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洛陽市 > 老城區(qū)旅游

老城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洛陽帝王史館里面有104個帝王資料地址:洛陽市洛陽老城區(qū)西關麗景門景區(qū)……[詳細]
  天后宮在老街的麗景門二樓上.登上麗景門需要全價30的門票,有半價票;主要是夜景好看,可以拍攝小吃街的夜景;但是城墻上主要是供奉媽祖、菩薩、佛像等,還有展示畫介紹了各代帝王;城墻上有洗手間景點位置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西關麗景門景區(qū)……[詳細]
  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依托洛陽山陜會館而建。山陜會館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對面即是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山陜會館由當時的秦、晉富商捐資修建,是一個“敘鄉(xiāng)誼、通商情、敬關爺”的社交性公共場合。會館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建有照壁、山門、舞樓、正殿、拜殿,門前還有兩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照壁高12米……[詳細]
  明堂是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而建造的殿堂,建于公元688年。20世紀80年代經考古發(fā)掘。明堂高294尺,南北、東西各300尺,共三層:下層四面對應四時,即春夏秋冬;中層法十二時辰,上為圓蓋,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節(jié)氣,亦為圓蓋,上施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明堂中間有巨木中樁,作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詳細]
  洛陽鼓樓,正名“譙樓”,在洛陽老街上,出麗景門沿西大街東行約1公里即可到。鼓樓原建于今青年廣場前中州路上,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移至今址。與西安鐘樓、鼓樓遙相呼應不同,洛陽為鐘鼓樓合一,歷經風雨變遷,依然屹立于東大街上,見證著洛陽的發(fā)展。鼓樓是古代用于白天報時夜間報更之樓,即所謂的“晨鐘暮鼓”。明朝嘉靖三十四……[詳細]
  始建于宋代,明末毀于戰(zhàn)火,清初重建。明清時附近還有一湖泊和一廟宇(現已廢毀),塔、湖、廟交相輝映,形成了當時河南府城內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景點位置洛陽市老城區(qū)老城東南隅東和巷東端……[詳細]
  北魏景陵是魏宣武帝元恪的陵寢,建于邙山,位于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西院。景陵封土呈圓形,現高24米。封丘之下為地宮,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構成,全長56米多。游客從甬道可一直走到墓室中央,此處有一棺槨,但內里并無一物。棺床由15塊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體為長方形。這個陵墓在宋金時代和民國時代曾遭-,現已……[詳細]
  國際牡丹園是中原地區(qū)最大的晚花牡丹園及中外牡丹精品園,園內種植了國內牡丹品種300多個、日本、法國、美國等牡丹品種100多個、以及中國芍藥品種300多個。這里的花期比市中心晚一到兩周,是“洛陽牡丹花會”與“五一黃金周”期間賞花的最佳去處。國際牡丹園由中華牡丹、海外牡丹、晚花牡丹、芍藥名品、生產示范等六大園區(qū)組成,主要有……[詳細]
  “一部浩瀚隋唐史,訴盡千年不解緣”,這里中國古代史中輝煌燦爛的一筆,是政治經濟輝煌的體現,是文化風俗豐富多彩的集成。這里還是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余年的都城核心區(qū)域,是隋唐洛陽城,是神都洛陽最輝煌的見證。公元690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唐為周,建立武周政權,號“圣神皇帝”,定都于“神都”洛陽。隋唐洛陽……[詳細]
  洛陽金元故城遺址位于洛陽市老城區(qū),金以洛陽為中京,在隋唐洛陽城東城的遺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這座新城歷經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陽城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時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元河南志》載:“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為中京,改河南為金昌府。筑城,東據瀍水,南接東城之南郭,西亦因東城之西郭,北縮于舊……[詳細]
