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紅色旅游景點

蘇州革命博物館
  蘇州革命博物館位于蘇州市三香路1216號,由中共蘇州市委、市政府批準,于1993年建成開館。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主體建筑7000平方米,展出區(qū)面積3000平方米。館體外觀古樸莊重,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革命”特征。革命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兩項:一是《蘇州革命史陳列》,它通過300多幅照片,200余件實物,100余件圖表、藝術作品、場景模型和幻影成像等多種展示形式,系統(tǒng)、真實、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蘇州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所開展的革命斗爭情況,以及先輩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事跡,重點陳列了30多位黨的早期著名革命活動家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蘇州開展革命活動的史料。2004年4月起,《蘇州革命史陳列》常年對公眾免費開放。二是大型多媒體半景畫演示項目《陽澄烽火》,以抗……[詳細]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位于南京城南雨花臺烈士陵園南端的任家山上,外觀為重檐屋頂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筑,它東西長92米,南北長49米,中間主堡高度為26米。白色花崗巖墻面,更顯紀念館莊嚴、凝重氣氛。紀念館整個建筑面積5900平方米,于1984年4月破土興建,1988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題寫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名鐫刻在門額上方,檐下正中還雕著象征烈士英靈永存的“日月同輝”圖案。古樸典雅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是著名建筑大師楊廷寶先生生前設計的最后一座建筑。當年,在中國建筑界,楊廷寶先生和梁思成齊名,被譽為“南楊北梁”,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就是他創(chuàng)作設計的。紀念館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現(xiàn)代建筑。屋頂,采用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的重檐形式,加以簡化,輪廓簡潔而莊重,富有紀念性的美感。屋面……[詳細]
83、綠楊旅社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綠楊旅社
  綠楊旅社位于新勝街23號(原名新盛街)。新勝街長僅200米,歷史上極為繁華,南北兩側僅旅社、飯店就有10多家,但最有名的是這家坐南朝北的綠楊旅社了,被稱為揚州的“國際飯店”。綠楊旅社之名得自于清代詩人王漁洋的“綠楊城郭是揚州”著名詩句。綠楊旅社建于清末民初。據(jù)調查,當初綠楊旅社規(guī)模較小,上下只有兩層樓。1925年,無產階級革命家肖楚女在南京東大附中任教,秋游揚州,就住在綠楊旅社。先后住了兩晚。據(jù)記載,1925年5月,惲代英以共青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國民黨上海執(zhí)行部秘書的身份來揚州至五師宣傳、指導革命,當他演講結束后,也住在綠楊旅社。直到第3天,惲代英方才離開綠楊旅社南渡鎮(zhèn)江。五師和八中的部分學生還赴綠楊旅社走訪惲代英,聆聽他救國之道。1929年6月,經過翻建后三層樓的綠楊旅社重新開業(yè),這是今天旅……[詳細]
老子山劉咀烈士陵園
  老子山劉咀烈士陵園位于老子山鎮(zhèn)劉咀村,靠近洪澤湖西岸,以紀念抗日戰(zhàn)爭犧牲的烈士為主。 1944年1月23日,洪澤縣總隊二連襲擊盱眙船塘,繳獲偽長淮大隊的鋼板劃子20余只。但在返航途中卻遭到日軍汽艇追擊,由于事起倉促,又裝備落后,洪澤縣總隊二連損失慘重,已到手的鋼板劃子全部落入敵手,幾十名戰(zhàn)士在洪澤湖與敵浴血奮戰(zhàn),頑強抗擊,只有四名戰(zhàn)士在附近漁民的幫助下成功突圍,其他指戰(zhàn)員全部壯烈犧牲。戰(zhàn)后,當?shù)卣⑷罕,把幾十名烈士安葬在劉咀村,并在每個烈士的墳前插上木碑,寫上烈士姓名。解放后,大部分烈士靈柩都被其親屬遷回老家安葬,這些烈士基本都是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由于地處偏遠,年代久遠,風吹日曬,原來的木碑已經腐爛,烈士的姓名已無從考證,不得而知。2010年,老子山鎮(zhèn)政府投資6萬元修建了烈士……[詳細]
