿山為陵。墓室是仿照宮廷的建筑布局興造的。劉勝墓長51.7米,寬37.5米,高6.8米,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后室等幾個部分組成。前堂為瓦頂木結(jié)構(gòu),建在巖洞內(nèi),陳設物有青銅鼎、釜、甗、鐘、礨、壺等食器和酒器![詳細]
  永安寺塔,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東10公里刁窩鄉(xiāng)塔照村北50米處。當?shù)厝怂追Q“塔兒照塔”。建在當?shù)卦腊菜聝?nèi),遂定名為永安寺塔。原寺坐北向南,包括山門、前殿、門樓、后殿、東、西配殿等建筑。寺拆毀于1952年,現(xiàn)僅存佛塔一座。此塔為八角密檐式實心磚塔,由塔基、塔身及7層密檐三部分組成,高19.1米。塔基呈須彌座式,高3.5米,圍長24.8米。其束腰部分磚雕幾何圖案及花紋,現(xiàn)已殘損;上層須彌座有斗拱及勾欄平座,座上磚雕三層碩大的仰蓮蓮瓣以承托塔身。塔身層高3.6米,正南面辟券門佛龕,高2米,寬1米,壁厚……[詳細]
  萬軍山遺址位于遷安市楊各莊鎮(zhèn)萬軍村北50米處的萬軍山上。山為梯田狀,山頂為平臺,青龍河、冷口沙河在山腳下交匯,兩河由東、北兩面環(huán)抱萬軍山,山上土質(zhì)疏松,呈褐色沙土。1990年3月,河北省文物局組織的文物普查隊在遷安境內(nèi)普查時發(fā)現(xiàn)此遺址。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遺址面積15000平方米,文化層東薄西厚,約1--2米,地表散布著大量的陶器殘片和石器。陶片多為夾沙褐陶和泥質(zhì)紅陶,紋飾以壓印“之”字紋居多,條紋、席紋次之,繩紋素面較少。兩側(cè)斷崖處暴露有灰坑,內(nèi)涵豐富。1992年6月3日至7月4日進行試掘……[詳細]
  柏林寺位于宣化南35公里,始建于唐正德年間,距今已1200多年,現(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建筑是位于北山坡上的三座石窟和一座佛塔。石窟內(nèi)現(xiàn)存大小石佛300余尊,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佛塔系五層八面實心石塔,古樸典雅,造型獨特,為該寺一大勝景。周圍青山環(huán)抱,綠樹成蔭,遠處山嵐飄忽朦朧,近處白色的檀花散發(fā)著幽幽清香。塔下的石窟稱東佛洞,往西還有中佛洞和西佛洞,都是由巨石雕成。東佛洞里的主佛是東方教主藥教佛,他手捧寶塔,盤腿坐于蓮,四壁有浮雕小佛108尊,色澤鮮艷,遺憾的是頭面部在文革中被毀。中佛……[詳細]
  五禮記碑俗稱五禮碑,位于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趙佶)于大觀二年(1108年)所作《五禮新議》,故又稱“御制大觀五禮之記”碑。該碑刻立于唐開成五年(840年),原為唐魏博節(jié)度使何進滔碑,由柳公權(quán)撰并書丹。宋大觀二年(1108年),宋徽宗為了維護何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把吉禮、賓禮、嘉禮、軍禮、兇禮等五禮作為一代之制,寫有“五禮新議,并傳詔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頒于天下奉行,其不奉行者論罪。政和七年(1117年),大名府尹梁子美在北京(今大名)立碑,因無碑石,毀唐何進滔德政碑,將其唐代碑文磨掉,……[詳細]
  伍侯塔坐落在順平縣城東北15公里腰山鄉(xiāng)南伍侯村西北隅,系遼代建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塔基和塔身都有不同程度風化。該塔坐北朝南,為六角密檐式五層空心磚塔,。全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又分毛石基、磚基,毛石基平面呈六邊形,高0.9米;磚基平面亦為六邊形,高3.5米,共分六層,4-5層、5-6層之間的束腰均雕壺門,壺門內(nèi)雕有人物、鳥獸、花卉等圖案。塔身也分兩部分:一層塔身和五層塔檐。一層塔身平面呈六邊形立于平座之上,南北兩面為磚雕假門,四抹兩扇,假門兩側(cè)各有一佛龕,其余四面均為磚雕盲……[詳細]
  沙子坡老君觀坐落于蔚縣古鎮(zhèn)暖泉沙子坡村沙土丘上,屬明、清建筑。道觀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戲樓、山門、前殿(三清殿)、后殿(被北極玄宮)以及東西配殿分布南北一條中軸線上。老君觀山門為五架梁,懸山式。山門內(nèi)有一木引壁,上畫太極八卦乾坤圖,山門東西各蹲一只石獅。過山門為前殿(三清殿),硬山布瓦頂,面寬三間,進深二間,殿內(nèi)塑像為道教“三清”,太上老君(老子)——道教教主居中,他的左邊是元始天尊,右邊是靈寶天尊.東西兩墻壁畫為“太上老君八十一化身”。后殿為真武殿(北極玄宮),硬山布瓦頂,面寬三間,進深二間,……[詳細]
  卜北堡村內(nèi)現(xiàn)有一座寺廟,名“玉泉寺”,該寺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正殿為等級最高的廡殿頂。這種建筑形式在等級森嚴的明代絕非民間所用的形式,這座寺院座北朝南,寺南有一條湮沒的荒塵古道,這條古道便是從北京通往山西大同的交通要道,古稱“燕云古道”。當年燕王朱棣指揮千軍萬馬,旌旗獵獵,鮮衣怒馬及數(shù)不清的隨從掃北攻取大同走的就是這條古道。蒙古瓦剌部向朝庭進貢使團入京也常走這條道。這條道上軍屯城防遍布要隘,蔚縣境內(nèi),西起暖泉、蔚州城、西合營、桃花堡,這一線四點的軍事防御體系。明前期對防御蒙古鐵騎入侵起著重要作用。位……[詳細]
  磁山遺址位于武安市磁山二街洺河北岸的臺地上,是中國華北地區(qū)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遺址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1973年首次發(fā)現(xiàn),遺址為早于仰韶時代的新石器文化,約為公元前5400—公元前5100年。農(nóng)業(yè)是當時的主要生產(chǎn)方式,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房基,都是半地穴式建筑。發(fā)現(xiàn)的窖穴,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最深者可達7米之多。窖穴中發(fā)現(xiàn)大量炭化的粟灰。發(fā)現(xiàn)的組合物坑中,器物組合為:石斧、石刀、石鐮、石鏟和加工糧食的石磨盤、石磨棒,陶器有盂、支架等。發(fā)現(xiàn)的雞、豬、狗的骨骼,證明已經(jīng)馴養(yǎng)。此外,發(fā)現(xiàn)較多的漁獵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