  苗南燒窯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苗南村東南,大唐宮建材市場北,東距定鼎路約30米,南部臨近隋唐宮城。該窯區(qū)地處北邙山向河洛平原過渡地帶,地勢北高南低。窯區(qū)所在處黃土層深厚,為燒制磚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窯區(qū)向東約兩百米有一條南北向溝渠,可能為水源地。窯區(qū)呈地坑式,東西長約57米,南北寬約22米,窯口呈中軸線南北對稱布局……[詳細]
  林森橋舊址,位于洛陽市老城區(qū)新生村洛河灘。由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修建,1936年2月15日開始動工,1937年8月建成。該橋南北走向,橋長380米,橋面寬近7米,是洛陽至韶關、界首、至嵩縣的公路通過洛河的重要橋梁。1940年洛河漲水,將橋北段沖毀100多米,同年10月修復,1941年完成通車。1944年5月日軍進犯洛陽,……[詳細]
  天津橋,位于今老城區(qū)新生村洛河中,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二月。據《方輿紀要》記載:隋天津橋系用大船連以鐵索,南北起夾樓。后被李密農民起義軍燒毀,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1年),在橋古址,壘方石為礅造石橋,又名洛陽橋。該橋有數次毀而建,建而修,至民國。建國后市政府在橋西側筑鋼筋水泥結構大橋一座,后該橋被廢棄。天津……[詳細]
  下清宮,又名青牛觀。位于洛陽上清宮森林公園下嶺。正是洛陽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點,整個宮觀被攬在邙山鎮(zhèn)岳村襟懷之內。其山門南邊是建華玻璃廠,其后墻北邊不遠處就是上清宮。山門前有廣場,水泥鋪地,甚是闊大,看樣子是停車用的?繌V場南側,新移來一座道士塔,約三層樓高。道長說,這塔本來就是屬于下清宮的,后來連同地皮被別的單位……[詳細]
  洛陽老城是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時所筑城基之上改建起來的。城西墻利用了唐東城舊址。西墻及北墻西端是利用東城西北兩墻舊基修起來的。老城周長近9里,四面各開一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均為重樓建筑。樓周圍筑月城,其上另有角樓四座,敵臺30座,作為防御工事。原來的城墻是……[詳細]
  含嘉倉位于隋唐洛陽宮城的東北部,約為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遷都洛陽所創(chuàng)建。唐代繼續(xù)擴建沿用,是隋唐兩代儲存和轉運租米的大型官倉之一。有城墻,所以古稱“含嘉倉城”。它的東西城墻612米,南北752米,墻基最寬處達17米,整個倉城面積有45萬平方米,F已探出地儲糧倉窖287座。最大的倉窖口徑達13.5米,窖底距地面深1……[詳細]
  河南府文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東南隅,文明街小學內,是為祭祀春秋時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河南府文廟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因此稱孔廟為文宣王廟,明以后稱為“文廟”,相對“武廟”(關帝廟、岳飛廟)而言。文廟建筑布局嚴謹,由南向北做臺階式上升、沿中軸線向兩邊展……[詳細]
  祖師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北大街。祖師廟原來范圍很大,廟內殿宇樓閣比比皆是,有戲樓、大門、照壁,還有前后殿,大殿內供奉著祖師銅像。這些建筑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河南知府劉天爵修建,乾隆八年(1743年)高興業(yè)又進行了維修。祖師廟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原名玄武大帝,清代因避圣祖玄燁諱……[詳細]
  隋唐洛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區(qū)及近郊。隋唐兩代的東都城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始建于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煬帝下詔令尚書令楊素、將作大匠宇文愷等在洛陽營建東都,驅使役丁200萬,歷時一年建成。隋唐兩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先后居此40余年,武則天時期更是長期居住在東都,東都的地位僅次于長安。五代時梁、唐、晉曾都在此建都,宋……[詳細]
  洛陽周公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qū)定鼎南路東側,初建于隋末,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周公而建的,明、清、民國初均曾重修。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他輔佐武王滅殷商,建立周朝,東征平定“三監(jiān)”和商紂王之子武庚的聯(lián)合叛亂,營建洛邑,制訂禮樂,他的思想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基石。周公廟今存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