邵伯保衛(wèi)戰(zhàn)烈士陵園
  邵伯保衛(wèi)戰(zhàn)烈士陵園位于邵伯鎮(zhèn)邵伯湖畔。1946年7月中旬,盤踞在南通的國民黨第一綏靖區(qū)司令湯恩伯,指揮5個整編師共12萬人,向蘇中解放區(qū)大舉進攻。華中野戰(zhàn)軍遵照中央軍委“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指示,在粟裕司令員的指揮下,以3萬兵力奮起迎敵,打響了蘇中戰(zhàn)役,并取得了七戰(zhàn)七捷的輝煌勝利,共殲敵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猖狂進攻的國民黨軍隊。其中8月23日至26日,華中野戰(zhàn)軍取得蘇中戰(zhàn)役第六戰(zhàn)——邵伯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此戰(zhàn),斃傷國民黨軍2000余人,華中野戰(zhàn)軍傷亡1000余人。為紀念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邵伯鎮(zhèn)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邵伯保衛(wèi)戰(zhàn)烈士陵園。邵伯保衛(wèi)戰(zhàn)烈士陵園坐落在美麗的高水河畔,內有紀念碑、烈士墓、邵伯保衛(wèi)戰(zhàn)歷史陳列館。原華中第二軍分區(qū)司令員、江蘇省原副省長韋永義在8……[詳細]
靖江烈士陵園
  靖江烈士陵園坐落在靖江市孤山鎮(zhèn)孤山西麓,總占地面積107畝,其中西山褒揚區(qū)22畝,東山苗木基地24畝,山地64畝,西山褒揚區(qū)由園前廣場、前大廳、瞻仰道、紀念碑、紀念館五大部分組成。園前廣場300平方米,十分開闊,專供憑吊者和游人停放車輛及集合之用,前大廳有三孔暗紅色大門,通向園內,大廳正上方“靖江烈士陵園”題額,為原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所題。廳內面積114平方米。穿過前大廳,便是綠樹成蔭的瞻仰大道。大道為水泥板塊結構,寬8米、長150米,一眼望去,可見由花崗巖構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碑基長、寬各6米,碑身高6.6米,鏤金碑文 “革命烈士垂不朽”,為-總理影印手跡。繞過紀念碑步行20米,便是莊重典雅、氣勢恢宏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系土木結構,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綠墻墨瓦,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詳細]
老子山南山革命烈士陵園
  老子山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茶庵居委全南山頭,西鄰洪澤湖。該陵園始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占地4畝,安葬12位本地籍烈士,并建有圍墻、紀念墻和紀念碑。2010年2月,老子山鎮(zhèn)黨委、政府響應上級號召,實施“慰烈工程”,投資10萬元,維修、擴建了烈士陵園,將散葬的烈士遷到陵園內,修建了水泥前廣場和彩磚后廣場。2013年底,鎮(zhèn)政府投入30萬元修建圍墻和長廊,遷移非烈士墓。 陵園中間有一條水泥路,路北中部建有一座面東背西的紀念碑,碑座高1.7米,分四級,碑身寬1.7米,厚0.4米,高5米,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的東面建有一面紀念墻,墻高3米,長4米,厚0.3米,紀念墻朝東的正面用正楷、背面用仿毛體書寫毛主席的題詞: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犧牲了,讓我……[詳細]
王諍將軍故居
  王諍將軍故居位于武進區(qū)洛陽鎮(zhèn)戴溪天井橋浜頭村,原為王諍祖父購置,坐北朝南,前后3進清式農舍院落建筑,面闊三間,故居環(huán)境優(yōu)美,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農舍。1909年,王諍生于戴溪天井橋一戶耕讀人家,幼時常參加農業(yè)生產。他在天井橋度過了十幾年的幼年和少年歲月。筆者了解到:王諍將軍故居由于長期失修,破敗跡象顯露,在各方籌劃下,2007年底,開始對舊屋進行原地翻修。2008年9月全部竣工。故居前后共4進;第一進門廳,6楹2間,南面檐下仍置排門;二進廚房,5楹1間;三進客廳,兼起居室,7楹2間;四進為二層小樓,7楹1間。翻修后的故居建筑,梁架的構筑,封火墻的砌筑,以及故居大門為木質排門等都保持原來特色,連王諍孩童時期使用過的灶頭,水缸等生活設施都為原物或保持原樣。懷著對王諍將軍的深深敬意,筆者走進了王諍將軍……[詳細]
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
