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香橋石拱橋,長29.1米,寬4.8米,矢高4.8米,建筑面積139.68平方米。原名法海橋,明嘉靖四年(1525),揚州衛(wèi)指揮火晟重建。清乾隆以前為畫舫到達平山堂的必經(jīng)之地。1963年,橋石欄桿改為水泥預制,上飾蓮花圖案,重修石級,湖道遍植荷花,改名“藕香橋”。……[詳細] |
大王廟俗稱邗溝財神廟,原在便益門北官河旁。相傳殿前石爐無頂,以香投之,即成灰燼;爐下一水竅,天雨積水不竭,有沙漲起,色如銀,每歲春初,香火不絕,謂之財神勝會。正月初五燒香,爆竹聲喧,簫鼓竟夜。廟中兩聯(lián):“一殿兩王天下少,廟門正北世間無”。2007年在古邗溝與古運河的交匯處北岸重建邗溝大王廟,地址為竹西路9號。復建后的邗……[詳細] |
普照寺大殿俗稱太陽宮,原系道觀,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初年道士道清重建,光緒帝賜普照禪寺匾額和青紫龍杖。原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及配房數(shù)十間。今僅存大雄寶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前帶副階,硬山頂,整體保存較完好![詳細] |
小流芳巷徽州會館清代,坐北朝南,現(xiàn)存門房、二道儀門及大廳筑,建筑面積293.9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門房前原有高大門樓,上嵌“徽國文公祠”石額,已改。第二進為儀門門房,儀門為磚刻門樓,匾墻上開光如意紋內(nèi),雕刻福、祿、壽三星圖案,其下有春、夏、秋、冬四季圖案。第三進大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卷棚,天井三……[詳細] |
廣陵路錢業(yè)會館清代,現(xiàn)存東、中、西三路建筑,建筑面積926.5平方米。中路建筑存西向磨磚儀門及廳房、住宅各一進,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梁柱碩大,前有卷棚;東路建筑前后兩進,為明三暗四格局,均面闊四間、進深七檁;西路建筑前后三進,由南向北第一進為三間兩廂的二層樓房;第二進為三間兩廂格局,進深七檁;第三進為廚房……[詳細] |
南河下黃氏鹽商住宅清代鹽商住宅,原有中、東、西三處大門,現(xiàn)存西大門、中儀門及二層住宅樓兩幢、東住宅前后三進,坐北朝南,建筑面積1056.97平方米。西大門臨街,殘存;中路儀門磨磚門樓;儀門后為二層木構(gòu)小樓前后兩進,均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東住宅前后三進,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大門為磨磚門樓;第二進為面南的二層樓,面闊……[詳細] |
木香巷37號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東、西兩路建筑,建筑面積442.68平方米。東路建筑前后兩進,第一進面闊四間、進深五檁,院大門開在偏西一間,磨磚門罩;第二進為明三暗四格局,面闊四間、進深七檁。屋后院落內(nèi)有柴房兩間,西向廚房三間。西路建筑前后三進,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檁;第二進三間兩廂,廳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詳細] |
鈔關(guān)西后街10號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均為硬山頂,建有三階馬頭墻,建筑面積490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面闊四間,進深五檁,八字磨磚大門,迎門有福祠一座;第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廊帶卷棚,天井兩側(cè)廂房;第三進面闊六間,進深七檁,前有廊帶卷棚,中為天井,兩側(cè)廂房,東套間和西套間前均為花園。已修繕,整體![詳細] |
巴總門15號民居 清代民居。前四進坐西朝東,最后一組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積494.6平方米。大門朝北,臨巴總門巷。第一進儀門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五檁,儀門為磨磚門樓;第二進大廳為明三暗五格局,進深七檁;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第四進也為明三暗五格局。最后一組前后兩進,南進面闊三間,北進為“明三暗四”格局,面闊四間,……[詳細] |
埂子街172號梁氏住宅 清代民居。建筑規(guī)模較大,坐東朝西,分南、中、北三路建筑,建筑面積1145.2平方米。南路前后七進,依次為門房、儀門、廳房及住宅四進,均面闊三間。儀門為磚刻門樓,廳房前置卷棚。中路前后四進,第一進三間,第二進花廳僅存柱礎(chǔ)及鋪地磚,第三、四兩進均為三間兩廂格局。北路前后兩進,為三間兩廂一對照格局![詳細] |
