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西遺址位于河北省蒿城市崗上鎮(zhèn)臺西村東北。遺址以3個高大的“臺疙瘩”(南臺、西臺、北臺)為中心!澳吓_”在臺西村東約200米處,現(xiàn)已鏟平無存。“西臺”和“北臺”現(xiàn)存文化層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氨迸_”在“南臺”北邊約400米處,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60米,高6~7米。兩端高,中間低,呈馬鞍形。從“北臺”北側斷崖上看,上層(除去頂層)屬戰(zhàn)國至漢代文化層,下層至底部全為商代文化遺存。“西臺”在臺西村東北約260米處,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80米,高6米。周圍商代文化層分布亦相當廣泛,向南……[詳細] |
陀羅尼經幢位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內。趙州陀羅尼經幢是在北宋景祐五年(1038年)由趙州人王德成建造的,陀羅尼經幢全部用石料雕琢而成,共七級,平面呈八角形,高約18米,是中國現(xiàn)存石經幢中時代最早的一座,也是最高的一座。經幢的方形臺基上刻有“婦女掩門”、各種伎樂、菩薩、蟋龍、蓮花等圖案和花紋,線條圓潤、飄逸,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高超的雕刻藝術。經幢上刻有陀羅尼,中間飾滿了佛教人物、經變故事等圖案。幢頂的寶剎是銅質的火焰寶珠,造型清秀素雅,衣紋華麗,是宋代造型藝術的佳作。經幢一般都是用石料雕刻……[詳細] |
澍鷲寺因坐落在鷲峰嶺而得名,因此目前人們仍以鷲峰寺相稱,位于陽原縣縣城西南20公里處,東白家泉鄉(xiāng)窯兒溝村西南方向1000米的山坡上,至今有保存完好的佛塔,即澍鷲寺塔,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天鎮(zhèn)縣志》記載,鷲蜂寺始建于唐貞元年間(785年一805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清咸豐年間(1851年一1861年)重修。寺西側的高塔,俗稱唐塔,與寺同期建成。鷲峰寺依山就勢修筑,坐西面東。寺內建筑高低錯落,排布有致。寺院原有兩座殿宇,西為正殿,東為過殿;南北建有禪房。咸豐年間重修時,北房也改……[詳細] |
在灤縣老站村東北,有一座歷經滄桑、銹跡斑斑的老鐵橋。它就是由“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設計監(jiān)修的灤河大鐵橋,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鐵路大橋。1881年,開平礦務局雇用英國技師金達筑成了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10年后,北洋大臣李鴻章**禮聘這位英國專家,負責古冶至山海關的鐵路工程。灤河大橋作為其中的重要工程,曾相繼被英、日、德工程師包工承建,但因灤河水大流急淤沙過厚,均告失敗。當時32歲的詹天佑臨危受命,在研究了外國工程師用過的各種施工方法,對河床地質條件做了縝密的考察后,他決定重新選址,開中……[詳細] |
開元寺鐘樓和須彌塔 開元寺位于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凈觀寺,始建于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詔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 $姌菫榇u木結構的二層樓閣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筑面積135平方米。單檐歇山頂,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結構、柱網、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藝術風格。甚至上層木構件還有相當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這是我省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結構鐘樓,也是北方時代較早的一座。1988……[詳細] |
清遠樓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鐘樓,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遠樓西側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過宣化府,投白銀10萬兩重修清遠樓。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宣化,義和團首領大阿吾曾在清遠樓鳴鐘聚義,率眾設伏于城北煙筒山處,痛擊聯(lián)軍,殺死德軍指揮官約克上校!拔母铩逼陂g清遠樓遭受嚴重破壞。1986年,文化部主持對清遠樓進了全面修復。1988年,清遠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清遠樓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積的底座……[詳細] |
燕下都遺址位于易縣東南,為戰(zhàn)國古遺址。1982年7月23日,燕下都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燕下都遺址是戰(zhàn)國時期燕國的都城遺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達4公里,是戰(zhàn)國都城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墻,將城分為東、西二城。東城分為宮殿區(qū)、手工業(yè)作坊區(qū)、居民區(qū)、墓葬區(qū)、古河道區(qū)五個部分,文化遺存相當豐富,保存較好。西城為一防御性的附城,遺存較少。城址內除出土有銅器、鐵器、陶器、石器等生產、生活用具外,還發(fā)現(xiàn)有許多獸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構件。在河北省易縣境……[詳細] |