  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零散烈士墓的精神,打造黃集機關事業(yè)單位黨員干部及中、小學生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原黃集鎮(zhèn)黨委、政府從2009年起,對區(qū)域內的零散烈士逐一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了《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3月開建,2011年5月竣工。 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黃集街道雙澗村,距離黃集街道到范集鎮(zhèn)的主干道150米,交通十分便利。陵園占地面積約3畝。 陵園中間建造烈士紀念碑一座,紀念碑總高度8.1米,碑腳呈正方形,長寬3米。碑身面南背北,上方鑲有紅色五角星,碑身正面銘刻黑色魏體陰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紀念碑北面建有16座臥式烈……[詳細]
王杰烈士陵園景區(qū)
  王杰烈士墓座落在運河鎮(zhèn)張樓鄉(xiāng)境內,占地22畝。1965年11月開始修建陵園。1967年建墓,1976年建紀念館。紀念亭建于王杰犧牲處,為飛檐嶄角式,雙層6角琉璃瓦形,青松環(huán)繞;亭南為紀念室,陳列王杰同志遺物及各種紀念品;紀念室南為烈士墓,墓體系水泥圓拱形建筑,墓正面及兩側墻壁上有毛澤東、-、-、-的題詞及烈士詩抄。烈士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六一年,王杰光榮入伍,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三歲的王杰,被部隊選派到邳縣張樓,擔負訓練民兵埋設地雷的任務。七月十四日這一天,當王杰全神貫注的向張樓地雷班的十二個民兵示范埋雷時,地雷突然地冒出煙來,千鈞一發(fā)的時刻,王杰把圍看的民兵往兩邊一推,用自己的身體撲向了地雷。十二個鮮活的生命得救了,而一個雷鋒式的戰(zhàn)士,犧牲在了這片熱土。王杰同志犧牲后,他的舍己為人的……[詳細]
白虎山中共東海特支成立紀念亭
  海州南門外有座大山,因山體灰白,形似虎踞而名日“白虎山”。1927年,中共江蘇省委把位于黃海之濱的東海、灌云、贛榆、沭陽四縣劃為“東海區(qū)”。1928年秋,省委調中共邳縣特別支部干事會書記李振華(即李超時)到海州重新建立黨的組織。李振華、小葉、惠美琬(即惠浴宇)在一個星期天,約定以游山為名,到白虎山翹石下開會,成立了中共東海特別支部干事會,李振華任書記,小葉任組織干事,惠美琬任宣傳干事。特支干事會建立后,抓緊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到10月共發(fā)展黨員48名,建立4個支部。此后海屬地區(qū)的黨組織發(fā)動工人農民運動、婦女運動、-,給予國民黨反動派以狠狠打擊。 1997年,中共海州區(qū)委號召全體黨員繳納一次“特殊黨費”,在白虎山的山頂建了一座紀念亭,以紀念“東海特別支部”的誕生。白虎山東海特支成立……[詳細]
郭村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
  郭村戰(zhàn)斗指揮部舊址位于江都市郭村鎮(zhèn)塘頭村花園組于氏姊妹樓。1940年7月8日,粟裕根據(jù)陳毅的指示,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機關及主力0團,新六團和留在江南的“挺縱”二團沖破重重-,渡江北上,到達江都縣塘頭地區(qū),與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7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原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改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揮,劉炎、鐘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集中塘頭、郭村的新四軍7000余人,整編為3個縱隊和1個獨立支隊。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根據(jù)黨中央的指示和實際情況,決定東進黃橋地區(qū)。7月25日,陳毅、粟裕率3個縱隊從郭村塘頭出發(fā),東進黃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設在于氏姊妹樓內,于氏姊妹樓原為清光緒12年(1886)進士官知府,翰林于齊慶府邸。解放后此處是歷屆區(qū)鄉(xiāng)政權所在地。1986年……[詳細]
宿遷烈士陵園