甘泉路17號李氏住宅 清代民居。房屋規(guī)模較大,座南朝北,分東西兩路,建筑面積1146.18平方米。東路前后四進,第一、二兩進為二屋樓房,面闊五間,天井兩側(cè)廂樓;第三、四兩進均面闊五間,其后有面闊三間附房一座、六角古井一口。西路前后三進。第一、第二進為對合形式的四合院,均面闊三間;第三進為大廳,面闊三間,前后均有柏木卷……[詳細] |
彌陀巷吳氏住宅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三條軸線,建筑面積550平方米。東軸為客座與廚房,已改建。中軸為書房與客廳,客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檁,部分槅扇保存。西軸為住宅前后兩進,皆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天井,兩側(cè)廂房。為清光緒年間“揚州三狂士”之一吳恩棠住宅![詳細] |
蘇唱街24號呂氏住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大門已拆,現(xiàn)存房屋前后五進,建筑面積570平方米。第一進為二層樓房,上下六間帶兩廂四間,第二進和第一進相似;第三、第四進為對合形式的四合院,皆面闊三間。第五進為樓上下六間兩廂四間小樓。房屋基本保存原狀,裝修改動不大。東面花園已毀,但規(guī)模尚在。原房主為呂氏,開設(shè)綢緞莊![詳細] |
花園巷17、19號畢園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花園已毀,現(xiàn)存花園南北建筑各一組,建筑面積345.22平方米。南部一組前后兩進,前進為披房兩間,北進為上下二層樓房,面闊兩間、進深五檁,樓上有內(nèi)廊,外置欄桿,樓板檐貼磨磚裙邊,樓上下槅扇完整。東西兩側(cè)為高大的圍墻,西側(cè)開有小門通花園,園內(nèi)有古井一口;▓@北部為大廳,面闊三……[詳細] |
灣子街69、71、73號民居 清代民居。67號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第一進面闊三間,第二進面闊四間,小瓦屋面,硬山頂。69號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面闊三間,小瓦屋面,兩側(cè)防火墻。大門為磨磚門樓,有照壁;第一進前有軒廊,木構(gòu)槅扇,后設(shè)屏門;住宅東有廚房,兩間一廂,小瓦屋面,觀音兜頂;71號住宅坐北朝南,大門為磨磚門……[詳細] |
通運南街16號民居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五進,建筑面積490平方米。從南向北依次為門房、儀門,廳房及住宅兩進,均面闊三間,硬山頂,小瓦屋面,兩側(cè)建有防火墻。大門和儀門皆為磨磚門樓,廳房前有卷棚。住宅東有火巷。整體保存較好![詳細] |
問井巷查氏住宅清代民居,為律師查鳳歧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以火巷為界分東、西兩路,建筑面積620平方米。東路前后兩進,均面闊三間,第一進門窗較為精致。西路前后四進,儀門東向,為水磨磚門樓。第一進面闊三間,第二進正廳面闊四間,前有卷棚,梁架雕精致鯉魚圖案,第三、第四進均面闊四間;鹣飪(nèi)有六角門花墻,上有“余步”石額![詳細] |
大草巷楊氏住宅清代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五進,依次為門房、儀門披房、廳房及住宅兩進,皆硬山頂,建筑面積337平方米。儀門為磨磚門樓,廳房面闊三間,前有柏木卷棚,上雕鯉魚圖案;第三、第四進均面闊三間。據(jù)房契記載,建于清同治年間,后楊幼亭(楊佑)購置居住。楊曾任清廷五品官,民國初年任省屬硝磺局局長,負責江蘇、上海地區(qū)民用……[詳細] |
謝馥春舊址清代,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413平方米。西部有兩路住宅,分別為前后三進房屋與小四合院;東部有花廳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硬山頂。清道光年間謝宏業(yè)開設(shè),生產(chǎn)香粉、頭油、棒香、香件,銷往全國各地和東南亞一帶,尤以香件而聞名,1915年曾榮獲巴拿馬萬博會銀質(zhì)獎章。1956年公私合營,謝馥春香粉鋪改名為謝……[詳細] |
胡氏住宅位于東關(guān)街306號、312號,為民國年間銀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為民國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東關(guān)街306號的胡仲涵住宅原為小八字磨磚對縫門樓,旁置漢白玉石鼓一對,門扇厚實,鐵皮包鑲,釘飾花紋“五福盤壽”。大門下置一尺余高門坎,門樓東連門房一間。南墻面每塊磚面皆經(jīng)過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墻面顯……[詳細] |