鎮(zhèn)朔樓得名于明永樂七年鎮(zhèn)守宣化府總兵官被封為“鎮(zhèn)朔將軍”,它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頂式建筑。整個建筑雄偉壯觀,古樸莊嚴,為宣化古城內最高大、最宏偉的古代建筑。鎮(zhèn)朔樓,又名鼓樓。坐落在古城宣化區(qū)的中軸線上,南與拱極樓、北與清遠樓遙相呼應,構成了古城宣化獨特的靚麗景觀。鎮(zhèn)朔樓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歷史,與當時大規(guī)模的城工同時興建。明正統(tǒng)初期,宣化。張家口、大同一線時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擾。年久失修的士城墻已經抵擋不住蒙古鐵騎的沖擊,邊城軍民苦不堪言。正統(tǒng)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羅……[詳細] |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俺恰痹竿谕林母邏,“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墻、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并管領陰間的亡魂。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承德城隍廟景區(qū)位于承德市中心,西大街路北,距避暑山莊約1公里。這是一座典型的漢式寺廟,格局簡煉。一如隨意散……[詳細] |
下八里墓群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城郊,古城宣化西北4公里的河子鄉(xiāng)下八里村東北,是一處遼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遼代監(jiān)察御史張世卿墓葬(建于1116年,遼天慶六年)為代表的張氏家族墓群(西區(qū)為韓姓墓地),該墓群最早發(fā)現(xiàn)于1972年,1973年起先后四次發(fā)掘了12座遼金時期的古墓葬,跨越時間長達100年。墓室建在地下4~5米處,均坐北朝南。墓葬形制有雙室墓、單室墓,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墓葬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大部分為磚雕仿木結構。張世卿墓為前、后方形,有墓室,由墓道、墓門、前室、甬道和后……[詳細] |
邢臺墓地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西南。據史料記載,邢侯名姬苴,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個兒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為邢侯,建立邢國統(tǒng)轄邢地,公元前661年,強狄犯邢,侯遷都夷儀,外藉齊兵,內聚士氣,幾經爭戰(zhàn)大勝,為慶功建邢侯之臺。邢臺之稱,原源于此。1993年被發(fā)現(xiàn),總面積100萬平方米,為西周時期邢國的墓地。一在葛莊邢國公家室墓區(qū),一在南小汪遺址內。大型古墓分布在墓地中部,周圍分布有車馬坑和小型墓葬。葬式多為仰身直肢,亦有側身屈肢葬。隨葬品以陶器為主,由于早年盜擾嚴重,器物組合不甚清……[詳細] |
開灤唐山礦早期工業(yè)遺存站在270度的環(huán)繞大廳里,四周陳列的仿真樹木高大茂密,忽然,一道道藍色閃電破空而下,緊接著,大廳頂部的白色帷幕緩緩落下,幕布上映出滾滾海浪,似乎要將人緊緊包圍。成片的樹木開始倒塌,在波濤洶涌的水中不斷翻滾,逐漸沉埋,這時形成了初級的煤炭——褐煤。地殼開始劇烈運動,褐煤被更深地埋入地下,在隔絕了空氣、長期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里,褐煤中的氧氣被擠了出來,碳含量逐漸增加,時間流淌過了2億多年,當初的樹木變成了今天黑色的原煤……如果說煤炭是開灤博物館的基石,那么,琳瑯滿目的工業(yè)遺跡則是它……[詳細] |
馬廠,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一個醒目的地方,主要原因是來自一個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河北省青縣馬廠鎮(zhèn)位于天津以南約60公里、青縣以北約8公里處的北運河岸邊,北靠津保公路,東臨京福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滬鐵路,地理位置重要,水陸交通方便。簽訂《辛丑條約》之后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在平津周圍20里內,駐兵不得超過300人,所以青縣馬廠和天津四周的其他軍事要地一樣就顯得至為重要。青縣馬廠鎮(zhèn)自130多年前建兵營以來,始終是拱衛(wèi)京津的重要軍事基地,成為聞名遐邇的戰(zhàn)略要地。據光緒、民國版《青縣志》載,馬廠炮臺建于……[詳細] |
晏陽初舊居在定州中山東路定州中學的斜對面,一個典型的北方風格民居,不是門前有塊碑,不是建筑油漆的鮮亮,無論如何都會讓路人忽略視而不見的。晏陽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舊居則是他“貧民教育運動”中在此的居所。整個舊居坐南朝北, 是一個正房加東西廂房組合的四合院,看介紹,其舊居只是原來建筑群的五分之一,許多已不復存在。房間里空空蕩蕩的,釋放不出什么信息。如果不了解晏陽初,只看幾間空屋似乎味如嚼蠟,但歷史的意義都在背后顯現(xiàn)。晏陽初是個上世紀初的留美博士,是一位愛國兼社會改革的實踐者。那時的中國軍閥混戰(zhàn)民不……[詳細] |
衡水安濟橋1766年建成,橋身全長116米,兩側各有望柱58根,每根柱頂有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望柱之間有石頭攔板。橋東西兩頭,南北兩側各有一只較大石獅。衡水桃城區(qū)文管所所長白如廷介紹,該橋是滏陽河流域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石橋,1993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衡水大石橋是人們今天對安濟橋的一種通俗的叫法。由安濟橋,或許能發(fā)現(xiàn)衡水城中心的秘密———沒有這座橋,我們追尋衡水這座城的根脈,很可能會失去方向感。衡水城西門外,“為齊晉及畿南諸郡四達要道”,東至山東,西至山西,漳滏合流是道必須跨越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