  宿遷烈士陵園位于宿遷市幸福路中心廣場。宿北大戰(zhàn)是解放戰(zhàn)爭初期山東野戰(zhàn)軍、華中野戰(zhàn)軍會合后的對敵第一仗,戰(zhàn)役于1946年12月13日在宿遷北部發(fā)起,19日結束。我軍遵照“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zhàn)方針,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集中24個團的兵力,與國民黨整編第69師、第11師展開激戰(zhàn),全殲第69師,重創(chuàng)第11師,共殲滅和俘虜敵軍2.1萬余人。敵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身亡,副師長饒少偉、參謀長張東彝被俘。宿北大戰(zhàn)是我軍集中優(yōu)勢兵力大打殲滅戰(zhàn)的一個光輝范例,以殲滅國民黨一個整編師的戰(zhàn)績載入解放戰(zhàn)爭史冊。陵園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積8.7萬平方米,建有宿北大戰(zhàn)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宿北大戰(zhàn)紀念館、宿北大戰(zhàn)簡介碑亭、朱瑞將軍碑亭、馬侖烈士碑亭、少年英雄韓余娟雕塑以及抗日烈士碑等;宿北大戰(zhàn)紀念館……[詳細]
94、渡江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
  “渡江第一船”原為上海沈記船廠建造,為鋼質蒸汽機動船,1925年建成下水,總長23.1米,寬4.25米,總噸位49噸。在1949年渡江戰(zhàn)役中,冒著槍林彈雨,第一個將100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送到南岸。爾后又數(shù)次往返,先后將鄧小平、陳毅、譚啟龍、姬鵬飛等1400余名指戰(zhàn)軍送過長江。為打倒蔣家王朝,解放全中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解放后一直在南京下關電廠服役。1978年調拔灌南服務水運,27年間創(chuàng)運輸產值1800萬元。1983年,此船經國家文物局和南京市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考證,為“渡江第一船”。1986年“第一船”被灌南縣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連云港市定為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基地,2005年被命名為連云港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示范基地,2006年該船事跡被制作成《京電號的故事》電視記錄片在全國播出。作為重大……[詳細]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為落實上級黨和政府“慰烈工程”精神,原朱壩鎮(zhèn)黨委、政府從2009年起,對轄區(qū)范圍內的零散烈士墓進行了調查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鎮(zhèn)“八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4月5日清明節(jié)建成。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朱壩街道大魏村、三圩村公墓南端,南北寬34.2米,東西長23米。陵園中間聳立一座烈士紀念碑,面南背北,碑腳3米正方,碑身底面1.2米正方,頂面0.6米正方,紀念碑高8.1米,碑身凈高6.5米,底座高1.6米,白色大理石貼面,象征著烈士們的靈魂高潔,紀念碑正南面刻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紀念碑北面建有12座臥式烈士墓,由東向西分兩列,每列六座,其中10名無名烈士合葬一墓。在21名烈……[詳細]
鎮(zhèn)江市烈士陵園
  鎮(zhèn)江市烈士陵園坐落于風景如畫的北固山前峰,建于1966年,現(xiàn)占地面積近百畝。鴉片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當年鎮(zhèn)江保衛(wèi)戰(zhàn)十三門古戰(zhàn)場的遺址所在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江蘇省省會和國民黨軍法會審處所在地。北固山下作為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共產黨人的刑場,灑滿了數(shù)百名革命志士的鮮血,故素有“小雨花臺”之稱。同時,這里也是1937年鎮(zhèn)江淪陷的見證地。作為鎮(zhèn)江市重要歷史革命紀念地,建園46年來,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陵園先后建成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烈士紀念館、鎮(zhèn)江革命斗爭史浮雕墻、警示碑、“北固英烈”群雕、忠烈祠碑亭、北固英烈殉難地、“北固英烈”烈士詩文碑墻等多處革命紀念景點,值得一提的是烈士紀念館內陳展了犧牲在鎮(zhèn)江或犧牲在異地他鄉(xiāng)的鎮(zhèn)江籍烈士3000余位中的230余位烈士的先進事跡……[詳細]
沙家浜革命傳統(tǒng)教育館
  地處陽澄湖畔的沙家浜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0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根據(jù)地,當年新四軍及地方抗日武裝在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英勇抗擊了日寇和敵偽反動勢力,威震敵膽。建國后,先后有滬劇《蘆蕩火種》及京劇《沙家浜》傳誦全國。為頌揚新四軍堅持東路抗戰(zhàn)的豐功偉績,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1988年創(chuàng)辦該館。后經過重建、擴版更陳。該館位于瞻仰廣場西側。現(xiàn)有館舍面積1300平方米,展版700平方米,照片600余幅,革命文物50余件。以內容豐富的版面文字、史料翔實的陳列方式分五個內容再現(xiàn)了當年新四軍戰(zhàn)斗在陽澄湖地區(qū)的英雄業(yè)績和今日沙家浜新貌。同時還采用了現(xiàn)代化多媒體景箱、場景復原、花崗巖浮雕等多種手段布展,使展覽動靜結合、平面立體結合、藝術和科學結合,增強了教育效果。該館為蘇南地區(qū)最有代表性的新四軍紀念館之一。自開館以來,已接……[詳細]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零散烈士墓的精神,打造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原萬集鎮(zhèn)黨委、政府在2009年,對該鎮(zhèn)范圍內的零散烈士逐一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了《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萬集鎮(zhèn)八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5月開建,2012年4月竣工。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郭貝村境內八一堆旁,占地690平方米,建有面東背西的紀念碑一座,碑高8.1米,寓意八一建軍節(jié),其中碑座呈正方形,長寬為3米,高1.1米,碑身凈高7米,碑身上方鑲有紅色五角星,其下有金黃色銅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紀念碑西面建有5座臥式烈士墓,由南到北排列。墓套全部采用優(yōu)質黑色大理石制作,上面精工刻有烈士姓名及……[詳細]
泰州市烈士陵園
  泰州烈士陵園位于泰州市海陵區(qū)迎春西路。泰州是紅色名城、革命老區(qū),1926年秋誕生了中共江浙區(qū)委泰興獨立支部并領導了2萬余人的五一農民暴-動;1929年8月至1930年10月,如泰紅軍和紅14軍英勇戰(zhàn)斗在泰州地區(qū);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一部挺進蘇北,在這里創(chuàng)建黃橋抗日根據(jù)地、建立“聯(lián)抗”,給予日、偽軍沉重打擊;解放戰(zhàn)爭時期,蘇北區(qū)黨政軍機關、第三野戰(zhàn)軍渡江戰(zhàn)役指揮部等指揮機關,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沙場;泰州談判、黃橋決戰(zhàn)、蘇中七戰(zhàn)七捷、渡江戰(zhàn)役彪炳史冊,有1萬多名泰州兒女為中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為弘揚先烈精神,教育廣大群眾,陵園于1951年始建,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建有紀念廣場、紀念塔、烈士墓區(qū)、陳列館等,陳毅為紀念塔題寫塔名。陵園是江蘇省……[詳細]
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
  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選址在仁和桃園公墓園內,位于淮金公路西側。它的四周有圍墻和護園河,有進入園區(qū)的大門,并有專人看管,它由原來的桃園中學舊址改建而成,F(xiàn)占地面積12畝,是仁和鎮(zhèn)東片5個村的死者安葬集中地。2009年實施慰烈工程時,原仁和鎮(zhèn)黨委、政府決定將該鎮(zhèn)范圍內的散葬烈士,一起遷入該陵園內,從中劃出1.5畝土地專門集中安葬15位烈士,當年建成并正式命名為“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護欄東西長27米,南北長16米,有陳列室6間120平方米。陵園的東面建有面東背西的紀念碑一座,碑高8.1米,基座長5米,寬4米,碑身南北3米,東西2米,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的后面有11座臥式烈士墓,東西向4排,南北向3排,墓套全部采用優(yōu)質黑色大理石制作,上面精工刻有烈士姓名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